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0章 父子論學謀改製

字數:5089   加入書籤

A+A-


    晁蓋的眼皮微微顫動,最終緩緩睜開,深邃的目光中帶著一絲探尋,又似乎蘊含著某種期待。
    他定定地看著晁雄征,緩緩說道:“此事,你準備如何去做?”
    晁雄征知道父皇這是在考較自己,心中早有腹稿。
    他挺直了身板,目光炯炯地說道:“父皇,兒臣已經完成了一門學問,名為‘數學’,另有一門‘物理’,才剛剛開了個頭。”
    晁蓋聞言,他笑著問道:“哦?這兩門學問是何來曆?”
    晁雄征知道父皇聰慧,也未隱瞞,直接說道:“實不相瞞,乃是兒臣夢中九天玄女娘娘傳授。”
    晁蓋聞言,並未露出絲毫懷疑之色,反而饒有興致地問道:“九天玄女娘娘?莫非真是天佑我兒,要助我大宋一統天下?這‘物理’又是何物?”
    晁雄征微微一笑,解釋道:“父皇,這‘物理’乃是研究世間萬物運行規律的學問,大到日月星辰,小到一草一木,都囊括其中。通過研究這些規律,我們便可以更好地認識這個世界,從而改造這個世界。”
    晁蓋聽得津津有味,連連點頭。
    他感受到這“物理”之中蘊含的巨大潛力,仿佛已經看到了大宋未來的繁榮昌盛。
    他迫不及待地說道:“好,好,好!雄征,你盡快將這‘物理’寫出來,呈給朕一觀!”
    “兒臣遵旨。”晁雄征連忙應道。
    晁蓋龍顏大悅,捋著胡須,笑眯眯地看著晁雄征,眼中滿是讚賞之色。
    他忽然正色道:“雄征,你若能將這兩門學問著成書,那可真是功德無量,足以與聖人相提並論了!”
    晁雄征聞言,卻搖了搖頭,謙遜地說道:“父皇謬讚了,兒臣所作所為,不過是實用之學罷了,怎敢與聖人相提並論?聖人教化萬民,重在修身養性,而兒臣這兩門學問,雖能創造財富,卻難以教化人心。這世間,仍需儒家經典來教化世人。”
    晁蓋聽了,眼中露出讚賞之色。
    他欣慰地說道:“你能如此清醒,朕心甚慰。不錯,這兩者並非對立,而是相輔相成,缺一不可。一者富國強兵,一者教化人心,方能使天下太平。”
    禦輦內的氣氛,更加融洽和諧。
    短暫的沉默後,晁雄征抬起頭,眼神中閃過一絲銳利的光芒,緩緩說道:“父皇,兒臣還有一事相稟……”
    晁雄征頓了頓,語氣中帶著幾分深意:“父皇,兒臣以為,如今的科舉製度,對經義的考校過於重視,而對時務策的考校卻有所不足。長此以往,選拔出來的官員大多隻會吟詩作賦,卻不懂得治國理政。”
    晁蓋沉吟片刻,問道:“依你之見,該如何改進?”
    “減少經義考校,偏重時務策,並加入兒臣所創的‘數學’與‘物理’。”晁雄征眼神明亮,語氣堅定。
    “哦?你這新學問也要開科取士?”晁蓋饒有興致地問道。
    晁雄征搖了搖頭:“兒臣以為,不必單獨開科。隻需將其融入科舉之中,擇其優者,分管不同事務。熟讀經義者,可掌管禮樂教化;精通算學者,可掌管財政賦稅;通曉物理者,可掌管工程製造……”
    晁蓋眼中精光一閃,撫掌讚道:“妙啊!如此一來,便能將天下權利分開,各司其職,豈不妙哉!” 稍作停頓,他又有些擔憂地問道:“隻是如此一來,官員的統屬該如何劃分?豈不亂了套?”
    晁雄征胸有成竹地解釋道:“父皇不必擔心,兒臣已有腹稿。可將官員分為不同類別,分別掌管不同事務,各部門之間相互配合,共同為朝廷效力。” 他詳細地闡述了自己的想法,從官員的選拔、任用,到部門的設置、職能,都做了詳細的規劃,邏輯清晰,條理分明。
    晁蓋聽得連連點頭,眼中滿是讚賞。
    父子二人你一言我一語,思維碰撞,殿內氣氛熱烈。
    討論良久,晁蓋龍顏大悅:“此乃良策!朕明日便召集宰相和參知政事,商議科舉改革之事。”
    晁雄征的臉色卻驟然一變,語氣中帶著一絲不滿:“父皇,此事為何要與他們商議?”
    晁蓋臉上的笑容漸漸斂去,歎了口氣道:“雄征,你有所不知,如今朝中大權,盡數掌握在吳用和張叔夜手中。朕雖貴為天子,卻也身不由己啊。” 他語氣中帶著一絲無奈,又帶著一絲苦澀:“吳用與朕乃是多年至交,朕對他委以重任,他卻……” 晁蓋沒有繼續說下去,但話語中的含義已經不言而喻。
