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1章 譚師爺娶了個母老虎

字數:9252   加入書籤

A+A-


    譚師爺與胡翠蓮率隊完成在寧遠的事務後,便一同踏上了返回府穀縣大營的路途。自打從府穀縣來寧遠的路上,譚師爺被胡翠蓮設計強行與她有了親密關係後,這一路上,譚師爺就仿佛陷入了一場無盡的噩夢。胡翠蓮那五大三粗卻又熱情似火的模樣,讓身為秀才出身、自恃清高的譚師爺從心底裏嫌棄,可又因忌憚胡翠蓮的強勢,自己在大軍中孤立無援,隻能打碎了牙往肚裏咽。
    這日,隊伍行至一處空曠的官道,道路兩旁是隨風搖曳的荒草,遠處山巒連綿起伏。譚師爺心中一直惦記著要盡快將在寧遠與錢守庸商議移防江南的進展告知李明,同時也是為了盡快擺脫每晚的噩夢,此刻他終於下定決心,拉緊韁繩,停下馬。譚師爺看著胡翠蓮,臉上擠出一絲略顯尷尬的笑容,盡量讓自己的語氣聽起來親昵些,說道:“翠蓮呐,我思來想去,有件極為機密之事,必須馬上趕回去向李將軍匯報,實在是耽擱不得。”
    胡翠蓮一聽,原本帶著笑意的臉瞬間變了顏色,她虎目倒豎,眼睛一瞪,說道:“老譚,你這說的是什麽話?有啥事這麽著急,連我都不能說?咱倆現在是什麽關係,你還跟我藏著掖著?”
    譚師爺心中暗暗叫苦,這可真是隻母老虎啊!他無奈地苦笑了一下,親昵地拱拱手,解釋道:“翠蓮,你聽我說,這事兒真不是我故意瞞著你。它實在是太重要了,不僅關乎李將軍的前程,還和咱們整個軍隊的未來走向緊密相連。要是泄露出去,那後果不堪設想啊,所以隻能先對你保密,回到府穀您很快就能知道的,你可得理解我呀。”
    胡翠蓮雙手叉腰,氣呼呼地說道:“哼,就你理由多!我就不信有什麽事是我不能知道的。你說,是不是你壓根就沒把我當自己人?”
    譚師爺見胡翠蓮真的動了氣,心裏有些慌了,趕忙賠著笑臉說道:“翠蓮,你可千萬別這麽想啊!我譚某人對天發誓,絕對把你當成我的小心肝。但這件事確實非同小可,等我向李將軍匯報完,隻要時機合適,我肯定一五一十地告訴你,行不行?”
    胡翠蓮看著譚師爺那副焦急又無奈的模樣,心中的氣稍微消了些,但還是有些不情願地哼了一聲道:“行吧行吧,看你那著急的樣子。不過你可得小心點,一路注意安全,要是你出了事,我這下半輩子可就隻能給你守寡了。但是,你要是敢騙我,回來有你好看的!”
