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4章 劉備之請,善待大儒之後

字數:4678   加入書籤

A+A-


    江陵府,大堂之中,劉備聞聽孔融死訊,掩麵而泣。
    諸葛瑾亦滿懷痛心之色,耐心解釋道:“文舉先生當著江東群臣之麵於大堂辱罵吳侯,言辭激烈,非匹夫所能忍之。然吳侯念及舊情,不忍戕害,暫投牢中,命其反省,可怎料到,孔文舉不知反省,反而寫此信變本加厲羞辱吳侯,而後於獄中自縊而亡。”
    劉備接過信,上下看了三遍。
    亦覺孔融所言太過,吳侯沒直接把他砍了,也算仁至義盡。
    然而,回想前番離別之時,孔融尚精神矍鑠,與自己談笑風生,互道珍重,今卻陰陽兩隔,心中不禁湧起一陣悲戚。
    他含淚說道:“文舉為何要說如此狂悖之言啊?!”
    “誰說不是呢!”
    諸葛瑾長歎了一口氣:“吳侯聞聽文舉先生自縊,心悲不已,以學生身份,為文舉先生披麻戴孝。又花重金改建文舉府邸,以善待其親眷。”
    劉備非愚鈍之人。
    他明白諸葛瑾所言何意。
    說白了,也是在為孫權洗清嫌疑。
    那麽,這些話是不是杜撰之言呢?
    劉備認為是真的。
    孔融早有剛直犯上之名,常犀利言辭以汙曹操,今至江東,又豈知收斂?
    事到如今,也的確不適宜在此多加怪罪孫權。
    “敢問文舉家眷如何?”
    “吳侯善待之!”
    “備有一不情之請!”
    “皇叔請言!”
    “某與文舉先生素相交厚,敢請將其家眷托付於某,必當悉心照拂,以略盡故友之誼。”
    “這……”諸葛瑾有些為難。
    按說,劉備的請求並不過分,可並未吳侯交待事宜。
    正此時,諸葛亮滿麵悲戚而入。
    途中他已聞聽孔融之死。
    入堂後,得見劉備和諸葛瑾,問道:“文舉先生自縊前於獄中,吳侯可曾虧待?”
    “怎有此可能?”
    諸葛瑾搖頭感慨:“我家主公雖因被辱之怒將文舉先生下獄,然依舊錦衣玉食,妥帖照顧,未嚐有半分怠慢啊!”
    “哦?”
    諸葛亮神色一凜,似乎想到了什麽。
    但很快,他麵色又恢複悲泣之狀:“既有善待之意,吳侯為何獄中不設守卒,以防文舉先生自縊尋死啊?”
    按說,諸葛亮埋怨的也有些道理。
    既是牢獄之中,理當多設獄卒監視其起居,以防犯人自縊。
    但道理又不是很多。
    孔融本是個強脾氣,心高氣傲,最煩別人監視於他。
    孫權給他獨立的空間和自由的餘地,乃是一種照顧。
    誰能想到他會自縊啊?
    諸葛瑾坦言:“我主孫權本念及與孔文舉先生舊情,不忍對其多加苛責,在獄中給其自由,實乃出於善意,望他能自省思過。
    誰料文舉先生性情太過剛烈,竟行此決絕之舉。
    我主得知後痛心疾首,悔恨未能周全。
    這等變故,實非人力所能預見與防備,還望皇叔與吾弟能體諒我主的一番苦心啊。”
    “兄長啊!”
    諸葛亮抓著諸葛瑾的手,頗有怨氣的說了這麽一句:“文舉先生素來剛烈,吳侯怎能不知?此文舉之死,吳侯有不察之責!”
    諸葛瑾知道,此行前來,報文舉之喪,必會遭荊州埋怨。
    魯肅臨別有言,最擔心的就是兩家因此決裂。
    江東今亂象頻生,人心未穩,不能獨立抗曹。
    若得曹操恢複國力,舉兵南下,江東恐不能相敵。
    繼續聯合劉備,是堅定不移的國策。
    如今人家雖有埋怨,然非無端尋釁,倘江東欲置身事外,全卸其責,反致人不快生怒。
    想到此,諸葛瑾感慨歎氣:“我主亦自怨不察,其為此哭泣不已,心痛難當。”
    “事已至此,也不便埋怨。”
    “是啊!”
    這時,諸葛亮又說一句:“然請吳侯允許,將文舉家小俱遷至江陵,由劉皇叔妥帖照顧。”
    諸葛瑾一怔。
    剛剛還以為這話題好容易糊弄過去了,怎料吾弟竟亦生此念?
    他們商量好的麽?
    諸葛瑾麵露疑惑:“莫非,皇叔與賢弟怕我家主公照顧不好文舉先生家小?”
    “這……”劉備正籌措語句。
    諸葛亮卻立刻回答:“正是!”
    諸葛瑾保證道:“吾弟放心,我家主公素懷憐恤之心,定會厚待文舉先生家小,食有珍饈,衣有華服,居有所安,必不負皇叔與賢弟所托,還望二位寬心。”
    諸葛亮言道:“吳侯雖懷憐恤之心,卻隻憂其照顧不周。”
    諸葛瑾搖頭:“吾弟多慮也!”
    諸葛亮肯定言道:“若吳侯照顧周到,文舉便有自縊之心,亦得妥善相救,豈會致其而亡?!”
    “這……”
    一時間,諸葛瑾竟不知如何回複。
    諸葛亮又麵露懷疑之色:“莫非文舉之死別有隱情?吳侯囚其家眷不意與我主相知?”
    諸葛瑾趕緊擺手言道:“孔明勿要多心,絕非如此也!”
    諸葛亮一臉不信的樣子,帶得劉備亦心生疑惑。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諸葛亮又思索道:
    “我荊州於襄陽大戰曹軍,致曹軍潰敗,沿江而下赤壁。吳主以逸軍敬候潰軍,本應截殺曹操於信陽,卻放任其北歸許都,又自陷江北,致周公瑾辛苦打下的合淝拱手讓人……”
    說到此,諸葛亮神色驟然一變:“吳侯他到底何意?”
    以諸葛亮的語氣來看,這顯然是懷疑吳侯故意放走曹操啊!
    “孔明,絕無此意,絕無此意啊!”
    然而你讓諸葛瑾說,他卻又說不出個所以然。
    孫權此敗,的確敗得蹊蹺。
    諸葛亮語氣又軟下來,抓住諸葛瑾的手:“兄長,以愚弟之見,吳侯於曹操,或有暗通不清之嫌,或因力弱難支,終不免為曹賊所並。兄何不及早籌謀,來我荊州,共佐皇叔,此誠為上善之策,豈不妙哉?”
    諸葛瑾向來深受孫權禮遇,怎會因諸葛亮寥寥數言就生反水之意?
    更何況,現在江東局勢緊迫,更不能此時棄吳侯而去。
    諸葛瑾說道:“吾弟所言差矣!主公待某恩重如山,知遇之情沒齒難忘,某豈敢因一時波折便生二心?江東與荊州唇齒相依,唯有同心同德方能抗曹,若自相猜疑,正中曹操下懷。望吾弟莫要再提此事,我等當以大局為重,共圖破曹大計啊!”
    諸葛亮慨然點頭:“兄長所言有理,然吳侯此舉實難讓人盡信,文舉之死,亦讓人心懷疑慮……”
    他看了看劉備。
    劉備亦知孔明之意:“實難心安也!”
    喜歡二周目阿鬥,開局給劉備念出師表請大家收藏:()二周目阿鬥,開局給劉備念出師表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