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1章 築城諸葛計,零陵捉劉巴

字數:4851   加入書籤

A+A-


    第211章 築城諸葛計,零陵捉劉巴
    曹操聞言大喜,而後,卻又隱隱感到不妥。
    為何?
    若得幹草火油等引火之物自然不難,但置於何處卻成難題。
    按魏延所言,置於單舟之中,在特定時候縱於南岸,以成火勢。
    但如此,必與大船相近。
    安置不妥,容易傷及自身。
    可若聚於一處,與眾舟隔絕,又恐為關羽軍所識破。
    那置於岸上?
    若待燒船之日,怎能迅速搬至舟上。
    曹操思來想去,決定先籌備燃火之物,先置於岸上,待關羽鐵索連舟將近完成,再以巨舟做掩,悄然運至單舟之上。
    這是最穩妥的辦法了。
    然而,曹操還是有件事沒有想到。
    關羽鐵索連舟何時告竣,此關鍵之時,其實皆掌控於關羽手中。
    然而,還有件事,令曹操心有顧慮。
    那就是如何神不知鬼不覺的將載著火油幹草的船送到關羽軍的岸前。
    要知道,即便北風正盛,即便眾船橫聯,但隻要對方做好了萬全準備,待油船未近之時,命鬥船以鉤鐮長羌掛舷,便可阻舟近至。
    即便能燒毀些許戰船,亦不會造成敵軍盡潰之勢。
    如此良機,若用不好,以後想再用就難了。
    在曹操看來,既然要燒,就要燒得徹底,最好把劉備燒得一敗塗地!
    這幾日,他冥思破敵之計。
    荀攸、程昱雖屢進忠言,諫言此節或存隱憂,然曹操並未將其置於心上。
    並非曹操剛愎自用,不聽良言,隻因他們兩個想到的事曹操都想到了,且防備周祥。
    比如,提到風向之時,問及襄陽眾卒。
    襄樊冬日可會有南風?
    也許有,也許沒有。
    但誰會在意北風呼嘯的隆冬偶然出現的那幾日南風天。
    可諸葛亮不一樣!
    漢水西南,築城!
    諸葛亮於中軍帳外設五事以候天時:
    一曰懸羽測風:
    以五色彩羽係於銅鈴之上,晝夜觀其舒展之狀。若羽尾下垂如筆鋒,則知無風;若羽翅開張如飛,這有風必至。
    二曰焚香定時:
    以香篆刻漏計時,觀香灰落處之疏密。若香灰凝聚成團,則主陰濕;若香灰輕揚似雪,則知幹燥。
    三曰觀冰知候:
    於漢水之畔鑿冰取芯,觀其紋路疏密。若冰晶棱銳如劍,則主嚴寒將續;若冰紋交錯似蛛網,則兆暖陽將至。更以蘆葦插於冰麵,視其傾斜之度,可斷水流緩急與冰層厚薄。
    四曰焚炭驗濕:
    取南山鬆木為炭,置於銅鼎之中。若炭灰凝而不散,狀如墨玉,則主濕氣內蘊;若炭灰輕揚如雪,觸之即散,則知幹氣外達。此乃以五行生克之理,觀火性燥濕以應天時。
    五曰觀絮定風:
    取鵝絨置於銅盤之中,以磁石鎮其四角。若鵝絨向北聚結,則知南風將至;若絮團東傾,則兆西風即起。更以龜甲承絮,觀其飄動軌跡與方位角,參合二十八宿方位,可斷風候之緩急。
    當然,有些事並不一定會準確。
    諸葛亮久寓荊襄,躬耕隴畝之時,常留意物候變化,詳加記錄。今又以五事參詳,斷測天時,日臻精妙。
    這一點,普通百姓做不到如此詳盡歸納總結,士族貴胄又鮮通農事,不屑於關注此事。
    唯諸葛亮能兼通農事之微,諳熟物候之變,於天時斷測一道,獨步於當世。
    值此日,劉備於堂中理事,正逢關羽馳報一訊:乃魏延投曹!
    劉備大驚。
    想到阿鬥所言,前世魏延為我國家立下汗馬功勞,今生怎竟投曹。
    那種心裏落差,讓劉備心神俱裂,頹然坐於案上。
    “文長何至於此?”
    遂攜此報去問諸葛亮。
    諸葛亮看著劉備眼中焦急哀傷之色,諸葛亮心中也隱隱作痛。
    “主公,你不信魏延投曹?”
    “文長乃義士,雖與我結識不久,然相知甚深,我實不相信他會離我而去啊!”
    諸葛亮淡然一笑:“主公不信,那他自然不會。”
    “哦?軍師此言怎講?”
    “文長將軍以身誤敵,乃詐降之計也!”
    劉備聞言,立刻興奮起來:“軍師,可否細言……”
    諸葛亮便將自己的計劃的一部分說給了劉備。
    劉備聽得目瞪口呆。
    身為主公,這麽大決議竟然全然不知,然而劉備卻絲毫未有怪罪諸葛亮之意。
    因為他知道,眼前這個軍師,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他的大業。
    他豈能怪罪?
    “我本欲以責打黃蓋成就此計,命魏延行關平之事,然魏延聽聞,覺得江東之將不可盡信,便自薦行苦肉之計。我恐主公不忍,便暫瞞於此……”
    “哎呀!”
    劉備聞言,眼含熱淚:“文長啊文長,真吾兄弟也!”
    “主公,此事乃我軍機要,不可說與魯子敬。”
    “我自知曉。”
    正這時,又有斥候入帳。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呈出零陵太守習禎一訊:名士劉巴現居零陵,欲取道西行,投奔劉璋。傅肜奉命行事,將其擒獲,現羈押於零陵獄中。
    劉備麵露疑色,曰:“我並未頒令擒拿劉子初,此乃為何?”
    諸葛亮淺笑,徐徐而言:“此乃我囑托習太守和傅將軍,劉子初知江北曹軍既來,必經零陵而去益州,若得其經零陵,就地扣押,切不可使其投效劉璋。”
    若是他人行此之事,劉備必然不快。
    然這是諸葛亮做的決定,劉備深信軍師行事,定含玄機,必有深意 。
    “子初素有大才,然其心向曹,我屢求而不得,其有他誌,亦不想強迫其留於帳下啊!”
    諸葛亮無比自信的笑了笑:“主公,他想投曹,便送其歸曹。我料他入曹營之後,必複來投奔主公。到時,劉子初便實歸主公也!”
    “哦?”劉備既驚喜又詫異:“軍師可有何計?”
    “先請子初入零陵,我自說於他。主公隻送其歸北便好!”
    “好,就依軍師!”
    又旬有五日,劉巴被解至築城。
    劉備優渥相待,欲示之以好。
    劉巴不便拒絕,遂以禮應付。
    然劉備善察言觀色,旋即洞悉劉巴內心,猶存輕慢之意。
    顯然這個子初先生還是看不起自己。
    劉備不得賢才,深感無奈,隻得將此事托付於諸葛亮。
    諸葛亮請劉巴入帳,斥退眾人,為其看茶,緩聲言道:“今請子初先生來,有一事相請。”
    劉巴慵懶言道:“何事相請?”
    諸葛亮淡然一笑:“乃過江去北,詐降於曹。”
    喜歡二周目阿鬥,開局給劉備念出師表請大家收藏:()二周目阿鬥,開局給劉備念出師表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