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章 代國征討匈奴鐵弗部落

字數:6178   加入書籤

A+A-


    經過在樓觀台的頓悟,慕容垂、慕容軒和林浩、林婉清四人此刻的內心境界提升不少,他們看問題的方式不再拘泥於眼前或者個人的得失,而是從天道運行規律中去找到處理問題的辦法。
    此時,在繁華的長安城中,慕容垂、慕容軒和林浩、林婉清四人卻宛如置身於寒冬臘月,正深陷於苻堅那如冰窖般的猜忌與打壓之下,苦苦掙紮求生。
    苻堅對慕容垂的打壓手段層出不窮,且愈發狠辣無情。在經濟上,他進一步克扣慕容垂本就不多的俸祿,使得慕容垂的生活瞬間陷入了窘迫之境,常常為了溫飽問題而發愁。在軍事上,苻堅更是對慕容垂處處掣肘,將他原本負責的一些重要城防事務無端剝奪,轉而交給了那些隻會阿諛奉承、能力平庸的苻堅親信。
    這些親信們在軍事指揮上毫無建樹,卻仗著苻堅的寵信肆意妄為,將長安的城防搞得看似堅固無比,實則隱患重重,猶如一座搖搖欲墜的危樓,隨時都有可能在風雨中崩塌。
    林浩同樣在苻堅的冷遇中艱難地求生存。他曾經滿懷熱忱地向苻堅提出的一係列關於民生建設、緩和民族矛盾的仁義之策,卻被苻堅不屑一顧地嗤之為軟弱迂腐的書生之見,認為這些建議完全不符合他那迅速統一天下的霸道雄心。
    於是,林浩被無情地徹底排除在決策核心之外,隻能在一些無關緊要的文案事務中打發著無聊的日子,眼睜睜地看著苻堅在錯誤的道路上漸行漸遠,卻無能為力。
    在宮廷內部,苻堅的剛愎自用如同一個毒瘤,正逐漸侵蝕著前秦的根基,引發了諸多臣子的不滿。
    在前秦當前國力對東晉並不占優勢的情況下,苻堅要求前秦的文武官員開始準備南征東晉,統一天下的戰爭。
    姚萇和呂光等大臣們對苻堅的盲目自信和獨斷專行深感憂慮,他們常常在私下的聚會中長籲短歎,為前秦的未來憂心忡忡,仿佛看到了一場巨大的災難正在緩緩降臨。
    一次,呂光在與姚萇的密談中忍不住悲憤地抱怨道:“陛下如今被勝利衝昏了頭腦,連王猛大人的忠言都聽不進去了。這前秦的江山,可能要在這無休止的征戰和內部矛盾中搖搖欲墜啊!”姚萇則神色凝重地點點頭,眼中閃過一絲不易察覺的精光,低聲說道:“我們需早做打算,不能坐以待斃,否則一旦有變,你我皆將成為這亂世的犧牲品。”
    慕容垂在自己的府邸中,如同一隻潛伏在暗處的獵豹,密切關注著局勢的每一絲變化。他暗中與舊部保持著緊密的聯係,通過一些隱蔽得如同地下暗河般的渠道傳遞消息和物資,悄悄地積蓄著自己的力量,等待著那一個能夠改變命運的時機。
    同時,他也如同一位虔誠的修行者,深入研究著從樓觀台所學來的道家思想,試圖從那深邃而神秘的智慧中找到應對當前困境的良策和方向。
    慕容垂深知,在這亂世之中,唯有順應天道、等待天時地利人和的時機,才能在重重危機中尋得那一絲微弱卻珍貴的生機。
    慕容軒則如同一道敏捷的影子,在暗中全力協助慕容垂。他充分利用自己年輕活躍、充滿朝氣的優勢,在長安的市井街巷中來回穿梭,如同一隻勤勞的蜜蜂,收集著各方的情報。
    他結識了許多三教九流的人物,從這些形形色色的人口中得知了許多不為人知的消息,包括苻堅軍隊的調動情況、糧草儲備狀況以及宮廷內部那錯綜複雜的權力爭鬥等關鍵信息。這些情報宛如夜空中閃爍的星星,為慕容垂在黑暗中前行的決策之路提供了重要的指引和方向。
    林浩雖然被苻堅無情地邊緣化,但他在民間卻擁有著一股不可小覷的聲望,這聲望猶如一顆隱藏在塵埃中的明珠,成為了他潛在的力量源泉。
    他時常喬裝打扮,如同一位隱姓埋名的俠客,深入到百姓之中,傾聽他們的疾苦和訴求,用自己的知識和智慧為那些貧困的百姓提供幫助和建議,漸漸地贏得了百姓們的尊敬和信任。