    譚師爺心中一喜,忙不迭點頭,說道:“翠蓮放心,我定會小心。待我向將軍匯報完,咱們大營再敘。我哪敢騙你呀,你在我心裏那可是最重要的人了。”說罷,他雙腿一夾馬腹,策馬揚鞭,疾馳而去,心裏暗自慶幸終於暫時擺脫了胡翠蓮的沒完沒了的糾纏,能盡快去完成自己的使命。
    胡翠蓮望著譚師爺遠去的背影,嘟囔道:“這老譚,神神秘秘的,到底啥事兒啊……”隨後,她無奈地搖搖頭,轉身對著身後的隊伍喊道:“都聽好了,繼續前進!別磨磨蹭蹭的!”隊伍便繼續有序前行。
    譚師爺快馬加鞭,日夜兼程。一路上,他腦海中不斷思索著見到李明後該如何詳細匯報寧遠的情況。他深知此次移防計劃對李明和自己今後的發展都十分重要,但其中的變數實在是太多了。同時,一想到胡翠蓮那五大三粗、磕磣的容貌,他還是忍不住一陣嫌棄,隻盼著以後能盡量少跟她打交道。
    而在京城,錢守庸已派最心腹的李師爺前去運作此事。李師爺帶著大量精心準備的金銀財寶、珍稀古玩以及名人字畫,首先來到了吏部尚書謝升的府邸。
    李師爺先是給門房塞了不少銀子,好言好語地請求通報。門房得了好處,自然十分賣力,不多時便傳來消息,謝升願在書房接見李師爺。李師爺整理了一下衣冠,懷揣著重禮,滿臉堆笑地走進書房。見到謝升後,他立刻恭敬地行了大禮,說道:“謝大人,久聞大人威名,如雷貫耳。我家督師錢守庸對您一直欽佩有加,此次特命小人前來,有要事相商。”
    說罷,李師爺小心翼翼地呈上禮單。謝升隨意一瞥,看到禮單上的物品,眼中閃過一絲不易察覺的驚喜,但很快又恢複了鎮定,他不動聲色地說道:“哦?錢督師有何事要與我相商?你且說來聽聽。”
    李師爺趕忙說道:“謝大人,如今天下大亂,流寇肆虐,我家督師聽聞高迎祥這股流寇中的二號人物張獻忠近期有向南渡江攻取九江,繼而沿江而下攻取南京的意圖!這江南作為朝廷的財稅重地,不可不防啊。我家督師認為,若能將李明將軍調往江南布防,定可憑借其多次大敗流寇的威名,保江南太平,穩固朝廷根基。錢督師深知此事艱難,還望謝大人在朝中多多美言,促成此事。隻要能成,後續必有重謝。”
    謝升微微皺眉,心中明白什麽流寇有南下的意圖,純屬他錢守庸隨便找的個借口而已。但目前確實北方戰事吃緊,將領想調去南方躲避危險、享受生活,這很正常。最近就有好幾個參將、遊擊找人推關係來自己這活動調動的事兒呢,但總兵這個級別的武將還是頭一個。沉思片刻後謝升說道:“此事重大,你也知道,目前朝堂局勢複雜,牽一發而動全身啊。如今李明已經是總兵了,他的調動關係到整個北方的戰局,貿然推動此事,恐怕會引發諸多麻煩。不過既然錢督師有此想法,我會慎重考慮。隻是這其中困難重重,還需從長計議。”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李師爺一聽有戲,趕忙賠笑道:“謝大人,錢督師也明白此事棘手,所以才備下這些薄禮,略表心意。還望大人看在錢督師的麵子上,多多費心。隻要能促成李明將軍移防江南,後續好處自然不會少。錢督師說了,大人的恩情,他和李明將軍定會銘記於心。”
    謝升微微點頭,這才收下了禮物。李師爺見此心中的大石頭才算是落了地,因為按官場慣例,收禮就代表一定會幫忙辦事,如果不收禮就代表你這事兒我不接,這已經是當時的潛規則了。如果誰敢壞了規矩那不僅以後壞了名聲,再也沒人來送禮,而且那幫禦史言官也會蜂擁彈劾,當然不是彈劾收禮不辦事兒了,而是彈劾你收受賄賂、貪贓枉法,屆時保證朝中沒一個人站出來替你這個壞了規矩的家夥說一句好話。
    這時他心中一動,不禁問道:“李師爺,我倒是好奇,錢督師為何如此賣力地為李明總兵運作此事?他們之間究竟是何關係?”
