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和樂

字數:5306   加入書籤

A+A-


    陽光透過慈寧宮雕花的窗欞,細碎地灑在大殿之上,給這莊重的殿堂添了幾分柔和。皇帝親自來到慈寧宮,身後那群侍從腳步整齊又急促,手中捧著的精致匣子在陽光下泛著溫潤的光澤,裏麵裝著的正是那本關乎後宮格局的重要冊封冊子。
    當皇帝邁著沉穩的步伐走進慈寧宮的大殿時,太後正端坐在那象征著無上權威的鳳椅上。她身著華麗的鳳袍,頭戴璀璨的鳳冠,臉上洋溢著慈祥又和藹的笑容,那笑容如同春日裏的暖陽,讓人倍感親切。皇帝快步上前,雙膝跪地,向太後行了一個標準而又恭敬的大禮,動作行雲流水,盡顯皇家的威嚴與對太後的敬重。禮畢,他雙手小心翼翼地將匣子捧起,恭敬地放在太後的麵前,那姿態仿佛捧著的是世間最珍貴的寶物。
    太後微笑著,那笑容如同盛開的花朵,帶著歲月的從容與智慧。她伸出那保養得極為精致的手,輕輕打開匣子,取出冊封冊子。冊子在她的手中,仿佛是一件需要細細品味的藝術品。她仔細翻閱著,目光在每一個字上停留,那專注的神情仿佛在審視著整個後宮的未來。冊子裏詳細記載了皇帝對幾位妃子的冊封決定,其中孔氏紅葵被冊封為貴妃,那貴妃之位在後宮中可是僅次於皇後的尊貴存在;傅恒的侄女富察氏被冊封為寧妃,寧字寓意著寧靜祥和,想必皇帝對她也有著別樣的期許;翰林院掌院學士之女林氏為麗妃,麗字彰顯著她的美貌與風采;兆惠將軍之女則被冊封為恬嬪,恬字給人一種溫婉恬靜的感覺。
    太後緩緩地將冊子合上,那動作輕柔而優雅,就像一片羽毛輕輕地飄落,沒有發出絲毫的聲響。然後,太後慢慢地抬起頭,她的目光如同深邃的湖水,落在皇帝身上,嘴角泛起一抹似笑非笑的弧度。那笑容中既有著母親對兒子的慈愛,就像春日裏的微風,輕輕拂過皇帝的心田;又似乎隱藏著一絲不易察覺的調侃,仿佛在無聲地訴說著她對皇帝心思的洞察。太後輕聲說道“皇帝啊,你竟然親自送來冊封的冊子,這是怕哀家會為難皇後嗎?”那聲音輕柔卻又帶著一種不容置疑的威嚴。
    皇帝微微一笑,他的笑容中透露出一絲尷尬和無奈,就像被母親看穿了心思的孩子。他連忙解釋道“母後,您這可真是說笑了。兒臣此舉純粹是想讓母後先過目一下,畢竟這冊封之事關係重大,兒臣不敢擅自作主。這後宮的安穩關乎著前朝的穩定,兒臣自然是要慎重再慎重。”皇帝說得誠懇,眼神中滿是敬畏。
    太後聽了皇帝的解釋,笑著搖了搖頭。她的笑聲清脆而悅耳,如同銀鈴般在殿中回蕩,卻又讓人感覺其中蘊含著深意,仿佛藏著無數的智慧與故事。太後說道“皇帝啊,你可是哀家親生的,也是我自己親手養大的。你的性子如何,哀家可是再清楚不過了。這前朝的事務已經夠你忙碌的了,你不會在後宮之事上費心的。
    你登基這半年來,我自認對得起皇後西林覺羅氏,在你冊封她為皇後之後,就將整個後宮大權交給她。她處理的每一件事情,無論對錯哀家都一言不發,平日裏也免了晨昏定省,讓她能安心處理後宮諸事。哀家自認我這個婆婆為她做的不錯了。”
    皇帝微微欠身,神色間帶著幾分恭謹與誠懇“母後這般體諒皇後,實乃皇後之福,亦是兒臣之幸。隻是此次冊封幾位妃子,兒臣思來想去,還是覺得應先告知母後,方顯對母後的敬重。”
    太後輕輕挑眉,目光在皇帝臉上停留片刻,似是在審視他話語中的真假,隨後緩緩開口“皇帝,哀家知曉你心思。隻是這後宮之中,平衡之術甚是重要。你此次冊封,可曾考慮過各宮之間的和睦?”
