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3章 迎接玉璽
字數:6830 加入書籤
童貫從張邦昌手中接過傳國玉璽,緊緊抱在懷裏,在巨猛、田橫、關鎮、戚秦四人嚴密保護下回到蔡京府邸馬超的中軍大帳,將傳國玉璽交給馬超。
馬超從童貫手中小心翼翼地接過傳國玉璽,放在中軍大帳的桌子上,對李師師說了聲:“夫人和紅蓮以及12女衛護送傳國玉璽先去議事大廳,我們要召集營指揮使以上軍官大會,在中軍大寨舉行一場聲勢浩大的迎接傳國玉璽儀式!”
李師師遵命去了,馬超對身邊幾個貼身侍衛道:“你們幾位分頭通知四大主力團隊指揮使馬但、楊繼宗、種世文、折中尉,讓他們帶上營以上指揮使趕來蔡府官邸忠義靖國軍中軍大寨參加迎接傳國玉璽的儀式!”
幾個侍衛分頭前去通知主力團隊,馬超和鄭斯文、童貫、李剛、蕭鼎、呂伯鑒、宗澤、巨猛、田橫、關鎮、戚秦幾十個人提前來到議事大廳。
李師師指揮紅蓮和十二女衛已經將傳國玉璽擺放整齊。
馬超走過去捧起玉璽在手揚聲大笑,道:“此玉璽真乎?假乎?似乎已經不很重要,重要的是童太師說服張邦昌,將玉璽弄回來交給忠義靖國軍;其情可嘉!”
鄭斯文從馬超手中接過傳國玉璽看了個仔細,見玉璽上鐫刻有“受命於天,既壽永昌”八個大字;但不是和氏璧製作的傳國璽,知道這是北宋人自己仿製的贗品。
贗品從宋太祖趙匡胤手中已經傳了九位皇帝,以假亂真誰敢說個“假字”來?
鄭斯文現在是軍師中郎將,也隻能揣著明白裝糊塗;倘若愚蠢地將自己想的在忠義靖國軍幾百名文武大臣麵前講出去,那就是天底下最傻瓜的笨蛋。
鄭斯文隻能心中嘀咕:秦始皇用和氏璧製成傳國玉璽,刻有“受命於天,既壽永昌”八字,成為皇權正統的象征;此後曆代王朝均視其為合法性信物。
和氏璧製作的玉璽在漢、魏晉、隋唐時期屢次傳承,但多次因戰亂短暫失蹤如王莽篡漢時損其一角,後以金鑲補據《舊五代史》,後唐末帝李從珂於公元936年攜玉璽自焚,此後玉璽徹底消失。
宋、元、明、清均未再發現確鑿證據證明和氏璧玉璽存世,宋代以降的“發現”,均被學者質疑為仿造或政治宣傳工具。
和氏璧玉璽下落極可能毀於後唐末帝李從珂自焚,此後無可靠蹤跡。
張邦昌所獻玉璽非和氏璧真品,是北宋官方製作的璽印或前代遺物;用於政權合法化的政治宣傳。
鄭斯文思想著傳國玉璽的李代桃僵,迎接玉璽儀式已經準備就緒。
鄭斯文忽然想起還沒有向馬超稟報與完顏宗翰談判的事,談判時間、地點也未商定,便就急切不羈地進言道:“十四皇子徐王殿下馬將軍,微臣三人去了南青城齋宮完顏宗翰的軍營,完顏宗翰答應交換人質;但具體時間和地點沒有敲定,請大元帥明示談判和交換人質的時間、地點!”
鄭斯文隨鄉入俗,自稱自己是微臣;其實這個稱謂沒有錯,鄭斯文現在是馬大元帥的麾下軍師中郎將;用這樣的稱謂沒有毛病。
鄭斯文如此這般說完,又補充道:“微臣在金營時給完顏宗翰建議過,雙方的談判地點首選張邦昌的大楚皇宮,也就是北宋王朝的皇宮;其次是完顏宗望的劉家寺軍營!”
童貫揚聲大笑,看向鄭斯文道:“軍師中郎將自作多情了,你提議的這兩個地方完顏宗翰不會答應;叫老朽說,談判地點就擱在南青城齋宮完顏宗翰軍營,時間就定在明天;軍師中郎將馬上去通報完顏宗翰!”
鄭斯文看向馬超,馬超說道:“老太師的話有道理,談判地點就擱在南青城齋宮完顏宗翰軍營;時間就在明天!軍師中郎將派人立即通告完顏宗翰!”
