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2章 新巡鹽禦史

字數:4590   加入書籤

A+A-


    與此同時,原紅蕖在京城也開始動作。
    她聯合十王爺,在朝堂上直言
    “‘得黛玉者得天下"這等流言,分明是有人要攪亂朝綱!臣懇請陛下下旨,嚴禁此等言論傳播!”
    皇上當即準奏,下旨嚴查流言來源。
    這一查,竟查到了二皇子府上一個門客頭上。
    那門客供認,是二皇子指使他散布流言,想要借黛玉的聲望奪嫡。
    皇上震怒,將二皇子軟禁。
    大皇子、三皇子見狀,也不敢再打黛玉的主意。
    一場風波,終於平息。
    數月後,黛玉才悄然返京。
    她沒有驚動任何人,隻帶著幾個隨從,深夜入城。
    巾幗書院內,原紅蕖早已備好接風宴。
    見到風塵仆仆的黛玉,她眼中含淚“瘦了,也黑了。”
    自從黛玉遠去海外之後,兩人都可以進入空間,卻不能在空間裏麵相遇。
    可能是地域隔絕了空間。
    黛玉笑道“海外風吹日曬,難免如此。倒是嬤嬤,風采依舊。”
    席間,說起這場風波,黛玉輕描淡寫道“我早就說過,此生已許海疆。那些皇子,也太小看我了。”
    原紅蕖歎道“他們是不知道,你現在手握海外三州,麾下戰船百艘,真要論實力,哪個皇子比得上你?”
    黛玉搖頭“權力越大,責任越重。我也隻是想讓更多百姓過上好日子。”
    原紅蕖歎息,
    “上次寫信告訴你,你可安排妥當?”
    黛玉臉色變了一下,點了點頭,
    “嬤嬤,那是十王爺的封地,若是不想讓皇上和十王爺兄弟之間起懷疑,往後那海外三州的實權隻能握在皇上的手裏。我明日朝會就會將這些都交出去。”
    黛玉不是個貪權的,她要的是實實在在的過程,如今過程已經經曆過,而且結果也是出乎意料的不錯,她可以放手了。
    次日朝會,黛玉入宮麵聖。
    多年不見,皇上見她更加沉穩幹練,欣慰不已。
    黛玉更是將三州的管理權全數交出,一時之間朝堂上又開始為讓誰去管理這三州爭執了起來。
    不過,這一切都和黛玉無關了。
    不管是誰去管理三州,首要條件就是要延續原先的管理方式,按照原來的方法管理,不說上百年吧,至少在三十年以內,新三州不會出現倒退情景。
    退朝後,十王爺特意等在宮門外。
    “玉兒,這些年我的心意從未改變,”
    他頓了頓,鄭重道,“那句話雖然別有用心,但在我心裏,確實是’得黛玉者得天下"——得你者,得海疆萬裏,得民心所向。可與我來講,你一個人就抵得上那所有,我隻為你,這些年,你還不能給我一個準確的答複嗎?”
    黛玉望著宮牆外的天空,輕聲道“王爺,還是很抱歉,我對兒女情義,始終不能體會。”
    十王爺瞬間崩塌,黛玉轉身離去,背影挺拔如鬆。
    是的,她的征途是星辰大海,而不是深宮後院。
    那些宅院裏麵的權力鬥爭,在她看來何其渺小。
    而這一次返京,黛玉卻直接進入了政治權力的中心。
    她不要做那個被種種不平規則約束的女子,新的征程上,她要做製定規則的人!
    黛玉返京三年,朝中風向已然大變。
    當年那個女子為官尚屬稀罕事的年代,如今已是過眼雲煙。
    巾幗書院十年樹木,百年樹人,培養出的女官遍布朝野上下,從六部到地方,處處可見她們幹練的身影。
    這日下朝,幾個年輕女官圍在黛玉身邊請教海外風物。
    其中一位穿著緋色官服的女子興奮道“總督大人,下月我就要外放始新州做通判了,可有要注意的?”
    黛玉看著這些朝氣蓬勃的年輕麵孔,不禁想起十年前自己初任總督時的青澀。
    如今她們再不必像自己當年那樣孤軍奮戰,身後有整個女子官場作為後盾。
    “始新州如今不同往昔,”黛玉溫聲道,
    “但記住一點待民以誠,執法以公。不管是中原人還是當地族民,都是天朝子民,當一視同仁。”
    正說著,忽見原紅蕖迎麵走來
    “玉兒,皇上召見。”
    養心殿內,皇上將一份奏折遞給黛玉
    “黛玉看看這個。”
    展開一看,是兩江總督的密折,奏報鹽務積弊鹽價飛漲,私鹽泛濫,鹽商與官員勾結,民怨沸騰。
    “朕記得,”皇上沉吟道,“你父親當年也曾任巡鹽禦史?”
    黛玉心中一痛。
    父親林如海當年就是在這個任上積勞成疾,這些年後遺症越來越明顯,不管她用多好的藥材,父親的身體還是每況愈下。
    早在五年之前,林如海已經致仕,帶著邱慧一起到始新州那裏一個四季如春的地方隱居。
    不過身體一直都不太好。
    “是。”她垂首道,“父親在任時,也曾力圖整頓鹽政。”
    皇上點頭“如今這個爛攤子,朕思來想去,唯有交給你最放心。你可願子承父業,出任兩淮巡鹽禦史?”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後麵更精彩!
    黛玉跪接聖旨“臣定當竭盡全力,整頓鹽務,不負聖望。”
    消息傳出,朝中議論紛紛。
    誰都知鹽政是個馬蜂窩,捅不得。
    幾位皇子更是暗中看笑話,等著看這位女禦史如何碰壁。
    離京前,黛玉特地去見原紅蕖。
    “嬤嬤可還記得,您曾說過在您的家鄉,鹽價低廉如土?”
    原紅蕖頷首“不錯。其實製鹽本不該如此昂貴,隻是中間環節太多,層層盤剝。”
    她取出一本小冊子“這是我整理的製鹽新法,或許對你有用。”
    黛玉接過細看,隻見上麵詳細記載著曬鹽法、煮鹽法的改良工藝,甚至還有去除苦味的秘方。
    “多謝嬤嬤。”黛玉鄭重收好,“玉兒定要讓天下百姓都吃得起好鹽。”
    赴任路上,黛玉就已開始謀劃。
    她命人暗中查訪,將兩淮鹽務的底細摸了個清楚。
    情況比想象的更糟。
    官鹽價格是成本的十倍有餘,而私鹽之所以屢禁不止,是因為官鹽質次價高,百姓不得不買私鹽。
    到任第一天,鹽運使司的官員們個個戰戰兢兢。
    他們都聽說過這位女禦史的威名,連食人族都能教化,整治鹽政還不是手到擒來?
    誰知黛玉並不急著查賬,而是下令“明日一早,隨本官去鹽場。”
    鹽場設在沿海灘塗。
    時值盛夏,曬鹽的灶戶們赤膊勞作,皮膚被曬得黝黑。
    喜歡穿越成紅樓嬤嬤,我把黛玉養胖了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穿越成紅樓嬤嬤,我把黛玉養胖了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