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硯台裏的山河
字數:4482 加入書籤
暮夏的雨絲斜斜掠過觀音廟朱漆飛簷,楊明汐望著簷角垂落的水簾,指尖無意識摩挲著腰間銀鈴。
這是太皇太後留給她的,此刻卻沉甸甸得如同係著半闕殘詩。
“楊女官,這尊觀音像的蓮花座......“
青衫男子的聲音從佛龕後傳來,楊明汐應聲繞過鎏金香案。
新皇蕭承煦正蹲在斑駁的青磚地上,素白的手指拂過蓮花座底部暗紋,指節在天光裏泛著冷玉般的光澤。
自從得知阿寧來過觀音寺那日起,他便以微服為由頻繁出入觀音廟,今日已是第七次。
“陛下,這處......“楊明汐話音未落,蕭承煦突然起身。玄色繡鞋碾過潮濕的苔痕,他的目光掃過梁間褪色的飛天壁畫,又落在供桌上搖曳的長明燈上。
燭光映得他眼尾猩紅,恍惚間竟與八年前那個蜷縮在冷宮角落的少年皇子重疊。
突然,一聲驚雷炸響。
蕭承煦踉蹌著扶住香案,楊明汐眼疾手快地扶住他單薄的肩膀。
隔著絲質中衣,她摸到他脊骨嶙峋如竹,心中泛起酸澀
——這具身體在千荒山熬了一年,又在權謀漩渦裏掙紮了七年,哪裏還經得起這般折騰。
“阿寧最喜歡看雷雨。“蕭承煦的聲音輕得像片落葉,“她說閃電劈開烏雲的樣子,就像撕開了黑暗的幕布。”
他轉身望向廟門外翻湧的雲層,雨簾中仿佛真有雙眼睛在凝望。
楊明汐喉頭哽咽。
阿寧是蕭承煦的表妹,兩人在千荒山時就有些意思了。
回了京城,蕭承煦做了太子後,去陸府提親,結果被完虐。
楊明汐和陸錦棠兩人都不同意他們兩個在一起,因為他們是很親的表兄妹。
後麵經曆千辛萬苦,總算把自己心愛的人整到了自己身邊,哪成想一個月都沒有,她放下和離書,離宮離京了。
從那以後,蕭承煦掌心便烙下了蝴蝶狀的疤痕,而這座觀音廟,藏著他們最後的溫暖回憶。
回宮的馬車碾過積水,蕭承煦突然掀開簾子。
雨絲撲在他蒼白的臉上,他望著灰沉沉的天際喃喃:“阿寧應該看得到我吧?“
楊明汐慌忙低頭,袖中帕子攥得發皺。
她想起先帝臨終前的獰笑,想起蕭承煦跪在龍榻前,差點被灌下鴆酒時的決絕。
此刻車外雨打芭蕉,卻比不過她心中翻湧的驚濤駭浪。
次日起,禦書房的燭火再未熄滅過。
蕭承煦將自己鎖在案牘之間,朱砂筆在奏折上劃出刺眼的紅痕。
楊明汐看著他日益消瘦的背影,看著他將後宮的選秀名冊付之一炬,看著他把“勤政“二字刻成鎮紙壓在案頭。
三個月後的清晨,楊明汐捧著新政詔書踏入禦書房。
陽光穿過雕花窗欞,在蕭承煦發間鍍上一層碎金。他麵前攤著厚厚的奏疏,硯台裏的墨汁早已幹涸,而詔書上“均田賦、興水利、開科舉“等字跡力透紙背。
“去宣旨吧。“蕭承煦頭也不抬,指尖撫過案角的蓮花紋鎮紙,“告訴他們,南陵的天,該亮了。“
楊明汐退出書房時,簷角銅鈴叮咚作響。
她望著晴空下巍峨的宮牆,忽然想起觀音廟裏那盞長明燈
——原來這世上最珍貴的奇石真寶,從來不是藏在磚瓦間的秘寶,而是一顆不肯向命運低頭的心。
宣德一年的秋風掠過南陵國廣袤的土地,將新政的消息帶到了每一個角落。
清晨的薄霧還未散盡,長山村的老槐樹底下已經聚滿了人。
張理正顫顫巍巍地展開那張黃紙,渾濁的眼睛裏閃爍著激動的淚花:“都聽好了!新皇下令,凡開墾荒地者,三年之內免交賦稅,且不收買地銀子!”