    晁雄征聞言,勃然大怒:“豈有此理!父皇乃是一國之君,他們竟敢如此僭越!” 他猛地站起身,在殿內來回踱步,一股怒火在胸中燃燒。
    晁蓋看著兒子憤怒的樣子,心中五味雜陳。
    他緩緩說道:“朕何嚐不知?隻是……”
    “隻是什麽?”晁雄征猛地停下腳步,目光如炬地盯著晁蓋。
    “唉……” 晁蓋長歎一聲,“朕與吳用情同手足,當年……”
    “父皇!” 晁雄征打斷了晁蓋的話,語氣堅定地說道,“君臣有別,豈能因私廢公!”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晁雄征怒火中燒,他深吸一口氣,強壓下心中的怒意,沉聲道:“父皇,自古以來,權臣亂政者,不在少數。若不加以製約,必將尾大不掉,禍國殃民!”
    晁蓋眉頭緊鎖,似乎在權衡利弊。
    晁雄征見狀,繼續說道:“父皇,兒臣以為,宰相之權過於集中,容易滋生腐敗。不如廢除宰相,恢複六部製,六部尚書直接對父皇負責,互相監督,互相製衡,如此才能保證朝廷的清明廉潔!”
    晁蓋聞言,麵露難色,緩緩搖頭道:“雄征,此事萬萬不可!宰相輔佐朕處理朝政,功不可沒,豈能說廢就廢?再說,六部事務繁雜,朕一人如何能夠處理得過來?”
    晁雄征早知父皇會有此一問,他微微一笑,成竹在胸地說道:“父皇,兒臣知您心有顧慮。不妨效仿明朝之製,設內閣大學士,輔佐陛下批閱奏章,但不賦予宰相之權。六部各司其職,互相配合,如此既能提高效率,又能防止權力過於集中。”
    “明朝?”晁蓋疑惑地看著晁雄征,顯然對這個陌生的朝代感到好奇。
    晁雄征耐心地解釋道:“明朝雖已覆滅,但其製度仍有可取之處。內閣大學士隻負責協助皇帝處理政務,並無決策之權。真正掌握實權的,還是六部尚書。六部之間互相製衡,彼此監督,從而保證朝廷的穩定。”
    晁蓋聽罷,陷入了沉思。
    他仔細分析著晁雄征的建議,越發覺得可行。
    隻是,他心中仍有一絲猶豫。
    晁雄征看出了父皇的顧慮,便開門見山道:“父皇,兒臣此舉,並非針對吳用和張叔夜,而是為了朝廷的長治久安。權力過於集中,必然導致腐敗。隻有將權力分散開來,才能避免重蹈覆轍。”
    晁蓋聞言,豁然開朗。
    他終於明白,晁雄征並非是想奪權,而是想建立一套更加完善的權力製衡機製,確保大宋江山永固。
    他深吸一口氣,緩緩說道:“雄征,你說的有道理。宰相之權,確實應該分散。朕決定,廢除宰相,重設六部!”
    “父皇聖明!”晁雄征聞言大喜,連忙躬身行禮。
    禦輦內的氣氛,頓時輕鬆了許多。
    晁蓋看著兒子興奮的樣子,心中也感到一陣欣慰。
    他笑著問道:“六部重設之後,該如何排序?又該由何人掌管?”
    晁雄征早已有了打算,他不假思索地說道:“六部互不統屬,不分高低,皆由父皇直接領導。”
    “至於人選……”晁雄征頓了頓,語氣變得嚴肅起來,“吳用老奸巨猾,可以讓他擔任吏部尚書,負責官員的選拔和任用。張叔夜剛正不阿,可以讓他擔任刑部尚書,負責刑獄的審理和判決。至於宋江,他精通庶務,可以讓他擔任戶部尚書,負責財政的收支和管理。”
    晁蓋聽罷,點了點頭,表示認可。
    他沉吟片刻,又問道:“那禮部、兵部和工部呢?又該由何人掌管?”
    晁雄征微微一笑,神秘地說道:“父皇,此事不急,兒臣心中已有腹稿,待日後慢慢安排便是。”
    禦輦緩緩駛入皇宮,停在了乾清宮門前。
    晁蓋從禦輦上下來,看著兒子,意味深長地說道:“雄征,此事關係重大,切不可操之過急。朕乏了,先回去休息了。”
    說罷,晁蓋便轉身走入了乾清宮,留下晁雄征一人站在原地,若有所思。
    “殿下,咱們現在去哪兒?”貼身護衛輕聲問道。
    晁雄征抬起頭,望向後宮的方向,嘴角微微上揚,露出一抹意味深長的笑容:“去給母後請安。”
    他轉身向後宮走去,身後跟隨著一隊全副武裝的親兵,腳步堅定而有力……
    喜歡水滸超凶凶請大家收藏:()水滸超凶凶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