    皇帝忙點頭應道“母後所言極是,兒臣正是考慮到後宮和睦,才在冊封人選上反複斟酌。這孔氏紅葵溫柔賢淑,富察氏端莊大方,林氏聰慧靈秀,兆惠將軍之女恬靜溫婉,兒臣想著她們各有所長,定能相互扶持,共保後宮安寧。”
    太後端坐在那雕琢著繁複鳳紋的鳳椅之上,周身散發著一種與生俱來的尊貴與威嚴,宛如一尊不可侵犯的神隻。她麵無表情地凝視著皇帝永瑚,那雙深邃的眼眸猶如幽潭,波瀾不驚卻又讓人難以琢磨其內心真實的想法,仿佛藏著無盡的秘密與算計。
    太後端坐在鳳椅之上,周身散發著不容侵犯的威嚴,那鳳椅上的金絲雕琢的鳳凰仿佛也因她的氣勢而栩栩如生,似要振翅高飛。她緩緩開口,聲音雖然平靜如水,沒有絲毫的波瀾,但其中卻蘊含著一絲不易察覺的威嚴,那威嚴如同無形的壓力,緩緩彌漫在整個大殿之中“啊,你既然也認為哀家對得起皇後西林覺羅氏,將她扶上後位,又給予她諸多體麵與尊榮,那麽對於你在慈寧宮安插人手一事,哀家倒是可以理解。畢竟你貴為天子,身處這至高無上的位置,為了掌控局勢、了解宮中大小事務,有此舉動也在情理之中。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後麵精彩內容!
    然而,皇後竟然把手伸進了哀家的慈寧宮,這就讓哀家有些費解了。她身為後宮之主,本應謹守本分,協助皇帝管理好後宮,可如今卻做出這等越界之事,實在是讓哀家心寒呐。”
    皇帝心中一驚,猶如平靜的湖麵突然被投入了一顆巨石,泛起層層漣漪。但他的臉上卻不動聲色,依舊保持著那副鎮定自若的神情,忙道“母後息怒,兒臣並不知曉皇後有此舉動。想必是她一時糊塗,兒臣定會好好教導她,讓她明白自己的本分。”
    太後冷哼一聲,那聲音如寒夜中的冷風,刺得人耳膜生疼,“哼,她若真是一時糊塗也就罷了,就怕她是有別的心思。皇帝,你可不要被她蒙蔽了雙眼。這後宮之中,人心複雜,你要時刻保持清醒。”
    皇帝低頭沉思片刻,抬起頭時眼神堅定,如夜空中閃爍的寒星,“母後放心,兒臣自會明察秋毫。此次冊封之事,也是希望能讓後宮多些賢良之人,輔助皇後,共同維護後宮的安穩。至於皇後那邊,兒臣會找個機會與她好好談談,讓她收斂自己的行為。”
    太後稍稍停頓了一下,目光在皇帝臉上停留了片刻,那目光猶如兩把利刃,似乎在審視著他話語中的真誠,又似乎在整理思緒。然後,她輕輕歎了口氣,那歎息聲中帶著一絲無奈與感慨,繼續說道,聲音中多了幾分柔和卻又依舊堅定“永鈺這孩子自六歲起便去了西五所,跟隨南書房的師傅們讀書學習,那西五所雖是清淨之地,可對於一個孩子來說,終究是少了些家的溫暖。
    璟清當年為了江山社稷和親蒙古,與超勇親王拉旺多爾濟回了蒙古,那蒙古之地,風沙漫天,遠離故土,她一個弱女子,為了這大清的安穩,背井離鄉,其中的艱辛又有誰能知曉。而哀家身邊,就隻有和樂這麽一個女兒相伴左右。和樂也是你的親妹妹,她天真爛漫,心地善良,從不惹是生非,這就礙了誰的眼?竟有人要如此針對她,甚至把手伸到哀家的慈寧宮來。
    皇帝神色一緊,趕忙離座,躬身急道“母後,兒臣絕無此意!和樂乃是兒臣血脈至親,兒臣疼愛尚且不及,怎會容旁人礙她眼。這其中定是有人從中作梗,妄圖挑撥兒臣與母後、和樂之間的親情,還望母後明察。”
    太後目光冷冷掃過皇帝,那目光仿佛能穿透人的靈魂,冷哼一聲“挑撥?皇帝,哀家倒想問問,若非有人在背後慫恿,皇後怎會有如此膽量,把手伸到哀家的慈寧宮來?哀家雖不管後宮瑣事,但也不代表可以任人欺淩到頭上。”
    皇帝額頭上冒出細密汗珠,那汗珠順著臉頰緩緩滑落,心中暗自懊惱,不知是哪個環節出了差錯,讓太後知曉了此事。他強自鎮定,再次深深一揖,那腰彎得如同一張拉滿的弓“母後息怒,兒臣回去定會嚴查此事。若真是皇後所為,兒臣定不會偏袒,定會給母後一個滿意交代。隻是如今,還望母後莫要氣壞了身子。”
