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2章 種瓜與社死
字數:3945 加入書籤
此時的香江的新聞媒體,還沒有誕生後世所謂的狗仔隊。
前世狗仔隊在香江誕生,是由於那兩個叫什麽周刊的雜誌的創刊。
但李家在90年代剛剛開始的若幹天,已經讓香江產生了狗仔的雛形,幾乎所有的新聞媒體,都是千方百計的挖李家的新聞。
李家老大跑到了大洋彼岸,當然香江有些大的媒體在那邊也有報社地分社,也有北美版的報紙。這家那邊的工作人員也有活幹了,也不缺新聞了。
很多報紙現在也在報道李家老大在那邊的情況。
而一些小的媒體,則集中到了李家小二的頭上。
李家小二在90年代的第1天,也就是元旦這一天,就離開李家大宅,自己住到了酒店,並且聲稱,再也不回去了。
前世李小二就是因為他母親這件事情,和他父親產生了很深的隔閡,後來基本上就是自己創業。
這個時候的李家小二,還不到27歲,大學畢業後,在北美的一家投資銀行工作了也就三年左右的時間。
所以剛剛步入社會的李小二根本不是那些蜂擁而至的記者的對手。很容易就會被那些老油條們套出話來。
另外,李小二嘴上也缺點兒把門的,情緒有的時候容易失控。
李家的這兩個孩子,實際上學業上是很優秀的,李家老大和老二都是斯坦福大學畢業,基本上學的都是跟計算機相關的學科。嚴格來說,這倆人現在還得叫季宇寧這位斯坦福大學計算機係兼職教授一聲老師。
不過,李蕉城和他太太是親表兄妹,屬於近親結婚,近親結婚的後代,一般都會有些問題。這兩個孩子,在智力上沒問題,那問題就會出在其他方麵,所謂“不在梅邊,即在柳邊”。
李家老大後來的表現並不優秀,他是被李生作為自己的接班人來培養的,而且是帶在自己身邊,培養了幾十年,但李老大基本上就是一個守成之人,一點兒都不敢逾矩,所以後來也沒什麽成就。
而李小二則是膽子太大,很容易情緒用事,他的問題,是在於自己的情商方麵。
李小二後來的自己創業,有幾次投資,都是已經到了破產的境地,比如90年代末在東京的地產投資,妥妥的當了一回接盤的傻缺。比如後來投資電訊,新世紀初的時候,在股市上的大挫,巨虧上百億,隻來得及變現了1000多萬美元。如果沒有他老子關鍵時刻的援手,李小二早就個人破產掉了。
而且李小二的情緒心理也有問題,他前世在90年代初還自己出書,專門揭他老子的底。
這時候的李小二,不僅深恨他老子,也恨上了他大哥。所以記者三言兩語,就能不斷從他嘴裏掏出李家的一個一個的瓜。
李蕉誠萬萬沒有想到,自己這半個世紀種的瓜,都讓他這個小兒子說出來了。
這才叫種瓜得瓜。還是他近親結婚種下的瓜。
90年代的第1個春節,在香江的所有新聞從業者,都是痛並快樂著的。
春節期間,正是輿情的高峰期,所有的新聞都是傳播最快,也是最廣的。
在香江,從小年開始,一直到正月十五,所有人在拜年的時候,說完拜年的話,下一句就會說到李家的那些一個一個的瓜。
整個一二月份,香江幾乎所有人,都妥妥的當了一回吃瓜群眾。
而李蕉成在這幾百萬人的不斷咀嚼中,名聲已經臭到了家。
所謂“好事不出門,壞事傳千裏”。
在香江這個新聞媒體異常發達的地方,在全世界已經或者即將進入信息化時代的時候,李蕉城的名聲,在短短的一兩個月內,就已經臭遍了全球的華人世界。
整個春節期間,幾乎就沒有人來深水灣的李家大宅拜年,即便是多年老友,打個電話,也都是簡簡單單說兩句,就掛起電話了。
而李蕉城這段時間也改變了自己的每日生活作息,他起床也提前了一小時。隻有這個時候,他去旁邊的高爾夫球場揮杆,才沒有其他人。
在香江這個非常傳統的華人社會裏,可以說,這位李生已經達到了深度社會化死亡的程度。
可惜,小季同誌這段時間都不在香江。
1月20日,季宇寧出席了在洛杉磯好萊塢希爾頓酒店舉行的第47屆北美電影金球獎頒獎典禮。
電影《生於7月4日》和《為黛西小姐開車》成為本屆金球獎的兩大贏家。
電影《生於7月4日》獲得劇情類最佳影片,劇情類最佳男主角,最佳導演,最佳編劇四項大獎。
而電影《為黛西小姐開車》,則獲得了音樂喜劇類最佳影片,音樂喜劇類最佳男主角和最佳女主角三項大獎。
電影《為黛西小姐開車》改編自季宇寧1985年以前在北美創作的第1部話劇。而這部話劇是1987年在北美百老匯進行的首演。
前世這部話劇曾經獲得北美的普利策戲劇獎。但這一世,這部話劇的作者小季同誌並不是北美公民,所以他這部話劇沒有資格入圍並獲得這個相當於“戲劇界的奧斯卡獎”的普利策戲劇獎。
獲得音樂喜劇類最佳女主角的,是已經80歲的傑西卡坦迪。
這位傑西卡是著名的百老匯舞台劇演員,號稱是現在的百老匯第一夫人。
《為黛西小姐開車》這個劇本,無論是話劇,還是電影,都是由她來主演的,因此她跟季宇寧這個原創作者很熟悉,她也很感激季宇寧的這個作者。
《為黛西小姐開車》這個舞台劇劇本的成功,也讓季宇寧動起了百老匯的念頭。
他現在在歐美的電影,電視,流行音樂,古典音樂等方麵都卓有建樹,但是在戲劇界,卻是名不見經傳。
北美的演藝界還是有歧視鏈的,這跟國內差不多。這個歧視鏈就是,百老匯的戲劇演員,在好萊塢的電影演員之上,而電影演員則又在電視演員之上。
其實北美的百老匯的收入,一點兒都不低。這一點,跟國內完全不同。國內的話劇界,像人藝,每年的收入很低的,但北美不一樣,百老匯可以在北美演出,很有市場,票價昂貴,而且還可以在歐洲以及世界各地演出。
一出有名的舞台劇,它的前幾輪首演,最終的收入,並不會比好萊塢的那種大片少多少。
季宇寧在80年代初完成的這部《為黛西小姐開車》的話劇劇本,故事內容很簡單,反映的社會情況也是很普遍,乍看起來並不出彩,但是這部話劇首演以後,卻是非常感人,這部話劇本身就是以質樸平實為特點的,所以他第1部話劇劇本還是很轟動的。
雖然他的這個話劇劇本,最終沒有獲得托尼獎的最佳話劇獎,但是這個話劇的主要演員卻獲得了托尼獎。
另外,他這個劇本也沒有獲得普利策獎,但那僅僅是他這個作者的國籍問題。
季宇寧準備順勢再創作一個舞台劇的劇本。
他看中了前世90年代末百老匯最出名的舞台音樂劇,那部《媽媽咪呀》。
這個音樂劇的名字和主要歌曲,來自於瑞典70年代那個著名的阿拉樂隊的歌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