    李師爺趕忙賠笑解釋道:“謝大人有所不知,當年錢督師擔任延綏巡撫時,李明將軍正是延綏總兵。那時,錢督師推行諸多軍政舉措,李明將軍都給予了極大的支持,二人攜手打敗蒙古韃子、高迎祥流寇穩定延綏局勢,結下了深厚的情誼。如今錢督師見江南危急,便想著舉薦李明將軍前往,既能發揮李明將軍的才能,也能為朝廷分憂,實乃一舉兩得之事。”
    謝升聽後,心中充滿鄙夷,不過就是收了李明好處替他請托辦事,居然到了你嘴裏說的這麽冠冕堂皇、清新脫俗。謝升不禁微微點頭表示佩服。李師爺見狀,心中暗喜,又與謝升寒暄了幾句,這才告辭離開。
    離開謝升府邸後,李師爺馬不停蹄地前往都察院左都禦史唐世濟的府邸。唐世濟的府邸看上去氣勢恢宏,門前的石獅子威風凜凜。李師爺如法炮製,又是一番打點,終於得以見到唐世濟。
    見到唐世濟後,李師爺先是恭敬地行禮,然後一如之前對謝升的那套開場白:“唐大人,久聞大人威名,如雷貫耳。我家督師錢守庸對您一直欽佩有加,此次特命小人前來,有要事相商。….”……“如今流寇對江南的威脅日益增大,江南不穩則朝廷根基動搖。李明將軍作戰勇猛,謀略過人,若能前往江南駐防,定能保江南太平無事。錢督師懇請大人在朝堂之上為李明將軍移防江南一事發聲支持,日後錢督師和李明將軍必定銘記大人的恩情。”說罷,李師爺呈上了準備好的厚禮。
    唐世濟看著眼前的禮物,心中暗自衡量。如今朝廷局勢錯綜複雜,各方都在為自己的利益謀劃,這事兒隻需要自己在適當的時候在朝堂上敲敲邊鼓,不僅能交好於手握重兵的錢守庸和李明二人,還能得到這批數目不菲的金銀珠寶,實在劃算。權衡利弊後,他看著李師爺,緩緩說道:“此事我會留意,在合適的時候,我會為李明將軍移防江南之事助力。但你也知道,朝堂之上,變數頗多,我也隻能盡力而為。”
    李師爺趕忙說道:“唐大人,您的能力和威望在朝中那是有目共睹的。隻要您肯出手相助,此事定能成功。我家錢督師還說了,若能得到大人的支持,他日必有重謝。”
    唐世濟微微一笑,說道:“好,我盡力。你回去告訴錢督師,讓他放心。”
    李師爺見事情有了進展,心中歡喜,又與唐世濟客套了幾句,便告辭而去。
    然而,就在錢守庸這邊有條不紊地推進計劃時,意外卻突然降臨。禮部尚書劉宇亮得知了族侄劉誌剛在府穀被李明欺負的事情。劉宇亮勃然大怒,自覺在朝中位高權重,族侄卻被一個小小總兵如此欺辱,此仇不報非君子。恰在此時,他從同窗好友那裏聽聞了錢守庸等人謀劃李明移防江南之事,頓時心生一計,決定借此機會給李明使絆子。
    劉宇亮先是叫來劉誌剛派來向自己哭訴的張師爺,詳細詢問了府穀縣劉誌剛與李明衝突的始末。張師爺那是添油加醋地描述著李明如何“囂張跋扈”,如何“欺壓”劉誌剛,聽得劉宇亮怒火中燒,拍案而起道:“這個李明,簡直無法無天!竟敢如此對待我族侄,我定要讓他付出代價!”
