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7章 劉三吾的奏本

字數:4327   加入書籤

A+A-


    老朱轉身問宮女太監說道:“是這樣嗎?”
    “回稟陛下,是這樣!”
    老朱臉色一時間變的鐵青,站起來踱了兩步。
    朱雄英和朱文靜一人抱著他一條大腿,哭著說:“皇爺爺你可要給我們做主啊!”
    “皇爺爺,這春和宮就是我家,我不想搬家!”
    老朱想了又想,似乎終於下定決心:“來人!”
    話音剛落,從太子妃寢宮走出一個人,卻是馬秀英。
    她擔心兒媳的安危,所以聽到嫦小娥摔倒的消息,也是立刻趕來查看兒媳的病情。
    馬秀英和朱元璋不一樣,她是擔心兒媳,可是擔心更多的是她腹中的孩子。
    在屋裏聽到大孫和孫女對三叔發難,就也坐不住了,從屋裏走出來。
    “重八,你要幹嘛?”
    朱元璋看著腳下的孫子和孫女,心想:老三這逆子雖說做的有些過分,國賴長君,大孫雖說聰慧,但是年齡小,能爭得過這逆子嗎?
    矮子裏拔將軍,眼下也隻有他最適合做皇帝了!
    現在明裏暗裏,支持這逆子的大臣還是很多。
    如果處罰了他,就會給那些見風使舵的大臣一個信號。
    老朱一時間,也不知道該保全誰!
    隻好無奈的問太醫:“太子妃現在怎麽樣?”
    “回稟陛下,太子妃本來身體就羸弱,這次又摔倒,隻怕···”
    “隻怕什麽?”
    一眾太醫都齊刷刷的跪下。
    太醫為難的說:“太子妃娘娘失血太多,隻怕···”
    朱元璋道:“隻怕什麽?”
    眾位太醫看向朱元璋,又看向了幾個小皇孫。
    老朱和馬秀英頓時是明白了一切,心都涼了半截。
    馬秀英就對孩子們說道:“來,孩子們,這是大人的 事,你們不要在了,出去玩吧!”
    孩子們一走,太醫給老朱磕了個頭問道:“臣鬥膽請示陛下,如果太子妃不預,陛下是要臣等保大人,還是保孩子!”
    老朱作為大明的開國皇帝,下過無數個決定。
    就是這一個個決定,讓老朱在元末群雄逐鹿中脫穎而出。
    保大人還是保孩子,卻是一個無比艱難的決定。
    雄英那麽小,標兒在南洋杳無音信,生死未卜。
    如今兒媳再有三長兩短,這大孫以後可怎麽過?
    如果選擇了兒媳,那她肚子裏的孩子,就保不住了。
    這讓一直看重骨肉親情的老朱很難做出選擇。
    對於太醫的問話,朱元璋很是不滿意,他對太醫咆哮道:“什麽叫大人孩子隻能保一個,那是大明的太子妃,咱大孫的娘。咱不管你們用什麽辦法,都要母子平安!”
    “陛下,太子妃的身體本來就羸弱,現在又不慎摔倒,早已動了胎氣。隻怕保全一個都難,何況是母子二人!”
    “什麽?”老朱目眥俱裂的看著太醫,“救不活母子二人,咱讓你們全家給咱殉葬!”
    諸位太醫聽了,都是磕頭如搗蒜,“陛下饒命,陛下饒命!”
    常小娥在裏麵聽到外麵的對話,忍著疼痛對外麵說道:“父皇,保孩子!”
    老朱這人一身的傲骨,治軍、治國都是用鐵腕政策,可是治家卻是相當的寬容。
    無論是對大侄子朱文正,還是兩個不爭氣的兒子,朱棡和朱樉,還是對自己的三個女兒,都是相當的寬容。
    嘴上不說,在內心中,保大人和孩子他是有一個傾向的。
    聽了常小娥的話,就要順坡下驢說要保孩子。
    老朱辛苦劇痛,這人馬上的天下,治兵甚嚴。
    放寬對手下的要求,隻會適得其反,讓他們偷奸耍滑。
    他要的更多的是結果,而不是過程。
    在他看來,隻要你們肯做,辦法總比困難多。
    也正是因為這,他才會做出讓大侄子率領少量部隊和陳友諒拚命,他自己引兵北上救援一個無關痛癢的小明王這種事情。
    他治軍的這種鐵血風格,也用到治理國家層麵上了,現在處理家務事也是用這種方法,希望出現奇跡。
    “咱不管你用什麽方法,一定要保全咱兒媳和大孫,不然咱砍了你們全家!”
    老朱的脾氣太醫們都是知道的,一個個麵如死灰,隻好再一次聚集在一起,開碰頭會,商討一個可行性方案。
    孩子難產,生不出來,他們商量來商量去,也沒有好的辦法。
    老朱隻好下令,廣求民間名醫,土方,來救治這可憐的兒媳。
    一向是摳搜的老朱,也是下了重賞:隻要能治好太子妃和她腹中的孩子,賞黃金千兩,封侯。
    民間的一些江湖術士,紛紛雲集宮中建言獻策,一時間烏煙瘴氣。
    生孩子之後血崩在衛生條件不發達的古代,是再常見不過,不止是嫦小娥就是後來康熙的赫舍裏皇後也是在生了孩子不久死去。
    最後還是藍菲兒從一個老嫗那裏打聽到一個秘方:蓖麻油炒雞蛋,說是可以催生。
    馬秀英也聽說過蓖麻油炒雞蛋催生,就讓人去弄炒。
    這時候嫦小娥吃了蓖麻油炒雞蛋,艱難的生下了朱允熥。
    在這些太醫的聯合會診下,嫦小娥也保住了半條命,也隻是半條命。
    由於失血過多,嫦小娥在生產後病重,日子是有一天沒有一天的。
    朝臣們得到消息,知道太子妃命不久矣,就紛紛站隊,準備另立儲君。
    隻是老朱在長孫和愛子麵前,也遲遲下不了決心,所以諸位大臣也沒有人敢做這第一隻出頭鳥。
    這一日朝會,老朱穩坐奉天殿,卻看到朝臣中有一個熟悉的身影朱棡。
    老朱看著他,他也得意的看著老朱,一副小人得誌的嘴臉。
    這個逆子,私自跑到應天來不說,還公然的上早朝,這是要反天嗎?
    朱元璋又看看一個個頤指氣使的群臣,臉上都有要豁出命的架勢,知道他們是來者不善,八成是逆子朱棡要來逼宮了。
    老朱到底是開國之君,在血雨腥風中走來,什麽陣仗沒有見過?
    他往那一坐,輕描淡寫的問道:“眾位卿家,有何本章要奏?”
    眾大臣被老朱的氣場所壓製,沒有人敢動。
    中書舍人劉三吾卻出班,拿著玉笏,慨然道:“陛下老臣有本上奏!”
    劉三吾是進士出身,元朝攏共就沒有開過幾回,他能成為進士,可見是有點真才實學的。
    能馬上打天下,卻不能馬上治國。
    喜歡大明:陛下快退位,太子朱標反了請大家收藏:()大明:陛下快退位,太子朱標反了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