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4章 朝議(2)
字數:2735 加入書籤
“呈上來!”羅彥神色凝重地說道。他接過文書,快速打開閱讀,臉色越來越陰沉。隨後,他猛然合上文書,語氣沉重地說道:“果然如上次張遼送來的情報一樣,軻比能統一了鮮卑,並且,已經給各部下達了命令,秋收時,集結三十萬騎兵南下吾大新帝國。”他的眼神中透露出一絲憂慮,但更多的是堅定的決心。
羅彥看向賈詡,詢問道:“準備得如何?”
賈詡沉穩地回應道:“各路騎兵都已經抵達太原,後勤糧草也都準備完畢,隨時可以出征。”
羅彥眼神一亮,大聲說道:“好!此番朕要禦駕親征!”他的話語中充滿了豪情大勝,展現出了他作為帝王的勇氣和擔當。
呂布率先出列,單膝跪地,大聲說道:“末將願為先鋒!”他的眼神中充滿了自信和渴望,作為天下聞名的猛將,他渴望在戰場上一展身手,為陛下立下赫赫戰功。
徐晃、魏延等將領也紛紛出列,抱拳請命:“末將願隨陛下出征,萬死不辭!”他們的聲音響徹大殿,展現出了武將們的熱血與忠誠。
羅彥滿意地點了點頭,隨即下令:“呂布率領特戰營為先鋒,徐晃、張繡、太史慈、魏延、徐庶和郭嘉隨行,其餘將領留守洛陽。朝中大事依舊由賈詡主持,其餘大臣全力協助。中央集團軍,先登營、野戰營留下,其餘人馬準備半月後北上並州。”
“遵命!”眾人齊聲行禮,聲音整齊而洪亮。
就在眾人以為朝會即將結束之時,禮部尚書蔡邕給工部尚書向朗遞了一個眼色。向朗心領神會,隨即出列,神色恭敬地說道:“陛下,汝時常出征在外,雖然有賈大人主持朝政,但為了確保朝政的穩定和傳承,還是應該選擇一位皇子參與主持朝政。臣建議,陛下應該立太子了,讓其早日參與政務,學習更多治國經驗。”他的話語看似為國家著想,但實際上卻在朝堂上掀起了一場新的波瀾。
向朗的提議一出,朝中不少官員紛紛附和。一時間,大殿內議論聲四起,眾人都在討論立太子之事。
工部侍郎張琦出列,滿臉諂媚地說道:“大皇子羅捷,性格沉穩,博學多識,又是皇長子。按照祖製,理應立為太子!”他的話語得到了朝中一半官員的支持,這些官員大多是出於傳統的嫡長子繼承觀念,或是與大皇子一黨有所關聯。
刑部尚書張鬆卻不以為然,他出列大聲說道:“三皇子羅逸常年在外遊走,深入民間,見識廣泛,了解百姓疾苦,知道百姓真正想要的是什麽。而且,這些年他為朝廷打探了不少重要消息,立下諸多功勞,臣認為,應該立三皇子為太子!”張鬆的話也引起了一部分官員的共鳴,他們認為三皇子更接地氣,更懂得治國之道。
兵部尚書李嚴也不甘示弱,說道:“二皇子羅裕心思善良,親自前往軍中曆練,與將士們同甘共苦,體諒將士們的辛苦。如此賢德之人,乃是立為太子的不二人選!”李嚴的提議得到了軍中不少武將的支持,他們希望能有一位與軍隊親近的皇子成為太子。
還有不少武將支持六皇子羅猛,他們認為羅猛勇猛過人,有大將之風,將來定能帶領大新軍隊戰無不勝。
朝堂之上,眾臣各抒己見,爭論得不可開交,吵成了一鍋粥。唯有賈詡、郭嘉、趙雲等少數大臣保持沉默,他們神色平靜,似乎在冷眼旁觀這場儲位之爭。
羅彥見狀,心中十分不悅,大聲出言製止:“立太子一事,關乎吾大新帝國未來,朕會慎重考慮!”他的語氣中帶著一絲怒意,但更多的是無奈。
這時,田豐出列,神色憂慮地說道:“陛下,臣知曉陛下對於立太子一事會慎重考慮,但臣還是要提醒陛下,自古廢長立幼便是取亂之道。遠的不說,就說燕國,之所以這麽快滅亡,便是袁紹欲廢長立幼,導致他的幾個兒子相互攻伐,最終被滅。還望陛下三思啊!”田豐的話語中充滿了擔憂,他不希望大新帝國重蹈燕國的覆轍。
羅彥皺了皺眉頭,回應道:“朕不是袁紹,朕的大新帝國也不會如燕國一樣。今日,朕就實話說吧!朕的幾個兒子當中,如今都還難當大任,離成為太子還差得遠。太子隻能是能者居之,但前提是要看他們各自的自身本事。若是誰敢玩同室操戈,那麽他將第一個被踢出局!”羅彥的話語嚴厲而堅定,眼神中透露出不容置疑的威嚴,他希望借此震懾住那些有非分之想的皇子和大臣。
眾大臣聞言,心中皆是一驚,紛紛在心中盤算著自己的立場,卻都默不作聲。
羅彥見狀,擺了擺手,說道:“此事休要再提,朕自有主張,退朝!”
眾大臣紛紛行禮,說道:“恭送陛下!”聲音中帶著一絲無奈和忐忑。
…………
退朝之後,蔡邕拖著略顯沉重的步伐,緩緩走出大殿。他眉頭微蹙,眼神中滿是憂慮與思索,臉上的神情透露出對當前局勢的擔憂和對大皇子前途的隱憂。來到外麵僻靜之地,向朗快步上前,臉上帶著關切又神秘的神色,壓低聲音說道:“蔡老,看來陛下對大皇子並不是很滿意啊!”他的語氣中帶著一絲試探,目光緊緊盯著蔡邕的反應。
蔡邕重重地點了點頭,歎了口氣,眼中閃過一絲無奈,“是啊,今日之事多謝向老弟啦!”話語裏滿是感激,同時也夾雜著對局勢的無力感。
向朗擺了擺手,臉上露出不以為然的笑容,“蔡老與在下就不要說這些客套話了,陛下今日的話乃特有深意,想要把大皇子推上皇位,還得了解陛下的內心。”他的表情嚴肅起來,眼神中透著精明與算計,似乎已經在心中謀劃了許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