第725章 秋收
字數:5355 加入書籤
每個營地的情況不可能完全一樣,總是有好有壞的,這也是為什麽熊洪一直重視交通的原因,隻有交通順暢了,各個村落的情況才能迅速掌握,物資調配才會更快,發展不平衡的情況,才能最大限度的得到緩解。
“唔,平均下來畝數也不算差,有些營地明年再提一提數量,畝數就會更多。”
熊洪微微頷首,對這些畝數還算是滿意。
“要是再算上這些地方的粟田,就算按照一畝一百斤,整個部落都有八、九百萬斤的收成。”
“石雪隊長已經很厲害了,耕地工具這方麵我倒是可以解釋一下。”
熊山甕聲甕氣地說道,石雪感激地看了他一眼,熊山隻是微笑地朝她點點頭,繼續說道,“去年冬季開始到現在,我們冶煉坊打造的鐵犁、青銅犁和耙、鐵鍬、鎬、鋤頭、鐮刀、锛子、連枷等這些工具,幾乎每個月都要往各處村落和營地運送。”
“上個月,光是鐵犁,就製造了一百二十多具,其他工具,更是成百成百的運送。”
“是的族長,這些工具很搶手,每個營地都需要用上,按照我們的計算,每50畝地,就需要一副鐵犁和一頭耕牛。”
因為有著各個營地的具體數據,石雪很容易就能得到這個數據,而熊洪也清楚,在原始社會能夠達到這樣的比例,已經很不容易了。
“我知道了,這些工具的確要保證供應,還有牲口,要是這些都不能保證配齊的話,部落縱使營地再多,也還是沒辦法自給自足。”
雖然部落的冶煉坊產量要比之前高出很多倍,但畢竟條件就擺在這裏,大量的農具都需要金屬尤其是鋼鐵來製作,而作為部落唯一能夠出產鋼鐵的地方,冶煉坊自然承載著部落的所有壓力。
“目前大部分營地倒是不缺工具,我們正好可以打造一些儲存起來,等到明年春耕的時候,那些損壞的鐵犁就有替換的了。”
為了盡可能的提高耕地麵積,熊洪規定每個營地都要有充足的犁鏵和各種農用工具,並進行嚴格的登記和管理,防止丟失或者被交換到其他部落去。
而族人們都知曉這些工具的寶貴,也知曉熊部落在對族人寬容的同時,也有嚴酷的懲罰,故而每個村長都對這個規定很是重視。
但再重視,這些鐵犁總歸是會壞的,如果地裏有石頭沒有清理出來,那損壞的幾率就會更高。所以冶煉坊每個月都要完成部落交待的鐵犁、工具打造任務,也是出於這個原因。
“秋收的其他工具準備的都差不多了吧?”
如果鐵犁是耕種必不可少的工具,那鐮刀、脫粒機就是收獲時不可或缺的工具。
“鐮刀能夠保證收割的族人每人一把,還準備了200多把用於替換,如果不夠,我們很快就能再生產出來,三天差不多就能製作出100多把。”
熊山將手中的書冊翻開,上麵記錄著每個月各種工具的生產情況,“還有其他的工具,都很是充足。”
“腳踏脫粒機現在能保證每個小隊都能有一架,另外我們按照水力磨坊的樣式,在靠近河流的粟田附近,也設立了一處水力脫粒坊,不用人力畜力,可以晝夜不停歇,脫粒速度也與腳踏脫粒機不相上下。這處脫粒坊,共有5架脫粒機。”
部落越來越明白水力的重要性,之前用於織布、冶煉、舂米,現在則用來鋸木頭、脫粒,而這些,也是由於明觀院的教授們研究的結果。
“嗯,這些工具應該沒什麽問題了,還有一個,就是人手安排,這次秋收,你是怎麽安排的?”
