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0章 陷入苦戰
字數:2639 加入書籤
鮮卑首領蓄力的這一擊竟然沒有建功,心中不禁有些驚訝。他沒想到這個年輕小將的反應如此敏捷。不過,他並不甘心就此罷休,隻見他迅速掉轉馬頭,再次氣勢洶洶地朝著趙統殺了過來,眼中閃爍著凶狠的光芒,仿佛要將趙統生吞活剝。
趙統麵對再次衝來的鮮卑首領,絲毫不懼。他深吸一口氣,屏氣凝神,眼神中透露出堅定與冷靜。他催動戰馬,迎著鮮卑首領疾馳而去。就在兩人相距僅有三米之時,趙統瞅準時機,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如同一道銀色的閃電般從馬背上猛然躍起,手中長槍如蛟龍出海,朝著鮮卑首領的脖頸直刺而去。
鮮卑首領見狀大驚失色,連忙慌亂地舉起長刀,橫在脖頸前試圖抵擋這致命的一擊。然而,趙統深得父親趙雲的真傳,槍法精妙絕倫,他靈巧地改變攻擊部位,手腕微微下壓。原本直刺脖頸的長槍瞬間改變方向,如毒蛇般刁鑽地刺向鮮卑首領的胸口。隻聽“噗”的一聲悶響,長槍徑直穿胸而過,那鮮卑首領瞪大了雙眼,臉上還殘留著驚恐的表情,便一頭栽倒在馬下,當場斃命。
軻比能在遠處目睹了這一幕,心中也是猛地一驚。他不禁暗自讚歎道:“此人雖然年輕,武藝卻如此不俗。”隨即,他臉上露出一絲複雜的笑容,感慨道:“大新帝國還真是人才輩出啊!”
這時,軻比能身旁一個身材高大、手持狼牙棒的大漢聽聞此言,心中很是不服氣。他向前跨出一步,甕聲甕氣地說道:“單於,末將去把他的首級提來!”說完,他雙腳一夾馬腹,如同一頭暴怒的野牛般朝著右翼衝了過去。
很快,這手持狼牙棒的大漢便來到了趙統前方。他雙眼圓睜,對著趙統怒吼道:“賊將休狂,看俺取汝首級!”話音未落,他便揮舞著手中那根粗大的狼牙棒,如同一道黑色的閃電般朝著趙統狠狠砸了過去。那狼牙棒帶起一陣呼呼風聲,威力驚人。
趙統聞言,眼中閃過一絲堅毅,毫不畏懼。他穩穩地握住長槍,挺槍便刺,直取大漢的咽喉。兩人瞬間交鋒,隻聽“當”的一聲巨響,猶如洪鍾般響徹四周。趙統隻感覺一股巨大的力量順著長槍傳了過來,震得他手臂發麻。他心中暗自吃驚,立刻意識到對方力量極大。於是,他迅速改變戰術,不再與對方硬拚,而是憑借著自身的靈巧展開反擊。
隻見趙統身形靈活,如同鬼魅般在大漢周圍遊走。他手中的長槍時而如靈蛇出洞,刁鑽地刺向大漢的要害部位;時而如旋風般舞動,抵擋著大漢那勢大力沉的攻擊。那大漢雖然力量驚人,但麵對趙統靈活多變的槍法,一時間竟有些難以招架,心中不禁暗暗著急。
二人你來我往,激烈交鋒,轉眼間便交手近三十回合。在這緊張的戰鬥中,趙統始終保持著冷靜,他一邊巧妙地躲避著大漢的攻擊,一邊尋找著對方的破綻。終於,機會來了!在大漢一次蓄力攻擊之後,露出破綻的瞬間,趙統眼中閃過一絲銳利的光芒。他看準時機,猛地大喝一聲,手中長槍如流星般疾射而出,直直地刺向大漢的胸口。
那大漢躲避不及,隻感覺胸口一涼,長槍已經穿透了他的胸膛。他瞪大了雙眼,滿臉的難以置信,手中的狼牙棒“哐當”一聲掉落在地。隨後,他身子一歪,從馬背上重重地摔了下去,當場氣絕身亡。
羅彥在山上將這一切看得清清楚楚,心中大喜過望。他興奮地指著趙統,高興地說道:“這少年將領還未見過,武藝不俗,連殺鮮卑軻比能麾下兩員大將,不知是何人?”
徐庶在一旁微微眯起眼睛,仔細觀察了一番後,緩緩回應道:“看其相貌以及槍法與子龍如出一轍,應該是趙將軍的子嗣。”
羅彥聞言,先是微微一愣,隨即臉上露出欣慰的笑容,連連點頭,笑嗬嗬地說道:“好,好啊!果然是虎父無犬子!有此等後輩,吾大新帝國何愁不興!”
兩人站在山上,望著戰場上激烈拚殺的將士們,心中滿是感慨與期待。這場戰鬥,不僅是力量的較量,更是勇氣與傳承的展現。
然而,隨著戰事的推進,新軍各路騎兵的衝鋒速度逐漸減緩,那原本勢不可擋的淩厲攻勢也隨之削弱。速度優勢的喪失,使得鮮卑騎兵憑借著人數上的絕對優勢,如潮水般洶湧圍殺上來。新軍一時間難以繼續向前突進,突破鮮卑騎兵那如鐵桶般的封鎖,雙方就此陷入了膠著的混戰狀態。
徐庶眉頭緊皺,神情嚴峻地看向羅彥,急切地說道:“陛下,雖說如今軻比能的前後左右各路大軍皆陷入苦戰,可吾軍與鮮卑騎兵已然陷入慘烈的僵持血戰。且吾軍難以突破鮮卑的封鎖,直搗軻比能的中軍。敵眾吾寡,再這般僵持下去,吾軍處境極為危險啊!”
羅彥深知如今局勢的危急,眼神中閃過一絲決然,斬釘截鐵地說道:“是時候與軻比能來一場生死對決了!”
徐庶心中一驚,看向羅彥,試探地問道:“陛下,汝這是要親自領軍衝殺?”
羅彥毫不猶豫地點了點頭,眼神中透露出堅定的決心。
徐庶趕忙勸諫,言辭懇切道:“陛下萬萬不可啊!軻比能的中軍尚有十萬人馬未曾出動,兵力雄厚啊!即便加上陛下的金龍衛,咱們也僅有一萬三千人馬,兵力差距太過懸殊。貿然前去攻擊軻比能的中軍,實在是太危險了。依在下之見,咱們應當突圍南撤,如此便可脫離危險。”
羅彥目光緊緊盯著山下的軻比能,沉思良久。他深知徐庶所言有理,但就此撤退,實在心有不甘。最終,他咬了咬牙,堅定地回應道:“此時撤退,豈不是前功盡棄?軻比能近在咫尺,富貴險中求,朕意已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