    太後微微眯起眼睛,盯著皇帝看了片刻,那眼神猶如深邃的幽潭,讓人看不透其中的想法。緩緩說道,聲音雖輕卻如重錘般敲在皇帝的心上“皇帝,哀家如今就這一個女兒在身邊,若是有人敢對和樂不利,哀家絕不會輕饒。不管是誰,在哀家這裏,都沒有情麵可講。”
    “皇帝,哀家知道你坐在這龍椅上不易,既要平衡前朝後宮,又要顧全大局。但哀家也有自己的底線,和樂便是哀家的底線。和樂平安長大不必和親蒙古,這是哀家的底線。想當年,璟清曆經和親之苦,遠嫁他鄉,那其中的孤寂與酸楚,隻有自己知曉。如今,哀家絕不願讓和樂再走這條路。皇帝,你可要明白哀家的心意。”
    皇帝聞言,神色愈發恭謹,連忙再次躬身,聲音帶著幾分懇切“母後所言,兒臣銘記於心。和樂是兒臣的親妹妹,兒臣定會拚盡全力護她周全。此次皇後之事,兒臣定會查個水落石出,若真有她涉足其中,兒臣定依宮規處置,絕不姑息。
    前朝事務繁雜,兒臣時常顧此失彼,對後宮之事多有疏忽,這才讓有心之人鑽了空子。兒臣回去後,定會重新梳理後宮事務,整頓宮規,讓那些心懷不軌之人無機可乘。
    母後為這大清操勞一生,如今本該安享清福,卻還要為和樂之事憂心,是兒臣之過。兒臣在此向母後保證,日後定會多花心思在後宮,絕不再讓此類事情發生,讓母後能安心頤養天年。”
    太後聽完之後,原本緊繃的神色略微放鬆了一些,但她的眼眸深處仍然隱藏著一絲不易察覺的警惕。她深吸一口氣,然後緩緩地開口說道“皇帝啊,哀家希望你所說的都是真心話。這後宮若是能夠安穩太平,那麽前朝自然也會少去許多後顧之憂。和樂雖然身為女子,但她同樣也是哀家的心頭肉啊!你若是真的能夠保護好她,讓她平安無事,那哀家自然會感到無比欣慰。”
    太後稍稍停頓了一下,似乎在思考著接下來要說的話。她凝視著皇帝,繼續說道“你是哀家的親生兒子,而你的弟弟妹妹們還年幼,他們將來的依靠就隻有你一個人了。”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
    皇帝連忙點頭,“兒臣定不辜負母後期望。”
    太後的目光緩緩地轉向窗外,仿佛透過那扇窗戶,她能看到遙遠的過去。她的思緒漸漸飄遠,回憶起當年璟清遠嫁時的情景,心中不禁湧起一陣自責。
    “當年璟清遠嫁,哀家時常自責。這和樂,說什麽也不能再受那份苦了。”太後的聲音帶著些許惆悵,她的目光落在皇帝身上,繼續說道,“皇帝,你也該為妹妹的終身大事好好謀劃一番。”
    皇帝略微思索了一下,然後回答道“兒臣會留意合適的人選,定要給和樂尋個如意郎君,讓她不必遠嫁受苦。”
    太後聽了皇帝的話,微微頷首,表示滿意。接著,她又將話題轉到了後宮上,“還有這後宮,你既要安撫好皇後,又要讓她知道規矩。這新冊封的幾位妃子,你也要平衡好關係,莫讓後宮再生事端。”
    皇帝連忙欠身,表示明白太後的意思,“兒臣省得,定會權衡各方,讓後宮和睦。”
    太後最後看了皇帝一眼,眼神中透露出對他的信任和期望,“你去吧,哀家相信你能處理好這些事。”
    皇帝再次行禮,然後帶著侍從緩緩退出了慈寧宮。他一邊走著,一邊心中暗自盤算著如何解決這後宮與妹妹之事。這兩件事都關係到宮廷的穩定和家族的榮譽,他必須慎重對待,不能有絲毫的疏忽。
    喜歡如懿傳之鳳臨天下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如懿傳之鳳臨天下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