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 周朝初期人祭情況
字數:9234 加入書籤
天幕中,大周都城鎬京。
周公旦進行了第一次大型祭祀活動,祈求神明先祖,庇佑大周萬世永昌。
大臣們早就選好了一百多奴隸獻祭,有精壯的戰士,有耄耋老者,有牙牙學語的小兒,還有挺著大肚子的孕婦。
他們都驚恐的扭動身子,被用幹草堵住的嘴裏發出絕望的求饒聲。
周公旦登台,拿出了刀子,割斷了捆綁他們的繩索,拔掉他們嘴裏的幹草。
“你們不用被祭祀給神明先祖了。”
“從今日始,大周天子祭祀神明先祖,再也不得使用活人。”
被用作祭祀的奴隸們們不敢置信
“真的嗎?”
“當然是真的,以後祭祀都用牛羊豬等牲口代替活人,你們再也不用擔心被獻給神明先祖了。”
一個奴隸嗚咽的哭泣。
“總算盼來了賢明的君,你的德行就跟帝辛一樣。”
【周公旦在第一次主持的祭天儀式中,毅然決然的選擇了廢除人祭,而改用牲口代替活人。】
【他規定,周天子進行國祭,不得使用活人。】
【並且,號召諸侯貴族以及奴隸主,今後無論是祭天還是祭祀先祖,最好都使用牲口代替活人。】
【周公旦這種廢除人祭的策略跟紂王截然相反,商紂王是不允許其他人使用活人祭祀,自己在用,而周公旦是自己不使用人祭,而對其他人並無強製要求。】
【你覺得周公旦這個政策下去,人祭的數量是多了還是少了?】
【選擇一:肯定少了,天子都不用人祭了,諸侯肯定要效仿。】
【選賊二:肯定變多了,如果道德有用,還要律法和政策幹什麽,號召一下不就完事了。】
有一說一,我雖然比較尊重周公旦的人品和德行,但這種事你要是不管,不立法,不形成政策製度,隻靠著道德就是天方夜譚。)
是啊,打擊犯罪,能光靠罪犯的自我醒悟嗎?)
這種廢除人祭跟商紂王就沒法比。)
我猜測肯定越變多了。)
政策還要看執行,不是發一個政策下去,你就牛逼,這波周公旦完敗。)
難道廢除人祭一點進步都沒有嗎,你們也太極端了。)
不是極端的問題,而是現實問題現實分析,人性經不起考驗。)
...........
大唐,
魏征黑著臉。
“聖人也敢非議。”
“隻要政策的出發點是為了百姓,何須爭論結果。”
對於這種說法,房玄齡杜如晦等人都默默點頭。
程咬金冷不丁來了一句:“照這麽說,秦始皇修長城也是好的!俺記得秦始皇修長城是為了邊境百姓百姓不受到匈奴的劫掠。”
尉遲恭點點頭:“對,按照魏征的意思,修直道,修靈渠都是好的,出發點也都是為了百姓,交通方便,灌溉農田。”
兩人一唱一和,把魏征差點憋死“秦始皇和周公怎能混為一談。”
程咬金嗬嗬一笑:“那你就是看人下菜碟了....這叫什麽來著....”
尉遲恭補充:“天幕中說這是雙標。”
魏征看著這兩個大老粗,恨不得用槍標死他們。
.........
大明,
朱元璋不屑的背著手。
為了百姓,你得看成效。
不能光喊口號。
就跟滅貪官一樣,你不查,天下都是清官。
萬民傘是人均標配。
“國策是用來幹什麽的,是用來強製執行的,把國策的推行放在個人的道德操守上,無異於水中撈月。”
“你說咱說的對不?乖孫。”
朱允炆見到皇爺爺問子,眼中瘋狂的神色一閃而逝,乖巧的點頭稱是。
內心則是不以為意。
聖人都這樣了,下麵的人還不爭先效仿。
.......
