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9章 兄弟鬩牆 三
字數:6946 加入書籤
青州軍一路沒有見到冀州軍隊的影子,繞過武城堡來到鄴城東十裏的一處驛站,鄴城的城牆已經出現在視線中,按照約定內應的使者該在這裏出現。
袁譚信心滿滿自認為盡在掌握,等來的卻不是內應的使者,當看到袁尚大軍當麵列陣,青州軍上下都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袁尚並不知道青州軍什麽時候來,或者說,青州軍來與不來都不重要,秋收結束之後鄴城全城戒嚴,如果青州軍不不出現,他就帶著軍隊去黎陽。
按說兩天前袁尚軍就該出發,之所以等在鄴城沒動,因為幽州軍發生了兵變。
當時袁熙順利的接管了幽州軍,帶著他們進駐九侯城替換五校營駐防,開始所有人都還好好的,等到五校營離開九侯城,三千多幽州軍馬上換了臉色,袁熙連帶官騎都被扣下,曹性傳話要求用袁熙全家交換劉琰。
幽州軍人數不多可戰鬥力很強,大弓手之外還有一千胡人騎兵,靠這點兵力無法拿下鄴城卻足夠騷擾郊外莊園,袁尚大軍一時還真不敢離開鄴城。
恰巧這個時候青州軍出現,這下不能再猶豫了,留下騎兵防止幽州軍出來搗亂,袁尚親率大軍出城和大哥一較高下。
袁譚如果知道鄴城早有準備,或許不會主動來,一路上有過機會選擇撤退,其中武城堡就是個空殼子,假如心血來潮發動攻擊必定能發現事情蹊蹺,遺憾的是他沒有那樣做。
現在不是內應反悔的問題,而是大軍當麵撤退會演變成潰敗,兄弟倆都是狠角色,青州軍靠血勇一度逼到鄴城門口,五校尉集中大戟士反擊,雙方再次陷入焦灼。
袁譚兵力比袁尚少,精銳程度差距更大,臨近下午青州軍顯露疲態,陣線開始出現動搖,五校尉發動幾次集團衝鋒,青州軍支撐不住全線崩潰。
當初派遣王修率領輜重部隊駐紮在南皮,這是早就安排好的後路,隻是沒想過敗退的如此慘,輜重糧草全部遺失,袁譚收拾殘兵不敢回黎陽,經館陶撤往南皮。
一路如同流民逃荒,沿途經過呂曠呂翔的防區,兩人出於憐憫支援了部分物資,袁譚得了補充軍隊才沒崩潰。
決戰時幽州兵始終留在九侯城,兩不相幫的態度讓袁尚一方很滿意,既然能通過和平手段解決,沒必要在消滅青州之前多樹一個敵人。
其次,袁尚是真的不想再和二哥兵戎相見了。
劉褒親眼目睹刺客橫屍當場,嚇出了心理陰影,通知審榮將府邸封鎖嚴禁出入,她認定這些刺客受袁譚指使,整日悶在房間裏咒罵。連罵了一整天,吵得劉琰耳朵裏全是聲音,翻來覆去根本睡不著,好容易挨到深夜,夢姐拉開一條門縫,說劉褒讓過去一趟商量事情。
兩家處在一條走廊距離並不遠,劉褒寢室很亮,和門外昏暗形成強烈反差,劉琰眼前發眩視線模糊,過了好一陣才適應過來。
臥室裏用絲綢結成彩帶,地麵鋪了厚厚一層絲絨,所有被褥全部更換一新,順著牆壁十二根手臂粗的紅色蠟燭環繞一圈。
漢代的蠟燭又叫竹筒,先在竹子內穿好線,然後灌入混入用茜草顏料的白蠟,凝固成型後便是紅蠟燭,茜草顏料西周時期就開始應用,價格親民是各類印染通用的原料。
而劉褒這十二根卻不是茜草顏料,而是所謂“真紅”蠟燭,使用西域紅花製成的染料,工藝複雜製作成本非常高,顏色相當濃厚豔麗。
蠟燭本身很粗,燃燒完一根正好一個時辰,燃燒時表麵會留有一層紅色薄蠟,火光透過當真同朝霞一般嬌豔如火。
劉褒好像換了個人,抱著大將軍頭盔滿麵春風,揮著手招呼劉琰到跟前坐下,袁尚眼皮都沒抬,心事重重的模樣坐在她身旁發呆。
劉琰嗅出濃濃的酒氣,心裏有了一絲預感,決戰結束十有八九是大勝,如果打敗了劉褒一樣喝酒,但喝多後不會抱著頭盔,而是捧著袁紹的靈位。
剛坐下手就劉褒拉過去親昵的輕輕拍打,過了一陣,劉褒幹脆攥在手裏來回撫摸,寵溺的模樣像是闊別多年的好姊妹,滿肚子惆悵不知道該如何傾訴。
“你說人活著圖啥?”
