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3章 料定江東局,智救廬江兵

字數:4387   加入書籤

A+A-


    “劉備……”
    這倒是一個解決問題的方法。
    然而,孫權心中亦有擔憂:“他若不去,又當如何?”
    畢竟,從孫權的角度上來說,乃是拿劉備為槍使。
    魯肅拱手言道:“劉備素以仁義著於四海。今廬北數萬百姓困於水火,若知江東求援而皇叔拒之,豈不損其‘仁德’之名?我料他必會去之。”
    而此時,虞翻又拱手進言:“然若得廬北之民,所歸何處?”
    魯肅說道:“安置於江夏,為兩家緩衝之地。若日後北上得合淝壽春,乃順道歸為我江東之民。以免傷及友盟和氣。”
    江夏經過屠城,民數大量減少。
    正有空舍可置敗軍殘民。
    步騭想說:那若不得合淝壽春又當如何?
    卻又覺得這話說出來,太過於損江東和主公的顏麵,最終還是隱忍未說。
    他們並不知道,此一切都在諸葛亮的籌謀之中。
    翌日,孫權果然親入劉備臨府,親請劉備出兵相援。
    對此,劉備的態度是十分為難。
    此為求親,哪有在此帶兵出征之理?
    在魯肅的再三請求之下,劉備終於應允。
    而後點齊江東、荊州聯軍五千精卒,豎起劉字大旗,以黃忠為前部、甘寧為遊騎,星夜往廬江進發。
    時曹軍已破陳蘭大軍於灊山,張遼、張合正揮師追擊雷緒殘部,於禁率青州兵屯廬北斷其糧道。
    黃忠引千騎據金牛道要隘,虛設旌旗,令鼓手晝夜擂動,作疑兵之計;
    甘寧領八百衛兵溯江而上,暗截敗軍南歸水路。
    曹軍見山隘處似有旌旗招展,恐孫劉聯軍與叛軍合勢,張遼遂遣斥候探察,確又大軍駐紮於此,乃劉備之軍。
    然劉備命軍不與交鋒,隻於險處張榜安民,招納流離百姓。
    張遼亦不與劉備軍為敵。
    戰經半月,蘭雷緒不敵曹軍,又不見孫權來救,隻得往劉備駐軍處倉惶南逃,共攜六萬疲兵,入金牛道。
    兩人經多日大戰,疲憊不堪,身後於禁追兵緊逼,精騎銜尾,喊殺聲震天,所過之處草木皆靡。
    二人親率死士斷後,橫刀立馬,力戰阻敵,唯求眷屬得脫難之機。
    然於禁之勇非二人所敵。
    陳蘭豁出性命高喊:“雷將軍先行,我自斷後!”
    於禁戟槍而斥:“敗軍之將,尚敢垂死掙紮?此路乃爾等埋骨之所,一個也別想活著離開!”
    話音未落,隻見一點寒芒從餘光閃過,於禁作戰經驗豐富,下意識用長槍一擋。
    “噗!”
    一股巨力襲來,再看手中長槍,竟有一支箭簇直入槍杆。
    “好險!”
    於禁舉目遠眺,但見左立 “黃” 字旌旗獵獵,右立 “諸葛” 大纛巍巍,一個須發花白,威風凜凜的老將持弓站在山頭。
    “二位將軍勿憂!老夫立此,縱千軍萬馬,亦無人可犯爾等分毫!”
    其聲音蒼老,如若奔雷,於山穀回響。
    而後,又取一箭瞄向於禁。
    陳蘭雷緒頓感心安,於禁卻寒意驟起,冷汗浸透征袍。
    趕忙伏低身體,卻又聞風響,緊接著戰馬一聲慘嘶,雙蹄高揚。
    這一箭正中馬頸。
    “撤兵,撤!”
    沒有絲毫猶豫,於禁立刻下馬,奪副將之戰馬,率兵後撤。
    另一邊,張合欲繞路而襲,亦被甘寧所破,最終敗退。
    三人與廬北會師。
    於禁欲再追擊,與劉備正麵交戰,乃被張遼所阻:“黃忠箭術通神,百步穿楊猶餘裕,又有諸葛亮詭計多端。兄若貿然追擊,恐效曹純長阪之覆轍,望慎思之。”
    於禁想到當年南陽之戰,心有餘悸,當即罷兵。
    遂引軍還壽春。
    劉備收編部眾,共計六萬,其精卒雖僅萬餘。
    然老弱中青壯可訓為屯田兵,婦孺能織能耕,皆為可用之民。
    陳蘭、雷緒伏地叩首,額觸塵土:“某等困獸之兵,幾為曹賊所噬,幸蒙明公仗義施救,此再造之恩也!自今而後,願執鞭墜鐙,效犬馬之勞,縱赴湯蹈火,萬死不辭!”
    劉備疾步上前,雙手相攙:“二位將軍快快請起!天下擾攘,蒼生塗炭,備誌在匡扶漢室,豈忍見壯士蒙難、百姓流離?”
    說到此,劉備左右相顧:“對了,梅成將軍何在?”
    “乃為張遼部所斬!”
    劉備聞言,神色愴然:“梅將軍亦是亂世豪傑,本可共襄義舉,今卻魂歸泉壤,惜哉!然其雖殞身於戰陣,亦不失壯士風骨。”
    劉備實則有心將二將納為己用,但諸葛亮給他的建議卻並非如此。
    當交還給吳侯,全孫劉聯盟之誼,免孫權生疑;
    此誠以小利換大義,穩固鼎足之勢也。
    劉備似有感悟,然對軍師之言毫不質疑。
    當即麵露為難之色:“二位將軍忠勇,備豈不知?!然此前應吳侯之請,來救二位將軍,今若背約留將,必傷孫劉之盟。”
    雷緒看了一眼陳蘭,疑惑道:“既如此,吳侯何不親來相救?”
    劉備喟歎:“事有不得已,公等且諒之。”
    雷緒再拜問:“某等何往?”
    劉備正色道:“須歸吳侯處聽令。”
    “這……”
    二人麵上皆顯不悅之色,但亦不忍讓劉備為難。
    遂歸廬江,二人私下議論,為何如此?
    然而,不需要議論,眾軍卒私下都能猜測個八九不離十。
    雷緒歎氣:“莫非吳侯畏曹賊之威,怯而不救?知皇叔膽略非凡,仗義揮師,方解我等於倒懸?”
    陳蘭亦擔憂:“若如此,孫權有朝一日為得利好,將我等獻與曹操又當如何?”
    “不行,還得求助皇叔。”
    於是,二人又見劉備,坦言自己擔憂。
    未等劉備發言,卻見諸葛亮笑了笑:“二位將軍且安心,我主已求吳侯將二位與眾民置於江夏之地,此地雖暫屬吳侯,然本荊州之地,又與漢陽相鄰,吳侯若作難二位將軍,二位將軍即可尋求漢陽守將相助,立歸我荊州,如何?”
    聞聽此言,二將大感安心,遂拜謝離去。
    待送二將離開,劉備卻心生疑惑:“軍師,我何時請求吳侯將二位與眾民置於江夏之地?”
    諸葛亮搖搖羽扇,悠然一笑:“何須主公懇請,我料吳侯自會如此做也!”
    喜歡二周目阿鬥,開局給劉備念出師表請大家收藏:()二周目阿鬥,開局給劉備念出師表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