對於這些工具的情況,熊洪從熊山手中的書冊中就能看出來,可以說正是有了冶煉坊,穩定且高產地生產出這麽多工具,才讓部落的農業耕種逐漸發展起來。
“族長,整個本部共有2200餘人,除了一些孩子和行動不便的族人,以及擔任其他任務的族人,能夠參與收割的,有1500多人,大概100支大大小小的小隊,這些小隊的具體任務,我都已經安排好了,隻要開始收割,按照分工,就不會有什麽問題。”
石雪說完人手分配的問題,各個隊長遇到的問題也都一一提出,經過討論之後,基本上都得到了妥善的解決。所以秋收前的各項準備工作,幾乎都確定了下來。
“既然大家都準備好了,那就按照製定的計劃,召集人手,讓隊員們都知道接下來的收割。”
“從明天開始,到所有粟籽收割完畢,這些天不用早起鍛煉、晚上不用上課,所有人都要以秋收為主要的的任務。”
為了提高這些族人的積極性,熊洪還提出了一個想法,就是跟去年一樣,根據收割的斤重進行評比,得勝的自然能有額外的獎勵。
……
一大早,天還蒙蒙亮,吃過早飯的鳩羽等人,就在隊長的安排下來到宗廟廣場上列隊整齊,等待祭祀儀式結束後,就按照劃分的區域,跟著組長去收割粟籽。
族人很快集結完畢,見到人員到齊,熊巫和熊洪也不廢話,立馬就宣布祭祀儀式正式開始。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熊熊燃燒的火堆驅散了秋季晨間的涼意,鳩羽站在隊列裏,看著大巫師和巫師院的巫們圍在祭壇下方的火堆周圍,跳著古樸而神秘的舞蹈,更多的族人則虔誠地站在火堆後方,向昊天祈福。
大巫師的祭祀開場後,族長和大巫師便邁著莊重的步伐,拾階而上,一路走到祭台最高處,共同將手中的祭品放置在祭台的桌案上。
隨後,熊洪族長又開始念起了祈福的禱文。
族長在念什麽,鳩羽不懂,但聽起來就讓他感到很是莊嚴肅穆,畫著暴熊圖案的旗幟,在微風中輕輕擺動,如同活了過來,為族人守護著部落的安寧。
族長念完祭文後,部落各個部門的隊長或者負責人,便跟在熊木身後,也分批往祭台上祭拜——普通族人是沒有這個資格的,就連鳩羽他們的組長,都隻能羨慕地站在祭台下方。
據說隻要是能夠站在祭台上的,就會被昊天眷顧。
“……諸位,熊族二年的秋收,今日便正式開始,望諸位族人能齊心協力,盡早將田地中所種莊稼,顆粒歸倉。”
祭祀儀式很是莊重,但結束的也快,鳩羽分到一團粟米飯之後,便在各自隊長的帶領下,依次到祭台旁邊領取各種工具。而跟在石塊組長後麵的幾個小隊,按照分組,利落地將這些工具給領取完畢。
像鳩羽他們30人的隊伍,分到20把鐮刀,還有兩部腳踏式脫粒機,為了提高收割的速度,隊長樺葉便將小隊分成兩個分隊,他和副隊長各帶著一個分隊。
“今日,我們的收割任務,是在南方的沿河耕作區,具體的地方已經劃分好了,大概有200多畝,需要在五日內盡快收割完成。”
走在路上,樺葉便開始給隊員們安排任務。
“鳩羽、鷺頭……你們八人,拿著鐮刀從北往南收割,鴿尾、梧果……你們八個人,則從南往北,剩下的人按照分組,把脫粒機抬上,南北各放置一副,他們收割下來的粟杆,每小隊安排一個人捆紮、兩個人運送,送到脫粒機這裏。”
前方的隊伍已經到達地頭開始分配各自的收割區域,樺葉見狀,再次跟隊員們重複今日的任務。
“收割要快一些,腳踏脫粒機速度很快,而且隻要兩個人操作就行,脫粒下來的穀子,你們幾個要快點裝到袋子裏,裝好之後,把發給我們的木牌掛在袋子上,剩下的就不用管了,部落會安排人手到地裏統一把這些裝好的糧食運送回部落。”
為了提升效率,石雪幾乎在秋收的各個環節,都安排好了具體的負責人員。收割的收割、脫粒的脫粒、運送的運送、晾曬的晾曬,每個族人在隊長的帶領下,都知道自己要幹什麽,怎麽跟別人配合。
“我們收割、脫粒和裝袋的人手,一天一換,收割是最辛苦的,不過其他的也輕鬆不到哪去,要是有問題,及時來找我。”
樺葉手上也拿著一把鐮刀,看著鳩羽等人,“走,我們到地方了。”
不用多說什麽,在樺葉握住一把粟杆用鐮刀割斷根部的時候,鳩羽、鷺頭等人同時站到隊長旁邊,按照樺葉的指導,開始了收割。
整個沿河耕作區,像石塊這樣的小組共有三個,加上負責運輸的族人,共500餘人,任務就是在接下來的五天時間裏,將眼前這3000多畝的粟田給收割完畢。
熊洪熊巫走在田埂上,看著排成一條線逐步往前推進的族人們,心中滿是感慨。
“巫,幾年前你能想到如今的場景嗎?”
太陽已經越過不遠處的樹林,將陽光灑到每個族人的身上,早上還有些淡淡的霧氣,讓整個秋收的場景如同一幅美麗的畫卷。
“自然是不曾預想過的。”
熊巫也感慨地說了一句,這種場景,要不是親眼所見,可能自己這一輩子都無法想象的出來。
“看起來這裏組織的不錯,也不用我們多操心,石雪安排的還是井井有條的。”
眼前的小隊分工明確,負責收割的族人割下幾株粟杆後便放到地上,粟穗統一擺放在一頭,後麵跟著的族人,則負責捆紮三四個收割人員收割下來的粟杆,捆紮完成,另一個族人便挑著扁擔,快速往後麵的脫粒機那邊送去。
脫粒的隊員,則快速解開粟捆,取下十幾株粟穗,放到快速旋轉的釘筒上,粟籽在釘筒的反複敲打下很快就將粟穗上麵的果實全部打了下來,掉落到脫粒機後方的圍擋中。
當脫粒機圍擋裏粟籽堆滿,幾人便快速往前鋪一塊厚實的麻布,將整個脫粒機抬起,往前方搬運十幾米,縮短與收割者的距離。
原來放置脫粒機的地方,麻布上已經全部是成堆的糧食了,族人用木鍬將成堆的粟籽裝到麻袋中,裝滿封口後,便放在一旁。從懷中掏出寫著乙組一隊的竹簽,跟封繩子綁在一起,等待運送的族人運到營地、過秤登記後,攤開晾曬。
喜歡史前部落生存記請大家收藏:()史前部落生存記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