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4章 航天所成了衛星公司
字數:2994 加入書籤
濱城航天技術研究所,1977年由航空航天工業部創立,後來因為航空航天工業部撤銷,劃歸到北江省,後期又劃歸航天科學院。但是因為一些曆史原因,其實一直歸屬濱城飛機製造公司和濱城市政府共同代管。
之前,根據濱城市方麵的意見,已經擬同意將該研究所整體劃歸央企濱城飛機製造公司。但是,該所廣大幹部職工不同意被劃歸到虧損嚴重的濱城飛機製造公司。所長兼黨委書記顧大慶多次去省裏和京城奔走,表示不願意被合並到濱城飛機製造公司。因為顧大慶是國家衛星技術高級工程師,中國工程院院士,全國人大代表,有一定的影響力。
在參加兩會期間,顧大慶院士主動與孫國華談了濱城航天技術研究所的問題。
不了解不知道,這一了解,屬實讓孫國華震驚了,原來濱城還有這麽牛逼的一家科研單位。濱城航天技術研究所,已經能夠獨立完成衛星的設計與研製能力,目前正在與北江工業大學合作,共同研究衛星發射技術。
因為這些年,該研究所一直屬於婆婆不疼舅舅不愛的尷尬地步,無論是科研經費,還是工資待遇,普遍偏低,於是他們發揮自力更生的精神,獨立研發了商業衛星從設計到研製到發射的全套技術,目前苦於沒有後續資金,處在了比較尷尬的點上。
其實,孫國華對衛星和發射以及運營這些也是一點兒不懂,他又在京城特地谘詢了解了一圈,確定了顧院士所講的確實沒錯,應該全力支持。
回到濱城後,市委書記孫國華和市長楊玉柱專門聽取了顧大慶院士的匯報,並同研究所的管理團隊一起研究了他們的今後道路。
研究所的意見是希望劃歸濱城市,並且獲得一定的科研經費。孫國華說“顧院士,各位同誌們,我的意見是打破固有的思維模式……”
濱城航天技術研究所的幹部和科研骨幹們一臉詫異的望向孫書記。
孫國華說道“顧院士和我談完以後,我也在京城多個單位進行了必要的了解,同時也對國外該領域的的研究和運作模式做了一些了解。結合實際情況和我國國情,我意見,既然我們主攻的是商業衛星,那麽幹脆,我們就做商業衛星。改製,以市場的方式來做。改製,不是要把你們推到市場就不管了,恰恰相反,我們是為了更好的進入市場而改製。”
孫國華先把重點講明白“濱城市將為你們成為我國第一家商業衛星公司而注資一個億。”一聽孫書記說一個億,在場所有人都瞪大了眼睛。
孫國華繼續說道“是的,一個億,你們沒有聽錯,我剛才說了,不是單純的把你們推向市場,濱城市政府以後將是你們最大的股東,而你們個人也將成為股東,我相信,在我們共同的努力下,用不上幾年,我們自己的商業衛星就能上天,進行市場化運作……”
孫書記的想法太超前了,即使是這些科學家們也是在快速的理解中。
“先不著急,這是我的意見,你們也再考慮一下,我就是想起偉人的那句話——隻爭朝夕,不負韶華。”
想法提出來了,剩下的就交給顧院士他們了。
本以為這件事兒沒有個一年半載不會搞定,可是誰也沒想到,顧大慶第二天就來了,濱城航天技術研究所全體幹部職工大會已經通過孫國華的方案。
濱城飛機製造公司現在自己也是經營困難,連年虧損,根本沒有資金幫助濱城航天技術研究所改製,於是主動撤出。
在濱城市委市政府的全力支持下,濱城航天技術研究所順利改製,新名稱北江衛星股份有限公司。在國家科技戰略領導小組辦公室主任陳瑞林的幫助下,獲得了技術扶持資金三千萬元。楊玉柱市長在莫林河空港高新技術園區給他們批了一塊新土地,用於建設衛星工廠。
市國資委下屬的濱城科創投資公司占股75,其餘25都給了研究所員工持股會。
“小李,濱城航天技術研究所現在什麽情況?”省委書記王利軍突然問了秘書李繼勝。
“哦,書記,據我所知,濱城航天技術研究所,已經從事業單位改製成為股份製企業。”李秘書回答書記問話。
省委書記王利軍心裏暗自在想,這個孫國華,憑什麽能夠鼓動一家副廳級事業科研單位自己主動進行企改?他也是好奇。
今天來看這件事兒,確實看不明白。
但是,僅僅三年後,當一係列“北江衛星”被成功發射升空,進入商業運營時,所有人都不禁為當初的決定感到神奇。望著劃破天際的尾焰,有人想起三年前會議室裏那場激烈的爭論,有人翻出舊工資條上寒酸的數字——那些猶豫與質疑、窘迫與掙紮,此刻都化作了衛星軌道上躍動的光點。其實,這就是科技的力量,它從不在實驗室的報告裏沉睡,一旦找到破土而出的契機,就能以星火燎原之勢,重塑整個行業的格局。
那些每個月工資幾千元的工程師們,做夢也沒有想到,幾年後,他們的年薪會達到幾百萬。更沒想到的是,當年擠在狹小辦公室裏吃泡麵討論方案的日子,竟成了改變中國商業航天史的序章。他們握著發燙的圖紙熬過的無數個深夜,為0.01毫米誤差反複調試的執著,如今都化作了衛星傳回的珍貴數據,支撐起智慧城市的脈絡,點亮遠洋貨輪的航標。
顧大慶院士更想不到,當初自己找孫書記,隻是想搞點科研經費和提高一下工資就行了,沒想到,孫書記提出來的商業化運作想法,像一顆投入湖心的石子,激起千層浪。當這個大膽的提議得到單位全體員工的支持時,誰也沒料到,這一“搞”,竟讓中國第一家商業衛星公司在世界版圖上站穩了腳跟。此刻站在衛星發射指揮中心,老院士撫摸著鬢角的白發恍然驚覺:科技的奇跡,往往誕生於敢為人先的勇氣,生長於腳踏實地的堅守,最終綻放成照亮時代的璀璨星光。這不僅是一家企業的傳奇,更是中國科技工作者用智慧與汗水書寫的壯麗詩篇,它告訴世人:隻要心懷夢想,敢闖敢試,星辰大海的征途,終會留下屬於我們的印記。
喜歡省部級領導請大家收藏:()省部級領導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