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 王猛滅燕(二)

字數:11883   加入書籤

A+A-


    公元 370 年,八月,前燕探得秦軍來犯。
    慕容暐急命太傅慕容評率三十萬宮廷精銳馳援壺關與晉陽。
    此軍兵強馬壯、裝備精良,行軍之時,仿若洪濤奔湧,氣勢震天。
    為保萬全,慕容暐另遣宜都王慕容桓領數萬之眾屯於沙亭,以為後援。
    秦軍在王猛率領下長驅直入。
    王猛作戰勇猛且智謀過人,見壺關地勢險要,便設巧計。
    令士卒於正麵虛張聲勢,吸引燕軍注意,同時遣小股奇兵繞至燕軍防守薄弱處突襲。
    秦軍因此順利攻克壺關,擒獲前燕上黨太守、南安王慕容越。
    士氣大振,燕軍則初戰受挫,愁雲密布。
    至九月,秦軍攻打晉陽。
    楊安所部遭遇燕軍頑強抵抗,久攻不下。
    王猛留屯騎校尉苟萇守壺關,親往助楊安。
    此時,晉陽局勢突變,幾十萬江湖勢力暗中卷入。
    王猛正苦思無策,麥積山林浩前來。
    林浩言及見滅燕之戰中江湖勢力介入致眾多平民喪生,欲辦武林大會,選臨時武林盟主,以江湖之法平息紛爭。
    王猛應允,但提議盟主須為年輕後生,以便掌控局麵。
    林浩權衡後,認為小女林婉清可擔此任,遂遣弟林湛赴匈奴獨孤部落接其回晉陽參會,初定 9 月 28 日於晉陽城外天龍山舉行大會。
    此消息如巨石投湖,江湖震動。
    各方豪傑,無論深山隱者還是市井俠士,皆聞風而動。
    有誌安邦者,盼率江湖正道止息戰亂。
    欲揚名者,思於盛會上大展身手。
    心懷叵測者,亦暗懷鬼胎潛入其中。
    刹那間,天龍山下英雄匯聚。
    幾十萬農家弟子,衣衫樸素卻目光堅毅,正義和平之焰在眼中燃燒。
    數萬百燕會成員,黑衣勁裝,冷峻如夜之複仇者。
    幾十萬五鬥米教眾,道袍加身,神色各異。
    諸子百家亦遣精英而至,有仙風道骨者,有氣宇軒昂者,有瀟灑不羈者,有豪邁奔放者,門派風範盡顯。
    近百萬人如潮水般湧聚天龍山及周邊,人山人海,摩肩接踵。
    而王猛與慕容評所率大軍,如暗夜巨獸,凝視著這場盛會。
    此武林大會至關重要,仿若天平,一端係天下太平之望,一端連戰亂毀滅之淵,稍有差池,平衡打破,天下必亂。
    林浩深知利害,決策安排慎之又慎,如履薄冰,全力維護大會公正與秩序。
    天龍山下,武林大會,旌旗獵獵,人聲鼎沸。
    各派英雄豪傑雲集,氣氛緊張而熱烈,皆為江湖至高榮譽而戰,背後更是各方勢力的博弈與較量。
    麥積山林婉清率先登場,對陣陰陽家荊鷙。
    林婉清美目含威,身姿婀娜且透著堅定,深知自身代表麥積山林家,肩負終結江湖門派介入戰爭衝突、護佑平民之重任。
    她輕握短劍,內力緩緩貫於劍身,劍身微顫,似有龍吟。
    荊鷙麵容陰沉,目光狠厲,代表姚萇等羌族貴族利益,欲破壞王猛滅燕,阻前秦一統,使亂世延續,方便羌族立國。
    其雙手舞動,內力於掌心凝聚,欲施陰陽符咒掌一擊製敵。
    戰鬥伊始,林婉清施臨風拂柳劍法,身形如柳隨風搖曳,劍式輕柔飄忽,內力暗藏,每劍刺出,帶勁風呼嘯,內力沿經脈湧向劍尖,如絲如縷,連綿不絕,似春風拂柳,柔中帶剛。
