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江南春深,京城水暖
字數:3075 加入書籤
陸錦棠夫婦離京那日是個晴好的天氣,風裏已帶了些江南的溫軟意。
楊明汐坐在馬車裏,指尖摩挲著發間的稻穗銀簪,掀開車簾一角回望——蕭承煦還站在城門樓上,玄色龍袍被風拂得微動,卻沒像往日那樣揮手,隻靜靜望著馬車遠去的方向。
陸錦棠握著她的手,指腹蹭過她腕間的玉鐲“別看了,往後想回來,咱們隨時能來。”
楊明汐點頭,轉頭見他指尖的和田玉扳指在晨光裏泛著暖光,忽然笑了“當年你說要浪跡天涯,我還怕隻是隨口說說。”
陸錦棠也笑,從袖中摸出個布包,裏麵是包新收的江南稻種“到了老宅,先把後院的空地翻了,你不是總說想種些江南的稻子?”
馬車走了半月,終於到了江南府。
陸錦炎已經在一個月前,帶著陸老太爺夫婦,陸宏佑夫婦,還有幾個弟妹回了老宅,京城留了一些年輕的孩子們,還有陸錦淙夫婦坐鎮。
老宅的木門推開時,落了些去年的梅瓣。
陸老太爺正坐在廊下曬暖,見他們來,手裏的茶盞晃了晃,眼角笑出細紋“回來就好,院裏的梅樹雖謝了,卻抽了新枝。”
陸父也從屋裏挪出來,靠在竹椅上,氣色比在京城時好了許多,指著院角“我讓下人留了塊地,等著你們回來種東西呢。”
往後的日子,倒真應了“浪跡天涯”的願。
楊明汐常挎著竹籃去田間看農人插秧,銀簪插在發間,被日頭曬得溫溫的。
陸錦棠陪著祖父下棋,幫陸父煎藥,夜裏就和楊明汐坐在廊下,聽著巷子裏賣花人的吆喝,聊起當年在南陵朝堂的日子——說春日籍田的泥土香,說秋日糧倉的稻穀氣,說蕭承煦當年揣著暖爐來偏殿陪讀的模樣。
京城那邊,蕭承煦果然把西北的事理順了。
他不再像從前那樣事事問“幺舅舅該如何”,批奏折時見著稻穗紋樣的封皮,就會想起陸錦棠送他的第一本農桑冊,指尖頓一頓,再落下朱批。
每隔一月,他總能收到江南來的書信,陸錦棠的字跡還是那樣工整,說“祖父能拄著拐杖走半條街了”,說“阿汐種的稻子出了青穗”,說“院裏的桃花開了,等陛下開春來看”。
轉過年開春,蕭承煦真的悄悄離了京城。
沒帶多少隨從,隻揣著一本新修的《農桑錄》,是他特意讓人編的,裏麵記了南北各地的種稻法子。
到江南府時,正趕上雨後,巷子裏飄著桃花瓣,他遠遠就看見陸錦棠在院門口擇菜,楊明汐蹲在田埂上,發間的銀簪在新綠的稻苗間閃著光。
“幺舅舅,幺舅母。”他沒喊“朕”,也沒穿龍袍,隻著了件素色錦袍,像當年還沒登基時,跟著陸錦棠來江南玩的少年。
陸錦棠抬頭見他,手裏的菜籃晃了晃,連忙迎上去“陛下怎麽真來了?”
楊明汐也站起來,笑著擦了擦手上的泥“正好,灶上燉了江南的筍幹老鴨湯,就等你了。”
那幾日,蕭承煦沒提朝堂事,隻跟著他們逛江南的集市,看楊明汐教農婦選稻種,聽陸錦棠和祖父聊棋譜。
臨走那日,陸錦棠送他一包新曬的稻種,粒兒飽滿,還帶著陽光的味道“這是阿汐種的第一茬稻子收的,陛下帶回京城,種在籍田吧,就當我們還在陪著陛下。”
蕭承煦把稻種揣在懷裏,走時回頭看,見楊明汐發間的銀簪在桃花樹下閃了閃,陸錦棠正揮著手,曾外祖父和外祖父也站在廊下笑。
他忽然明白,陸錦棠說的“陛下早能獨當一麵”,原是這般意思——所謂盛世,不僅是百姓有糧,更是有人能放心歸隱,有人能安心守業,有人把彼此的心意,都種在時光裏。
回到京城,蕭承煦真的把江南稻種撒在了籍田。
春末時,秧苗長得綠油油的,他站在田邊,風裏帶著稻葉的清香,像極了那年陸錦棠陪他在籍田看春耕的模樣。
禦書房的抽屜裏,多了一封江南來的信,信末寫著“江南桃花年年開,陛下若想,歲歲都能來,還有,帶上我們的親人,大姐和大侄女,讓他們感受一下家人團聚的力量。”
燭火劈啪響,蕭承煦摸著信上的字跡,忽然笑了。
窗外的月光灑進來,落在案上的《農桑錄》上,書頁間夾著一片風幹的桃花瓣,是江南春天的味道。
轉年夏天,蕭承煦真就帶著陸錦陌和陸德寧,還有他的六個子女去了江南。
陸錦棠和楊明汐早早就在老宅門口迎候,見到他們,歡喜得不行。
一家人圍坐在院子裏,吃著清甜的涼,談天說地,笑聲回蕩在老宅上空。
接下來幾日,他們一同去田間看稻子抽穗,去集市挑選新鮮的蔬果。
陸錦陌久聞江南美景,這次親眼一見,更是滿心歡喜。孩子們在桃樹下追逐嬉戲,大人們則坐在廊下喝茶聊天。
到了分別之時,大家雖有不舍,但都帶著滿心的溫暖。
蕭承煦望著漸漸遠去的老宅,心中滿是感慨。
回到京城後,他更加用心治理國家,將陸錦棠傳授的農桑之道推廣至全國。
時光流轉,在眾人的努力下,天下百姓安居樂業,處處都是豐收的景象,而那江南老宅,也成了他們心中最溫暖的牽掛,承載著親情與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喜歡穿越後一直在種田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穿越後一直在種田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