【其實這個結果,大家已經猜到了,隻要接受過社會的毒打,認識到了人性的複雜,就不會相信僅僅憑借著道德,就能廢除人祭。】
【恰恰相反,周公旦的政策一下去,周朝的人祭數量卻迎來了一波新爆發。】
【怎麽說呢,就像是一個人憋久了,會出現報複性消費和娛樂一樣。】
【而且,周公旦時期的人祭,不用尊崇武丁的不準野祭,也不用尊崇祖甲製定周祭,這些周武王都給廢除,也就說,隻要你有實力,你隨便祭祀,你想要祭祀幾個人,就祭祀幾個人,律法不會懲罰你。】
【這樣讓諸侯貴族的祭祀範圍大大增加,回到了武丁之前的殷商時期。】
我頭皮都麻了,周公旦都不管管嗎?)
武丁,祖甲,武乙,商紂王,四代人的努力,層層削弱人祭,一旦放開,會是一個什麽樣的場景,想象都可怕。)
咱們要理智,這不是周公旦的黑鍋,是周武王幹的事情,周公旦隻是沒有管。)
不管,那麽愛民如子這個維度咱們也不用管了,該得幾分得幾分。)
哎,儒家還是軟,不如法家暴君來的幹淨利落。)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
大漢,
劉邦嘿嘿直笑。
“世人的眼光都是雪亮的,有些事必須得去做。”
“咱就說了,秦法得改一改,你不能拿來就用,要是一點都不改,乃公也是暴君。”
蕭何撓了撓頭,改了嗎?
對了,改了個名字。
秦律改成了漢律。
哎,我就納了悶了,你是怎麽有臉說改了呢?
到時候盤點到你,咱得給你好好論一論。
...........
大秦,
扶蘇盯著天幕,內心湧起了驚濤駭浪。
周公旦廢除人祭,人祭反而多了。
那麽周公這麽做到底意欲何為。
難道他不懂嗎?
...........
【那麽周公旦懂這些嗎?】
【我們不得而知,也不用妄加猜測,咱們來看看周公旦這個政策對大周到底有何影響。】
【商紂王廢除人祭,引來了大批奴隸來投奔,造成了人口虹吸的現象,改革獲得了實際的好處。】
【周公旦規定周天子不用人祭,卻對其他諸侯不支持,不反對,這樣,奴隸們就會用腳投票,紛紛跑來大周。】
【是不是覺得這跟商紂王的政策有異曲同工之妙呢?】
【不僅如此,周公旦還廢除了周文王周武王時期的‘有亡荒閱’的製度,對奴隸逃亡,采取了不支持,不反對的政策。】
【更是加速了人口從諸侯流向中央。】
【拋開人性,拋開道德,周公旦的這種政策,其實就推行了所謂的德政,用我文明的一麵,對比你野蠻的一麵,讓百姓明白,誰才是你們應該效忠的明主。】
我去,我算是看明白了,周公旦想要達到跟商紂王一樣的改革收益,但又必不想得罪貴族,於是采取了這種軟性改革。)
周公旦文明嗎,很文明,聖人嗎,也是聖人,但我總感覺他的的主要目標是加強中央統治,而非為百姓謀取利益。)
這就是儒家說的魚和熊掌不可兼得。)
誰說不可兼得,商紂王就做到了,既加強了中央集權,又施恩於百姓,就是代價有點慘。)
我大概知道周公旦屬於哪個層次的君主,反正愛民這一方麵,是無論如何無法跟商紂王相比的。)
為什麽博主看待曆史人物會有這麽大的差距,我找到了原因,這就是平民史觀啊!)
.....
平民史觀是個什麽東西?
孔子心中很是費解。
難道平民史觀就把廢除人祭這麽大的事情,輕描淡寫的給抹殺了嗎?
要知道周公旦廢除人祭在史書裏不寫上幾頁,都顯得你不夠尊重。
結果在你們眼中卻說他並未給百姓多少實惠。
天理何在?
..........
大周,
周公旦苦笑一聲。
讓他跟商紂王一樣,那麽激烈的改革變法,要堵上整個大周江山,以及姬姓王族,請原諒他做不到。
“我承認,在廢除人祭這件事上,我不如商紂王。”
但世間能有幾個商紂王?
就是做到我這個層次的都不多。
........
