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7章 魯肅安江東,趙雲過漢中

字數:5275   加入書籤

A+A-


    孫權語聲平和,神色自若,仿若言及尋常門庭瑣事,不見絲毫波瀾 。
    周瑜聞聽此言卻大驚失色。
    他為何全心全意輔佐孫權。
    就是因為他和孫策的意見一致,孫紹年幼,孫翊剛猛,皆非治理江東之最佳人選。
    孫權雖然不擅領兵作戰,但捭闔士族,治理江東頗有政績。
    事實也證明了。
    江東在孫權的治理下,的確日漸繁盛。
    “主公,萬萬不可如此啊!”周瑜趕緊阻止。
    孫權卻笑著擺擺手:“先勿言之,隨孤入城,再聞孤細言!”
    而後,扶著橫欄,麵帶淡淡的笑意,看向前方。
    他故意把問題拋出,給周瑜以思考的時間。
    此刻,周瑜卻心亂如麻。
    車行半個時辰,至孫權府邸。
    孫權親為周瑜看茶,主臣相對而坐。
    “主公……”
    “公瑾啊!”
    孫權長歎一口氣:“這些日子,孤也在思考。以孤之能,可治郡縣,然若使江東開疆拓土,非兄長之脈不可。”
    “主公,此萬萬不可啊!”
    周瑜看上去很激動:
    “以主公之雄才大略,馭臣有方,治民有術,實乃江東之福,開疆拓土亦非主公不可。公子紹年幼,閱曆尚淺,何能擔此重任?此時輕言讓位,恐生內亂,江東危矣!”
    孫權歎息道:“哎,前番合淝之事,今朝吳縣之失,皆乃孤之過錯,致江東義士自相殘殺,吳縣城內血流成河……”
    說到此,孫權眼中已泛出淚水。
    他把這場大戰的失敗都歸結到了自己身上。
    也讓周瑜心中本來積存的怨氣消散殆盡。
    周瑜隻好安慰道:“此非主公之過。”
    “怎不是孤之過!若非孤一意孤行,未得援信陽之兵,怎致江東於此也!孤意以決,兄勿多言!”
    說到此,孫權抬袖擦拭淚水。
    “主公,今雖失策。然我江東根基還在,忠臣義士還在,民心士氣還在,隻要上下一心,必能重振旗鼓,再圖大業……”
    “周公瑾!”
    孫權忽然打斷了周瑜的話,含淚看著周瑜。
    這令周瑜有點懵。
    “公非先兄刎頸之交乎?又非我孫氏江東霸業之股肱歟?今孤欲委公以重任,托以心腹之事,緣何屢屢逆孤所言?”
    周瑜啞然,聞聽此言,乃知主公之意或為真也。
    也是,經曆了宗室叛逃、經曆了身陷曹營,又經曆了母親受辱,是人都會對自己的能力產生深深的懷疑。
    主公正值心力交瘁之際,當下亟需吾等竭誠襄助。
    周瑜一抱拳,堅定的表達了自己的態度:“主公何出此言?
    瑜既受伯符公托孤之重,自當以江東存亡為己任。
    伯符乃吾刎頸之交,瑜自當從兄所言!
    伯符命我周瑜輔佐孫仲謀,非輔佐公子紹。
    瑜若棄主公,改佐公子紹,豈非悖逆兄長遺言?
    今主公德洽黎民,威服百越,乃天命所歸之主。某縱肝腦塗地,亦必護主公穩坐江東!
    今瑜在此起誓,願與主公共挽狂瀾,縱前路荊棘,亦當踏破萬難,死不旋踵!”
    周瑜聲音朗朗,赤心拳拳。
    卻不知方才命懸一線,此番肺腑之言,方得保住了他的性命。
    孫權聞聽此言,心中生出這樣一般感覺。
    難怪劉備能得人死力,眾心歸附,此仁德之計果然其效如神!
    另外,孫權也從周瑜的表態中獲得一個信息:
    看來,周公瑾亦並非孫紹死忠,孤都把話說到這個份上了,他還有如此忠心之言,當為可用之士也!
