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6章 凡聲

字數:4251   加入書籤

A+A-


    開光那日清晨,霧氣比往日更濃,整座霧山仿佛被包裹在乳白色的蠶繭中。
    山下的村民聽見山巔傳來陣陣鞭炮聲,劈啪作響,在群山間回蕩,不由得紛紛走出家門,交頭接耳,朝雲霧繚繞處張望。
    “聽說了嗎?山上那座破廟重修了,今天開光呢!”
    老槐樹下,幾個村民議論著。
    “可不是嘛,前陣子看見不少工人往山上運材料,沒想到這麽快就修好了。”
    “不知道是哪位大功德主出的資,這工程可不小啊。”
    村民們仰望著被雲霧籠罩的山巔,眼中滿是好奇與敬畏。
    不過兩日,便有三兩香客沿著新修的山路,踏著晨露好奇而上。
    石階是新鑿的,還帶著山石原有的棱角,兩旁鬆柏蒼翠,偶爾有鬆鼠竄過,引起香客們驚喜的低呼。
    我站在山巔,俯瞰著蜿蜒而上的香客。
    這座二王廟是我親手規劃,數座殿宇沿山脊迤邐展開,青瓦飛簷,雕梁畫棟,遠望如一條靜臥的蒼龍,在雲霧中若隱若現。
    若是從空中俯瞰,必是極為壯闊的景象。
    正殿之中,供奉三尊塑像,我、古龍,還有善圓。
    能工巧匠手下,我們的形象栩栩如生,我那一尊更是眉目傳神,仿佛真能看透人心。
    旁殿則祀白蟒老祖、墨九、魔影等一眾仙靈精怪,各具形態,威嚴肅穆。
    晨鍾響起,回蕩在山穀間。
    村民們入廟,依俗焚香跪拜,低聲訴說心願。
    求健康的老人、求學業的孩子、求姻緣的青年、求財富的商人……
    眾生百相,皆匯於此。
    香煙繚繞中,每個人的臉上都寫著不同的故事。
    我常坐在殿角一個不起眼的蒲團上,如尋常廟主般微闔雙目,靜聽祈願。
    那些或樸實或貪婪、或充滿希冀或浸透憂愁的心聲,如一幅幅短暫的人生畫卷,在我麵前無聲鋪展。
    我不施法,不顯聖,隻是聽。
    聆聽他們的故事,感受他們的喜怒,品味紅塵俗世的千般滋味。
    也正是在這樣的傾聽中,我逐漸明白師尊所說的入世為何。
    突破神境,並非一味追求力量攀升。
    或許更需要的是對生命、因果、人間百態的深刻體悟。
    天機訣運轉的是天道,若不通人道,又如何真正契合天心?
    日複一日,我的心境愈發沉靜通透。浩劫陰影或許仍在逼近,但此時此刻,唯有山巒、古殿、人間煙火真實可觸。
    古龍來到我身邊時,正值夕陽西下,餘暉為廟宇鍍上一層金邊。
    他拍了拍我的肩,語氣中帶著幾分調侃:“立秋,你真要在此地做神仙?”
    我望著遠山如黛,語氣平靜:“不是做神仙,是體驗為人之道,以凡人之軀觀世間百態,或許才能找到破境的契機。”
    古龍沉默片刻,目光掃過殿內來往的香客:“你變了,從前的你,絕不會為這些凡塵瑣事駐足。”
    “或許是我終於明白,修行不隻是為了超越眾生,更是為了理解眾生。”
    我微微一笑。
    “師父常說,修道先修心,心若不通達,縱有通天法力,也不過是空中樓閣。”
    古龍若有所思:“那你可有所獲?”
    我指向一位正艱難跪拜的老嫗。
    “你看那位老人家,她每走一步都痛苦萬分,卻仍堅持每日上山。
    因為她相信,自己的誠心能保佑遠行的兒子平安歸來。”
    又指向一個偷偷將供果塞進口袋的孩童。
    “再看那孩子,父母外出,家裏隻有爺爺奶奶,他難得吃到水果,雖然行為不妥,卻是生活所迫。”
    “人世間的善惡,並非黑白分明。
    每個人都在自己的處境中做出選擇,有著外人難以理解的不得已。”
    古龍聞言默默點頭。
    “看來你這段時間確實感悟頗多,既然如此,我先去處理些私事,忙完了回來找你。”
    送走古龍,我繼續在三王廟的生活。
    每日清晨灑掃殿宇,點燃供香,而後坐在殿門處靜觀來往香客。
    日子平淡如水,我的心卻在這平淡中日益清明。
    第一位讓我銘記的香客,是位七旬老婦。
    那日細雨蒙蒙,她拄著磨得發亮的竹杖,一步一顫地爬上山來,蓑衣上沾滿泥水,顯然一路行來十分艱難。
    她顫巍巍地走進大殿,甚至沒有抖落身上的雨水,便直接跪在我的像前,雙手合十,眼中含淚。
    “三王爺,我老婆子求了您這麽多年,今年我那不孝子終於回家了...”
    老婦人哽咽著,皺紋遍布的臉上雨水與淚水交織。
    “可他回來就是要錢,說是要做什麽生意。我這把老骨頭,就剩下這點棺材本了,給是不給?”
    我在一旁靜聽,心中泛起酸楚。
    這世間最難斷的莫過於親情,血濃於水的牽絆讓人痛苦卻無法割舍。
    老婦人絮絮叨叨說了許多:兒子年輕時如何聰慧過人,如何因交友不慎誤入歧途,如何欠下賭債遠走他鄉,如今又如何歸來承諾重新做人。
    她的言語間有埋怨,有關切,更有難以割舍的母愛。
    “鄰居們都勸我不要給,說這錢肯定打水漂。”
    老婦人抹了把眼淚:“可是三王爺,我能怎麽辦呢?他畢竟是我身上掉下來的肉啊...”
    她重重磕了三個頭,額頭觸地的聲音在寂靜的殿中格外清晰。
    “三王爺,我還是給吧,都說兒孫自有兒孫福,可我這當娘的,實在狠不下心看他走投無路。”
    老婦人起身離去的身影蹣跚卻堅定,雨水打濕了她的背影,讓我想起師尊,想起那些為門派、為弟子付出一切的長輩。
    親情如此,師恩亦然,世間至情,總是讓人既脆弱又堅強。
    傍晚時分,一個中年男子匆匆上山,渾身被雨水浸透也毫不在意。
    他衝進大殿,直接跪在地上,聲音嘶啞:“二王爺,求您救救我女兒!醫生說她得了白血病,需要很多錢治療,我已經賣了房子,可還是不夠啊!”
    男子泣不成聲,額頭重重磕在地上,發出令人心顫的聲響。
    “我不求別的,隻求我女兒能好起來,我願意用我的命換她的命!”
    這是父愛如山。
    我見過太多為子女犧牲一切的父母,他們的愛純粹而偉大,不求回報。
    男子的哭聲在空蕩的殿中回蕩,每一個音符都飽含著絕望與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