鄭斯文讓高強和李文騎上電動摩托車趕往南青城齋宮完顏宗翰大營,通報馬超同意談判地點放在南青城齋宮金軍大營的決定,時間定在明天辰時。
高強、李文二人去後,馬但、楊繼宗、種世文、折中尉四個團隊的指揮使陸續趕來。
馬超走出議事廳觀看一番,見5000名參加迎接傳國玉璽的將士列隊等候;便讓李師師和紅蓮以及十二個女衛捧著玉璽走出議事大廳,將玉璽交給捧璽官。
陽光驅散彌漫在蔡府官邸宋營四周的陰霾,轅門外九聲號炮驟然炸響,聲浪驚得樹梢殘露簌簌墜落,驚起的飛鳥撲棱棱掠過營盤上空。
三十六麵皂纛如翻湧的黑雲,無風自動,似在昭示著這場儀式的非同尋常。
身披鎖子黃金甲的親兵們宛如雕塑,腰杆繃得筆直,手中戟戈斜舉交錯,在甬道上方構築起一道寒光凜凜的穹頂,森嚴的氣勢令空氣都仿佛凝固。
八名健卒抬著朱漆描金箱輦,步伐沉穩而緩慢,每一步都如同敲擊在全軍將士心上的鼓點。
箱輦行至帥帳前,五千鐵甲兵齊刷刷單膝觸地,甲胄相撞的鏗鏘聲如春雷滾滾,響徹整個營地。
唯有中軍大纛上的“宋”字迎風獵獵作響,紅得奪目,似在與將士們熾熱的忠誠遙相呼應。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主帥馬超束發貫甲,玄色披風在身後翻卷,周身散發著不怒自威的氣勢。
他緩步上前,伸手掀開錦簾的刹那,雲層裂開縫隙,日光傾瀉而下,將箱中傳國玉璽照得通體透亮。
螭虎紐流轉著奇異的虹彩,“受命於天既壽永昌”的篆文在金釘朱柱間投下細碎光斑。
老軍卒張二柱跪在隊列裏,喉嚨不住滾動,粗糙的指節無意識地在鐵護腕上摩挲。
他想起祖父曾說,和氏璧璽缺角是王莽篡位時摔落的痕跡,此刻親眼得見的是塊棱角分明十分光滑圓潤的玉璽;方知這是宋朝建國後太祖命人重新製作的。
“吾皇萬歲——”帥帳內爆發出的高呼如決堤洪水,驚起蘆葦蕩中群雁。
掌旗官猛地揮動令旗,五千將士齊刷刷挺直腰杆,刀光劍影在朝陽下連成金色巨網,將那方承載千年帝業的玉璽嚴嚴實實地護在中央。
遠處山巔,積雪被聲浪震落,簌簌灑在蜿蜒的戰旗之上,似是天地也在為這莊嚴時刻獻上賀禮。
傳國玉璽重新迎進議事大廳,交給夫人李師師。
馬超站在高台上發表演講:“5000名參加迎接玉璽的兄弟們,你們是8萬忠義靖國軍將士的代表;現在我們迎回大宋朝的傳國玉璽,就是正統的大宋軍隊!
“明天,對,就是明天;童貫老太師和李剛宰相,蕭鼎、呂伯鑒大學士四人就去金營進行談判,用完顏金彈子和完顏烏魯斯兩個金酋換回太上皇道君皇帝的議程。
“道君皇上一旦順利返回,我們就驅逐占用皇宮的大楚傀儡政權;開始對金兵進行反擊!”
5000將士掌聲雷動,不停高呼“吾皇萬歲——吾皇萬歲——”
馬超演講完畢,忽見五位哨騎一齊向前集體跪倒,哨頭馬光宇稟報:“啟稟大元帥,我們五人剛從陳橋門偵探回來;金國四太子完顏宗弼金兀術率領十萬精銳金兵住進劉家寺完顏宗望大營,派出遊騎偵探我軍北城門東京;還望大元帥早做準備!”
馬超讓馬光宇屋恩起來說話,道:“北城有四道門,從東到西依次是陳橋門、封丘門、新酸棗門、衛州門;屬於折中尉將軍防區,立即喚折將軍前來中軍大帳!”