    隨後,劉宇亮精心撰寫了一份奏章,第二天上朝時,他出列奏道:“陛下,如今遼東屢遭後金侵犯,損失極為慘重。遼東乃我大明邊疆要地,關乎國家安危,如今防務空虛,急需猛將駐守。臣聽聞延綏總兵李明作戰勇猛,頗具謀略,若能將其調往遼東,必能增強遼東防務,抵禦後金入侵,保我大明邊疆安寧。”
    崇禎皇帝聽後,陷入了沉思。遼東局勢確實吃緊,後金屢屢犯邊,急需能征善戰之人前去鎮守。且遼東總兵祖大壽聯合當地軍頭,暗中不聽朝廷調遣,朝廷派去的督師屢屢被祖大壽算計。錢守庸雖在前一陣寧遠之戰取得大捷,打退皇太極進攻,斬獲六七百顆首級,但自身損失也不小,寧遠附近城堡全毀於戰火,祖大壽還趁機奪取寧遠附近原本錢守庸直轄的堡壘,安排心腹駐紮,導致錢守庸如今隻掌控寧遠城一座孤城,處境十分被動。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崇禎皇帝心想,若將李明調往遼東,任命其為寧遠總兵,並把寧遠城及周邊十幾座堡壘城池劃歸李明管轄,既能增強錢守庸實力以對抗祖大壽,又能借助李明的能力抵禦後金,實乃一舉兩得。想到此處,崇禎皇帝心中一喜,覺得劉宇亮此奏正合心意,當即說道:“就依卿所奏,調李明前往遼東,任寧遠總兵,管轄寧遠城及周邊十五座堡壘城池。著李明即刻整頓軍務,準備赴任。”
    此時,吏部尚書謝升因收了錢守庸的好處,見事情未按計劃讓李明移防江南,想盡力補救。他出列奏道:“陛下,李明將軍若前往遼東,恐會帶走身邊所有最精銳家丁,如此一來,延綏防務恐會空虛。若流寇或蒙古人趁機來襲,延綏恐難抵擋。陛下可在旨意中讓李明將軍推薦一位手下將領接任延綏總兵之位,如此,李明將軍看在老部下的情分上,也會為其留下部分精銳家丁,以保延綏的戰鬥力。”
    崇禎皇帝聽後,覺得謝升所言有理,點頭同意,說道:“準卿所奏,著李明推薦合適人選接任延綏總兵。”
    而此刻正快馬加鞭往回趕的譚師爺,對這一切變故渾然不知,他滿心期待著回到大營後,向李明匯報移防計劃的順利進展,想象著李明得知消息後的反應,卻不知等待李明的,將是與預期截然不同的命運轉折。
    譚師爺遠遠望見了府穀縣大營的旗幟,心中一振,催促著馬匹更快地向大營奔去,期待著盡快完成匯報任務,也盼著李明能幫他一把徹底擺脫胡翠蓮的糾纏。
    譚師爺回到大營後,徑直前往李明的營帳。守衛見到譚師爺,趕忙行禮放行。譚師爺走進營帳,看到李明正對著軍事地圖沉思。李明見到譚師爺,臉上露出一絲欣喜,說道:“譚師爺,你可回來了,寧遠之行如何?”
    譚師爺趕忙將與錢守庸商議的移防計劃詳細說了一遍,包括錢守庸準備聯絡朝中大臣,通過運作讓崇禎皇帝同意李明移防江南的具體步驟。李明聽後,微微點頭,說道:“錢督師此舉若能成功,對我們來說確實是個難得的發展機會。隻是朝堂之事,變幻莫測,還需謹慎行事。”
    譚師爺正準備繼續說些細節,突然,一名傳令兵匆匆跑進營帳,單膝跪地,說道:“將軍,京城傳來聖旨,請將軍即刻接旨。”
    李明與譚師爺對視一眼,心中都湧起一股不祥的預感,因為移防之事不可能這麽快就辦成。兩人趕忙走出營帳,率領眾將跪地接旨。傳旨太監展開聖旨,高聲宣讀:“奉天承運,皇帝詔曰:今遼東戰事吃緊,後金屢屢犯邊,朕心憂慮。聞延綏總兵李明作戰勇猛,謀略過人,特調李明為寧遠總兵,管轄寧遠城及周邊十五座堡壘城池,即刻整頓軍務,抵禦後金。另著李明推薦合適人選接任延綏總兵。欽此!”