    荊鷙不甘示弱,雙掌猛推,陰陽符咒掌呼嘯而出,內力於掌心化詭異光芒,掌風如鬼魅難測,時而剛猛如火,熾熱逼人,似能焚盡萬物;時而陰柔似水,纏綿不絕,欲纏林婉清劍勢。
    林婉清心明如鏡,暗自思忖:“此掌法雖變化多端,然剛柔轉換必有破綻。其代表勢力心術不正,我絕不讓其得逞。”
    她目光敏銳,趁其掌力剛化柔之際,劍走偏鋒,如靈蛇出洞,直刺破綻。
    荊鷙大驚失色,心亂如麻:“此女竟如此厲害,若不勝,我背後謀劃皆休。”匆忙回防,已然落於下風。
    但荊鷙亦非等閑之輩,他迅速調整掌法,將內力聚於雙掌,施展出陰陽逆轉之術,一時間,周圍氣流湧動,形成一股強大的吸力,試圖將林婉清的短劍奪下。
    林婉清隻覺一股強大的力量拉扯著自己的劍身,她咬緊牙關,將內力提升至極致,貫注於雙腳,穩住身形,同時劍身輕輕一抖,化去那股吸力,隨即劍隨身轉,如流星趕月般刺向荊鷙。
    荊鷙躲避不及,被林婉清的劍尖劃破衣衫,險之又險。
    此時,林婉清瞅準時機,內力猛催,一劍挑飛荊鷙兵器,成功勝出,台下麥積山眾人歡呼雀躍。
    百燕會慕容軒上台,對手乃陳郡謝氏謝靈運。
    慕容軒目光冷峻,身姿挺拔如鬆,深知自己代表燕國、百燕會與五鬥米教勢力,與慕容垂共阻王猛滅燕。
    謝靈運神態自若,手持長劍,心懷攪亂局麵之念,欲使北方胡人亂戰,以便東晉北伐中原,還於舊都。
    慕容軒長劍一揮,慕容劍法淩厲展開,內力洶湧,劍勢如狂風暴雨,銳不可當,每劍帶呼嘯風聲,似欲撕裂空氣。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謝靈運以拂羽劍法應對,內力灌注劍身,劍招輕盈如羽,飄逸灑脫,巧妙化解慕容軒強攻,如輕羽隨風,飄忽難定。
    慕容軒心中焦躁:“如此下去,燕國有危。”猛地使出吸功大法,內力化旋渦,強大吸力欲奪謝靈運內力。
    謝靈運大驚失色,暗叫不好:“此吸功大法詭異非常,我若敗,東晉北伐受阻。”身形急退,同時將內力凝聚於劍身,施展出“清風破”之招,劍風呼嘯而出,試圖衝破那股吸力。
    慕容軒見謝靈運抵抗強烈,加大內力輸出,雙掌黑芒更盛。
    謝靈運漸感內力不支,腳步虛浮。
    在這千鈞一發之際,謝靈運突然棄劍,雙掌推出一股柔勁,借吸力近身,然後施展謝氏獨門絕技“靈運指法”,直點慕容軒周身要害。
    慕容軒沒想到謝靈運會突然棄劍近戰,一時慌亂,急忙回防。
    但謝靈運指法如電,慕容軒躲避不及,被點中肩頭,悶哼一聲。
    不過慕容軒也趁機抓住謝靈運的手腕,用力一甩,將其甩出數丈之遠。
    謝靈運倒地不起,慕容軒贏得勝利,百燕會眾人歡呼喝彩。
    縱橫家楊逸對陣譙國桓氏桓衝。
    楊逸神色專注,身形修長,受命於王猛,欲借江湖勢力亂燕秩序,助王猛滅燕。
    桓衝身材高大威猛,雙手戴特製拳套,欲為叔父桓溫挽回顏麵,因桓溫北伐數敗於慕容垂之手,此次定要擊敗北方高手,證南方武功之強。
    楊逸拔劍而出,縱橫十字劍法施展開來,內力於劍招中縱橫交錯,密不透風,劍影如織,令人眼花繚亂。
    桓衝六毒神掌拍出,毒霧彌漫,內力含劇毒,霸道非常,掌風所至,空氣似被腐蝕。
    楊逸見其掌法陰毒,心中警惕:“此掌法陰狠,我必破之,方不負王猛所托。”身形飄忽,以巧破力,避開桓衝凶猛攻擊。
    桓衝久攻不下,心中焦急:“不能再拖,需速戰速決。”於是他施展“毒龍狂舞”之招,雙掌如蛟龍出海,毒霧更濃,掌風呼嘯,攻勢如潮。