馬光宇前去通告折中尉,馬超啟動腦子裏的記憶細胞回憶北宋的西軍三大主力之一折家軍。
折家軍從唐朝開始便配合中原政權抵禦不安分的邊塞蠻夷;北宋建立後,折家軍配合宋軍多次對北漢作戰。
太平興國四年(979),宋太宗親征北漢;折禦卿東渡黃河牽製北漢軍於嵐州一帶。
先破奇嵐軍,俘北漢軍使折令圖;又攻取嵐州,殺北漢憲州刺史霍詡,俘大將馬延忠等;乘勝沿汾河而下,攻陷隆州(今山西祁縣東南),與宋太宗會師於太原城下。
在抗擊西夏、契丹的同時,折氏以其特殊的“蕃官”身份招遠撫來;對西北諸族具有極大的號召力。
宋淳化四年(993),李繼遷附遼叛宋,折禦卿引兵征討;召回銀、夏諸州黨項、羌族800餘帳。
子河漢一戰,折禦卿名播遐邇,勒浪、鬼族等部族都請求內附。
折禦卿領兵把他們迎入塞內,安置在府州以南;宋廷籍其丁壯,得精兵萬餘騎。
景德元年(1004),折惟昌知府州,契丹言泥族拔黃碧300餘帳也來歸附。折氏征戰傳家,父子兄弟皆英勇善戰。
他們世居邊地,洞悉蕃情,對於北宋西北防務也多有籌劃。
韓絳經製西北邊事,曾采用折繼祖之弟折繼世的建議,築城壘以北臨橫山,直逼夏州。
折繼世還向韓琦進攻守之計10餘條,均為其稱服。
孫覽築城蔑蘆,召折克行計議。克行為他籌劃,不僅城堡如期完成,還攻入津慶、龍橫川,殲敵3000餘人。
後來河東路築八碧,以通南延,折克行力主“以遠者為先”。
經過爭論,最終還是采納了克行的主張。
折可適既是一員勇將,又是一位良臣。
宋徽宗崇寧年間,有人建議攻取靈武(今屬寧夏)。
宋徽宗就此征詢折克行意見,折克行認為“得之易,守之難,當先侵弱其地,待吾藩籬既固,然後可圖”《宋史·折可適傳》,顯示了他從長計議的戰略家眼光。
在守邊禦敵的鬥爭中,折氏父子兄弟前仆後繼,表現出舍身許國的感人精神。
折惟昌其弟惟信、族叔海超在抗擊西夏軍的戰鬥中為國捐軀,折禦卿、折惟昌父子都是抱病出征,歿於軍中。
至道元年(995)子河漢之戰後,韓德威趁折禦卿有病再度南侵。
折禦卿強支病體迎敵,敵兵聞之而不敢進。
折母派人召他回去,禦卿對來人說“世受國恩,邊寇未滅,禦卿罪也。今臨敵棄士卒自便.不可,死於軍中乃其分也。為白太夫人,無念我,忠孝豈兩全!”說完淚如雨下,第二天病故於軍中,年僅38歲。《宋史·折禦卿傳》。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折禦卿的次子折惟昌後知州事,大中徉符七年(1014),河東路運糧赴麟州神木),他抱病領兵為援。僚佐勸他暫且休兵,他回答“古人受命忘家,死於國事,分也”《續資治通鑒》。
大中祥符七年,折禦卿頂著風沙行軍卒於道中,年僅37歲。
折中尉是折禦卿後代,率1000騎兵2000步兵依附馬超麾下。
馬超正在沉思,隻見折中尉昂首闊步向這邊趕來。
折中尉年齡在二十六七歲上下,身高七尺,目光爍爍,玄鐵鍛造的連環鎖子甲裹著精壯身軀,肩吞的吞口獸首目露凶光,每片甲葉都在陽光下泛著冷冽幽芒。
猩紅披風隨風翻卷,宛如烈焰灼燒在身後,襯得他周身縈繞著肅殺之氣。腰間鎏金獅紋寶劍未出鞘,卻隱隱透出鋒銳寒意,連走動時的金屬碰撞聲都帶著令人戰栗的威懾力。
他足蹬虎頭戰靴,大步踏過青石板,地麵似也為之震顫。
濃眉下一雙虎目精光四射,不怒自威,目光掃過之處,士卒們皆下意識挺直腰杆。
絡腮胡修剪得整齊利落,頷下長須隨著步伐微微晃動,平添幾分沉穩霸氣。
折中尉的兵器是一把金剛槊,指節因用力而泛白,青筋暴起,仿佛隨時能撕裂敵軍防線。
倘若在戰場上,折中尉會在戰馬嘶鳴中翻身上鞍,身姿矯健如鷹隼,居高臨下掃視戰場,那氣勢恰似蓄勢待發的猛虎,隻待一聲令下,便要衝入敵陣,橫掃千軍,盡顯沙場悍將的颯爽英姿與豪邁氣概。
折中尉來到馬超跟前雙手抱拳深深一揖,道:“大元帥召喚末將!”
馬超一把抓住折中尉的手笑道:“折將軍無需大禮!馬某剛才接到馬光宇5個哨騎情報,說金國四太子完顏宗弼的10萬大軍已經到達劉家寺完顏宗望軍營;開始探查我軍北城四個城門的情況,可能有大動作!”
折中尉又是一揖,道:“騎兵大元帥!末將的哨騎也探得完顏宗弼10大軍的動向,早就有所準備!”
馬超揚聲大笑:“折家軍果然是中流砥柱,那好;倘若金兀術宮城,那麽就讓出陳橋門;我們在那裏設伏,先敲他一家夥再說……”
喜歡馬超重生大宋朝請大家收藏:()馬超重生大宋朝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