    李明心中一沉,領旨謝恩後,起身接過聖旨。傳旨太監微笑著對李明說道:“李將軍,遼東局勢危急,還望將軍早日啟程,莫要辜負陛下的信任。”李明強顏歡笑,說道:“公公放心,李某定當竭盡全力,不負陛下重托。”然後按規矩將銀票送上。
    打發走傳旨太監後,李明回到營帳,臉色十分難看。譚師爺小心翼翼地說道:“將軍,這……這可如何是好?咱們的移防江南計劃……”
    李明擺擺手,說道:“事已至此,多說無益。看來有人在背後動了手腳,壞了我們的計劃。以我猜測,極有可能是劉宇亮所為,他定是為了給劉誌剛出氣。”
    譚師爺思索片刻,覺得這是個徹底擺脫胡翠蓮的好機會。隻見他突然跪地,悲傷說道:“將軍,我這趟遼東之行苦啊!我的清白之身被毀了啊。”李明立刻來了興趣,急忙拉起譚師爺細問詳情,於是譚師爺就把自己被胡翠蓮設計強行壓床板以及途中每晚都被她折騰,而自己並不喜歡胡翠蓮這麽磕磣的猛女的事兒都哭著說了一遍。說的李明也不禁同情他的悲慘遭遇。譚師爺哭到:“將軍,求您幫我想個辦法救救我吧,嗚嗚嗚。”
    李明沉思片刻,說道:“看在你這麽多年辛苦操勞的份上,我再幫你一次吧。你明天就正式娶了胡翠蓮為妻,這個事兒你是當眾說出口的,反悔不得!我打算向皇上舉薦胡翠蓮擔任新的延綏總兵。將她從團長直接提拔為旅長,再任總兵。這胡翠蓮對我忠心耿耿,安排她鎮守延綏,我放心。而且譚師爺你跟在我身邊,胡翠蓮升任總兵也算是我對你這麽多年付出的回報吧。再者,我把胡翠蓮留在延綏當總兵,就可以免得她跟著去遼東繼續纏著譚師爺你了,要是影響譚師爺你幫我辦事,那可就劃不來了。譚師爺,你看這麽安排可好?”
    譚師爺聽後,心中對李明的安排十分感激,說道:“將軍考慮周全,如此一來,不僅延綏防務有了可靠之人,也能讓我安心隨將軍前往遼東效力。將軍之恩如同再造啊!”
    李明隨後讓人將胡翠蓮叫到營帳。胡翠蓮匆匆趕來,見到李明後行禮道:“將軍,您找我?”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李明微笑著說道:“翠蓮啊,此次我要調往遼東,延綏總兵一職空缺。我已向皇帝推薦你擔任延綏總兵,同時接任二旅旅長。而且我打算以二旅為基礎,讓你逐步擴編兩個旅,形成一個延綏守備師,以後就叫延綏師,你擔任師長。這擴編任務不用著急,你可以慢慢來。至於擴軍所需的軍械,匠作營會負責生產補充,像擴軍要用的燧發槍就由他們來造,盔甲你還是原渠道找延綏巡撫那去買,咱們不缺錢花。我會帶走齊小天和一部分熟練工匠去遼東生產新式燧發槍,留下魯大昌配合負責延綏這邊的軍械生產。另外,咱們與蒙古、內地的商貿走私渠道不能斷了,這是咱們的財路。你在延綏一定要好好幹,把延綏的防務和軍隊建設抓好。”
    胡翠蓮聽後,又驚又喜,說道:“將軍如此信任我,翠蓮定不辜負將軍厚望!隻是這譚師爺……”
    李明鼓勵道:“翠蓮,我相信你的能力。有什麽困難盡管說,譚師爺會跟我去遼東出謀劃策,你也知道,我這一大攤子事兒實在離不開他的輔佐呀。我已經安排了,明天一早,你和譚師爺就拜堂成親,你們這事兒我做證婚人!以後隻要有機會,我一定把你調過去,和譚師爺永遠在一起。”
    胡翠蓮堅定地點點頭,說道:“是,謝將軍關愛!”