    同時,他也在暗中聯絡一些誌同道合的文人雅士和有誌之士,如同星星之火,試圖在民間形成一股能夠製衡苻堅暴政的輿論力量,為這黑暗的亂世帶來一絲光明的希望。
    林婉清則宛如一朵綻放在荊棘叢中的玫瑰,憑借著自己的聰慧和善良,在長安的貴族女子中優雅地周旋。
    她巧妙地利用各種社交場合,如同一位長袖善舞的舞者,結交了一些權貴夫人和小姐,通過她們那看似柔弱卻實則關鍵的人際關係,獲取宮廷內部的消息和動態。
    她將這些珍貴如金的情報傳遞給慕容垂和林浩,為他們的謀劃提供了不可或缺的關鍵支持,成為了他們在這亂世風雲中的秘密武器。
    隨著苻堅對東晉戰爭的籌備進入到白熱化的階段,長安城內的氣氛愈發緊張得讓人窒息。
    百姓們生活在戰爭的陰影之下,猶如驚弓之鳥,人心惶惶,對未來充滿了恐懼和迷茫。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而慕容垂等人也深知,這場戰爭一旦爆發,無論勝負,都將是前秦命運的重大轉折點。
    他們仿佛站在了人生的十字路口,必須在這風雲變幻、波譎雲詭的局勢中,謹慎地抉擇每一步,尋找一條既能保全自己,又能拯救蒼生、順應天道的艱難之路,這條道路充滿了未知和挑戰,但他們已別無選擇,唯有勇往直前,才能在這亂世的旋渦中找到那一絲微弱的曙光,從而改變自己和天下的命運……
    時光來到公元 374 年,天下局勢宛如一團亂麻,錯綜複雜得令人揪心。
    劉衛辰,這位在十六國時期的曆史長河中掀起波瀾的人物,其身世背後竟隱藏著一段鮮為人知的淵源。劉衛辰本姓劉,乃是匈奴右賢王劉去卑的後人。
    據《新唐書?宰相世係表》所記載,匈奴右賢王劉去卑竟是漢光武帝之子沛獻王劉輔六世孫度遼將軍劉進伯的後代,如此說來,他的血脈中流淌著漢室的基因,這一淵源在那個動蕩的時代,仿佛為他的一生增添了一抹別樣的色彩,也使得他的命運軌跡更具傳奇與波折。
    劉衛辰的一生恰似那在狂風暴雨中漂泊的孤舟,充滿了權謀、背叛與戰爭的斑駁印記。作為劉去卑的四世孫,父親劉務桓的離去,成為他命運轉折的前奏。在升平三年359 年),兄長劉悉勿祈的離世,宛如一顆投入平靜湖麵的石子,激起了他內心深處潛藏已久的權力欲望的漣漪。他毫不手軟地殺害劉悉勿祈的兒子,以一種決絕而冷酷的方式奪取了首領之位,自此踏上了一條危機四伏、滿是荊棘的權謀之路。
    這個劉衛辰有一個兒子非常出名,那就是中國最後一個匈奴國家的建立者赫連勃勃,也可以稱為劉勃勃。如今榆林市著名的統萬城就是赫連勃勃所建。
    公元374年八月,剛剛掌控鐵弗部大權的劉衛辰,為求在亂世中暫尋一處避風港,派人向代王拓跋什翼犍朝貢,試圖在各方勢力的夾縫中覓得一絲喘息的機會。
    然而,人心不足蛇吞象,僅僅一年之後的升平四年360 年),苻堅所領導的前秦政權那強大的氣場便深深吸引了他。
    劉衛辰毫不猶豫地轉身向前秦王苻堅稱臣,並憑借著苻堅的賞識,被封為匈奴左賢王。
    從此,他開始在代國與前秦這兩大勢力之間周旋,猶如風中的柳絮,搖擺不定,毫無原則可言。
    而他的這種反複無常之舉,恰似一顆定時炸彈,多次引發了各方之間的激烈衝突,使得本就動蕩不安的局勢愈發變得撲朔迷離、風雨飄搖。
    興寧三年365 年)正月,被權力衝昏頭腦的劉衛辰,貿然發動了一場對代國的進攻。
    他率領著自己的部眾東渡黃河,妄圖通過此戰來擴大自己的勢力版圖。然而,理想很豐滿,現實卻很骨感,代國的鐵騎豈是吃素的?劉衛辰的軍隊在戰場上被打得丟盔棄甲,狼狽不堪。但他並未就此善罷甘休,失敗後的他如同一頭受傷的惡狼,轉而將矛頭指向了前秦邊境的無辜百姓。
    他帶領著殘兵敗將劫掠前秦邊境的百姓,並將這些可憐的人們當作討好苻堅的“禮物”獻上,試圖以此來保住自己在前秦的地位和利益。
