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2章 永福路52號

字數:4211   加入書籤

A+A-


    季宇寧記得前世全國文聯後來從沙灘又搬了幾次家。
    他印象中是三次。
    那三次搬家,都是搬進了新樓,都是國家撥款為全國文聯新蓋的樓,一個比一個的麵積大,一個比一個的高。但是從品位上來講,他覺得都比不上王府井大街36號的這棟整體5層,局部6層,像火柴盒一樣的規製嚴謹的小樓。
    原因無他,後來的新樓都缺了一份曆史感,另外地段位置也不行。
    季宇寧想著,現在文聯在沙灘大院裏搭簡易房,這明擺著就是想要國家撥款蓋新樓呢。
    可是他們不知道,曆史上,他們要在這簡易樓裏待好多年呢。
    自己當初正是知道文聯未來若幹年的辦公條件惡劣,所以才沒接受張主編等人的邀請,來文聯上班。
    3月9日,周五。
    下午,季宇寧乘坐1750發車的13次特快列車離京,前往滬上。
    前幾天,也就是3月4日,徐廠長親自打電話給季宇寧,告訴他上影廠已經確定由他來牽頭拍攝電影《巴山夜雨》。
    當時,兩個人在電話裏說好了,季宇寧要在近期去一趟上滬
    他作為《巴山夜雨》劇組的老大,還是要跟上影廠的領導,以及劇組主要成員見一下。
    上午他向係裏麵李主任請假的時候,跟他提了一下,暑假前後,他恐怕要各請一個月左右的假。
    因為今年要拍電影。
    這樣他就有差不多4個多月的時間。
    當時他還有點兒擔心,李主任對於他的請假會不滿意,還好,李主任答應的很快。
    因為他們第2年的研究生課程,更多的是靠自己來學,所謂“師傅領進門,修行靠個人”。
    另外,季宇寧在這19名研究生中學習進度是很快的,至少他的古英語、中古英語以及莎士比亞這個階段的英語,基本上是入門了。
    而同時的一些歲數比較大的研究生,也就是他那些師兄們,很多還沒有開始入門。
    所以李老師對他的自學能力是很放心的。
    李老師也說了一下,如果這樣的話,那6月底的一些考核可以提前考核,畢竟這第一批的研究生如何培養,學校和係裏還是在嚐試中。
    前世這第1批研究生的論文,也沒有一定之規。很多的時候,寫一本書也可以作為論文。
    另外論文的格式也跟後來完全不一樣,幾乎就沒有什麽要求。一句話,隨便寫。使用中文,還是英文,也隨便。
    所以季宇寧在這一屆的研究生學習中,還是相當自由的,時間安排上也比較靈活。
    火車票是北影廠幫著訂的,自然是他們劇組報銷。
    由於訂票時間比較倉促,所以沒有訂到硬臥車票,直接給他訂的是軟臥的下鋪,這讓季宇寧感覺很滿意。
    3月10日,周六。
    下午1441,火車抵達滬上火車站。
    季宇寧走出火車站,老遠就看見了謝晉,還有吳貽弓,倆人在衝他招手。
    上影廠還專門派了一輛小車來接他。
    季宇寧也沒想到謝晉也跑來接他。
    一問,這老兄最近沒什麽項目,他還在等著那個電影《牧馬人》呢。
    “徐廠長他們正在永福路52號小白樓呢。”
    永福路52號。在淮海中路的西端。
    這是一個西班牙式的花園別墅。
    “小季,你是頭一次來這兒吧,這裏最早是海燕廠的,我們上影廠演員劇團原來一直在這兒。
    這個花園洋房裏有一處兩層的別墅,還挺大,院子裏還有幾棵百年的香樟樹,還有一個遊泳池,嗯,很不錯的地方。
    我們是大前年,七六年,在這個別墅的後邊,又蓋了一個2號樓,是一個5層的行政樓。
    我們上影廠都叫它“小白樓”。
    前年,小季你們11月份來拍戲,你們是去的漕溪北路595號,那是原來老的天馬廠的地方,五幾年的時候,天馬廠就在那兒。
    原來我就是天馬廠的。我當時拍的《紅色娘子軍》、《舞台姐妹》,那都是天馬廠出品的電影。”
    謝晉在車上,嘴裏也不閑著。反倒是吳導不怎麽愛說話。
    到了永福路52號。
    季宇寧一看,感覺和前世的記憶不太像,有點兒亂。
    前世他是來過這兒的,當時這個地方已經是整修過,也就是恢複原來的曆史建築的原貌了。
    徐廠長等上影廠的領導見到季宇寧,是相當的熱情。
    季宇寧覺得徐廠長的做派,有點兒平輩論交的意思。
    這點不像北影廠的汪廠長,汪廠長在他麵前,總要端著長輩的架子。
    在小白樓的會議室,季宇寧當著廠領導的麵,又把電影《巴山夜雨》的項目簡單說了一遍。
    會議室裏,他也見到了他之前擬定的這個電影項目劇組的主要成員,包括攝影師,美工,剪輯師,製片主任等。
    季宇寧最關注的是攝影師曹偉業。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這是一位50歲的老攝影師了,是廣陵人,但之前還沒有特別出名的作品。
    前世這位擔綱攝影的電影,就有這部《巴山夜雨》,此後他又掌鏡了電影《楚天風雲》和《城南舊事》,並因為《城南舊事》這個影片,獲得金雞獎最佳攝影的提名。
    這次他來滬上最重要的一個工作,就是他這個劇組的老大要跟攝影師多溝通,在拍攝的風格和理念上一定要形成一致。
    還好,這位曹攝影師對他是非常的客氣,可以說劇組所有人都對季宇寧聞名久矣。
    不隻是他在文學上的成就,更主要的是他在電影上的成就,他並不知道他在這一年多的時間裏直接參與的五部影片,給他帶來了多大的聲譽。
    特別是他作為執行導演拍的那部電影《曉花》,在電影圈的專業人士眼中看來,有很多手法和理念都值得學習。
    季宇寧跟曹攝影師簡單提了提他的想法,也就是拍攝的鏡頭語言,是那種詩意化的鏡頭。
    他提到的,就是前世這位攝影師在電影《巴山夜雨》中實踐過的自己的理念,所以季宇寧跟他溝通的效果非常理想,大家都想到一塊兒去了。
    季宇寧又和剪輯師藍大姐進行了溝通。藍大姐50多歲了,她愛人湯導就是著名的電影導演。
    她的剪輯基本上是自學的。前世她是和北影廠的傅正義號稱“南北二剪”。此前她剛剛剪輯的電影《苦惱人的笑》,也獲得了很高的評價。
    前世這部電影《巴山夜雨》就是她擔當剪輯,後來她又剪輯了電影《城南舊事》、《南昌起義》、《廖仲愷》等電影。
    喜歡重生1977,娶了女兒國國王請大家收藏:()重生1977,娶了女兒國國王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