人群頓時沸騰起來。
李老漢握緊了手中的鋤頭,聲音都在顫抖:“我這把老骨頭,終於能給兒孫們多掙幾畝地了!”
一旁的王嬸抹著眼淚笑道:“可不是嘛,往年這時候,我們還在為交租發愁呢!”
大家哈哈哈哈的哄笑起來。
自此,山野間,處處可見忙碌的身影。
男人們揮汗如雨地開墾著荒地,女人們則在一旁幫忙運送工具、照顧孩子。
遠處傳來孩童清脆的笑聲,和著鋤頭敲擊土地的聲音,奏響了一曲充滿希望的樂章。
年輕的書生們也紛紛走出書齋,加入到開荒的隊伍中,他們一邊勞作,一邊談論著新政中的科舉改革,眼中滿是憧憬。
鄉鎮上,往日冷清的街道變得熱鬧非凡。
新政推行後,朝廷放寬了商業限製,允許商戶在指定區域自由擺攤設點。
老字號的綢緞莊前,夥計們正忙著掛出新到的蘇繡;街角的茶館裏,說書先生敲著醒木,講述著新皇的勤政故事,台下坐滿了喝茶聽書的百姓。
最引人注目的,當屬新建的集市。各種貨物琳琅滿目,從山貨特產到精巧的手工藝品,應有盡有。
商販們的吆喝聲、顧客的討價還價聲交織在一起,形成了獨特的市井交響樂。
一位從外地趕來的商人感慨道:“我走南闖北這麽多年,還從未見過如此繁榮的景象,南陵國真是變了!”
在新政的推動下,水利工程也在緊鑼密鼓地進行著。
各地紛紛組織勞力疏浚河道、修建水渠。
曾經幹旱的農田得到了充足的灌溉,莊稼長勢喜人。
老農們站在田埂上,望著綠油油的禾苗,臉上洋溢著幸福的笑容。他們知道,今年定是個豐收年。
與此同時,新設立的學堂裏傳來朗朗讀書聲。
新政廢除了以往嚴苛的入學限製,不論貧富,隻要有誌於學,都能進入學堂接受教育。
孩子們穿著嶄新的粗布衣裳,認真地跟著先生誦讀詩文。這些稚嫩的聲音,仿佛是南陵國未來的希望在發芽。
隨著新政的深入人心,社會治安也得到了極大的改善。
朝廷頒布了新的律法,嚴懲貪官汙吏和地痞惡霸,百姓們終於能過上安穩的日子。
街頭巷尾,人們見麵時談論最多的,便是新皇的英明神武。
在這一片繁榮景象中,誰也沒有忘記,這一切的改變都源於那個日夜操勞的身影。
禦書房內,蕭承煦依舊伏案工作,案頭堆滿了各地傳來的捷報。
楊明汐端著參湯走進來,看著他日漸消瘦卻依然堅毅的麵容,心中滿是心疼與敬佩。
“陛下,該用膳了。”楊明汐輕聲說道。
蕭承煦抬起頭,眼中閃過一絲欣慰:“幺舅母,你說阿寧應該看得到南陵國的變化吧!”
“阿寧,這盛世如你所願。”
窗外,夕陽的餘暉灑在他身上,為這位年輕的帝王鍍上了一層神聖的光輝。
夜幕降臨,南陵國的燈火次第亮起。
從山野鄉村到繁華市鎮,處處洋溢著幸福與安寧。
這盛世新章,是蕭承煦用無數個不眠之夜換來的,更是南陵國百姓們用勤勞與汗水共同譜寫的。
而這,僅僅是一個開始,在新皇的帶領下,南陵國必將走向更加輝煌的未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