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段:千禧年的準備第745章 代際傳承的破冰對話

字數:1997   加入書籤

A+A-


    2024年冬夜,集團總部頂層的環形會議室被冷白色的ed燈光籠罩,全息投影在會議桌上投射出不斷變幻的商業數據模型。李曉然滑動著平板電腦,虛擬屏幕上的紅色箭頭直指雲端市場:“我們必須在三個月內上線元宇宙購物平台,現在的z世代消費者已經習慣沉浸式體驗!”她的聲音帶著不容置疑的鋒芒,發梢還沾著深夜加班的疲憊。
    李紹文卻猛地拍了下桌麵,震得水杯裏的咖啡泛起漣漪:“太冒進了!傳統製造業才是根基,去年智能設備生產線的利潤率還在35,現在貿然轉型,現金流根本撐不住!”他調出另一組數據,密密麻麻的柱狀圖在空氣中浮動,“看看這些庫存周轉率,我們連現有市場都沒吃透!”
    激烈的爭論聲中,李陽倚著會議桌的邊緣沉默不語。玻璃幕牆外,上海的霓虹在冬夜裏閃爍,恍惚間與三十年前中關村的夜市燈光重疊。那時的他蹲在電子元器件攤位前,攥著計算器核對著進貨價,突然被父親劈手奪過計算器摔在地上:“好好的鐵飯碗不要,非要去搗鼓這些洋玩意兒!”記憶裏,計算器碎裂的聲響與此刻會議室裏的爭執聲奇妙地交織在一起。
    “夠了!”李陽的聲音突然響起,他摘下眼鏡,用衣角緩緩擦拭鏡片,“曉然說的創新,紹文守的傳統,難道真的是水火不容?”他走到智能白板前,指尖劃過屏幕,兩條曲線從對立漸漸轉為並行生長,“1987年我們組裝第一台設備時,用的是最笨的手工焊接;2003年數字化轉型,老技工們哭著說機器搶了他們的飯碗。但現在呢?”他調出實時畫麵,車間裏機械臂與老師傅的雙手正在協作打磨精密零件。
    李曉然張了張嘴想要反駁,卻被父親抬手製止。李陽從西裝內袋掏出一個布包,展開後露出一塊鏽跡斑斑的電路板——那是1990年創業初期的實驗品。“這塊板子上的每個焊點,都是我和你母親在出租屋的台燈下完成的。”他的指尖輕輕撫過碳化的元件,“當年我們靠膽子大,摸著石頭過河;但現在的市場,光有膽量遠遠不夠。”
    會議室陷入短暫的寂靜,隻有空調外機的嗡鳴聲。李紹文突然開口:“可是爸,現在轉型的試錯成本太高了。上個月收購的那家ai公司,到現在都沒實現盈利......”
    “所以我們需要融合。”李陽在白板上寫下“根”與“枝”兩個大字,“傳統業務就像大樹的根係,必須紮得深才能吸收養分;創新則是枝葉,負責迎接陽光。”他調出一組令人意外的數據:“看看蘇州工廠的智能改造項目,傳統生產線與物聯網結合後,能耗降低了42,訂單響應速度提升了3倍。這就是傳承與創新的化學反應。”
    李曉然若有所思地調出元宇宙項目的優化方案:“或許我們可以先在傳統展廳裏嵌入虛擬體驗模塊,既保留線下交互的溫度,又能測試新形態的市場接受度。”她的聲音不自覺柔和下來,想起小時候偷偷翻看父親的創業日記,裏麵夾著的泛黃票據記錄著每一筆艱難的支出。
    李紹文也鬆動了態度,調出供應鏈數據模型:“如果用區塊鏈技術改造傳統經銷商體係,或許能解決庫存積壓問題。但這需要大量前期投入......”
    “那就把投入變成投資。”李陽的眼中閃過光芒,“還記得我們的老客戶周叔嗎?他的五金店現在是社區團購的自提點。傳統渠道不是累贅,而是等待激活的寶藏。”他提議成立“新老融合攻堅小組”,讓年輕員工與老技工結對,用三個月時間孵化創新項目。
    會議結束時,窗外已泛起魚肚白。李陽站在落地窗前,看著第一縷陽光刺破雲層。手機震動,收到妻子發來的消息:“早餐煮了你們最愛喝的艇仔粥,記得回家。”他回頭望向正在收拾資料的子女,李曉然和李紹文竟難得地湊在一起討論方案,全息投影的藍光映在他們專注的臉上。
    “走,回家吃飯。”李陽的聲音裏帶著笑意,“你媽做的粥,比任何商業計劃書都暖胃。”他想起三十年前那個被父親摔碎的計算器,此刻卻覺得,代際間的衝突與和解,就像企業發展的縮影——在碰撞中尋找平衡,在傳承中孕育新生。當電梯緩緩下降時,他看著鏡麵裏三人的倒影,突然明白:真正的傳承不是複製,而是讓不同時代的智慧在對話中綻放出新的光芒。
    喜歡1949璃院繁星請大家收藏:()1949璃院繁星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