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9章 江東葬禮,國太終至荊州

字數:5082   加入書籤

A+A-


    吳郡靈堂之內,白幡蔽日,素車白馬列於朱雀道上。
    吳國太薨逝之訊傳至江東,孫權扶柩慟哭,淚濕重衾,以頭觸棺槨。
    “母育孤至此,方得江東寸土,何忍遽離耶!”
    聲嘶而氣咽,左右侍臣皆以袖掩麵,不敢直視。
    靈堂之外,江東百姓素衣裹頭,扶老攜幼聚於宮牆下,哭聲震天動地。
    但見三江戰船盡懸白帆,檣櫓如林皆垂素縞;
    八百裏巢湖之上,漁舟罷釣,唯聞哀笛破空。
    周瑜率諸將著孝甲跪祭,陸遜捧圭幣奠酒,魯肅持節宣讀誄文,其辭哀婉,連營將士無不流涕。
    日晡時分,起靈之鍾九響,六十四抬靈輿緩緩出城,兩側甲士執戟開道,幡幢儀衛延綿數裏。
    孫權跣足扶靈,孫尚香幾近氣絕。
    步過朱雀橋時,忽有群鴉盤桓悲鳴,天地色變,驟雨初歇。
    遙看鍾山如黛,長江似練,盡皆籠罩於淒迷霧氣之中,恰似江東萬裏山河同披縞素,共祭國母之靈。
    這場葬禮,辦了足足月餘,可謂宏大。
    孫權亦多派斥候,打探江北曹軍動靜。
    以防曹操忽然做出什麽舉動,咱們江東這邊好有應對之策。
    很快,斥侯帶來消息。
    “宛城之南,曹劉兩家似有接觸,行止隱秘。未知兩家密議何事?”
    孫權聞之詫異,遂命魯肅去荊州探探風。
    魯肅心中有些擔憂。
    按說孫權此番做法,確實乃是破局之法。
    使曹操不能拿吳國太作為威脅。
    就算過後曹操聲明:國太未於江東薨逝。
    江東方也可怒斥:最初乃江北許都傳來的消息,為你曹孟德之奸計。
    否則,以江夏相置換時,為何未做半點回應?
    可不知為什麽,魯肅心中總有一種十分不安的感覺。
    他想不到問題出在哪裏,隻得再去一趟荊州。
    ……
    另一邊,吳國太知曹操終給她歸鄉之機。
    作為婦人,久不出門,自不知所行何路。
    人家讓往哪走便往哪走。
    完成交接,行至荊州境地,得見江東之將。
    正是太史慈與孫紹遙相恭拜。
    “太夫人得歸長沙,某幸不辱命。”
    吳國太心中欣慰,趕緊輕抱孫紹,慈愛之情,溢於言表。
    又命太史慈起身:“太史將軍不必多禮,吾兒可安否?江東諸事順遂乎?”
    太史慈含淚而言:“此中情由容某徐徐稟明,國太且先至荊州,再從長計議。”
    “怎來荊州之地?那不是劉玄德的地盤?”
    剛脫離許都不久,被曹操言語蒙蔽,一時間吳國太還沒緩過神。
    這時,劉備走上前,彬彬有禮的一行禮:
    “孫劉兩家乃為盟友,太夫人歸鄉之路,備自當周全護送,以全兩家之誼。”
    “你……就是劉備?”
    吳國太愕然之餘,看向劉備。
    隻見劉備麵如冠玉,大耳垂肩。
    青衫配犀角帶,古玉墜腰。目若朗星,唇角含笑道,抱拳揖禮時脊背挺直如鬆,兼具儒者之風與王者之儀。
    和曹操相比,劉備溫潤如玉,莊嚴持重,有英雄之概。
    曹操則鋒芒暗藏,縱橫捭闔,又頗具才情,更具梟雄之氣。
    原本,曹操口中的劉備乃織席販履之輩,禍國殃民之徒。
    今此見之,氣質不雅曹操,比之孫文台亦不遑多讓。
    直呼其名,本為無理之舉。