    當然,孫權也不是完全相信周瑜。
    為政者達於權變者,雖至親亦難全信,蓋因權衡天下,非獨恃親故之情。
    是孫權內心真實的寫照。
    找個機會,將周瑜家小悄無聲息的控製在手中,方位正道。
    此刻,他卻不能這麽做。
    他含淚將周瑜扶起,慨然言道:“孤得公瑾,如得子房也!”
    隨之,信其如故。
    孫權不僅對周瑜如此,對程普、潘璋、陳武皆如此之言。
    眾人雖因前事對孫權頗有意見,但經此節,竟都對孫權產生了憐愧之情。
    魯肅和張昭為其製定了安江東六策。
    一為 “撫士族以結心膂”,封江東豪族子弟,許以官爵田宅,消弭其隙;
    二為 “整戎備以固疆防”,汰弱留強,分兵屯守要隘,修繕戰船甲胄;
    三為 “輕賦役以穩民生”,削減吳侯府邸用度,暫免吳縣郡縣賦稅,開倉賑濟百姓;
    四為 “釋隙以籠絡宗室”,拜孫紹為揚威將軍,賜爵萬戶,虛其位而安其心;
    五為 “結外援以弭邊患”,通好劉備,虛結曹操,以示弱之姿,暫不與任何一方為敵。
    六為 “明賞罰以振軍威”,戰後論功行賞無偏私,臨陣退縮者雖親必罰,樹主公刑賞之信。
    經此六策,海昏雖亦有棄權投紹之士,然其勢漸緩。
    江東內外稍定,人心漸歸。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
    另一邊,趙雲率西縣三千兵馬軍往漢中之地。
    幸未有漢中兵馬相阻。
    然近至漢中,卻有漢中鬼卒相迎:“敢問來軍,可是馬孟起之援軍?”
    趙雲坦言:“非也!乃劉皇叔麾下。”
    鬼卒納悶:劉皇叔乃在東邊,他的部下怎從西處而來?
    遂匯報給祭司張恭。
    張恭乃張魯族弟,亦覺蹊蹺,遂帶兵出城,與趙雲相峙。
    “來者何人?”
    “常山趙雲趙子龍!”
    張恭一驚,腦海中立刻腦補出其單騎炸曹公之營的恐怖畫麵。
    “既是皇叔部下,何至此處?”
    趙雲坦然的一抱拳:“本為聯合馬超,以抗曹賊。怎奈未得與其相見,欲歸上庸,望借道而行。”
    “你何時領兵入涼州?”
    “往者吾儕人寡,潛行弗驚眾耳。歸來兵眾,故而知會天師,望天師成全,容我借道而行!”
    趙雲已經是很有禮貌了。
    張恭卻心有顧慮。
    他自是不想和如日中天的劉備生出仇怨。
    可若放其入漢中,這大軍行至一半,忽然攻我城池又當如何?
    隨即讓趙雲稍後,歸城問及閻圃。
    閻圃文武雙全,有漢中第一智士之名。
    張魯南下後,漢中的大事小情,皆得問他。
    “大天師正南下攻伐劉璋。於馬騰路過漢中時,我漢中有引路之恩,今本欲聯結馬超,怎料未等來馬超,卻等來個趙雲,該當如何?”
    “趙雲?”
    閻圃也頗為納悶:“他怎從西而來?”
    張恭言道:“乃言去時人少,前行歸西,歸來兵多,故而知會。”
    “多少人馬?”
    “不足三千!”
    “還不算多。”
    閻圃想了想:“大天師方傾全力南征,此際實不宜另樹強敵。吾與劉皇叔素無嫌隙,當緊閉城門,遍插旌旗,使甲士列於城頭,廣張聲勢。許其繞城而過,切不可令其察知我漢中虛實。”
    喜歡二周目阿鬥,開局給劉備念出師表請大家收藏:()二周目阿鬥,開局給劉備念出師表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