    同年七月,他更是與匈奴右賢王曹轂勾結在一起,發動了一場震驚四方的反叛前秦的戰爭。
    但他們的叛亂並未持續太久,僅僅一個月後,曹轂便在強大的壓力下選擇了投降,劉衛辰也在木根山被前秦建節將軍鄧羌生擒。
    也許是苻堅看中了他的利用價值,又或許是苻堅想要展現自己作為統治者的寬宏大量與深謀遠慮,劉衛辰竟然奇跡般地得到了赦免,並被封為夏陽公,得以繼續統領他的部落。
    太和二年367 年)十月,命運似乎總是喜歡捉弄這個不安分的人。拓跋什翼犍的突然襲擊,讓劉衛辰陷入了絕境,他不得不帶領著宗族一路向西逃竄,像一隻喪家之犬般尋求苻堅的庇護。
    在前秦的羽翼之下,他的部落暫時過上了相對安穩的日子,然而,這種平靜猶如暴風雨前的寧靜,短暫得讓人來不及回味。
    到了寧康二年374 年),拓跋什翼犍的再次進攻,如同晴天霹靂一般打破了這份來之不易的平靜,劉衛辰的部落再次被卷入了戰爭的漩渦,陷入了無盡的恐慌與混亂之中。
    此次拓跋什翼犍與劉衛辰的戰爭,可謂驚心動魄。拓跋什翼犍親率精銳騎兵,如狂風般席卷而來。
    他們身著堅固的鎧甲,手持鋒利的長槍,在草原上卷起滾滾煙塵。什翼犍深知劉衛辰的狡猾與反複無常,因而采取了分進合擊的戰術,多路兵馬同時向劉衛辰的營地進發,使其難以首尾相顧。
    劉衛辰的軍隊雖然也有苻堅暗中支持的一些裝備和訓練,但麵對拓跋什翼犍的猛烈攻擊,頓時亂了陣腳。
    其前鋒部隊很快被代國鐵騎衝散,士兵們四處奔逃,喊殺聲、慘叫聲交織在一起,響徹草原。劉衛辰見勢不妙,企圖組織中軍進行抵抗,但代國軍隊的攻勢如潮,一波接著一波,根本不給他們喘息的機會。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在戰爭的關鍵時刻,拓跋什翼犍親自衝入敵陣,他的勇猛鼓舞了代國士兵的士氣,個個奮勇向前。
    劉衛辰的軍隊逐漸被壓縮在一個狹小的區域內,陷入了絕境。劉衛辰無奈之下,隻能率領殘部拚死突圍,向南逃竄,一路馬不停蹄地奔向長安,向苻堅求救。
    苻堅得知劉衛辰戰敗的消息後,頓時大怒,那憤怒的火焰仿佛要將整個宮殿點燃,他拍案而起,決意馬上起兵滅掉代國,以泄心頭之恨。
    然而,就在苻堅準備調兵遣將之時,王猛得知了這一消息。王猛此時已是重病纏身,但他心係前秦的安危,強撐著虛弱的身體,匆匆進宮勸解苻堅。
    王猛深吸一口氣,緩緩說道:“陛下,代國地處草原深處,地域遼闊,若此時勞師遠征,我軍戰線過長,糧草輜重轉運艱難,且士兵易疲於奔命,恐難以取勝。
    不如另尋他法,在草原培植新勢力,以夷製夷,方為上策。”苻堅聽後,眉頭緊鎖,眼中的怒火稍有平息,示意王猛繼續說下去。
    王猛接著進言:“聽聞拓跋什翼犍的兒子拓跋寔君對於父親將代國王位傳於孫子拓跋圭一事極為不滿,而拓跋寔君如今已和拓跋什翼犍的哥哥的兒子拓跋斤暗中勾結在一起。陛下,若我們能在暗中巧妙地挑撥拓跋寔君和拓跋什翼犍的關係,同時派人在代國境內散布言論,宣揚拓跋斤若不是其父親當年選擇讓賢,這代國的君主之位便應是他的。如此一來,代國內部必將形成三股勢力,彼此猜忌、互相牽製。看似強大的代國,不出幾年,必然會在內部的紛爭中土崩瓦解。到那時,我軍再出兵討伐,便可一擊即破,輕鬆拿下代國。”
    苻堅靜靜地聽著王猛的分析,心中雖然依舊憤怒,但理智逐漸占據了上風。他在殿中來回踱步,權衡利弊,最終意識到王猛之言確有道理。
    經過一番深思熟慮,苻堅決定讓劉衛辰暫時蟄伏在草原,等待合適的時機再行動。對於代國,則按照王猛的計策,暗中扶持拓跋寔君和拓跋斤,在代國內部埋下分裂的種子,以待日後收獲勝利的果實。
    喜歡慕容世家之燕國傳奇請大家收藏:()慕容世家之燕國傳奇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