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章 清朝文人都在瘋狂質疑正史了?
字數:10266 加入書籤
(我覺得周幽王再怎麽蠢,也該出兵了吧。)
上一次可以說是人家諸侯內部繼承問題,這一次就是諸侯戰爭了。)
就是按照周禮,也該管管了。)
我是沒有想到,周宣王給兒子留下了這麽多的後手。)
真就是放頭豬上去把家敗光都有點難度。)
你閉著眼睛憑感覺操作,也不會崩的那麽快。)
..............
大周,
周公旦盯著天幕,彈幕他看了,說實話,心裏很難受。
但他心裏 更害怕周幽王是被自己的周禮忽悠瘸的。
“千萬不要跟成王康王一樣。”
“你可別當活爹了。”
“做個人不好嗎?”
這一刻的周公旦竟然求起了神來,周成王時期,王朝沒有滅國的危險,天子蠢就蠢吧,反正肉都爛到了自己的鍋裏。
到了王朝末期,可就不是了,那是要被外姓人給推翻了的。
一旁的薑子牙嘎嘎樂。
他突然覺得失敗者也不是不能接受,起碼,他不用看著後代這樣的作妖。
.........
天幕中,
晉國滅韓之戰已經開始,晉韓之戰的消息跟紙片一樣飛入周幽王的大殿中,群臣再一次吵翻了天。
單逨焦急的大殿上狂吼:“天子,你快下令出兵啊!先王為了能夠拉攏韓侯,可是把您的表姑姑嫁了過去,您們算是正經的親戚。”
他就差說,這是自己人了。
尹吉甫再次反對:“天子,自古有德之人,應該以德治國,周公旦也說了耀德而不觀兵,這種事,應該勸服,大家都是姬姓諸侯,天子可不能去拉偏架,應該讓他們坐下來好好談談,讓他們別打了。”
召公,魯公等人繼續勸,他們雖然不想看著晉國做大,但,現在天子的實力太強了,上一次的天子六師無限複活術給他們留下了心理陰影。
必須要削弱天子的實力,所以,他們選擇幫晉國。
周幽王左看看覺得單逨說的有理,右邊看看覺得召公魯公尹吉甫也有道理,根本下不了決定。
這時候,一個老者來了,外麵通傳:“蹶父到。”
蹶父的女兒就是嫁給韓侯的周厲王的外甥女。
“天子,求你出兵,速速救我女婿女兒啊!”
蹶父心急火燎的請求。
周幽王救了沒有?
沒有!
【晉文侯上位之後,進行的了滅韓之戰,這一戰幾乎吞並了整個古韓國,讓晉國的領土暴漲!為隨後晉文侯徹底覆滅韓國打下了基礎。】
“昏君,暴君!”
大戰過後,蹶父氣的在大殿中狂罵。
他為什麽這麽有底氣罵人呢?
因為人家是上古八大姓之一,姞姓!
也是周宣王好不容易拉攏的政治盟友,姞姓,在南燕還有一個強大的諸侯國,就是為了防備召公的燕國,當年韓侯娶妻的時候,南燕國還給韓國去修建城牆以當賀禮。
這下,完犢子了。
韓侯基本上是殘了,也嫉恨上了周幽王。
姞姓,也徹底跟天子切割,人家求你出兵,你不出,這還是盟友嗎?
可以說,周幽王一下子就得罪了兩大政治盟友。
最後,可能是他也反應過來不對,於是,對著蹶父說:“要不,您來孤這裏當卿士。”
蹶父簡直要氣瘋了,當個卿士有個屁用,你能把我們可以掌控的封地還給我們嗎?
但他要不要是一回事,周幽王給不給是另一回事,周幽王覺得自己已經給的很多了。
那麽周幽王給這位蹶父什麽卿士官職呢,趣馬!加上他的名字,人們把他戲稱為:趣馬蹶。
這位蹶父,其實並未在周幽王手下做什麽事,但,卻被打上了亡國奸臣的標簽。
就是因為他是周幽王封的卿士。
我曹,我曹,這位蹶父簡直了,真是人在家中做,鍋從天上來。)
自己女兒女婿的封地被奪,天子不救,還給他潑了一身的髒水。)
我已經無法用語言來形容周幽王的愚蠢了,一次得罪了兩個政治集團,還都是自己的鐵杆支持者,你拆家小能手嗎?)
二哈上線,眾人退避!)
申侯:他娘的,你爹那樣,你這樣,你搞得我不會了。)
晉文侯:我是試了試了,結果他真的不管。)
我終於發現了,召公魯公,為什麽要支持晉國滅韓國了,原來還有個一個姞姓南燕國,這位置肯定是在燕國之南,剛好也是卡在了燕國魯國進攻鎬京的必經之路上,不得不說,周宣王選擇盟友簡直神了,步步為營,可就是這個兒子,我想問,真是親生的?這智商也沒誰了。)
.........
大周,
周宣王用頭狠狠的撞著柱子。
“這特麽的是我兒子?”
