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9章 長空雁叫霜辰月 一

字數:4655   加入書籤

A+A-


    耿紀、韋晃、吉平都是關中人,他們在中央既是保皇派的基石,也是關中人的耳目。這三個人一死,關中人失去朝廷中唯一信任的關係,同時也失去了對朝廷的信任,人人自危之時武力對抗就成為最後的選擇。
    三家在關中的親族也是保皇派一員,和同為保皇派的其他家族共同占據高陵縣,逢此變故不用多想,造反是時間早晚的事。韋晃是韋康的親戚,韋康怎麽想還不清楚,華陰縣令韋誕已經動員兵力固守城池,不允許夏侯惇進入弘農。
    馬超從隴西返回漢陽郡,駐紮在距離冀城以西五十裏的落門聚。馬超在隴西羌氐人中的號召力很高,楊騰,楊仆、雷定、阿貴等首領都願意和馬超結盟。隻要軍糧不缺,用不多久馬超能集合超過一萬人。
    對此身在冀城的韋康全當沒看見,據說還送給馬超不少糧草。落門聚緊鄰渭河穀地,大軍順順流而下進入關中平原作戰的後勤壓力很小。事情再明顯不過,韋康打算借馬超給夏侯惇製造壓力,自己藏在後麵觀察形勢。
    單獨一個馬超造成的壓力已經不小,韓遂又不知從哪裏跳出來。此時他坐鎮略陽縣,背靠長離羌部落,滿血複活不說還派兵占領隴關要塞。馬超從渭河穀地進攻關中,他很有可能出隴關和馬超呈南北呼應之勢。
    馬超有韋康接濟,韓遂也不是孤軍作戰,支援他後勤的人不是段煨不是皇甫酈,恰恰是維護中央的張昶。這件事既出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張昶效忠的是皇權是朝廷,不是曹操,皇後之死令張昶轉變立場,徹底成為反曹的堅定支持者。
    段煨要的是環境穩定,以便消化梁國這份大餐,他可不想現在就反曹。張昶果斷選擇和皇甫酈同一戰線,段煨成了孤家寡人。至此集團內部出現新的變化,一方是名正言順的地方牧首梁國掌權者,另一方兵力具備優勢,雙方不能輕易翻臉,也不敢完全相信對麵。
    亂的還不止西麵,金禕呆在武關一直老老實實,聽聞皇後事件突然狂性大發,瘋了一樣攻擊商縣。親冒矢石連續幾次登上城頭,縣令頂不住趁夜逃離總算保住一條性命。打完商縣還不算完,這小子帶著兩三千人又在打上洛縣。
    關中風雲突變,最著急的不是曹操而是夏侯惇,原本打算滅掉馬超,或者進入弘農逼迫唐翔就範,也算為曹操稱公獻上一份大禮。現在馬超活蹦亂跳,弘農一時間也過不去,緊挨著長安的高陵縣又必然造反。
    夏侯淵率兵駐屯在陳倉,應對局麵的重擔落在身處長安的夏侯惇和趙儼兩人身上。一個是司隸校尉一個都督關中軍事,兩人都認為武力鎮壓是唯一途徑。大方向雖然一致,不過對於細節處理卻爆發分歧,各有見解誰都無法說服對方。
    夏侯惇主張穩妥,韋誕自保有餘攻擊不足,弘農交給賈逵就行,咱們不去管他。派使者穩住段煨,隻求讓他短暫猶豫;派偏師支援上洛縣,不求擊敗金禕能穩住防線就行;重點優先拔掉高陵這顆大釘子。
    眼前最大的敵人是保皇派,他們遍及整個關中,各家塢堡加一起足有上百座,一個一個打三年五載都不能結束。眼下保皇派集中在高陵,高陵距離長安非常近,趁著劉琰還沒到正是消滅的大好時機。
    夏侯淵則留在陳倉一線嚴防死守,等三輔大後方穩定後再打隴西。同時他還可以作為預備兵力,萬一咱們頂不住劉琰,夏侯淵也可以就近支援。總之,夏侯惇意圖平定三輔,穩固後方立於不敗之地。
    趙儼同意不打韋誕,穩住段煨同樣可行,至於金禕兩人的意見也一致。分歧出在高陵怎麽打和夏侯淵兵團的作用上。
    首先一點,正如夏侯惇所說不能讓保皇派分散,因此高陵不但該打,還要馬上打。然而高陵糧草充足滿城精銳部曲,短時間很難打下來。因此打高陵能快就快,不能快也不要強求,對此趙儼有自己的算計。
    其二,咱們最大的敵人不止保皇派,還有一個馬超。趙儼判斷,羌氐援兵到達之前馬超不會有任何動作。羌氐人是部落製,秋收結束不算完,要從分散的部落集中糧食,出兵至少要兩月之後。
    這期間馬超軍隊數量很少,夏侯淵重兵出擊一戰就能打垮。事情如果這麽容易夏侯淵早就出兵了,麵臨的困境就一條大兵團無法進入隴西作戰。
    從關中進入隴西有三條路,從陳倉出發經渭河穀地寬敞好走,水運糧草方便,這條路的出口是堅城上邽,韋康集中全部兵力防禦突破很難。
    第二條路是稍北一點的隴關,又名大震關,關隘周圍山巒屏障,山體在關城前呈一凹字,關城就在凹字盡頭。目前韓遂占據這裏,要突破比登天還難。
    第三條路在隴山北向盡頭,隴山餘脈和龍山之間有一塊十幾裏寬的開闊地帶,因為緊鄰大路有一口甜水泉,朝廷臨路設亭故此稱為街泉亭,又叫街亭。
