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1章 西爭巴蜀(3)

字數:4277   加入書籤

A+A-


    氣的朱元璋吹胡子瞪眼:“那個畜生,胡說什麽呢?你大哥是奉天吊罪,討伐無道,是給你抓美女的?”
    朱棡和朱棣等人也都和朱標道別,朱標正要出發,卻聽到有人喊道:“等一等!”
    眾人一看,卻是一個妹子跑來了。她跑到上前要去找朱標,禁軍就要攔她。
    朱元璋以為是遇到了刺客,就說道:“來人···”
    馬秀英和朱標卻認出這是徐達家的大閨女徐妙雲,母子二人異口同聲的說:“重八這是天德家的大閨女!”
    “這是天德叔家的妙雲妹妹!”
    聽說是徐達的女兒,老朱連忙讓侍衛,放徐妙雲進來。
    以前徐妙雲拜托嫦小娥打聽牛犇的下落,還說是徐妙雲的意中人,嫦小娥為徐妙雲找了一圈,沒有找到人。
    直到昨晚,嫦小娥給朱標送三鞭湯的時候,才無意間發現,原來朱標就是徐妙雲要找的牛犇。
    從大婚到現在已經是兩個月了,朱標一直沒有碰自己。徐妙雲又說他和朱標是兩情相悅,這就不得不讓嫦小娥浮想聯翩:原來標弟真的變心了。
    最後經過激烈的思想鬥爭,嫦小娥找到了徐妙雲,和他說了這件事。陰差陽錯之下,居然說服了徐妙雲進宮陪伴自己。
    徐妙雲徑直跑到朱標麵前,說道:“我願意!”
    “你願意?”朱標一頭霧水,你願意什麽?
    徐妙雲抱住朱標,踮起腳尖,然後親了朱標一下。
    朱標先是蒙蔽,在徐妙雲嘴唇離開自己臉頰的時候,似乎是懂了:這是在向他表達愛意呢。
    說是示愛,當著三軍將士的麵,這明明就是在挑戰呢。
    今天要把他收拾了,以後還能在三軍將士麵前雄起嗎?
    在徐妙雲以為萬事,要走的時候,朱標卻抱住徐妙雲的,一手拖住後背,一手托著她臀部,稍微用力,徐妙雲整個人就傾斜了。
    在徐妙懵逼的時候,朱標厚厚的嘴唇已經扣在徐妙雲櫻桃小嘴上。戰爭是徐妙雲挑起的,雖然受製,卻不想丟失主動權。
    接著,徐妙雲就叩開了徐妙雲的貝齒,徐妙雲的腿都軟了。
    士兵們什麽時候見過這陣仗?
    一個個都看呆了,在短暫的驚愕之後,發出了一陣陣歡呼。
    “偶偶偶!”
    老朱也看的也是口水直流,還是咱標兒會玩,看著就讓人有食欲。
    呸,是無恥!
    他不由自主的看向馬秀英,想要把馬秀英拉過來,現場體驗下這種腐敗。
    馬秀英卻轉過頭,在訓斥幾個女兒。老朱的命好,前五個都是兒子,所以女兒都還小,屬實不該看這種東西。
    “去,不許看。”
    馬秀英隻有一個,卻有五個女兒,難免顧此失彼。
    原本已經要出發的朱標,因為徐妙雲的到來,足足推遲了半個時辰。可是沒有人感覺不爽,甚至甚至很快樂。
    直到把徐妙雲的靈魂都吸入自己體內,才鬆開了她。
    徐妙雲不知道是因為缺氧,還是腎上腺素增加,居然立足未穩,差一點就摔倒。
    幸虧朱標扶起了她:“你沒事吧?”
    “我?”
    朱標扶住徐妙雲的肩膀說:“我走了,等我回來!”
    “額!”
    這時候,士兵們又是發起一陣歡呼。
    秀色可餐,朱標飽餐一頓後,就心滿意足的登船出發了。
    徐妙雲才意識到所有人的目光都向自己射來,他被參觀了半個時辰。
    更要命的是,他沒有先向朱元璋行禮。
    雖然以前沒有見過朱元璋,可馬秀英卻是經常見到的。
    皇後娘娘身邊的就是陛下吧!
    看著兩人和顏悅色的看向自己,她也顧不上羞澀,跑過來請罪:“臣女···”
    ···
    明軍大軍北伐的消息傳到巴蜀,舉國震驚。
    朱標的水陸大軍還沒有到巴蜀,他給明升的一封信《應天時報》就已經在巴蜀傳開了。
    很多人都認為朱標是傻子,居然把自己的行軍路線,都告訴了夏軍,這不是讓明夏政權提前做好防禦嗎?
    這樣固然能收複巴蜀,可是會造成大明多少士卒的傷亡啊。
    說這話的人,肯定不知道蜀漢的曆史,也沒有讀過樵周的《仇國論》。
    樵周是西蜀的大奸臣,其作用不亞於秦檜之流。
    原本蜀漢以漢朝正統自居,諸葛亮還喊出了漢賊不兩立,王業不偏安的口號,六次北伐,就是占據天下三分之二的曹魏都驚恐不安。
    諸葛亮死後,薑維繼承武侯的遺誌,繼續北伐。
    薑維無論是能力還是威望上,自然都不能和諸葛亮相提並論。
    孟子說:生於憂患死於安樂。
    戰爭可以增強蜀漢的凝聚力,讓蜀漢上下一心,同仇敵愾,抵禦曹魏的攻勢。
    如果蜀漢上下一心,守住山川險隘,還可以和曹魏對抗相持一段時間。
    偏偏在這時候,樵周寫下了那臭名昭著的《仇國倫》,還把西蜀比作是因餘國,曹魏則是比作肇建國。
    這就把西蜀政權的合法性,給剝奪了。
    巴蜀老百姓勞民傷財,到底是為誰而戰?
    之後西蜀政權就再也沒有鬥誌和曹魏對抗了,鄧艾大軍一到,就望風而降。
    朱標的《告明升書》也起到了異曲同工的效果,明朝大軍還沒有到,興元守將劉恩忠就聯絡了明軍西安守將,南雄侯趙庸,商討投降事宜。
    趙庸是今安徽合肥人,和大哥趙仲中一起投奔朱元璋。
    兄弟二人屢有功勳,初時為應天門戶,安慶守將。
    後來,安慶被陳友諒手下大將趙普勝攻克,趙仲中棄城逃跑,論罪當誅。
    常遇春替他求情,朱元璋不同意,認為:“趙仲中棄城逃跑,不用軍法,以後會有人效仿。”
    於是斬了趙仲中,讓趙庸接替他的職位。
    之後老朱家的事業進入上升期,朱標用計除掉趙普勝之後,趙庸跟隨徐達、常遇春收複安慶。
    也許是因為大哥的死對他造成極大的刺激,趙庸是越戰越勇。
    康郎山之戰,和廖永忠、俞通海,乘坐六艘小船就深入敵軍,打破陳友諒。
    平武昌,廬州,馳援安豐,克蘇州,都有大功,晉封中書左丞。
    洪武元年,朱標晉封太子,趙庸為太子副詹士,理論上成了太子的屬官,隻是趙庸在北線作戰,沒有到太子府上任。
    喜歡大明:陛下快退位,太子朱標反了請大家收藏:()大明:陛下快退位,太子朱標反了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