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九 駝鈴回響 ,史韻千秋
字數:1438 加入書籤
“攀登高峰望故鄉,何處傳來駝鈴聲,聲聲敲心坎。風沙揮不去印在曆史的血痕,風沙揮不去蒼白海棠血淚……”每當耳畔響起這首《夢駝鈴》,心中便如掀起千層浪,久久難以平靜。
祖國的版圖,往昔如一片飽滿的海棠葉,那是祖先留給我們廣袤而富饒的家園。然而,歲月流轉,列強的覬覦與掠奪,讓這片海棠葉慘遭蠶食,最終隻留下如今雄雞般的模樣。這是一段不堪回首的屈辱曆史,是誰如此貪婪地掠奪了我們的祖業?又是誰如此無能地敗光了祖先的家當?“風沙揮不去印在曆史的血痕,風沙揮不去蒼白海棠血淚”,這句歌詞,仿佛是曆史沉痛的呐喊,每一個字都如重錘般撞擊著我們的心。
滾滾的風沙裏,駝鈴聲嗚咽著,敲得人心坎發疼。從漢時明月照耀下的秦時關隘開始,這片土地便演繹著無數的傳奇與悲壯。張騫,這位偉大的探險家,帶著使命踏上未知的征途,鑿空西域,開辟了連接東西方文明的絲綢之路,讓大漢的威名遠揚異域。班超,投筆從戎,以非凡的膽略和智慧,在西域縱橫捭闔,經營三十餘載,使五十餘國歸附漢朝,穩定了邊疆局勢。耿恭,在疏勒城以數百孤軍,麵對匈奴的重重圍困,堅守數月,食盡窮困,卻寧死不屈,展現出了令人動容的忠誠與堅韌。鄭吉,首任西域都護,為西域的和平與穩定立下不朽功勳,“漢之號令班西域矣,始自張騫而成於鄭吉”。傅介子,以無畏的勇氣,深入敵境,刺殺樓蘭王,威震西域。陳湯與甘延壽,那句“明犯強漢者,雖遠必誅”,更是擲地有聲,彰顯了大漢的霸氣與威嚴。還有細君公主與解憂公主,她們以柔弱之軀,遠嫁異域,肩負起和親的重任,用一生的堅守,換來了邊疆的和平與安寧。
西漢至今,悠悠兩千二百餘年,那些曾經開疆擴土、屯田戍邊的英雄們,有的已在曆史的長河中如流沙般悄然淹沒,他們的事跡或許已鮮為人知。但有的人,卻憑借著非凡的功績留下了性命,更留下了一部部可歌可泣的曆史。他們的雄心壯誌,如璀璨星辰,照亮了後人前行的道路,讓我們永世難忘。
當我本意以這些曆史故事為基石,塑造一位戍邊英雄時,提起筆卻深感力不從心。我顧慮重重,害怕無法還原曆史的真實,害怕不能展現英雄的風采,最終寫出了一部連自己都極為不滿意的次品。此刻,心中滿是愧疚,覺得對不起那些為國家拋頭顱、灑熱血的古人,對不起波瀾壯闊的曆史,更對不起每一位對這段曆史滿懷敬意的國人。
真希望能再有機會重新來過,我願深入研究那段曆史,挖掘更多英雄們鮮為人知的故事,用細膩的筆觸,飽滿的情感,勾勒出他們堅毅的麵容、無畏的身姿。我要讓後人透過文字,真切地感受到他們為了國家和民族,不惜犧牲一切的崇高精神。我渴望以更成熟的文筆,更深刻的理解,讓這些英雄的形象在紙麵上鮮活起來,讓他們的精神在新時代煥發出更加耀眼的光芒,激勵著我們為了祖國的繁榮富強,為了民族的偉大複興,繼續奮勇前行。我堅信,隻要心懷敬畏與熱愛,希望總有一天,我能創作出一部無愧於古人、無愧於曆史、無愧於國人的作品,讓這段激昂的曆史,在歲月的長河中永遠熠熠生輝,讓曆史的偉大永不沉沒鏽蝕……
喜歡蠶神請大家收藏:()蠶神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