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0章 實至名歸

字數:3545   加入書籤

A+A-


    前一段春節前,海寧書叔回京探親的時候,說了季宇寧身家已經超過100萬美元。當時他老娘和朱琳聽了還很驚訝。
    但過了一陣兒,就沒太在意了,畢竟這是境外的錢,自己還看不到,也摸不到。
    季宇寧感覺這個時代,國內的人和外麵的世界有一層很深的隔閡。
    國內對外麵不了解。僅僅是好奇而已。
    去年有一個數字,就是整個滬上地區,申請自費留學的人隻有8個人。
    這個時候國內沒有統一的自費留學的政策,都是各地製定各自的政策。
    前世是到了80年代中期,內地的很多人才仿佛突然意識到自己是一無所有。就像那個時候崔健唱的那首歌一樣。
    從80年代中期以後,國內就開始了洶湧的出國潮了。
    就在一家四口開開心心的說著季宇寧這次立功的事兒的時候。
    就在同時,在京城的崇文門的新僑飯店裏,正在召開首屆全國優秀短篇小說評選委員會的一次重要會議。
    這個會從下午開始,一直到接近晚飯的時候,仍然沒有結束。
    此前的2月9日,季宇寧去友誼賓館參加全國中長篇小說作者座談會,當時劉新武告訴他,去年年底開始評選的首屆全國優秀短篇小說獎的主辦機構,也就是《人民文學》編輯部已經在初評中選出了20篇小說,另外還有5篇備選。
    之後,《人民文學》編輯部把這20篇小說作為“優秀小說初選篇目”和5篇“備選篇目”送給這次評獎的評委會成員審閱,並於1979年2月22日致信評委會的各位評委,針對初評工作中遇到的一些問題,提出了一些設想,供評委們在審閱初選作品時參考。
    初選篇目是根據截止於2月10日的群眾來信擬定。
    但此後陸續收到更多來信,於是,編輯部又對初選篇目進行增添產生第二次名單,供評委閱讀和討論。
    今天,在京城新僑飯店召開的這次評選委員會將是對獲獎結果起關鍵作用的一次會議。
    對於哪些作品可以獲獎以及如何對作品排序,沙汀、草明、唐弢、袁鷹、孔羅蓀、孫犁、冰心、馮牧以及林默涵等評委進行了深入討論。
    從下午會議一開始,各位評委的討論就非常的熱烈,或者換一句話,那就是爭論的比較激烈。
    “我還是那句話,季宇寧有5篇小說入選,我覺得太不合適了。
    按照初選是20篇,他一個人就占了四分之一,如果我們這次再加上5篇,變成25篇小說獲獎,那他一個人仍然占了五分之一,我們怎麽能這樣突出個人呢?
    還有那篇排在第2位的小說,《我曾經生活的地方》,那種冰涼徹骨的格調,怎麽能進入我們這次的評選呢?我們怎麽能要這樣的小說獲獎呢?”
    說話的是一位中年老太太,口音帶有粵省的口音,所以這個普通話說起來蠻費勁的。
    她這話一出,在會議室的其他大部分人看向她的眼光都是不善。
    很快,她的話,就遭到了絕大部分人的集體反駁。
    “我們去年10月份在《人民文學》雜誌上刊登的評選須知裏麵,說明的是評選優秀短篇小說,隻評選作品,並不是評選25個短篇小說作者。
    另外,我們這次評選的機製,是群眾來信和專家意見各占一半。
    季宇寧同誌的兩個短篇小說,《傷痕》,還有《我曾經生活的地方》這兩篇小說,在群眾來信的選票中高居第1位和第2位,得票數遠遠的超過了其他短篇小說作品。
    而且這兩篇小說,從前年開始,就引領了文學的一個方向,也就是一個傷痕類小說的方向,還有一個,就是知青類小說的方向,這兩篇小說都是具有典型的代表意義的。
    另外這兩篇小說寫的也很是出色,所以這兩篇小說是沒有任何問題的。”
    “還有季宇寧的那篇小說,《那山那人那狗》,寫的也非常出色,他寫的又是普通人的生活,普通人的工作。
    這篇小說,更突出的是它的結構很精巧,其實在這次入選的很多短篇小說作品中,結構上很好的作品不多,這篇小說我覺得在短篇小說中是很有代表性的。
    我始終認為短篇小說,首重結構。”
    “嗯,我再說說季宇寧同誌的兩篇科幻小說,這次我們初選,去年年底一共入選了三篇科幻小說,還有一篇也是《人民文學》雜誌上刊登的小說,《珊瑚島上的死光》。
    但是我們在2月份初評的時候,還是認為這篇科幻小說和季宇寧的那兩篇相比,嗯,明顯是有差距的。
    差距在於想象力上的欠缺。而科幻小說實際上最核心的就是它的想象力。
    季宇寧的這兩篇科幻小說,我們考慮再三,還是難以取舍,這兩篇小說都是同樣的優秀,所以我認為這兩篇小說砍掉哪一篇,都是不合適的。”
    “我再說說那篇小說,《我曾經生活的地方》,去年10月份《上滬文藝》複刊號上登載了季宇寧同誌的三頭條文章,這篇小說就是三頭條中的一篇。
    這篇小說和前一篇季宇寧的詩《青春》,以及後一篇,季宇寧的微型小說書信體的《給兒子》,構成了一個係列,它們並不能認為就是冰涼徹骨的。
    反而是極為感人至深的。
    當時這次複刊號一共再版加印了數次,仍然是供不應求,《上滬文藝》從來沒有在曆史上有過這麽高的發行量。
    當時在外灘的那堵情人牆,綿延數公裏的防波堤旁,都是一對一對的青年人,拿著這本書在看著季宇寧的三篇文章,這些人都是一邊看一邊流眼淚,眼淚打濕了那齊胸高的防波牆。
    時至今日,這三篇文章,尤其是這篇短篇小說《我曾經生活的地方》,仍然是影響巨大的,所以我認為這篇小說在評選中名列前茅是實至名歸的,我們絕不能把這本小說砍下去。”
    “我再強調一遍,季宇寧同誌的這5篇小說,我認為都是實至名歸的,經得起考驗的。”
    “對,我們去年當初的評選須知裏麵就很明確,另外去年年底國家也強調解放思想,實事求是。
    我們這次評選就是要實事求是,不能再用過去的那一套,來評判這些作品。”
    喜歡重生1977,娶了女兒國國王請大家收藏:()重生1977,娶了女兒國國王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