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5章 皇叔天恩,何以為報?

字數:4687   加入書籤

A+A-


    劉備於馬上高望,遙見太史慈。
    原來於徐州時英姿颯爽的雄偉猛將,今再見之,卻亦須發有霜,麵有滄桑之色。
    劉備心有感慨,趕緊跳下馬來。
    奔至太史慈處,太史慈見劉備下馬快步走來,趕緊領著孫紹上前迎去。
    “太史將軍?子義將軍啊!”
    “劉皇叔!”
    距劉備十步之際,太史慈抱拳跪下,孫紹亦朝劉備跪下。
    此時劉備乃大漢皇叔,車騎將軍同領左將軍,孫紹乃落魄公子,自然要向劉備行禮。
    “見過劉皇叔!”
    “哎呀!”劉備趕忙將二人扶起,看看太史慈,又看看孫紹。
    “此行不易,你們受苦了!”
    “若非皇叔派兵相救,某與公子必折於途中。”太史慈也看向劉備。
    此時的劉備亦生有少量的白須白髯,但束在一起,頗為威嚴持重。
    論其身份,已經和救徐州那個小小軍閥大不一樣。
    然而,始終未變的,是他眼中流露出的淚水和情感。
    “想當年,我等共救徐州,今與文舉卻陰陽永隔,他若也在此地,該有多好?”
    劉備此言正觸及太史慈心中軟弱之處。
    “唉,田將軍不在了,文舉先生亦不在了!”
    太史慈無奈長出一口氣:“我欲於荊州為文舉先生行守孝之舉,望皇叔允之?”
    “這有何不允,未見我亦穿素服?”
    太史慈一怔,方得注意到,劉備亦穿白衫素服。
    他麵容悲戚,卻淡淡的笑了一下,又努力的抿抿嘴,這種感動之情無法用語言形容。
    諸葛亮就站在一旁看著。
    他含著眼淚,就看著他們敘舊。
    或大笑,或悲傷,或惋惜,或共情。
    別人或許以為他是個局外人,隻有他心中明白,此間情誼,實係天下蒼生之安危福祉。
    幾人遂得入城。
    劉備當晚設宴,為太史慈和公子紹接風洗塵。
    歡聲笑語此起彼伏,席間諸人興致高昂。
    然而,直到此時,太史慈猶未放下心來。
    他心中始終有個擔憂。
    因為,他明白,按照當前天下之局,孫劉理當繼續聯手,對抗曹操。
    自己帶著孫紹投奔,實則未與皇叔帶來多大的好處。
    皇叔若得再與孫權聯盟,自己和公子紹又當如何自處?
    太史慈認為,有些話應當坦率直言,方不至誤了公子紹。
    “皇叔……”
    劉備嗬嗬一笑:“子義乃近友,當稱玄德。”
    劉備雖然這麽說,但太史慈卻不能這麽做,還是再“玄德”後麵加了一個“公”字,以示尊敬。
    “玄德公,在下還有一事相問。”
    “子義賢弟但問無妨。”
    “為防公子紹遭孫權戕害,特至荊襄之地,懇請玄德公予以庇護。然觀當下局勢,玄德公仍當與孫權締結盟約……”
    太史慈沉吟,不知該怎麽說下去,劉備卻已然明白他的顧慮。
    他凜然看著太史慈,給出了自己的態度:“子義賢弟無須擔憂,備既有言,護佑子義與公子紹,必當矢誌不渝。若得結盟便可,若因此事不得結盟,縱使孫仲謀結盟曹操,備亦拚死護二位周全!”
    太史慈心中感動。
    果然,現在的劉玄德和當年救徐州的劉玄德並無二致。
    太史慈一抱拳:“若得如此,可求皇叔三千兵馬,某願奪海昏獻與皇叔!”
    太史慈此言兩手打算,一手乃是為劉備打下六縣之地,亦算作投名狀。
    二來,也為公子紹能有個正兒八經的棲身之地。
    劉備卻搖搖頭:“此不妥也!”
    太史慈歎氣,果然還是不能真的和孫權決裂。
    劉備看著太史慈的眼睛,真誠言道:
    “子義賢弟,今公子紹歸荊,乃承伯符之基業,然而伯符之基業已托付孫仲謀。值此抗曹之際,我亦不能輕易奪之。我已做好決定,將長沙之地權交給子義賢弟,公子紹為長沙之主。賢弟可與劉磐輔佐孫紹,共守長沙。”
    聞聽此言,太史慈怔住。
    一時間不知該說什麽。
    原來,當年區星自稱將軍,聚眾萬餘人攻城掠地,長沙郡危在旦夕。
    孫堅赴任後迅速整肅軍備,以雷霆之勢擊破叛軍,平定長沙!
    朝廷因此封其為烏程侯,駐守長沙。
    今分出自己的一郡之地讓孫紹成為長沙之主,從某種程度上來說,便是讓孫紹繼承了當年父親起家的地方。
    這是多大的恩懷與禮遇?
    而這樣一來,亦不用與孫權交惡,便使孫紹有了最完美的棲身之地。
    太史慈抿著嘴,點點頭:“子陽孫紹的字)!”
    “伯父!”
    “給玄德公跪下,磕頭!”
    太史慈的語氣凝重而堅定,就好像父親在對兒子說話。
    孫紹雖然年僅十歲,但並非愚鈍孩童。
    雖常年以膽怯示人,然經過今次死裏逃生,心境亦發生了一些改變。
    他知道,玄德公給了他一郡之地,讓他做長沙之主。
    當即抱拳,俊俏的小臉寫滿了凜然:“皇叔隆恩,紹銘感五內。願速長成,執銳披堅,匡扶漢室,陷陣死戰,以酬不世大恩。”
    若換旁人,見孩童生此心智,必生防範之心。
    但劉備沒有,非但沒有,好像還對此大加讚賞。
    他激動將孫紹扶起,欣慰的看著他:“好孩兒,有這般誌向,如見伯符親臨,實乃孫氏之幸也!”
    太史慈又一抱拳:“玄德公,可否允某回海昏一趟?”
    劉備不解:“江東恨你,此去何為?”
    “我欲招舊部數千人馬,共歸荊州,以壯玄德公之勢!”
    看樣子,太史慈欲效仿當年與孫策所約,欲攜江東舊部前來投奔。
    劉備正在權衡,諸葛亮卻趕忙上前一步:“不可!”
    太史慈疑惑:“為何?”
    諸葛亮輕搖羽扇,緩緩言道:“孫權非劉繇之輩,又有公瑾子敬等謀士相佐,知將軍入吳縣奪公子紹,必已接管海昏,將軍若去,恐為孫權所害也。”
    太史慈亦知歸去凶險,然又想借此表忠,故而決定冒險一試。
    劉備見軍師此言,知太史慈前去必然不妥。
    當即寬慰道:“子義賢弟且於長沙屯駐,吾撥五千精卒供賢弟驅策。若有海昏之將士、百姓來附,皆應厚待。使賢弟涉險犯難,備實不忍也!”
    太史慈看著劉備,感動到不成樣子。
    他想說:“玄德公,你就讓我去吧……”
    可脫口而出的卻是一句:“主公……”
    喜歡二周目阿鬥,開局給劉備念出師表請大家收藏:()二周目阿鬥,開局給劉備念出師表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