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9章 法鞅的震驚!法聖當麵!法家易主!

字數:4427   加入書籤

A+A-


    ——————
    今天還是有點發燒,打吊針去了。
    今天沒爆更,我明天五更補償!
    ——————————
    不同於沈楠跟商鞅的笑容。
    雍容坊。
    刑部衙門。
    一座二十層的高聳閣樓之上。
    法鞅則是臉色驟然驚變,他亦是能夠感受商君那種霸道至極的法術勢。
    “法家十四境....”
    瀧師、王聖這些儒家聖人或許還無法清晰感受到商鞅的境界。
    可法鞅跟商鞅同為法家之人,他又如何感受不到商君的境界到底為何?
    尤其是帝都上空所籠罩的法家之勢,可是法鞅數百年來辛苦打造而成,他這些年也是日夜坐鎮於此地,以此勢守衛帝都的安危,然而在剛才那瞬間,他數百年所打造的法家之勢,卻是在頃刻之間就分崩離析,甚至被人所奪取。
    這般境界絕非是法家十三境所能做到的,唯有法家十四境方才能做到。
    要知道法鞅雖是明麵上隻是法家十一境,可他早在這些年就已悄無聲息的突破為法家十二境的亞聖境,甚至距離十三境也隻差將自身的律法徹底貫穿整個大奉境內,可惜就是這一步,卻是足足卡了法鞅百年。
    因為儒家、佛門等勢力,根本不是法鞅能夠壓製的。
    大奉律法也難以在這些人身上起什麽作用,法鞅所能做的也隻能勉強維持大奉律法的神聖性,甚至因為某些原因,他本人連出帝都都無法做到。
    但就算如此,大奉律法加持之下。
    法鞅本人在帝都之中也是法家十二境巔峰的存在,甚至還能勉強發揮出十三境的威能,可就這般實力卻是被人輕而易舉的碾壓,偏生他還沒有半點怨氣。
    有的隻是對於商鞅之法的震驚。
    因為法鞅能夠清晰的感受到商鞅那種濃鬱到極致的信念,那是真正的能夠為了法而舍棄生命、舍棄一切,其中的意誌亦是讓他為之動容。
    “入宮!”
    法鞅如今腦海之中隻有這麽一個想法。
    他亦是無暇顧及刑部衙門中那些因為法家之勢變更鬧出的動靜。
    隻是想要迫切的見見那尊十四境的法家聖人!
    ..........
    林苑之中。
    沈楠正在跟商鞅探討大奉的局勢:“以商君之見,大奉若要變法當如何?”
    既是召喚出商鞅這尊法家聖人。
    沈楠自是要讓其在大奉開始變法之路,既是要將儒家、佛門徹底鎮壓,亦是要將大奉變得更加強盛。
    乃至一步步成長為仙朝,這也是他的訴求。
    而且在他原本的計劃之中。
    南疆之戰後,本就是開始著手要建立國子監,亦是要對儒家動手。
    商鞅的出現正好彌補了王陽明在具體層麵執行鎮壓儒家世家上的空缺。
    以沈楠的境界跟國運的加持之下,他可是能夠清晰的感受到刑部尚書法鞅的震動。
    那位刑部尚書隻怕入宮之後,就會立刻交出手中的一切權責,奉商鞅為主!
    這也是法家之人跟儒家之人的不同。
    儒家或許還有什麽理念之爭的說法。
    因而瀧師、王聖皆是對王陽明敬畏的同時,亦是充滿敵意。
    但在法家可沒有這種講究,律法的嚴苛,導致強弱極為分明。
    對就是對。
    錯就是錯。
    沒有儒家那種辯論的機會,也沒有儒家爭權奪利的複雜。
    有的隻是對於強者的尊崇以及對於那種律法的敬畏。
    這種情況甚至要比軍中還要更加明顯,畢竟軍中雖說也是信奉強者為尊,可軍中牽扯的利益糾葛卻是極為複雜,法家卻是最為單純的一群人,他們隻是追尋如何以法立國,以法治國,所修行的功法也皆以律法為主!
    商鞅略微沉吟後便是鄭重的說道:“臣對於大奉的情況尚未了解,暫且不敢隨意下定論,但以臣對於大奉簡單的了解,大奉卻是並非適合大秦的律法,無論是軍功製,還是其他的變法皆是不適合,需要重新製定。”
    “但無論如何變法,終究是難逃,弱民、強國之道!”
    “大奉的世家豪強以及各方勢力皆是過於強勢,他們的私心亦是大於公心,變法之初,便是要壓製他們的私心,以律法嚴格約束他們,讓他們對於陛下,對於律法更加敬畏,以此能夠改善大奉的國情,亦是讓大奉國力能夠愈發強盛!”
    軍功製自是不適合大奉,以大奉目前的疆土而言。
    軍功製最多也就在維持到蠻莽妖族覆滅之後就會出現問題。
    更何況大秦的軍功製弊端也無需多言。
    至於說商鞅所說的變法理念,其實本質上跟王陽明那句——讓天下為公的思想格掉天下為私的想法是一樣的,隻是兩者具體做事的風格卻是不同。
    王陽明要做的是重立大奉儒家的精神理念,以精神力量壓製物欲。
    商鞅則是要以嚴苛律法來約束、壓製世人的私心。
    從這兩點方式而言,其實有些類似人性本善跟人性本惡的理念區別。
    但實際上卻也有所不同。
    因為無論是王陽明,還是法鞅皆是不在乎人性本惡或是人性本善的。
    他們隻是以自己的方式讓天下之人的公心大於私心。
    隻是一個是以塑造精神理念,一個則是以律法壓製罷了。
    這也能看出但凡真正成聖之人,他們對待事物都有相似的看法。
    沈楠聞言亦是微微頷首:“宣刑部尚書法鞅覲見...”
    商鞅所製定的律法必然是會根據大奉的情況而定,絕非是大秦那般嚴苛的律法。
    而是真正適合於大奉的律法。
    沈楠自然無須多操心什麽。
    很快。
    刑部尚書法鞅便出現在了林苑之中。
    他先是對著沈楠恭敬的說道:“臣法鞅,叩見陛下!”
    而在沈楠揮手示意起身之後,法鞅便是眼眸灼熱的看向商鞅。
    他自是能夠感受到商鞅身上那種濃鬱的法家氣息。
    對此。
    沈楠也隻是輕笑一聲,就將林苑留給這兩位法家之人,他相信商鞅能夠收攏好法家,亦是能夠感受到法鞅的誠摯。
    說起來也是有意思,他很久之前其實就打算讓李斯收攏法家。
    隻是伴隨著一件件事的接連發生。
    沈楠也沒騰出手來。
    更何況法家本就是忠誠於大奉的勢力,因而他也沒跟收服清和宮那般強壓著收服法家。
    隻是卻沒想到隻是因為召喚一個商鞅,卻是順帶著讓法家易主。
    倒也讓沈楠省去了不少力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