捏了半天手你就說這麽一句?圖啥你還不知道?傻子都明白劉褒要的答案隻有一個,劉琰想都沒想脫口而出:“享受。”
“對嘍!”劉褒笑得滿臉桃花開,忙不迭又追了一句:“還得說咱倆是親姐們兒。”
袁尚幹咳幾聲,提醒老娘斟酌措辭。
劉褒蠻不在乎,抬手戳了戳袁尚:“人家老大都要殺妻,再看看你,現成的不用,讓老二那個窩囊廢去領兵。”
“我兒就是太善良。”劉褒歎口氣,一副恨鐵不成鋼的模樣。
隻是一瞬間臉色又變得欣喜:“要說老二領兵就對了,誰家貴婦呆在軍營?女人進軍營丟人呐!對吧?”
劉琰心裏咯噔一下,緊忙低下頭嘴裏下意識應了個“對”字。
“還記得你家過去的宅子嗎?”劉褒看見劉琰肩膀微微一動,臉上得意一笑:“知道你住的不舒服,等甄氏回來,你搬回去關起門誰都看不見。”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劉琰緩緩抬起頭:“顯奕出事了?”
劉褒臉色瞬間冷下來,還有一肚子鋪墊沒講,你怎麽就知道了?再說,這句話是我的詞啊,剛學的轉折技巧沒用上,劉褒心裏別提多別扭了。
袁尚接過話茬:“二哥遇到些麻煩。”
聽到袁尚親口承認劉琰渾身一顫,玻璃水杯好懸脫手。
沒等袁尚繼續解釋,劉褒突然拔高幾個聲調尖叫:“幽州軍剛接管九侯城就不受控製,他們造反綁了顯奕,說要拿你交換。”
袁尚急忙擺手:“不是造反,隻是不聽二哥命令。”
劉褒狠狠一拍桌子:“連官騎都敢於繳械,不是造反是什麽?!”
得知袁熙沒有生命危險,劉琰揪著的心總算放下,今晚的目的大概是讓自己跑一趟,安撫幽州軍隊解除後顧之憂,好讓袁尚可以專心消滅袁譚。
不服從命令的軍隊誰都不會再用,今後冀州容不得幽州軍駐紮,不會允許劉琰去帶兵,也不怕一去不回,隻要敢不回來袁尚就會發動攻擊。
幽州能打的軍隊全在九侯城,袁尚不介意一次性消滅隱患,當然最好能避免悲劇發生,最終的方案大概是袁熙帶兵回幽州,劉琰老老實實回來享福。
從劉琰的立場講,從成為公卿那一刻,命運就和袁氏綁定在一起,和本人願意與否無關,行為方式接近,根本利益相同、價值觀相似,不管怎麽繞最後必然走到一起。
袁氏強大劉琰就會獲利,反之亦然,至於能活多久,能享受多大利益,那要看手段如何,同價值取向沒有任何關係。
想通了就不再糾結,我漫天要價你坐地還錢,劉琰直接開價:“薊縣太危險,涿郡也不安全,我家要中山。”
“顯奕不想要你!你該為自己活著!”劉褒想不明白,劉琰是不是吃了什麽動情藥,這時候還為袁熙的利益考慮。
袁尚先是一愣,原本想拒絕任何條件,可現在他動搖了,狠狠揉了揉有些濕潤的眼眶:“隻給安國。”
“加上蠡吾行嗎?你知道我家花銷挺大。”
袁尚聽著近乎懇求的語氣,又看到劉琰從懷裏掏出玉琀,他再也控製不住站起身走到牆邊,半響狠狠揉了揉臉,聲音小的隻有他自己才能聽到:
“兄弟手足何至如此?”