    楊逸在這凶猛的攻擊下,左支右絀。
    但他突然想起縱橫家的“天地縱橫”之理,身形一轉,劍隨身走,施展出“縱橫破極”之劍,一時間,劍影與掌風相互交織,發出陣陣轟鳴。
    桓衝的毒掌雖猛,但楊逸的劍法更為精妙,在一次劍掌相交中,楊逸看準時機,一劍劃傷桓衝手臂,桓衝吃痛,攻勢稍緩,楊逸趁機跳出圈外,調整氣息。
    桓衝大怒,再次撲上,卻露出破綻,被楊逸一劍刺中大腿,鮮血直流。
    桓衝雖受傷,但仍頑強抵抗。
    楊逸深知若不能徹底擊敗他,後患無窮,於是劍招突變,施展出“縱橫絕殺”,劍如閃電般刺向桓衝要害。
    桓衝躲避不及,被楊逸一劍劃傷手臂,楊逸勝出。
    琅琊王氏王逸之與農家何勁之戰,驚心動魄。
    王逸之內力深厚,如滔滔江水連綿不絕,一心謀取武林盟主之位,於北方培植王家勢力。
    何勁皮膚黝黑,身材魁梧,誌在登上武林盟主之位,複興後趙。
    二人你來我往,互不相讓,劍掌相交,錚錚鳴響。
    何勁施展出“農門大力拳”,拳風呼呼作響,每一拳都蘊含著千鈞之力,試圖以力量壓製王逸之。
    王逸之則以“王氏太極劍”應對,劍走圓弧,卸去何勁拳力,同時以內力反擊。
    何勁見拳力被卸,大吼一聲,拳勢更猛,腳下土地都被踏出一個個腳印。
    王逸之不慌不忙,劍法漸轉淩厲,“王氏太極劍”的精髓被他發揮得淋漓盡致,劍招如行雲流水,連綿不絕。
    何勁久攻不下,心中焦急,突然使出“農門震地腿”,雙腿如鐵鞭般掃向王逸之。
    王逸之縱身一躍,避開攻擊,在空中施展出“王氏追星劍”,劍如流星般刺向何勁。
    何勁躲避不及,被王逸之的劍尖劃破衣衫。
    何勁大怒,不顧自身安危,合身撲上,與王逸之展開近身搏鬥。
    王逸之雖內力深厚,但何勁的力量也讓他有些吃不消。
    在關鍵時刻,王逸之施展“王氏乾坤勁”,以內力震開何勁,然後一劍刺中何勁肩頭,擊敗何勁,琅琊王氏眾人掌聲雷動。
    道家段之平與農家黑虎堂堂主冉操之戰,別有趣味。
    段之平仙風道骨,內力運行如行雲流水,自然流暢,受燕國太後可足渾氏托付,欲登盟主之位後,號召武林勢力阻王猛滅燕。
    冉操力大無窮,虎背熊腰,亦想登上盟主之位複興後趙。
    段之平以內力巧妙牽引,使冉操剛猛的招式屢屢落空,如重拳擊棉。
    冉操見攻擊無效,心中惱怒,使出“黑虎咆哮”之招,雙掌拍出,帶起一陣黑色旋風,內力如虎嘯般洶湧而出。
    段之平麵色不變,施展出“道家玄風掌”,掌風輕柔,卻蘊含著強大的內力,與冉操的掌風相互抵消。
    冉操大吼一聲,再次撲上,拳腳並用,攻勢如暴風驟雨。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段之平身形飄逸,如閑雲野鶴般在冉操的攻擊中穿梭自如,同時以內力輕輕點在冉操的穴位上,試圖製住他。
    冉操察覺身體異樣,更加瘋狂地攻擊。
    段之平見時機成熟,施展出“道家乾坤定”,一股強大的內力湧出,將冉操籠罩其中。
    冉操掙紮不已,但無法掙脫,最終被段之平以內力震退,段之平成功勝出,道家眾人歡呼雀躍。
    第一輪結束,林婉清、段之平、王逸之、慕容軒、楊逸晉級。
    第二輪,林婉清對戰段之平與王逸之聯手。
