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1章 案首之爭

字數:5704   加入書籤

A+A-


    王獻之前也來問過兩次,都被林複白給打發走了,這次他其實也沒抱太大希望,隻是沒想到開門的是陳汐。
    陳汐昨晚還在想把這裏的東西搬進陳府,今天王獻就來了。
    她沉吟了片刻,還是沒有立即答應,“王師傅,等幾日吧,我需要商量一下。”
    陳汐隻是有這個打算,具體還是要問問林複白再說,畢竟她也不懂打鐵,萬一林複白覺得這裏更方便一些呢?
    王獻見她鬆口,不由鬆了口氣,沒有繼續逼問,他起身抱拳,“多謝陳娘子,那我過幾日再來。”
    這間鋪子並不值錢,但這是他師傅留下的,他買下來也算是留個念想。
    陳汐點點頭,將他送了出去。
    晚些時候,她就將小雲喊來,把小雲用的東西都搬了過去。
    小雲自然是開心的,誰不想住大房子呢,以後她就有更大的地方製作花露水了。
    石草也一塊來幫忙搬東西,全部搬到了後院的花園裏,小雲以後就要在這裏幹活了。
    現在正是鮮花盛開的季節,圓圓他們本來在山下摘花,現在暫時也不用回去,院子裏的花都夠他們摘一段日子了。
    至於吳氏和趙德,他們沒有選擇住在這裏,而是繼續回杏河村去住,理由是這裏太大了,住不習慣。
    陳汐也沒強求,他們回去也好,畢竟村裏還養著那麽多家禽需要照顧。
    鄭氏也還是舍不得那些家禽,每日都會抽空回去看看,生怕別人給她偷了。
    雖然這段時間都是吳氏在喂,但她還是把那些家禽當做自己的。
    陳汐又去定做了一些家具,簡單的將她住的院子布置了一番,如此,又過去了三日。
    林複白也找到了許牧,許牧那日與方瑗分開後,便沒有再回方家。
    他在街上遇到了熟人,給對方許諾了二十兩的報酬,那人才勉強同意他擠擠。
    因為遲遲沒有放榜,兩人打算出來去打聽下情況,往年放榜時間都在五日左右,而這次,竟然足足過去了七日,府衙依舊沒有任何動靜。
    不少考生都聚集在茶館內討論,兩人也去湊了個熱鬧,出來時便遇到了林複白。
    林複白上前和許牧打招呼,許牧先與旁邊的同伴告辭,然後才與林複白往人少的地方走。
    “抱歉,這幾日讓趙兄擔憂了,我本想回去與趙兄報平安,但是……”
    許牧臉色有些古怪,提及方家,他便有些抗拒。
    林複白沒管他的糾結,比起他和方瑗的事,他更關心放榜的事。
    “你可有打聽到什麽消息?為何今年遲遲沒有放榜?”
    許牧點點頭,“倒是打聽到一點情況,有些在衙門有人脈的人透露,說是知府大人因案首之事和參議們商議許久,卻遲遲定不下來,前兩日知府派人去青州城將李老爺請來了,應該明日便能出結果。”
    林複白有些意外,“競爭這麽激烈?”
    “那是自然,考生眾多,其中不乏真才實學之輩。”許牧說著,又沉吟道,“不過今年這種情況,卻是少見。”
    “往年偶爾也會有那麽一名考生一騎絕塵,但幾年才出那麽一個,聽他們所言,似乎今年不止一個,否則也不會讓縣令如此頭疼,還特意去請來了李老爺。”
    許牧說,不止李老爺,其中還有好幾位致仕的學士,大家各持己見,這才遲遲未能定下。
    林複白道,“不是有個叫吳然的,憑他的才學和背景,也不能奪得案首?”
    許牧笑道,“他祖父的確是衡州知府,雖然在青州城很有分量,可在府城,卻遠遠不夠。”
    青州知府與衡州知府平級,同樣也是競爭對手,吳然的身份,還不足以讓知府給他麵子。
    況且這麽多考生,也不止吳然才有背景,有背景甚至比他強的多了去了。
    林複白點點頭,“原來是這樣。”
    林複白也沒再多問,他壓根就沒想過在這群關係戶當中爭什麽案首,隻要能上榜就夠了。
    畢竟,他也不想再去服徭役了。
    林複白說起了方瑗的事,許牧麵色有些複雜。
    “我也是受方夫人所托,你不必為難。”
    許牧點點頭,“多謝趙兄特來尋我,我不會再回去了,還請趙兄抽空將我包袱帶來。”
    “好。”
    兩人又閑聊了片刻,林複白便與許牧告辭,回了方家。
    青州府衙議事廳內,十二位參議分列楠木交椅,大家都在交頭接耳,其中一名頭發花白的老者正端詳著手裏的兩份考卷。
    知府端坐在主位,眉頭微蹙,他也是頭次遇到這種事。
    這兩名考生若是岔開,必定都是案首,可偏偏這次湊到了一起。