兄弟反目不是沒有預兆,對此人們心底都有預感,誰都不敢說破,不願承認,總認為不會發展到那一步。
擔心的事情終於發生了,兩兄弟在鄴城郊外進行慘烈會戰,消息迅速傳播,等到事實真的擺在眼前不免舉世震驚。
根據可靠人士透露消息,原定黎陽後勤由鄴城補給,可能稍微慢了些也,或者數量有差錯,總之補給無法支持大軍對抗未來的戰鬥。袁譚宣城審配從中作梗,率領青州兵團秘密開赴鄴城要捉拿相關人員問罪。
明眼人都明白一切都是借口,利益衝突太多,矛盾持續太久,雙方都有雄心壯誌,上下沒有一個庸才,分歧已然不可調和,頭盔隻是個加速矛盾爆發的引子。
真實原因放一邊不說,好歹有借口,還存在轉圜餘地,加之袁熙帶著幽州兵北反,這就代表袁熙不支持兄弟反目。
幽州兵變這件事有不少傳言,據說是幽州兵打算幫助袁譚因此起兵造反,是袁熙曉之以情動之以理,這才令幽州兵保持中立。
袁熙是個老實人,不爭不搶顧全大局,老實人大多娶不到好老婆,丈夫不再家劉琰原形畢露,找個由頭搬回原居所醉生夢死,揮金如糞土、居家大撒幣。
袁熙不放心,讓側室甄姬回來勸一勸,劉琰非但不聽勸,嫌人家礙事一不做二不休,將甄氏送到袁紹府邸代替她成為人質。
總之袁熙不負天下人、苦果自己吞,主打一個自家鬧心外人省心,這份無私奉獻的精神激勵這人們不去管他,任其自生自滅。
關鍵就在大哥和三弟身上,袁尚在幽州兵離開後進兵館陶,首先呂氏兄弟為錯誤的行為付出代價,遭到袁尚嚴厲斥責,不久袁尚率揮師北上進軍南皮。
第一次可以用誤會開脫,趁還沒打起來河北士族迅速發動起來,推舉劉惠去勸袁譚,沮宗來勸袁尚,務必要兄弟倆先不要動手。
袁譚新敗正愁打不過,琢磨著最好能緩口氣,等幾個月再打不遲,青州別駕王修一直是主和派,劉惠和他一唱一和很順利勸阻了袁譚。
南皮北邊連接幽州漁陽郡,袁譚之所以看重這裏是因為幽州馬匹價錢便宜,青州有海路價格上也差不多,不過管氏控製製海權,軍馬這種緊俏物資都被轉手賣到江南去了。
幽州商隊時常往來南皮收售物資,帶來牲畜軍馬販賣,購買中原的糧食和布匹返回,商隊的貨物中有上百匹塞上好馬,看的袁譚心花怒放,沒高興幾天袁尚就殺到了。
青州軍剛放下武器休息,袁譚一點準備沒有,冀州軍包圍南皮連日猛攻,青州軍傷亡慘重,袁譚氣得要死,見到劉惠就罵,白天追著罵,晚上站在館驛外麵還在罵。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袁譚心裏明白不怪劉惠,人家是正人君子不會做撒謊陰人的齷齪事,可他就是生氣,心裏憋屈必須找個倒黴蛋撒氣。
罵下去無法解決問題,袁譚火氣消差不多了,讓人用竹筐把劉惠順出城去,臨走袁譚火氣又壓不住,指著對方鼻子又罵。
劉惠始終沒講一句辯解的話,出了城也不去見袁尚直接回中山,窩在家裏實在想不通,沒多久病倒了。
沮宗處境也一樣,開始袁尚答應的好好的,轉眼軍隊就開拔了,眼看著冀州大軍圍攻南皮,沮宗氣的當場吐血,等送回老家一路顛簸勞頓,躺下之後就起不來床了。
袁譚抵抗了半個月,逼的沒辦法拋棄輜重突圍出城逃回平原,因為青州軍抵抗的很頑強,袁尚軍損失很大,因此沒有追擊回師館陶駐紮休整。
這一戰可以說兩敗俱傷,打不打另說都需要先喘口氣,事情到了這裏還有轉機,刑顒代表冀州士族麵見袁尚,崔琰崔琳兄弟一起去平原說和。
不止河北人上火,外人也跟著一起著急,劉表以前輩叔父的名義致信兩兄弟,甚至不惜河北團結後,曹操反身南下再次攻擊自己也要勸和。
劉備也派簡雍北上平原,苦口婆心勸阻袁譚一定要冷靜,曹操大軍隨時都會北上,選擇這時候兄弟鬩牆還早了點。
結果事與願違,兄弟倆誰的話都不聽,崔琰這個人性子直,脾氣暴躁,幾句話不合就被袁譚下了大獄,監獄那種地方不是高門氏族能忍受的。
這下河北人又多了一件事,陰夔豁出老臉跑到平原,通過王修到處拉關係說好話,總算是給崔琰撈出來了。
這次袁譚發了狠,即便劉詢還沒造反,還是命令管氏軍隊進入濟南,管氏投桃報李,大量軍事物資送到平原城。
袁譚不缺兵員,缺的是甲胄兵器這些物資,得了補給袁譚腰杆瞬間就直了,有管氏也不用打南皮了,集結大軍直奔館陶兄弟倆又開始新一輪拚殺。
人做錯了事不怕,做錯一次改正就好了,就怕明知是錯還連續去做,會逐漸變得麻木,會陷入歇斯底裏般的瘋狂。
兄弟倆不會停,不敢停,一旦停下來就會反思,會懊悔,氣勢一頹便不可能完成宏願,這比身死族滅還不可接受。
袁譚先勝後敗,建安八年十二月初,袁尚這次是抱定決心解決一切,大軍包圍平原展開高強度連續攻擊。任何一個懂點軍事的人都看出來,袁譚敗亡隻是時間問題。
平原攻堅戰持續半個月,最炸裂的消息傳出,袁譚和曹操結盟了。
喜歡漢末小人物請大家收藏:()漢末小人物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