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2章 初借南郡,牽出交州困局

字數:4856   加入書籤

A+A-


    而就在龐統和張飛趕往鬱林赴任之時。
    劉備也和阿鬥說起了交州之事。
    阿鬥聽聞,卻頗為擔憂。
    “父親,交州凶險之地,隻讓龐先生和三叔前去,會不會有些凶險?”
    本來,交州僻處南陲,距京師甚遠,為便轄理,素為荊州牧所兼管。
    如今的交州刺史賴恭,便是荊州牧劉表所派遣,乃是零陵名士,亦與劉備相識。
    他是理論上交州的最高行政長官。
    而與賴恭一同入交州的蒼梧太守吳巨,又是劉備的昔日之友。
    在劉備看來:以鳳雛之智,兼三弟之勇,再加上那裏本就安排自己人,取交州之事,當在囊橐之中,易於反掌。
    所以此事既獲兩位軍師頷首應允,劉備未嚐與阿鬥詳加計議,便毅然定奪。
    怎曾想,今論及此事,阿鬥竟然認為凶險?
    這令劉備頗為不解。
    “賴先生既為交州刺史,子卿吳巨)又任蒼梧太守,此二人皆與我有故舊,使二人作為策應,共濟時艱。複施惠澤於交州士氏一族,許以諸多利好,彼必感德懷恩,傾心歸附我等。”
    聯友朋,拉攏盤踞交州的士燮一族,劉備的思路很理想化,也符合常理推斷。
    阿鬥卻搖搖頭:“父親,此恐怕不妥。”
    “哦?”
    劉備意識到,原本的世界,交州之地似已生不測之變。
    憂心忡忡的問道:
    “莫非是交州士燮一族,有自立之心,不願依附?”
    在劉備看來,士燮盤踞交州多年,根深蒂固。
    如果交州方麵出問題,那一定是出在士燮身上。
    “父親,士燮一族於交州縱然勢大,卻非爭雄之主,可拉攏其歸附,隻是……這賴恭,吳巨二人卻未必可靠啊。”
    “什麽?”
    劉備驟然一愕,實未料到,問題沒出在士燮身上,竟出在賴恭和吳巨的身上。
    劉備終於沉下心來相問:“阿鬥,這前世,交州到底發生了什麽?”
    阿鬥長歎一聲,回憶起其晚年生活。
    他年邁之時,常有晉朝史官詢問其所曆之事,詳載於書。
    蜀漢不設史官,有些史料為保詳實隻能由曾經的帝王口述。
    阿鬥說了很多,當然,也刻意隱瞞了一些。
    非其不欲使史實昭於天下,隻是彼時蜀漢舊臣多入晉朝,有著諱莫如深的過往。
    阿鬥知道自己不夠聰明。
    怕說走了嘴,累及昔日同僚家眷。
    便有一些事幹脆不說。
    而在與史官閑聊之時,他也了解了很多曾經未曾關注之事。
    這其中,就包括交州士燮一族的榮辱興衰。
    再回憶起此事,亦唏噓感慨。
    “父親,前世交州並未被父親所得,乃歸於江東。”
    劉備撫髯思索,又問道:“這江東如何得之?為父又因何而不得?”
    阿鬥緩緩道來:
    “彼時赤壁大戰剛剛結束,孫劉聯軍大敗曹操於赤壁,反攻荊州。
    周瑜率軍打下了南郡,父親支援三叔和兵馬為其部將……”
    劉備心中暗暗感慨:
    南郡,也就是現在他們所在之地。
    江陵,乃南郡治所,乃荊州最為繁庶之地,又是舉足輕重的戰略要地。
    那時,此地為曹操所獲,所以,必須要將其奪回來,哪怕花費再大兵力也不能放棄。
    戰略上,沒有任何問題。
    阿鬥繼續道:“父親則奪取了荊南四郡,才算真正擁有了安身立命之地……”
    “等等!”
    劉備發現一個問題,忽然打斷:“當初你不是說,咱們長阪坡兵敗之後,去江夏投奔了大公子麽?”
    劉備的言外之意,他與劉琦公子肝膽相照,感情至深。
    劉琦公子既為江夏之主,怎能無我劉備安身立命之地?
    會不會劉琦公子在那時就……
    “父親,且聽我道來。”
    阿鬥晃動著小手臂道:“當時赤壁大戰,父親兵少,隻能依靠江東方可得勝。所以此戰過後,江夏既默認為江東之地,您與劉琦公子暫且算是依附江東。”
    劉備撫髯點頭:“原來如此。”
    欲得赤壁大捷,東吳傾兵而出,全力而為,厥功至偉。
    我與大公子亦盡獻轄地,又遣兄弟相助,所付代價,亦委實不薄。
    “這時,周瑜在二叔三叔的幫助下,也奪得了南郡。父親得荊南四郡後,在武陵與南郡交界的油江口建公安城,有左公安營紮寨之意。”
    “油江……”
    劉備撫須頷首,心中暗道:“今時此地,恰為吾遷徙樊城軍民之所。吾正苦思無佳名以命之,不妨就以‘公安’名之,亦算物盡其用。”
    阿鬥繼續言道:“本來,父親準備以公安為治所,集合四郡之人力才力,繼續發展壯大,與曹操為敵。然卻因江東奪下南郡,使得我荊南四郡不得與曹操轄地接壤。
    父親素有北上之誌,江東亦覺獨對曹操壓力如山。幸得魯肅先生建言獻策,江東遂將南郡暫借與父親,以成犄角之勢,共禦強敵。”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劉備長歎一聲,心中悵然憂憤。
    就是這一借,成了當年二弟兵敗荊州身死麥城的最大誘因。
    再回想阿鬥所言。
    前世未能聽從軍師建議,速速南下江陵。
    否則,又怎會埋下如此隱患?
    但又想,彼時百姓祈願同行,若貿然相棄,豈負黎庶蒼生之托。
    然而這些,又與交州有何幹係?
    恍然間,劉備想透了其中的原因。
    “魯子敬,真高人也!”
    “父親,您想到了?”
    “既借南郡,一者令為父直麵曹操於北境,疲於應對,無暇揮師南下;二者使為父心懷感激,實難啟齒再與江東競逐交州之地。可是此意否?”
    江東既借南郡,既是分擔壓力,也是將劉備暫時拴在了南郡,避免其南下攻略交州。
    看似江東吃虧,其實用計深遠。
    故而,劉備看出來了。
    那個看似老實憨厚,人畜無害的魯子敬,實際上有著相當恐怖的大局觀。
    阿鬥欣然道:“對,就是此意!”
    劉備頷首,嘉許摸著阿鬥的小肩膀:“阿鬥,汝能洞悉此事,實乃可造之才也。”
    阿鬥麵有愧色。
    父憑己之所述,便悟得因果本末。
    他當年卻是經由史官的複盤推演,才恍然大悟。
    否則,他才懶得想這麽多複雜之事。
    劉備繼續思索道:
    “為父既然無奈不得交州,這江東又如何得到交州?”
    “唉……”
    提到此事,阿鬥長長的哀歎一聲,因為接下來要說的事,讓他感到無比的惡心和惡寒。
    喜歡二周目阿鬥,開局給劉備念出師表請大家收藏:()二周目阿鬥,開局給劉備念出師表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