    林婉清深知此戰勝負難料,對方二人各代表一方勢力,且實力強勁。然其信念如磐:“為天下和平,為百姓安寧,我必戰而勝之。”
    段之平與王逸之對視一眼,心領神會。
    段之平心道:“我受太後重托,不容有失。”
    王逸之暗思:“此乃我王家稱霸武林關鍵一戰,定要成功。”
    戰鬥開啟,段之平率先施展道家淩虛逍遙掌,掌法飄逸若仙,內力隨心而動,欲擾林婉清節奏。
    王逸之亦不示弱,揮動長劍,琅琊王氏劍法淩厲展開,劍招如疾風驟雨,直逼林婉清。
    林婉清臨危不懼,臨風拂柳劍法施展開來,身形靈動,巧妙避開二人攻擊,同時尋覓對方破綻。
    段之平掌法變幻莫測,王逸之劍招緊密相連,林婉清壓力陡增,卻咬緊牙關,以內力灌注劍身,劍法愈發淩厲。
    林婉清看準段之平與王逸之配合間隙,身形一閃,劍如閃電,刺向王逸之。
    王逸之急忙回防,被林婉清劍招所逼,露出破綻。
    段之平見狀,連忙出掌相助,林婉清轉身應對,劍掌相交,內力激蕩。
    三人你來我往,戰況激烈,台下眾人皆屏息凝視,緊張關注戰局發展。
    林婉清深知,若不能速戰速決,自身體力與內力消耗將陷己於困境。
    她劍法突變,劍勢如狂風驟雨,迅猛無比,逼得段之平與王逸之連連後退。
    段之平心中暗驚:“此女竟有如此爆發力,不可小覷。”
    王逸之亦額頭冒汗,心急如焚:“若不能盡快製住她,恐將落敗。”
    林婉清趁二人心慌意亂之際,劍招愈趨刁鑽,內力源源不斷湧出。
    段之平不慎,被林婉清劍劃傷手臂。
    王逸之見勢不妙,劍法微亂。
    林婉清抓住時機,全力一劍指向王逸之要害。
    王逸之驚恐萬分,拚死抵擋。
    此時,林婉清突然變招,一腳踢中王逸之胸口,將其擊退數步。
    段之平見王逸之受傷,心急如焚,掌法更急。
    然此倉促攻勢反露更多破綻。
    林婉清順勢而上,劍抵段之平咽喉。
    “我輸了。”段之平長歎一聲,滿臉不甘。
    林婉清微微喘氣,道:“承讓。”
    台下歡呼聲起,林婉清戰勝段之平與王逸之聯手。
    與此同時,慕容軒與楊逸之戰進入白熱化。
    慕容軒劍法淩厲,每招皆具破釜沉舟之勢。
    楊逸憑靈活身法與巧妙劍招周旋。
    慕容軒心道:“燕國命運在此一戰,我決不能輸。”
    楊逸暗道:“王猛將軍期望於我,我必取勝。”
    二人打得難解難分,劍影交錯,內力激蕩。
    突然,慕容軒施絕技,劍如長虹貫日,楊逸躲閃不及,被慕容軒刺中肩頭。
    “我認輸。”楊逸無奈說道。
    最終,林婉清與慕容軒站於決戰台。
    二人相對而立,目光交匯,仿若望見五百年前燕趙大戰。
    此決戰,關乎榮譽、江湖,更關乎各自信念與使命。
    林婉清目光堅定清澈,深知肩負為天下謀和平、為百姓止戰亂重任,信念如鐵。
    慕容軒眼神充滿對燕國的忠誠與扞衛決心,誓為燕國榮譽而戰。
    慕容軒率先開口,眼神帶一絲複雜神色:“林姑娘,今日之戰,我百燕會若勝,必可於江湖占主導,與各方勢力周旋,謀取利益,你又何必苦撐?”
    林婉清神色堅定,毫不退縮:“慕容公子,我所求非個人榮辱或門派私利,乃為天下蒼生離戰火,此乃大義,我絕不放棄。”
    比武開始,慕容軒身形閃動,慕容劍法施展開來,劍招淩厲,劍影如織,邊攻邊道:“林姑娘,你以為憑一人之力可改亂世?江湖勢力錯綜複雜,豈是你能掌控?”
