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4章 新皇登基,朝局安定

字數:4451   加入書籤

A+A-


    臨安皇宮的大慶殿內,晨曦透過高窗,將雕梁畫棟照得金碧輝煌。
    文武百官身著各色官袍,魚貫而入,按照品級分立兩側。文官紫袍緋衣,武官鎧甲錚錚,人人麵色凝重,彼此間僅以眼神示意,無人敢在此地高聲喧嘩。
    殿中香煙嫋嫋,從青銅獸爐中緩緩升起,盤旋於描龍畫鳳的穹頂之下。
    百官垂首靜立,等待著那位九五之尊的出現。然而鍾鼓聲過後,出現在殿門的卻不是皇帝趙擴,而是當朝首相韓侂胄。
    韓侂胄身著深紫色朝服,腰束玉帶,麵色冷峻地步入大殿。群臣見狀,紛紛躬身行禮,心中卻泛起疑慮——官家為何未至?
    這位權傾朝野的宰相徑直走上玉階,立於龍椅之側,轉身麵向百官。他目光如電,掃視全場,見文武已然到齊,便清了清嗓子,聲音洪亮地打破了殿中的寂靜。
    “今日召集諸位同僚,乃為宣讀官家最新的旨意。”韓侂胄的聲音在大殿中回蕩,百官頓時豎起耳朵,心中忐忑不安。
    韓侂胄繼續道“兩年前,官家決心修道靜修,已將軍國大事托付於老夫與樞密使辛棄疾之手。不料日前禦史中丞李近功謀逆,竟在大內劫持官家,致使聖上深陷叛軍之中。”
    殿內響起一陣倒吸冷氣之聲。李近功叛亂之事已有傳聞,但詳情無人知曉,此刻聽韓侂胄親口道來,仍令人震驚。
    “叛軍圍城之際,幸得國師韓牧真人及時出現,力挽狂瀾,擊殺賊首。”韓侂胄聲音提高了幾分。
    “國師尋回官家後,本欲迎聖駕回鑾,然官家已生厭倦之心,決意徹底歸隱山林,追尋玄門大道。如今,已在國師陪同下前往世外桃源清修而去。”
    此言一出,大殿內頓時嘩然。
    百官麵麵相覷,竊竊私語之聲如潮水般湧起。幾位老臣交換著疑慮的眼神,一位禦史大夫忍不住高聲問道“韓相,官家修道已有兩年,為何偏偏在叛亂後才決定徹底歸隱?此事未免太過蹊蹺!”
    另一官員接話道“正是!國師雖為官家師尊,然終究是方外之人,何以涉足朝政至此?”
    韓侂胄冷哼一聲,聲音不大卻極具威懾,殿內頓時安靜下來。
    “國師手中有官家親筆詔書為證。”韓侂胄朝殿外方向拱手,“請國師入殿!”
    所有人的目光齊刷刷轉向殿門。隻見一道身影飄然而入,來人著一襲紫色道袍,長發披肩,麵容清臒,目若朗星,正是國師韓牧。
    令人驚異的是,韓牧腳下似乎不著地,周身被一道若有若無的真氣裹挾。
    他剛剛邁出兩步,身影便如鬼魅般閃出十步之外,周身散發的真氣將靠前的官員震得連連後退。
    不過眨眼功夫,韓牧已至玉階之前,與韓侂胄並肩而立。他從懷中取出一卷明黃詔書,緩緩展開。前排幾位大臣眯眼細看,確能認出那正是官家筆跡,蓋有傳國玉璽。
    韓侂胄見眾人已見詔書,繼續道“如今官家深山修道,國不可一日無君。經老夫與國師、樞密使等輔政大臣商議,決定奉皇子繼承大統。按官家詔書所示,由老夫、辛棄疾、楊萬裏三人共同輔政。”
    殿內再次嘩然。
    一位白發蒼蒼的老臣顫巍巍出列“韓相!皇子降生方才半歲,如何能擔此重任?依老臣之見,不如從宗室中擇一年長賢明者繼位,待皇子年長後再傳位於他,方為穩妥之策啊!”
    這番話立即引來眾多附和之聲。
    宗室中確有幾位成年王爺,雖非直係,但畢竟血統尊貴,比之嬰孩皇子,似乎更適合在此多事之秋繼承大統。
    然而以參知政事為首的另一派大臣則堅決反對“荒唐!皇子乃官家嫡血,名正言順!雖有年幼,然有三位輔政大臣扶持,何愁大權旁落?爾等推舉宗室,莫非別有用心?”
    兩派爭執不下,聲音越來越高,莊嚴的大殿頓時變成了喧鬧的市集。
    韓侂胄眉頭緊鎖,正欲開口製止,卻見韓牧忽然腳下一踏。
    一股無形的威壓瞬間籠罩整個大殿,文武官員隻覺得泰山壓頂,個個站立不穩,幾欲跪倒。一眾文臣幾乎是人人麵色蒼白,汗出如漿。