“這是親生的嗎?”
他也在問這個問題。
周宣王覺得,這哪怕是別人替他生的,他都不至於這麽難受。
他有一種有力無處使的痛苦。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
大漢,
漢文帝看了看天幕中的周幽王,再看了看自己的太子,瞬間覺得順眼多了。
起碼自己的太子劉啟,腦子是正常的。
不能要求太多了。
起碼我這個兒子能掀棋盤。
就這點,就比胡亥以及周幽王強得多。
人啊,得知足常樂。
...........
大唐,
李世民也在反思,自己是不是對太子太過於苛責了。
李承乾比起這個周幽王,秦二世,劉盈,漢景帝,以及隋朝的楊勇,簡直強了千百倍。
文能縱論國策,武能上馬殺敵,可以了。
別逼得太狠,把兒子給逼出了問題來了。
“乾兒!”
李世民呼喊一聲。
李承乾頓時打了一個寒顫,阿耶咋了,中邪了?
........
【晉文侯兩次大動作,一次殺叔父奪位趕走天子六師,一次滅韓,天子都沒管,這個消息很快就傳到了申國和嬴秦。】
申國。
申侯抑製不住興奮的狂喊:“天助我也,天助我也!秦伯,二哥,咱們是不是要要直接滅周?”
一旁的秦襄公搖頭:“不行!直接攻入鎬京城,你隻會重蹈上一代申侯的覆轍。”
“咱們必須要讓天子徹底孤立無援,天子六師雖然殘了,但殘了的天子六師,都不是你我可以抗衡的。”
是的,隻有嬴秦才最了解天子六師的戰力,他是不到最後,絕對不會跟天子六師硬拚的。
申侯也知道自己急了,拱手請教:“請二哥教我。”
秦襄公把輿圖打開在上麵一指:“周宣王給兒子留下的四大後手,咱們現在拔掉了晉國,韓國,還隻剩下褒國,鄭國,下一步,咱們滅褒國!”
“好,那就滅褒國!”
【史書上說,幽王三年,周伐有褒!】
【這肯定是錯的啊,周幽王要是這麽勇,能夠反對周禮做出滅國之舉,第一個攻伐的應該是晉文侯!
而且,按照史書上說,褒國被滅,才獻出褒姒,這就更扯淡了,明顯就是改編,而且還是亂編。】
【最關鍵的是,周幽王根本就沒有本事滅人家褒國,褒國的地理環境很特殊,擁山川地理之險,別說周幽王了,他爹周宣王來了都打不進去。】
【所以,滅褒國的人,不是周幽王,而是申侯和嬴秦!】
不對啊!你不說武丁婦好都沒有滅掉褒國,怎麽申侯和嬴秦有這個實力呢?)
雖然說史書上說的周幽王滅褒國是假的,但,你說的申國滅褒國,我也覺得不靠譜。)
褒國可是小蜀川,雖然沒有蜀川那麽難打,但,人家的實力和地理優勢在那裏擺著呢,怎麽滅?)
..........
【為什麽武丁婦好都滅不了褒國,申侯嬴秦卻可以,你聽過一個詞沒有,帶路黨!】
【對,因為嬴秦和申侯收了一個小弟,叫做,繒國!】
【而繒國就是給申侯帶路的人。】
【繒國本來就是古夏遺民,他就是從漢中出來的,甚至在漢中還有姻親存在,隻要他能帶好路,申侯嬴秦滅褒國,那叫一個易如反掌。】
【就跟當年劉備入川一樣。】
繒國還能這麽用?)
這曆史不就通了。)
......
放屁!
北宋。
司馬光和一眾大儒守在府邸,盯著天幕,他們氣的嘴唇發抖。
“繒國怎麽可能去幫申侯滅褒國。”
“繒國姓什麽,姓姬啊!”
“姬姓諸侯怎麽可能熟悉褒國的情況,當什麽帶路黨,滑天下之大稽!”
旁邊,有人問。
“公實兄,此言當真?”
他們叫起了司馬光的字。
司馬光哼道:“人人都以為我欺世盜名,豈不知道我也有真才實學,繒國,是姬姓南宮氏。”
隨即,立刻充值發彈幕。
“可笑可笑,繒國是姬姓諸侯,身為一個曆史博主,竟然會犯這種錯誤,姬姓的諸侯國,怎麽可能熟悉漢中的情況?”
........
大漢,
劉邦看向了叔孫通。
要問典籍,得問儒家。
“告訴乃公,繒國是姬姓諸侯嗎?”
叔孫通點頭:“不錯,南陽繒國,姬姓,南宮氏。”
這一開口,周勃樊噲等人紛紛搖頭。
一些儒生開始抨擊天幕的內容。
劉盈也如釋重負的說了聲:“博主終於錯了一回。”
而劉邦卻大手一揮,“錯什麽錯!你怎麽知道博主說的繒國是南陽的繒國?”