    雖然不少關係戶,文章能過得去的,讓其上榜倒也不是什麽難事,但這案首卻很重要,可不能隨便亂定。
    這些都是要抄送都察院,一坨狗屎成了案首,別人一眼就能看出來。
    而這次兩名出色的考生,和他也沒多大關係,因此才這般犯難。
    兩刻鍾過去了,李老爺眉頭也蹙了起來,一會兒看這篇,一會兒看另外一篇,顯然,他也同樣陷入了糾結之色。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許久,李老爺放下考卷,歎了口氣。
    知府道,“李老,對這兩篇文章有何見解?”
    李老沉吟道,“這兩份考卷,難怪諸位討論許久也未曾定下結果,著實讓老夫也頗有些為難。
    先說說這第一篇,字跡工整,開篇立意便令人眼前一亮。文中論述民生之策,竟引入了諸多新奇之法,此等思路,可謂別出心裁,極具實用價值,若是施行,於百姓生計大有裨益。”
    他微微搖頭,話鋒一轉:“然而,這文章弊病也十分明顯。其書寫格式全然不符我朝科考規範,段落劃分隨心所欲,用詞更是大膽,諸多新詞怪語,雖能明白其意,卻有違傳統辭章之道。
    他沉吟道:“若是貿然將此卷定為案首,恐怕會引得諸多非議。”
    接著,李老爺拿起另一份考卷,神色稍緩,說道:“再看這一篇,文章結構嚴謹,引經據典恰到好處,可見考生紮實的經學功底。
    德政、仁治、禮義等方麵完全符合我朝對科舉文章的要求,堪稱典範之作。”
    但他話裏又帶出幾分遺憾:“可有些美中不足。通篇文章雖文采斐然,理論上無懈可擊,可落到實處,卻缺乏可操作性。
    所提之策,皆是些大道理,在實際政務中難以推行,頗有紙上談兵之嫌。”
    眾人麵麵相覷,好嘛,看了半天,得出的結論與他們一致。
    這也是他們爭論這些天未曾得出結論的原因,這又請來一人,還是這般糾結。
    知府道,“李老果然目光如炬,隻是如今這案首之位懸而未決,不如李老說出心中人選,我等也好定奪。”
    加上李老,便是十三人,如今他們十二人各持己見,兩篇文章都有六票,隻需李老再投出一票,便能決定此次案首的歸屬。
    “老夫認為,科舉之要,在於為朝廷選拔真正能經世致用的人才。
    第二篇文章雖中規中矩,盡顯經學功底,可世道變化,若治國理政皆依循舊例,空講大道理,難以應對層出不窮的新問題。
    反觀第一篇,雖格式用詞離經叛道,卻滿紙皆是對民生實務的獨到見解,那些新奇之法,若能妥善改良運用,或可造福百姓。”
    不少支持第一篇的紛紛點頭,另外一篇的支持者皆是眉頭緊蹙。
    “知府大人,李老,恕下官不敢苟同。科舉取士,規矩傳承百年,豈是能隨意更改的?這第一篇文章,格式混亂、用詞荒誕……”
    “何老此言差矣,將其定為案首,一來可激勵更多士子開拓思路,二來也向世人表明,咱們青州府選才,不拘泥於形式。
    至於其格式用詞之錯,可令其入府學後,由先生教導改正。”
    眾人又開始爭論了起來,知府揉了揉太陽穴,這樣的場麵,已經持續五日了。
    片刻後,知府咳了一聲,“諸位,還請稍安勿躁,讓李老將話說完。”
    李老爺點點頭,開口道,“何老所言,也有一定道理。科舉規矩,自然不能隨意踐踏。但我等也需審時度勢……”
    又是一番長篇大論後,李老起身道,“選拔人才,是為了朝廷能更好地治理天下,造福百姓。若隻看重形式,而忽視了文章的實質價值,那與買櫝還珠又有何異?”
    “若諸位堅持反對,我想老夫此番前來也無意義,便請鄭大人自行定奪。”
    這番話一出,眾人也逐漸安靜了下來。
    這裏不少都是有身份地位的人,來這裏商討的意義,便是各抒己見,而非一家之言。
    李老來,也隻是讓他參與投票,若是都反對他,他在這裏也確實沒有必要。
    外麵的考生並不知道府衙內的激烈爭執,都焦急的等著放榜。
    林複白這邊才回去沒多久,正和方夫人聊天的他,管家跑進來,激動的說,“夫人,趙公子,官府放出消息,明日便會放榜。”
    這是方夫人特意叮囑的,讓管家盯著點動向,因此,他一得到消息,便跑來告知。
    林複白也總算鬆了口氣,等了這麽多日,再不出來,他就要打道回府了。
    這章寫的太卡了,還剩一章白天補上)
    喜歡和前夫穿古代,他當首輔我當首富請大家收藏:()和前夫穿古代,他當首輔我當首富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