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段:企業的轉型與升級第640章 質量體係的重塑
字數:2047 加入書籤
盛夏的熱浪裹挾著蟬鳴湧進車間,李陽的襯衫後背早已被汗水浸透,卻渾然不覺。他蹲在智能焊接設備旁,盯著質檢報告上刺眼的紅色批注——上周交付的設備中,有17台在客戶現場出現參數漂移問題。這不是個例,自智能產品批量生產以來,類似的質量投訴就像頑固的野草,割了一茬又長一茬。
"李總,客戶又來電話了。"助理小陳舉著手機,臉色發白,"[某頭部企業]說如果這批設備再出問題,就要啟動合同違約條款。"
會議室裏,各部門負責人低著頭,沒人敢迎上李陽的目光。生產總監老周率先打破沉默:"李總,新設備的精密部件太多,工人操作難免有誤差......"
"難免?"李陽猛地站起,將一摞投訴信摔在桌上,"看看這些!客戶說我們的設備"像瓷器一樣脆弱","連傳統生產線的穩定性都不如"!"他調出行業數據,"競爭對手的良品率已經達到95,而我們......"
當天深夜,李陽的辦公室亮著孤燈。他在電腦上反複播放客戶現場拍攝的設備故障視頻,突然抓起電話:"聯係六西格瑪認證機構,我要最快速度引入這套管理體係。"
消息傳開,車間裏炸開了鍋。老鉗工老張把扳手重重砸在工作台上:"搞什麽洋玩意兒!我們幹了幾十年鉗工,靠的是手感和經驗,用得著那些公式?"質檢部新入職的大學生小吳試著解釋控製圖原理,卻被老師傅們嗤笑:"紙上談兵!"
改革推行的第一周,生產效率暴跌30。新的質量檢測流程要求每道工序都要填寫詳細的參數記錄,習慣了憑經驗操作的老員工們手忙腳亂;而獨立質檢部門的抽檢標準嚴苛到近乎苛刻,導致大量半成品被判定不合格。
"李總,再這樣下去,訂單根本完不成!"老周衝進辦公室,脖子漲得通紅,"要不,咱們還是按老法子來?"
李陽沉默著打開電腦,調出一段視頻:某國外同行的車間裏,機械臂精準運轉,質量檢測儀自動分揀產品,整個流程行雲流水。"看到了嗎?"他的聲音低沉,"這就是我們的差距。"說著,他拿出一份文件,"這是質量改進獎金池方案,隻要能提出有效改進措施,獎金上不封頂。"
第二天清晨,李陽出現在車間早會上。他沒有講大道理,而是親自操作設備,按照新流程記錄參數。"老張,您看這個焊接溫度的波動範圍,"他指著顯示屏,"如果能控製在±2c,良品率至少能提升5。您經驗豐富,能不能帶個頭?"
老員工們將信將疑地開始嚐試。起初,他們隻是為了獎金,但隨著一個個小改進帶來的明顯效果,態度逐漸轉變。老張發現調整夾具角度能減少0.3的誤差,李陽當場獎勵他5000元,並將這個改進納入標準操作流程。
為了讓全員吃透六西格瑪理念,公司開展了為期一個月的"質量攻堅培訓"。白天,車間裏隨處可見拿著筆記本學習的工人;晚上,會議室燈火通明,工程師們激烈討論著fea失效模式分析。李陽帶頭參加每一場培訓,在課堂上,他笑著說:"別把六西格瑪當洪水猛獸,它不過是幫我們把經驗變成科學。"
三個月後的深夜,李陽再次來到車間。智能質檢設備發出柔和的藍光,機械臂有條不紊地工作著。質檢主管小跑過來,手裏的報表微微顫抖:"李總,最新抽檢結果出來了,良品率達到92.3!"
車間裏突然響起掌聲。老張抹了把眼角,舉著扳手喊道:"李總,我現在信了,科學還真比經驗靠譜!"李陽看著歡呼的工人們,想起推行改革時的重重阻力,眼眶不禁發熱。
然而,他深知這隻是開始。在慶功會上,李陽展示了新的質量目標:"我們的終極目標是六西格瑪級別的質量水平,也就是百萬分之3.4的缺陷率。"他指向牆上的標語——"質量不是檢查出來的,是設計和製造出來的","從今天起,讓我們把每個細節都做到極致。"
窗外,夜色漸深,車間的燈火卻依舊明亮。這場質量體係的重塑之戰,不僅改變了生產流程,更重塑了整個團隊對品質的信仰。李陽知道,在追求卓越的道路上,永無止境。
喜歡1949璃院繁星請大家收藏:()1949璃院繁星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