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章 北啟狂怒開戰

字數:4039   加入書籤

A+A-


    “可是將軍,”副將有些擔憂,“將精銳分出去,西北大營……”
    “西北有我,有唐侍郎,還有這些新家夥,守得住!”
    陸錦棠拍了拍身旁一架剛調試好的小型投石機,“北啟想玩花樣,那我們就陪他們玩玩。
    告訴我二哥和五哥,陸家子弟,走到哪裏,就要把我南陵的軍威帶到哪裏,把這些利刃,插在敵人的心髒上!”
    陸家子弟,向來是西北軍的中流砥柱。
    陸長風與陸長雨,陸長春與陸長夏,雖是陸父的庶子,但從小在嫡母身邊長大,和嫡子沒有什麽區別,從小在軍營中長大,弓馬嫻熟,更得父親真傳,深知兵貴神速、臨機應變之道。
    接到命令後,陸長風與陸長雨沒有絲毫猶豫。他們挑選的五千人,皆是身經百戰的老兵,對新武器的使用也已操練多時。
    連弩車拆解後便於運輸,神臂弓的箭矢儲備充足。
    他們晝伏夜行,以最快的速度抵達北境。
    此時的北境,左賢王的騎兵正圍攻“雁門關”的關隘。
    關隘城牆低矮,守軍本已岌岌可危。
    就在城破在即之時,陸長風與陸長雨的援軍到了。
    “列陣!連弩車在前,神臂弓在後!”陸長風一身銀甲銀甲,立馬陣前,聲音洪亮。
    塵土飛揚中,連弩車被迅速推上前沿,巨大的弩臂緩緩張開。
    左賢王見狀,獰笑道:“南朝援軍?不過是些烏合之眾,給我衝!踏平他們!”
    然而,當第一波騎兵衝到射程內時,迎接他們的不是箭矢,而是如同驟雨般密集的弩箭。
    連弩車一次齊射,便能覆蓋數十步的範圍,前排的騎兵連人帶馬被射倒一片,後麵的騎兵收不住勢,紛紛撞在一起,陣型瞬間大亂。
    “神臂弓,放!”陸長風再次下令。
    嗡鳴聲中,長箭破空,帶著撕裂空氣的銳響,精準地射向敵陣中的將領與旗手。
    左賢王驚駭地看著自己的親衛一個個倒下,甚至有一支箭擦著他的頭盔飛過,刮落了他一縷頭發。
    “這……這是什麽鬼東西?”左賢王從未見過如此恐怖的射程與威力,心中第一次生出了怯意。
    北啟騎兵的優勢在於機動性和衝擊力,如今在這種密集的遠程打擊下,根本無法靠近。
    陸長風抓住機會,下令:“開城門,步軍跟進,掩殺!”
    城門洞開,早已憋足了勁的北境守軍與陸長風帶來的精銳步兵衝出,配合著連弩車的掩護,如猛虎下山般撲向混亂的敵陣。
    左賢王見勢不妙,隻得鳴金收兵,狼狽撤退。
    北境之危,暫得緩解。
    與此同時,在東北方向,陸長春則采取了不同的策略。
    他率領的三千人,攜帶的多是輕便的改良弩箭和少量的爆炸火罐。
    他們不與右賢王的大部隊正麵交鋒,而是利用對地形的熟悉,不斷進行遊擊和伏擊。
    每當右賢王的騎兵劫掠完一處村落,準備撤離時,樹林中、山坳裏便會突然射出密集的弩箭,專打殿後的騎兵。
    有時,幾枚火罐從天而降,在敵群中炸開,驚得馬匹四散奔逃。
    右賢王被這種打了就跑的戰術搞得焦頭爛額,兵力分散追擊,卻連對方的影子都摸不到,反而不斷有小股部隊被殲滅。
    東北的糧道,在陸長春的騷擾下,漸漸恢複了暢通。
    陸家的四個兒子,如同兩把利刃,分別插入北啟的左膀右臂,讓北啟分兵襲擾的計劃大大受阻。
    就在西北、北境、東北三線激戰之時,東邊的南陵國戰場,也傳來了令人振奮的消息。
    南陵國東邊與東明接壤,國力最強,一直是北啟試圖拉攏的對象。
    北啟大汗曾許諾,隻要東明在東方起兵,牽製南陵國兵力,北啟便會在勝利後給予重賞。
    東明國主本有些心動,已在邊境集結了軍隊,隻待北啟在北方打開局麵,便準備西下。
    關鍵時刻,賢王趙逸登場了。
    賢王趙逸,是南陵皇帝的胞弟,素有賢名,且極善外交與謀略。
    他奉皇帝之命,前往東明周旋。
    東明宮中,東明國主看著下首氣度雍容的賢王,麵色複雜:“賢王殿下遠來,不知有何見教?”
    趙逸微微一笑,並不直接提及戰事,而是先送上了南陵精美的絲綢、瓷器,以及幾本唐侍郎整理的關於農桑水利的書籍。
    “孤此來,一是為兩國邦交,二是聽聞東明近來天災,百姓疾苦,特備了些薄禮,略表心意。”
    東明國主眼中閃過一絲驚訝。
    北啟許諾的是戰爭與掠奪,而南陵送來的卻是民生所需。
    趙逸接著道:“東明國主可知,北啟為何突然對我南陵發動猛攻?”
    他頓了頓,語氣從容,“隻因我南陵西北,有陸錦棠將軍鎮守,更得了能工巧匠相助,新製的兵器威力無窮,北啟數次進攻,皆铩羽而歸。
    如今北啟分兵襲擾北境、東北,已是強弩之末,不過是想拉上東明,做他們的替死鬼罷了。”
    他命人呈上幾份從西北前線快馬加鞭送來的戰報抄本,以及描繪新武器威力的圖卷。
    “國主請看,這是西北最新的連弩車,一次可射十箭,射程百步。
    這是神臂弓,可洞穿重甲……北啟的鐵騎,在這些利刃麵前,已無優勢可言。”
    東明國主看著圖卷上描繪的慘烈戰況,又想起北啟使者那副居高臨下、仿佛南陵已是囊中之物的模樣,心中漸漸有了計較。
    趙逸見火候已到,話鋒一轉,語氣誠懇:“東明與我南陵,唇齒相依。
    北啟乃虎狼之邦,若真讓他們滅了南陵大胤,下一個遭殃的,必是東明。
    與其為北啟火中取栗,不如與我南陵永結盟好。
    我南陵可向東明開放互市,提供農桑技術,助東明百姓安居樂業,這難道不比跟著北啟去打一場勝負未卜的仗更好嗎?”
    一番話,動之以情,曉之以理,又輔以實實在在的利益與威懾。
    東明國主權衡再三,終於下定決心。
    他當場表示,東明絕不出兵助北啟,並願意與南陵重申和平盟約。
    不僅如此,在賢王的巧妙斡旋下,東明國主甚至下令,將國內一些試圖勾結北啟的貴族拿下,並將北啟派來的使者“禮送”出境。
    為了表示誠意,東明國還主動出兵,清剿了境內幾股騷擾南陵邊境的小股匪寇。
    喜歡穿越後一直在種田請大家收藏:()穿越後一直在種田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