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章 禍從口出

字數:3426   加入書籤

A+A-


    明德二十三年春,大虞朝堂之上,諫院大夫齊恒建言,希望天子以江山社稷為重,早日過繼宗室之子為嗣。
    天子不悅,回應其道:“此乃朕之家事,就不勞卿費心了”
    年過七旬的老頭兒,胡子頭發都快白完了,可對此事卻十分執著。
    他不依不饒,一副不達目的不罷休的樣子,正義凜然地道:“天子無家事,以史為鑒,多少朝代由盛轉衰的原因都是因為君王對後繼之人態度不明,導致國家生亂,社稷不穩,讓賊人有機可乘……”
    聽到這裏,虞帝龍顏大怒,命人將其拖出去斬首示眾。
    這人口不擇言,竟然忘了,當今的陛下和朝堂上近半以上的功臣武將,就是他口中的“賊人”,趁著元帝忽必烈死後,子孫奪位,互相攻伐,國力受損,才將蒙古人逐回關外。
    數日後,身在江陵的永王聽著下方的屬下描述起這一幕,不禁怒火中燒,破口大罵道:“蠢貨,真是個人頭豬腦的玩意兒,他一把年紀都活到狗身上了嗎?連什麽話該說,什麽話不該說都不知道!”
    永王的心腹胡彬連忙勸解道:“王爺息怒,王爺息怒,我看這陛下殺他還有深意。”
    永王皺了皺眉,疑惑地問道:“哦?你的意思是?”
    胡彬眼神閃爍,壓低聲音道:“依臣之見,就算這老家夥沒說有錯話,估計皇上還是要斬他,其目的就是為了殺雞儆猴,咱們這位陛下想要的不是君臣父子共治天下,而是絕對的獨裁統治,不管是家事還是國事,什麽時候輪得到臣子做主了?”
    永王聞言,若有所思。
    似是知道他心中所想,胡彬伸手摸了摸胡子,補充道:“陛下能容得了先太子監國,是因為他覺得這天下早晚都是先太子的,可他絕對容忍不了朝臣在他的決策之上指手畫腳。”
    永王地點點頭,眼中閃過一絲陰霾,沉聲道:“沒錯,要不然他也不會裁撤三省,集中皇權了。”
    胡彬躬身,拱手行禮道:“時局不穩,還望王爺得早作打算”
    太子薨逝後的這段時間,虞帝一直都有收到永王的上書,懇求陛下準其回京,初時理由是要為太子守喪,其後又言思念兄長。
    但皆被天子駁回,讓其以護衛國家,保境安民為己任,安心駐守邊防。
    姚崇無奈,隻好聽從謀士胡彬的建議,先遣世子姚吉回京,自己則繼續留在江陵。
    姚重華此時還沉浸在接連喪子的悲傷之中,近來,他時常後悔,是不是自己以前對兩個兒子的教導太過嚴格了。
    小兒子雖然經常惹其生氣,但他英勇,大兒子盡管多和其政見向左,但他仁德。
    兩人都是一等一的賢明之輩,他早就思量過,無論把這至尊之位傳給誰,大虞都一定能在其手中,江山穩固,西擊匈奴,南取巴蜀。
    可實在是上蒼薄待,兩個孩兒竟沒給其留一個!
    永王打得什麽主意,他的心裏十分清楚,可這吃相未免太難看了些,還借那齊恒之口,說其心中之言,虛偽做作,還跟當年一樣,連些高明的手段都沒學會。
    從姚重華登上帝位到今天,他負過很多人,可唯一沒有負過的,就是他的這位堂弟。
    建國之初,別人都是論功行賞,可他直接就是親王之位,這是多麽大的榮耀啊,就因為他投胎投得好,就因為他姓姚。
    朝臣們都不知道的是,當初他們攻打臨安,姚重華讓自己的這位“親”兄弟留守太原。
    臨走時,姚崇信誓旦旦,要為兄長牢牢守護住龍興之地,可當敵人的大軍真的攻來時,他一看寡不敵眾,竟然果斷地棄城逃走。
    多虧姚重華和成淵率領的兩路大軍,所向披靡,一路克江南江北,一路破河北攻入元都,才有今日之局麵。
    因為血緣上的聯係,他彼時未追究姚崇的過錯,已是不妥,如果而今再匆忙定下兄終弟及,或者叔侄相傳,就更顯草率,不僅不能服眾,他也過不了自己心裏那一關。
    年少時,嬸嬸的吝嗇,始終讓其無法忘懷,這麽多年下來已成為他心中的一根刺,似乎始終在提醒著他,即便如今身坐龍庭光芒萬丈,可其依舊有著鄙陋不堪的過往。
    姚重華此時,真有些不知所措!
    可惜老大媳婦兒生的是個閨女,不能繼承大統,要不然自己怎麽也要扶助孫子坐穩大位。
    老二媳婦兒懷的興許是個孫子,可惜胎死腹中,未能得見。
    想到這裏,他又禁不住老淚縱橫。
    姚靜姝就在虞帝身旁不遠處,看到本在批改奏折的老父突然又傷心落淚,趕忙上前安慰,虞帝看著女兒,感歎道:“靜姝,你要是個男兒就好了!”
    話剛說出口,姚父就已經後悔,這種話說之無益,不過是徒增女兒煩惱罷了。
    姚靜姝麵上不以為意,她微笑著道:“靜姝雖是女兒身,照樣能為父皇分憂解難。”。
    聽了女兒所言,讓其父更加懊悔起來,自己的閨女自己知道,外表看起來溫柔賢淑,骨子裏卻透著倔強。
    老父喪子,心情悲痛,江山社稷盡係其一人之身,國家大事千頭萬緒,這讓姚靜姝暗暗憂心,父親已經年邁的身體,如何支撐得住啊!
    可宮廷裏一直教導的是“三從四德”和《女誡》,自己又從未處理過政務,此時學習未免太晚了些。
    一念至此,她也發起愁來。
    愁的不是在陛下麵前誇下海口,而是如何能真正幫到父親。
    忽然間,她想起一個人,那個曾經被父親和兄長一致看重,甚至考慮要選做駙馬的人。
    兄長去世,他沒了倚仗,也不知近來在做些什麽,可擔任新的朝職否?
    她趕忙派人去打聽這位陳明陳大人,未曾想他如今正賦閑家中,無所事事,平日裏,除了煮酒觀花,便是垂釣碧溪,好不逍遙自在。
    也不知他是因為兄長亡故,心灰意冷,還是朝廷尚未對其有新的安排!
    喜歡從謹小慎微,苟到終結亂世請大家收藏:()從謹小慎微,苟到終結亂世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