    街亭大路距離陳倉較遠又臨近段煨地盤,韋康和韓遂都認為夏侯淵不會走這裏,再者兩人手頭兵力有限,與其分兵街亭不如全力以赴守衛上邽和隴關。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
    趙儼建議夏侯淵走街亭,之後從略陽和隴縣之間穿插過去,不打馬超而是突襲韋康的大本營冀縣。冀縣的海量物資正好緩解夏侯淵孤軍深入的困難,沒有冀縣物資支持,上邽孤城必定投降,到時候渭河穀地糧道暢通,再打馬超或者韓遂將隨心所欲。
    怎樣打高陵還能和善的商量,夏侯淵繞路打韋康才是兩人爭論的焦點。走街亭不難,問題在於大兵團穿插兩萬人沒有後勤補給,冒險穿越百餘裏敵占區,古往今來從沒有人幹過,打贏好說,打不贏就是全軍覆沒。
    趙儼就一句話我信任夏侯妙才。
    夏侯惇生氣就在這裏,你一句信任就要我兄弟去死,我這當哥的能答應就怪了。夏侯淵隻守不動確實有些遺憾,一定要夏侯出兵也行,不冒險穿插也不打韋康,走街亭打韓遂後勤有保障,處境更穩妥。
    趙儼一定要夏侯淵出兵,但是反對打韓遂,那樣做對於馬超和韋康而言將失去突然性,兩人有充足的時間準備。再者韓遂並不孤立,就算段煨不救張昶能閑著?高陵拿不下夏侯淵又被拖在隴西,劉琰殺回來第一件事就是掐斷街亭糧道。
    天井關一戰我趙儼沒少吃暗虧,後來她去冀州跑一圈,幾萬追兵拿人家無可奈何。我承認張繡之死有劉琰走運的成分,然而運氣也是成功的因素之一。政治上她可能是個蠢貨,要論軍事上尤其是騎兵一道,坦白告訴你劉琰不次於他哥哥。
    不打韋康渭河穀地就不在手裏,隻剩街亭至陳倉一條補給線路,彎彎繞繞全程三四百裏,回城口、陽城口、翻須口都是設伏的地點。麵對全騎兵大縱深大迂回,無休止切斷後勤補給,咱們別說野戰取勝,我趙儼就問一句,你夏侯惇有把握追上人家嗎?
    反正我趙儼沒那本事,打不成追不上眼看後勤兵站一個一個被摧毀,別說夏侯淵,你夏侯惇的糧道也會被斷絕,彼時才是最危險的時刻。說到這趙儼抬手指向南方,曹仁就是例子,能活著回來算他運氣好。
    目前的情形是,咱們打高陵消息瞞不住,各方一定會抓緊準備。說不準段煨反應過來出兵控製街亭,到時候再想打隴西可就難了。與其坐失良機不如冒險搏一搏,趙儼還是那句話,我信任夏侯妙才。
    兩人拍桌子罵娘爭執不休,索性各自上書請求曹操仲裁。很快曹操發回一道密令,完全同意趙儼的計劃。
    密令中明確解釋打仗避免不了冒險,韋康支持馬超自己躲在幕後,正說明他在猶豫。夏侯淵就該立刻進兵,抓不住韋康也要拿下冀城。既然皇後都能弄死,那也不用在意梁國,劉琰出兵與否都要找機會滅掉韓遂。
    有能力影響戰事的隻有劉琰,就算劉琰返回關中也不用怕,告訴你倆一個秘密,老夫都已安排妥當,幽州騎兵不會來,匈奴主力也不會來。她的嫡係騎兵不會超過四千人,算上臨時拚湊盧水胡和小月氐,最多有一萬騎兵不錯了。
    我知道這依舊挺嚇人,所以現階段老夫要求不高,避免野戰守住長安城就夠,匈奴騎兵打平城出的洋相人盡皆知,她沒有能力攻堅,做足準備她就不可能打下長安。長安在手政治分量足夠大,其他地方就給劉琰當馬場跑著玩去。
    第二個影響局勢的是段煨的步兵,老夫斷定他要麽不動,動手必定三個人一起出擊。因為他們三個內部有隔閡,段煨守家皇甫酈和張昶不放心,皇甫酈和張昶單獨留下誰都不足以製衡段煨。
    韓遂選擇緊鄰安定郡的略陽做大本營,因為距離近,張昶敢出來給他送糧食。將韓遂放在最後打是正確的,如此不用擔心引發段煨的過激反應。再者,段煨是否願意為皇權跟曹操撕破臉還在兩說,所以他和韋康一樣都在猶豫。
    等到夏侯淵占領冀城拿住韋康,段煨興許能反應過來,那時候想做什麽都來不及,韓遂沒準選擇潰逃,既定事實麵前段煨大概率還會縮在安定郡不動。等他匯合劉琰一起出兵,隴西局勢已然大定。
    此戰目的是消滅隴西軍閥,將關中隴西連成片,作為討伐劉琰的大後方。留下可靠的人守長安,趙儼能拿下高陵最好,拿不下也沒關係,困住保皇派就算一功;
    曹操反複強調街亭是成功關鍵,在渭河穀地打通之前要保證這處要害控製在手裏。考慮到關中軍力不足,曹操安排建威將軍劉若,奮武將軍鄧展、揚武將軍王忠,三名宿將率領一萬軍隊繞路河東支援關中,協助夏侯惇防禦街亭糧道。
    喜歡漢末小人物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漢末小人物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