叔孫通嘴角抽動,流氓,太流氓了,要是在大秦你敢怎麽說話,儒生都能拔劍砍你了,他忍住衝動,小聲的辯解:“西周史還有一個繒國,不過是東鄫國,雖然是姒姓,可是在齊魯之地,是不可能去進攻褒國的。”
劉邦點點頭:“哦這樣啊,乃公說的是,肯定有第三個繒國,如果沒有,乃公給加上去,你在史書上寫一筆,不就有了嗎?”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我的劍呢?
叔孫通真的想要砍人了,這不是抬杠嗎?
...........
博主,我剛才查了下,繒國隻有兩個,一個是東鄫,一個是南曾,東鄫離得太遠,南曾真是姬姓的,你的說的生活在漢中,然後又出去,能給申侯帶路的繒國是不存在啊!)
我也是搞曆史創作的,這個真是博主的問題了,他可能是沒有看南曾的考古報告,南曾國,在今天湖北隨州市,也叫隨國。曾國古墓被發現之後,經過考證,他們是姬姓,也就是說,他們不但不會幫著申侯,還跟南陽申國有仇,是派出南國之師的主力之一,他不可能跟申國聯合的。)
陳勇看著這些質疑,隻是歎了口氣。
一些人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而且,看曆史的水平以及能力,真是一言難盡。
【不得不說,懷疑我說繒國的人,你們讀曆史都是死讀書,連清朝人都不如。】
【在清朝時,一些文人就提出了對這段曆史的懷疑,清朝人認為,除了東鄫,南曾之外,應該還存在另一個繒國。
這個繒國有兩個特點,第一必須是姒姓,因為他們要當帶路黨;第二,地理位置必須是陝西以西。】
【他們的理由是,按照史書,申繒聯軍,放犬戎進關,那麽,繒國肯定不在陝西的南方,而是在陝西的西方,剛好夾在犬戎跟鎬京之間。】
【因此,他們把當時的曾國定位成了三個,第一個就是山東的東鄫國,第二個,是湖北的南曾國,第三個,就是存在於西北的西繒國!】
【那麽西繒國真的如同清朝文人推測一樣,存在嗎?
你們看不上的大清文人,是否這麽牛,僅僅是按照邏輯就推斷的繒國,是否存在呢?
答案是存在的!
而且,地理位置跟人家清朝的文人推測的幾乎一致,就是在鎬京和犬戎之間。】
【1982年,甘肅省崇信市於家灣墓地的發掘,證實了清朝文人的推測。】
【經過考古,出土了姒姓繒國的族輝,而且,人家是王!就是我之前提到的姒姓第二大國,繒王!】
【這個姒姓西繒國,就是申繒聯軍中的繒國,申侯和嬴秦的小弟,現在,史學界稱其為:西繒國!】
我的天啊,我竟然被清朝文人給比下去了。)
清朝文人都能懷疑正史了,我怎麽感覺我比他們更像是孔乙己?脫不掉我的長衫。)
咱大清啥時候這麽牛了,不是說大清是文化的荒漠嗎?)
這是文化荒漠,就這學術研究的大膽性,創新性,都敢質疑正史了,說實在的,這不比現在百分之九十人的人強嗎?)
果然,人最大的認知錯誤就是偏見與傲慢,我竟然不如清朝人懂得邏輯思辨以及獨立思考,世界也太瘋狂了!)
笑死了,清朝文人的竟然比宋朝史學家還靠譜,我已經無法直視司馬光了。)
我以為清朝最爛,結果,一對比,竟然是宋朝的最爛。)
宋朝史官把曆史當小說寫,人家清朝卻把曆史用辯證唯物史觀來研究,我覺得世界如此的不真實。)
有沒有可能,清朝的文人才是最嚴謹的曆史學者。)
兄弟,你別嚇我啊!)
........
大清,
慈禧開心不已。
“都說咱大清如何如何,他們還不如咱大清的文人,有啥可以嘚瑟的。”
此刻,身在不同時空的大清皇帝,康熙,雍正,乾隆都恨不得向天下昭告。
咱大清很牛!
“不能因為咱清朝有敗家子,就否定了所有。”
乾隆大筆一揮:“賞,重賞!這博主有點東西,跟其他人不一樣,不會一個勁的黑。”
一旁的和珅問:“萬歲爺,咱們賞什麽東西。”
乾隆想了想:“他是文化人,肯定是喜歡古文字畫的,那就賞賜一幅王羲之的真跡。”
得嘞!
和珅趕緊命人去挑選,挑好了之後,就要打賞過去,乾隆說了一聲慢。
“讓朕先蓋個章。”
於是,和珅:“.....”
不要啊!
你這麽賞賜過去,我覺得他會抓狂的。
但他隻能笑嗬嗬說:“萬歲爺這章蓋上去,一定能讓字畫價值暴增。”
“那我就多蓋點。”
一個兩個三四個,十個八個一百個....
.........
求催更,求免費的為愛發電,數據太慘了。
喜歡正史比野史還野,李世民崩潰請大家收藏:()正史比野史還野,李世民崩潰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