    “此事無需再議。”韓牧開口,聲音不高卻清晰傳入每個人耳中,“皇子繼位,三位輔政大臣執掌朝政,此乃官家旨意。”
    韓侂胄順勢單手一揮,殿門外頓時湧入一隊金甲衛士,鎧甲鏗鏘作響,迅速分立大殿兩側,將文武百官隔開。陽光照射在金甲上,反射出刺目的光芒。
    韓侂胄與韓牧步下玉階,韓侂胄朗聲道“群臣還不恭迎皇後、皇子!”
    金甲衛士齊刷刷跪地,聲如洪鍾“恭迎皇後、皇子!”
    殿內以參知政事為首的大半朝臣紛紛對著殿門方向俯身跪下。其餘大臣見大勢已去,在韓牧的威壓之下,也不得不陸續屈膝。
    在眾人複雜的目光中,大殿門口出現了一眾內侍宮女引路的身影。皇後韓飛蕊身著鳳冠霞帔,懷抱嬰孩,緩緩步入大殿。她麵色蒼白,眉目間藏著難以掩飾的憂慮,步伐卻異常堅定。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後麵更精彩!
    韓牧凝視著這位一向文靜舒雅的皇後,注意到她經過自己身邊時,眉頭微微皺起,投來一抹複雜難言的目光。那眼神中有疑惑,有恐懼,還有一絲幾乎難以察覺的哀求。
    韓飛蕊抱著皇子走上玉階,轉身麵向群臣。韓侂胄、辛棄疾等重臣麵向皇後方向躬身行禮。
    一位太監內侍上前,展開又一道詔書,尖聲宣讀“奉天承運,皇帝詔曰皇子趙祥,朕之嫡子,天命所歸,今繼承大統,即皇帝位。特命韓侂胄、辛棄疾、楊萬裏三位大臣輔政。韓侂胄加平章軍國重事,辛棄疾加太保,楊萬裏加太傅。其餘文武,各晉一級。欽此——”
    韓侂胄與辛棄疾率先跪地,聲如洪鍾“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眾臣紛紛下跪附和,一時間大殿內萬歲之聲此起彼伏。那少數仍在猶豫的大臣,見金甲衛士手按劍柄,目光如炬,最終也不得不屈膝奉迎。
    韓飛蕊抱著懷中的嬰兒,站在那至高無上的位置,俯瞰著腳下跪倒的群臣。
    她的手指微微顫抖,將嬰兒抱得更緊了些。嬰兒似乎感受到不安,突然啼哭起來,清脆的哭聲在大殿中回蕩,與萬歲之聲交織成一曲詭異的交響。
    韓侂胄抬頭看向皇後,目光中既有安撫也有警告。韓牧則靜靜地站在一旁,看著韓飛蕊如今這般模樣,今日麵對群臣,他也不好過於安慰。
    新帝的哭聲越來越大,韓飛蕊輕輕搖晃著孩子,嘴唇微微顫動,似乎想說什麽,卻最終沒有發出任何聲音。
    她的目光再次與韓牧相遇,這一次,韓牧幾不可察地點了點頭,那眼神充滿安慰,韓飛蕊轉過臉去盯著大殿內的上百道身影。
    朝會至此,大宋迎來了曆史上最年幼的皇帝,以及一個由權相、名將和國師共同掌控的朝局。臨安城上空的雲層越發厚重,仿佛預示著這場權力更迭背後,還隱藏著更多不為人知的秘密。
    退朝後,百官各懷心事地走出大慶殿。幾位老臣搖頭歎息,一些官員麵露喜色,更多人則是憂心忡忡。宮門外,一騎快馬絕塵而去,馬蹄聲急促,仿佛是這多變時局的最佳注腳。
    韓牧站在宮牆高處,如今皇子順利登基,大宋朝局有韓侂胄一定會穩定下來,軍事上有辛棄疾,財政上有楊萬裏,他倒是不用再擔心朝廷上的事。
    方才大殿之上,他看到韓飛蕊那嬌弱和黯然神傷的目色,這才想起自從那件事以來,恐怕她心裏也極度不好受,說起來,趙擴修道繼而冷落了她,這件事韓牧也有責任,至於誕下皇子後,流言又起於臨安的大街小巷,她反而又成了朝臣和百姓議論的對象,可見她心裏承受了多大的壓力。
    出身韓氏一族這個身份,決定了她進入這深宮大院,韓侂胄依托她的權勢身份,卻不會在乎她的個人感受,說起來,她倒真是一個傷心的女子。
    如今大位已定,韓牧也不用擔心流言蜚語會繼續蔓延,他心中思索,是否前去看望一下這位年齡才二十六的太後韓飛蕊。
    喜歡射雕師兄走了,我隻好天下無敵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射雕師兄走了,我隻好天下無敵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