    吳國太也是意外之餘,未曾籌措語句,故而唐突。
    劉備卻不以為然的笑了笑:“正是在下。”
    “哦!”
    吳國太忙還一禮:“此往荊州之地,不知為何?”
    劉備坦率直言:“曹操本欲以國太挾持江東,使我孫劉兩家難以成盟,而後一一破之,吳主仲謀欲以江夏換國太歸吳,然不得成。幸有太史將軍勇武,於南陽之地生擒夏侯惇,方以夏侯惇換國太安然歸來。故而暫處荊地。”
    “這……”
    吳國太雖然有些感性,但也不是太愚笨。
    她最先對曹操深信不疑,然其於許都久不得歸之際,便對曹操的動機產生了懷疑。
    然而,她又不是很確定曹操是不是真在誆騙她。
    聞此言,心下愈疑。
    “據我所知,江夏本屬皇叔治下,暫借江東,何以此為籌相脅?”
    劉備對此,慨然一笑:“江夏雖為我荊州之地,然孫劉兩家唇齒相依,若能得換國太歸來,區區江夏之地,亦不足為貴!”
    其未計較江夏歸屬,唯以吳國太尊位為崇。
    這慷慨之情令吳國太心中頗為感動。
    愈發覺得曹操前番所言,貌似有假:“難道那曹孟德乃為誆騙於我?”
    “曹操之所以放仲謀,便是得國太相脅,致仲謀北伐掣肘,與我荊州反目。”
    “此言於子敬臨行所誡一般無二。”
    這時,諸葛亮上前一步:“國太有無此感,曹操承諾,國太若想歸吳,必誠情相送。然到國太真想歸吳之時,便處處設阻,不得成行!”
    “哎,你說的還真是!”吳國太凜然一驚,正欲細詢。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劉備慨然一笑:“國太,此地非細論之處,城中已備酒饌雅室,請國太入城詳敘。”
    劉備的溫文爾雅,讓吳國太不好拒絕。
    當即陪笑點頭:
    “好,好,就依皇叔!”
    吳國太見江東之將太史慈和孫紹俱在此地,遂與大隊人馬入城。
    劉備不欲聲張,未設盛筵,唯備雅室珍饈,遙國太坐於主位。
    自與諸葛亮、太史慈、孫紹等侍宴於吳國太座前。
    當然,還有孫策之妻張氏與大喬,此為孫氏女眷,自可應此家宴。
    吳國太甚是想念家中之人。
    見長子兒子媳婦俱在此地,自向回到了自家一般。
    觀此廳室雖然不大,但置芬芳花草,異常雅致。
    久處許都金粉奢華之地,忽臨此間,與荊襄諸賢論道,另有意趣。
    本自歸吳心下甚喜,然接下來其聞得消息,竟令其大驚失色。
    ……
    “什麽?你說權兒有害紹兒之意?”吳國太看著太史慈,眼中寫滿了驚愕。
    未等太史慈言,張氏便將呂凱所為盡數說與國太。
    吳國太滿麵震驚:“權兒怎會如此?我要歸吳,當麵質問!”
    “國太,此恐非歸吳之時。”
    “為何?”
    諸葛亮為難道:“當遣使入吳,與吳主商議之後,再做決議,否則恐生釁端。”
    吳國太不解:“這會生何釁端?”
    諸葛亮歎了一口氣,隻好直言:“傳言江東正舉行葬禮已有數日,國太此時歸吳,或為不妥。”
    聞聽此言,吳國太心中一驚。
    她心下遽思,莫非周瑜、魯肅,亦或張昭、程普等股肱之臣有逝者乎?
    當即驚恐詢問:“何人,何人葬禮???”
    喜歡二周目阿鬥,開局給劉備念出師表請大家收藏:()二周目阿鬥,開局給劉備念出師表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