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章 春日換新貌

字數:3984   加入書籤

A+A-


    隨著張嘉勇被成功截殺,紅義軍暫時擺脫了一個巨大威脅,營地也迎來了一段相對平靜的發展期。時間悄然流逝,寒冬漸漸褪去,暖春的氣息開始在大地蔓延。
    春日的清晨,第一縷陽光溫柔地灑在紅義軍的營地上,喚醒了這片充滿生機的土地。經過整整一個月的嚴格整訓,此時的營地已煥然一新。
    訓練場上,士兵們正熱火朝天地操練著。曾經鬆垮的隊列,如今逐漸齊整起來。部隊能向前連續走上10多步,才需停頓下來調整隊列、重整隊伍。向左、向右轉時,再沒有人轉錯方向,動作幹脆利落。士兵們手持長槍,進行突刺訓練,一招一式都有模有樣,力量與速度相較之前都有了明顯提升。
    在總教官蘇懷玉和100多個俘虜官兵的悉心教導下,隊列變換的訓練成果顯著。以往,紅義軍的隊列基本隻有簡單方陣,如今又掌握了雙疊陣。雙疊陣將部隊分為前後兩個方陣。演練時,前排方陣士兵奮勇拚殺,待體力稍有不支,後排方陣士兵迅速補上,前排士兵則有序撤下,抓緊時間調整呼吸、恢複體力。稍作休息後,前排士兵再度上前,替換下後排士兵,如此循環往複。整個過程中,士兵們配合默契,腳步緊湊,保證戰場上始終有充沛的戰鬥力,既增強了防禦能力,又提升了進攻的層次感,展現出較高的戰術素養。
    不遠處,火槍總旗隊的訓練也在如火如荼地進行著,而帶領他們的正是繡娘。這位總旗官目光堅毅,舉手投足間盡顯幹練。她的身旁,是二十個身形壯碩的女兵。她們膀大腰圓,渾身散發著一股讓人不可小覷的氣勢,舉手投足間盡顯豪邁,一看就是曆經磨礪的好手。
    訓練時,繡娘大聲下達指令,聲音清脆而有力,在訓練場上回蕩。女兵們整齊劃一地執行著,裝填彈藥的動作嫻熟流暢。她們迅速打開槍膛,倒入火藥時動作一氣嗬成,沒有絲毫猶豫;緊接著,將彈丸精準填入,隨後用通條夯實,整套流程行雲流水,已然形成肌肉記憶。這些女兵雖是女兒身,可力氣一點也不比男兵小,在訓練場上摸爬滾打,練就了一身過硬的本領。她們的存在,不僅為紅義軍增添了一抹別樣的色彩,更成為紅義軍一股不容小覷的力量。
    場地的另一邊,騎兵總旗隊的訓練正緊張有序地開展著。總旗官王大力騎在高頭大馬上,身姿挺拔,眼神中透著果敢與堅毅。這支隊伍總共31人,被分成三個小旗隊。其中,隻有9個騎兵是原官兵騎兵,他們憑借著過去積累的豐富騎戰經驗,在訓練中發揮著帶頭示範作用;其餘的則是從流民中精心挑選出來的會騎馬的人。
    騎兵訓練向來艱難,且耗時漫長。通常而言,一名普通士兵要成長為合格騎兵,至少需要數月到數年的時間。訓練初期,首要任務是人馬磨合。馬是有靈性的動物,與騎手的默契至關重要。騎手要學會通過韁繩、腿部動作和聲音,準確傳達指令,讓馬領會意圖。這一步就耗費了眾人大量時間,尤其是流民騎兵,他們雖會騎馬,但與馬匹的配合生疏,常常出現指令傳達不暢的情況。
    接著是基礎騎術訓練,包括控馬的速度、方向和步伐。騎手要能隨心所欲地讓馬加速、減速、轉彎,以及在不同地形下保持穩定騎行。訓練場上,騎兵們反複練習,從直線騎行到s形、8字形路線,不斷提升控馬技巧。原官兵騎兵在這一過程中發揮了關鍵作用,他們親身示範,講解要點,比如在轉彎時如何提前調整重心,控製韁繩力度,讓馬匹平穩轉向。
    當基礎騎術熟練後,才開始進行戰鬥技巧訓練。就目前而言,流民騎兵剛剛掌握借助馬力揮刀砍殺的技巧。這看似簡單,實則需要騎手精準把握時機和力度,與馬匹的奔跑節奏完美配合。為了達到這一效果,他們進行了無數次模擬演練,從最初的頻頻失誤,到如今已初見成效。
    然而,更高深的騎射和馬上長矛刺殺技巧,對他們來說仍頗具難度。騎射要求騎手在高速騎行中,保持身體平衡,準確瞄準目標放箭,這需要同時兼顧控馬、拉弓、瞄準等多個動作,對協調性和專注力是極大的考驗。馬上長矛刺殺同樣不易,騎手要借助馬匹的衝擊力,將長矛準確刺向目標,既要保證自身穩定,又要把握攻擊時機。原官兵騎兵不厭其煩地進行示範教學,從騎射時如何穩定呼吸,到使用長矛時如何借助馬匹的衝力,耐心地講解每一個要點。流民騎兵們全神貫注地學習,不放過任何一個細節,努力追趕著原官兵騎兵的步伐。
