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7章 把頭發染黑了就行

字數:4130   加入書籤

A+A-


    “古人說過,未歌先協律,無韻不成聲。
    這是和華夏的傳統相關的,華夏幾千年來都是一種詩化的藝術。我們在很多藝術上追求的最高境界和詩歌一樣,是氣韻生動的境界。
    實際上我覺得即便是新詩,是自由詩,它也擺脫不了韻律,就像詩歌永遠要有意象一樣。
    林庚先生總結了新詩有一種半逗律,另外他覺得也應當有雙尾音。這實際上還是說,即便是自由式,它也是要有韻律的。
    聞一多先生認為:詩是選擇的藝術,不能怎麽說就怎麽寫,用詞表達還是應當進行選擇,沒有選擇就沒有藝術,也就‘帶著鐐銬跳舞’和‘理性節製感情’。
    對此,新月派提出新詩要和諧、要均齊,以此作為新詩最主要的審美特征。
    聞一多先生還提倡詩歌的三美。
    圖畫美——辭藻、意境
    音樂美——音尺、平仄、韻腳
    建築美——節的勻稱、句的均齊
    新月派對國外和諧典雅的新人文主義有所吸取,同時也兼容並包了華夏傳統的美學特色,一定程度上體現了‘哀而不傷,樂而不淫’的特色。
    可惜理論是好的。理想是豐滿的,但現實卻是骨感的。
    達到這種三美的很少,比如徐誌摩。
    梁實秋曾經說過,徐誌摩永遠處在一種可望而不可即的狀態,永遠在追求美麗、聖潔、縹緲的東西。這些東西就轉化為徐誌摩的詩。
    現在許多詩歌都是有句無篇,但徐誌摩的詩歌整首都是珍品。”
    華夏現代詩歌是有派別的,主要的就是三個派別。一是自由派,這是不講究詩歌的韻律的,在寄語您看來,這種詩更像是散文詩。是那種分段的散文。
    還有一個是象征派。
    再有就是季宇寧說的新月派,新月派是唯美的,是講究韻律的。
    季宇寧實際上是表達了自己詩歌上的藝術取向。隻不過他引用的更多是前輩詩人或者是文學理論家的觀點。
    他在這一年多,寫的詩也有幾百首,風格比較多樣。但基本的藝術上的取向還是傾向於唯美這種風格的。
    另外他的詩中,有很多詩是朦朧詩派的的作品,隻是這個時候還沒有朦朧詩派這個概念,朦朧詩派真正名字叫出來,並為詩壇所承認,應當是80年代初的時候了。
    “至於說到在文學上向西方的學習,我覺得我們現在引進的更主要會集中在科學技術以及經濟管理等方麵。
    而在文學方麵,我們打開國門以後,很多人都會接觸到以前沒有接觸過的歐美的一些文學理念和流派。
    這很新鮮,很多人都會勇於嚐試,但嚐試來嚐試去,拐一個彎,我們還得回到我們自己的傳統上。
    這時候我們才會發現,我們有一種‘過寶山而不入’的感覺,無論詩歌也好,小說也好,我們幾千年來傳統的東西,才是最好的。”
    前世像餘華那樣的,所謂先鋒派,也是寫來寫去,最後還是回歸到傳統的華夏文學。
    不過前世在70年代末80年代初這一段時間,傳統的堅持現實主義的這些老一代的作家,和新一代的傾向於西方文學風格的那些作家,是格格不入的。
    直到1984年底全國作協開了個第4次代表大會,會上倡導創作自由,從1985年開始才是什麽都可以寫了。
    從那時開始,才出現所謂的先鋒派作家,不過這些先鋒派作家,很多人到了90年代又開始回歸傳統了。
    季宇寧這一段話,說出了未來十幾年國內文學發展的道路。
    他今天的會議發言,倒是讓會場的一眾人等頗有耳目一新的感覺。
    這也是他在國內的文學會議上的第1次正式發言。
    1月15日,周一。
    季宇寧繼續來西苑飯店開會。
    上午仍然是詩人代表發言,每天發言的人數大約是五六個。
    據李季說,整個會議期間,在會場發言的詩人一共有30多人,所以季宇寧能有幸在會議的第1天上主席台發言,也算是很受重視的了。
    中午吃飯的時候,張主編和李季把季宇寧叫了過去。
    張主編笑眯眯的看著他,說道:
    “小季啊,你昨天的發言很不錯,嗯,兩位胡領導當時就坐在我身邊,還把你誇了一通,說你小子歸納總結的一些說法和用語,很是精辟。說的好。”
    季宇寧聽了也挺意外,沒想到自己昨天那一番發言,尤其是發言的前麵那一段,還入了兩位真正大佬的法眼。
    現在國內文藝界有什麽風吹草動,捅上天,差不多最終說了算的就是這兩位。
    “還有啊,昨天你說這個重回巔峰,你小子頭發還是烏黑的。
    我就一直想問你,你這頭發還是烏黑的,到底是多少歲啊?你說的咱們重回巔峰,到底需要多少年啊?”
    其實他昨天說的這段話,當時很多人並沒當真,但沒想到張主編還是認真的。
    “哦,我覺得起碼得50年吧,不過30年以後,我們應該能到老二的這個地位了。”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嘚,那就算30年,我估計也看不見了,不過這50年,你小子頭發還是烏黑的呀。”
    “那到時候,我就把頭發染黑了就行了。”
    季宇寧他老爹現在50歲了,頭發還是烏黑的,不過估計到了70歲,那頭上也得有白發了。
    “你這小子,還有染頭發這一說。不過50年也未必呀。”
    季宇寧感覺到,這個時代的人,誰也不相信過個三四十年,華夏就能數一數二了。
    “最近看了你寫的三篇小說,都是短篇的,嗯,你寫的越來越好了。
    尤其是你發表在今年1月份《上滬文藝》上的那篇《李順大造屋》。
    啊,現在不叫《上滬文藝》了,他們這一期又改回原來的名字《上滬文學》了。
    這篇小說短短1萬多字,寫了將近40年的曆史。它的高明處不在於“暴露傷痕”,而在於縱觀農民的曆史命運。
    我覺得這篇小說,是這幾年來難得一見的一篇鄉土小說。
    最近作協好多人都在誇你這篇小說,寫的特別有深度。”
    季宇寧在參加這次詩會前,已經預料到了他最近的三篇短篇小說,會在文壇引起不小的反響。
    弄不好很多人在談論詩歌的同時,也會說說他的小說創作,但他也沒想到張主編會這麽看重他的那篇《李順大造屋》。
    下午,開始分組討論。
    這次與會的上百位詩人一共分成4個組。
    在分組討論中,季宇寧就盡量多聽少說。
    喜歡重生1977,娶了女兒國國王請大家收藏:()重生1977,娶了女兒國國王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