    胡翠蓮回到自己營帳,找到譚師爺,抱怨道:“老譚,你不是答應跟我永遠在一起嗎?怎麽最後還是把我自己留在這裏守活寡?”
    譚師爺趕忙賠笑解釋道:“翠蓮呐,你聽我說。當時我確實跟將軍正說咱們的親事呢,可巧傳旨太監就來了,那太監當場問將軍誰適合當新的延綏總兵,他好回去複命。將軍當時正苦惱呢,突然就想到我剛提過你,又想到你對將軍忠心耿耿,想著給你升官,就隨口一說你的名字。那太監一聽,事兒就這麽定了。將軍後來尋思,你確實忠心又有能力,覺得你確實不錯。你想想,你這升官速度多快呀,從營長到團長這才多久?一下子成了旅長還當了總兵,還讓你組建延綏師,這可是別人求都求不來的機會呢!”
    胡翠蓮聽了譚師爺的解釋,臉色稍有緩和,說道:“真的是這樣?唉,好吧,既然是將軍的決定,我也隻能服從。隻是以後咱們見麵就難了……”
    譚師爺安慰道:“翠蓮,別難過。咱們雖然暫時分開,但以後肯定還有機會,我也會在將軍麵前看機會多吹吹風。你在延綏好好幹,做出成績來,這樣就更容易調到遼東團聚了。”
    待胡翠蓮情緒穩定後,譚師爺又來到李明帥帳,對李明說道:“將軍,劉宇亮既然這般陷害您,咱們也不能讓他好過。這府穀縣的衙役都是咱們的人,咱們走之前,找幾個靠得住的,給劉誌剛安排個意外。”
    李明心領神會,說道:“你說的對,這家夥指不定等咱們走了再鬧出什麽幺蛾子,你看著辦吧。”
    譚師爺回去後,立刻挑選了幾個平日裏對李明忠心耿耿且行事果斷的“衙役”,向他們交代了任務。幾人知道劉誌剛常去城內新開的青樓尋歡作樂,便定下計策。
    幾日後,劉誌剛如往常一樣來到青樓。衙役們提前安排好幾個剛來的凶悍流民,這些人一看就不是什麽好人,很可能就是別處土匪不想幹了裝作流民來這洗白的。他們被衙役們威逼利誘下,扮作外地客商,裝作酒醉故意在青樓與劉誌剛爭搶姑娘。劉誌剛也喝了不少酒,脾氣暴躁,雙方很快起了衝突。混亂中,“外地客商”抽出匕首,一刀捅向劉誌剛胸口。劉誌剛頓時鮮血直流,倒地不起,痛苦呻吟呼救。“外地客商”見勢不妙,撒腿就跑。
    府穀縣衙役們早有準備,立刻上前“救助”劉縣令,同時全城展開追捕。在城外的一片小樹林裏,衙役們追上了這群“外地客商”。“外地客商”們負隅頑抗,衙役們不敵,調來城外官兵一頓亂槍,最終將他們全部擊斃。
    經過查驗,這些“外地客商”的打扮、口音及身上攜帶的一些信件,都像是流寇派來的哨探。府穀縣便以高迎祥流寇賊心不死,派細作潛入城內探聽情況,恰好與知縣劉誌剛爭風吃醋起衝突,失手將其捅死結案。而所謂的流寇哨探在拒捕過程中被全部擊斃,死無對證,總不能派衙役去把高迎祥抓過來核實情況吧?此事也就此平息。
    與此同時,李明在府穀縣大營緊鑼密鼓地籌備前往遼東事宜,胡翠蓮與譚師爺在李明的見證下也喜結連理,然後接手延綏總兵一職,成為了大明曆史上第一個也是唯一一位女總兵。譚師爺和胡翠蓮的命運隨著局勢的變化,就此展開新的篇章。
    喜歡穿越明末成餓殍請大家收藏:()穿越明末成餓殍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