    林婉清以劍抵擋,回敬道:“雖千萬人吾往矣,心懷正義,總有希望撥亂反正。”
    她施展臨風拂柳劍法,輕盈化解攻勢。
    激戰正酣,慕容軒變換招式,施吸功大法,雙掌泛黑色光芒,喝道:“林姑娘,莫要固執,加入我百燕會,你我可共享江湖權勢。”
    林婉清一躍而起,避開吸力,劍招突變刺向要害,同時回應:“我隻與正義為伴,不為權勢所動。”
    慕容軒側身一閃,反手一劍,兩劍碰撞火星四濺。
    眾人皆以為戰鬥膠著時,林婉清與慕容軒同時使出流風回雪劍法。
    慕容軒劍招縱橫:“此劍法本你我共創,今日以此分高下,勝者主宰江湖走向。”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林婉清目光澄澈:“我之劍,不為主宰,隻為守護。”
    此劍法威力雖強,二人使來竟不分勝負。
    林婉清心中焦急,腦海浮現蒼生慘狀,心境漸變。
    她深知,武功之道,不在招式淩厲,更在內涵領悟。
    關鍵時刻,她對《仁義經》感悟更深。《仁義經》重人道,求為萬世開太平。
    她仿若見無數百姓於仁愛光輝下安居樂業,不受戰火之苦。
    於是,她劍法不再機械施展招式,融入仁義理解,每劍帶守護蒼生信念,更靈動堅定,似能化解世間邪惡。
    慕容軒亦是武學高手,察覺林婉清變化,心中欽佩。思及自己在江湖爭逐,雖有門派榮耀與個人野心,然此刻於林婉清大義麵前,略顯渺小。
    他深知此戰勝負非僅關乎個人榮辱,更關天下命運。
    一次劍招交錯後,慕容軒故意露出破綻,眼神閃過一絲不易察覺的釋然:“林姑娘,你之境界,我自愧不如,此盟主之位,當屬你。”
    林婉清捕捉破綻,長劍順勢刺出,卻於抵近咽喉時停住。她緩緩收回長劍,對慕容軒抱拳行禮:“慕容公子,多謝成全,我定不負所托。”
    林婉清榮登臨時武林大盟主之位後,深知責任重大,一刻也未曾停歇,即刻馬不停蹄地周旋於各江湖勢力之間。
    她此時雖然僅有 13 歲,眼神卻透著與年齡不符的堅毅與果敢。
    對於那些較小的江湖門派,她憑借臨時大盟主的身份與林家在江湖中久負盛名的威望,義正言辭地直接下達指令。
    她站在高坡之上,衣袂隨風飄動,聲音清脆卻有力:“諸位,秦燕之戰,非江湖紛爭之正道,爾等小門派當速速返回幫派駐地,莫要再介入這亂世戰火,徒增傷亡。”眾小門派掌門見其氣勢不凡,又思及林家之威名,紛紛抱拳領命而去。
    而麵對陰陽家、百燕會、五鬥米教、農家和道家等大門派時,林婉清則輕啟雙唇,引經據典,將《仁義經》中的孔子仁義思想娓娓道來。
    她踱步於各派高手之間,目光誠摯:“諸位前輩,當此亂世,應以天下蒼生為念。燕會如今已如殘燭將滅,慕容暐、可足渾氏和慕容評之輩昏庸無道,為其賣命實非俠義之舉,隻會讓無辜百姓深陷水火,生靈塗炭。”她言辭懇切,句句發自肺腑。
    在林婉清與父親林浩的不懈努力下,慕容垂和慕容軒最終被成功說服。
    那是在一座靜謐的山穀之中,月光灑在四人身上。
    林婉清與林浩苦口婆心,剖析利弊。
    慕容垂和慕容軒眉頭緊皺,沉思良久,終是長歎一聲,放下執念,放棄組織對抗王猛滅燕之舉。
    王猛亦在林婉清的交涉下,承諾破城後定會善待慕容世家子弟。
    冉操率領的農家也暫且放下兵器,回歸田園農耕本業。
    陰陽家見各方勢力紛紛罷手,其首領心中雖有不甘,卻也隻得表麵應允不再涉足王猛滅燕之戰。
    隨後姚萇便安排陰陽家將主要精力轉投北方草原部落,以期在那片廣袤之地另尋機緣。
    林浩與林婉清至此方覺鬆快,父女二人相視而笑,笑容中滿是疲憊。
    他們回到家中,已是晨曦微露。
    林婉清望著窗外漸漸蘇醒的大地,輕聲道:“父親,雖身心俱疲,但念及此次行動減少了數十萬人傷亡,也算不負林家祖訓,一切辛苦皆是值得。”
    喜歡慕容世家之燕國傳奇請大家收藏:()慕容世家之燕國傳奇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