【當然,咱們不能強求周公旦為了百姓要拚著國破家滅的風險,他隻要做了貢獻,都是好的,哪怕是文明向前一小步,都是曆史的一大步。】
【做完了這兩個改革之後,天下人人都稱頌周公的仁德,這是真的仁德,畢竟去了鎬京以及周公的封地,是真的不用被人祭天。】
【周公旦的做法,讓天子的權利得到了大大加強,讓天子得到了百姓的認可,很快就穩住了局麵。】
【可正因為周公旦做了最為正確的選擇,一些人坐不住了。】
天幕中,畫麵一閃。
殷商故土。
周公旦的三哥管叔聽著手下的奏報,臉上變得無比陰沉。
“你說姬旦他推行商紂王的國策,廢除人祭,廢除有亡荒閱,現在人人都稱頌他,再也沒有人懷疑攝政詔令的真假,反而有人呼喊著讓姬旦做天子!”
“豈有此理!”
“天子之位輪也也應該輪到我來坐!”
“去派人聯係武庚,他不是想要複國嗎,隻要他幫我滅了姬旦,我當天子,他當商王,我們南北分治。”
【周公旦的一係列改革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徹底斷絕了管叔的天子之夢,於是他跟武庚聯合起來,準備滅掉周公旦,取而代之。】
【由於管叔還說動了蔡叔、霍叔兩人,史稱三監之亂。】
【武庚更是聯合了效忠殷商的東夷的一百多方國,浩浩蕩蕩的殺向了鎬京。】
地圖上,大周領土上,南方,東方全麵淪陷。
而鎬京城則是孤懸在西北,搖搖欲墜。
管叔怕不是有病,為了當天子,竟然要聯合外人推翻自己家的江山。)
周奸誕生!就跟商奸一樣,都是自己王族幹自己的朝廷,生怕滅的不夠快。)
........
大秦,
秦始皇問扶蘇。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你可學到了什麽沒有?”
扶蘇默然不語。
當皇帝真的要成為孤家寡人嗎?
他不回答,下方,抓著肥肉吃的滿嘴是油的胡亥搶著回答。
“我要當皇帝,就把兄弟全殺光!”
扶蘇:“....”
秦始皇:“....”
兩人都死死的盯著他,胡亥感覺到了一股冷冽的殺氣,他覺得自己是不是說錯了,於是補了一句:
“難道啊父讓我把姐妹也殺光?”
“為了大秦萬世永存,我可以!”
秦始皇眼神無比危險,衝著下方吩咐:“趙高取朕的鞭子來。”
下一刻,宮殿中就傳來了殺豬一般的慘叫。
.........
大唐,
李承乾也一副了然的表情。
殺兄弟,這活屬於咱們大唐的傳統手藝。
他勇敢的衝著李世民行禮:“父皇,兒臣懂了。”
懂,懂什麽?
你看稚奴的目光不對勁啊!
........
大明,
朱允炆看著皇爺爺欲言又止。
之前他老師方孝孺可是提過削藩的意思,可是被老朱一頓訓斥,差點就要人道毀滅了。
你瞅瞅,殷商王族背叛,大周剛建國,王族又要作亂。
藩王就是一個不穩定的因素。
要是他上位,要把這些藩王全部弄死,一個不留!
......
天幕繼續播放。
接到了三監作亂的消息,周公旦第一時間就發出了征召諸侯的命令。
可是,很多諸侯不願意參戰。
有人覺得,這是姬姓諸侯的內戰,誰贏了都是周天子,他們也撈不到好處。
有人則是不看好周公旦,畢竟殷商雖滅,但主力還在,尤其是當初征伐東南的那波人,也被武庚給調了回來。
牧野之戰,他們偷襲,而這一次,則是要麵對真正的殷商主力。
鎬京宮殿中,群臣紛紛獻策。
“咱們要不先封武庚為王,準許他複國,咱們與殷商南北而治,讓武庚先撤兵。
隻要武庚大軍一撤,咱們再集中兵力滅掉三監。”
這是臣子商議的最好的辦法。
坐在王座下首的周公旦果斷拒絕。
“國不可分!”
“天下要麽歸周,要麽屬商,那有兩國並立。”
【公元前1042年,三監之亂爆發,周公旦毅然決然的放棄了和談的想法,決定出兵滅掉三監,並且徹底擊敗殷商主力。】
喜歡正史比野史還野,李世民崩潰請大家收藏:()正史比野史還野,李世民崩潰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