    這支騎兵隊伍的馬匹,主要來源於從官兵騎兵家丁隊繳獲的30多匹戰馬。這些戰馬品種優良,耐力與爆發力兼備,身形矯健、四肢有力,經過官兵的長期馴養,服從性良好,為騎兵訓練提供了堅實基礎。盡管部分馬匹在繳獲時受了些輕傷,但在紅義軍精心照料下,傷勢逐漸痊愈。它們與騎手們一同經曆訓練,逐漸適應新主人的指令,成為紅義軍騎兵力量不可或缺的夥伴。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在這一個月的整訓期間,後勤方麵也發揮了關鍵作用,有力保障了訓練的順利進行。錢知府在紅義軍的施壓下,不敢有絲毫懈怠,依照要求先後送來了兩次物資,糧食、草料等一應俱全,滿足了訓練過程中的物資消耗需求,讓士兵們能夠吃飽有力,戰馬也能養精蓄銳。
    同時,紅義軍的軍師譚師爺積極運作,憑借原來的人脈渠道,加上錢知府從中協助,通過購買的方式,購置回各類盔甲100多套。這些盔甲大部分為鑲鐵棉甲,以厚實的棉布為內襯,表麵鑲嵌著精心打造的鐵片,既具備一定的保暖性,又能有效抵禦冷兵器的砍刺。少量的皮甲則輕便靈活,適合一些對機動性要求較高的士兵。一同購入的,還有長矛、大刀等冷兵器,以及威力十足的弓箭。長矛杆直刃利,大刀鋒利厚重,弓箭射程遠、精度高。這些裝備的到來,使得紅義軍從騎兵到壯丁隊,全員都得到了妥善武裝,實力得到了進一步提升。
    值得一提的是,這次采購還弄來了不少火藥,正好滿足了火槍兵和炮兵的訓練需要。炮兵總旗隊由3個虎蹲炮組成,總旗官張良站在場地中央,有條不紊地指揮著訓練。
    張良和幾個投降過來的原官兵炮手,在訓練中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張良憑借著豐富的指揮經驗和對火炮的深入理解,製定了科學的訓練計劃。從最基礎的火炮構造講解,到複雜的射擊參數調整,他都耐心細致地傳授給士兵們。
    那些原官兵炮手更是親自示範每一個操作步驟。在搬運炮彈時,他們展示如何發力才能又快又穩;調整虎蹲炮角度時,手把手教大家使用測量工具;裝填火藥時,詳細講解火藥用量與射程、威力之間的關係。士兵們圍在他們身邊,聚精會神地學習,遇到問題隨時提問,他們都會一一解答。
    訓練時,士兵們分工明確。有人負責搬運炮彈,腳步沉穩,小心翼翼地將炮彈放置在指定位置;有人專注於調整虎蹲炮的角度,通過反複測量和校準,力求達到最佳的射擊角度;還有人負責裝填火藥,動作熟練而嚴謹,嚴格控製著火藥的用量。張良在一旁密切關注著每一個環節,不時地給出指導和糾正。“角度再抬高一點,火藥裝填要均勻!”他的聲音堅定而有力。
    隨著一聲令下,虎蹲炮發出沉悶的轟鳴聲,炮彈呼嘯著飛向目標,在遠處濺起一片塵土。雖然目前士兵們的操作還不夠嫻熟,射擊的精準度也有待提高,但每一次的發射都是他們進步的見證。在一次次的訓練中,炮兵們逐漸熟悉了虎蹲炮的性能,彼此之間的配合也越來越默契,為紅義軍增添了強大的火力支援。
    李明在營地中巡視,眼中滿是欣慰。回想起一個月前,士兵們還因訓練強度加大而有所抵觸,士氣也不太高漲。但自從設立訓練賞賜後,一切都發生了改變。那些表現優異的士兵得到了幾錢銀子的獎勵,這看似微薄的賞賜,卻如同星星之火,點燃了大家的訓練熱情。
    如今,士兵們不僅在軍事技能上有了顯著提升,精神麵貌更是煥然一新。曾經的懶散與抱怨不複存在,取而代之的是昂揚的鬥誌和對未來的憧憬。他們深知,隻有通過不斷訓練,提升自身實力,才能在這亂世中生存下去,才能實現紅義軍的理想。
    營地裏的士兵們相互交流著訓練心得,笑聲和討論聲交織在一起。有人興奮地分享著自己在訓練中突破的技巧,有人則在探討如何進一步提升團隊的協作能力。這種積極向上的氛圍,感染著營地中的每一個人。
    李明看著眼前的景象,心中明白,紅義軍已經邁出了堅實的一步。但他也清楚,未來的道路依然充滿挑戰,周邊的勢力對他們虎視眈眈,百姓的生活依舊困苦,紅義軍的火苗依舊很微弱,朝廷的一場雷雨就能輕鬆澆滅。
    喜歡穿越明末成餓殍請大家收藏:()穿越明末成餓殍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