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老將遲暮忠未改,新災降世帝心哀

字數:4715   加入書籤

A+A-


    街上傳來兩聲梆子聲,接著更夫的吆喝聲。
    二更天了,秦浩仰倒在榻上,睜著眼睛看著屋頂的橫梁。
    太早了,無論如何都睡不著。
    想著穿越過來的這些事,突然發現記憶無比清晰,閉上眼睛,像是看電影一樣,仿佛這幾天發生的事情都能重現一般。
    再想著爺爺教的、學校學的,圖書館看過的那些書又像在眼前自動翻閱一般,特勤隊學習過的技藝也能分毫不差的在腦海中浮現。
    與爺爺的點點滴滴也都曆曆在目。在神秘旋渦之中,腦海中極快的倒播著過去的事情,似乎有了一些小時候的模糊印象,好像自己在唐朝真的生活過一樣,
    隱約的一幕好像是八歲時娘親去世前對自己交待著什麽,想貼過去聽,又聽不清。
    接著是爺爺與自己的生活片斷,最後好像又看到終南山上師父對自己最後的交待,師父一會又變成了爺爺。
    秦浩覺得神奇無比,之前就感覺自己的視力、聽覺都有了很大的提升,當初柴紹與薛萬徹低語防著自己的那些話,自己都能聽得清清楚楚。
    另外自己當時編的那些身世說辭,現在突然感覺好像又不是全編出來的,是冥冥中有什麽東西驅使著自己那樣說,不知是記憶還是什麽,總之自己搞不清楚,
    關鍵是自己看似胡亂說的,但又都有現實依據,秦浩感到極其疑惑。
    還有就是這說話能不能自然點,怎麽就被拐帶著咬起文來了,以後得注意一些了,至少和熟人在一起就不用憋古文了吧,
    他們應該也能聽得懂我說話的,就這麽定了,必須慢慢調整過來。不知不覺中,沉沉睡去了。
    大丫在偏房側著耳朵聽著秦浩屋裏的動靜,靜的仿佛一根針落地都能聽見,大丫覺得主人真的很好伺候,也緩緩睡去了。
    大唐朝會通常卯時開始。而五更天左右大臣們就要在宮殿外等候,大臣們需要在天還未亮時就起床準備,從各自的住所前往宮殿。
    每日如此,確實異常辛苦。隻能說權力這東西容易讓人亢奮。
    大殿外,眾大臣各自紮堆低聲細語,
    程咬金的嗓門明顯大於其他人,衝著秦瓊埋怨道:“二哥,你這身子骨就別來上朝啦!和陛下請個病假嘛!”
    秦瓊氣道:“你小聲著點,怕不是讓天下人都知道我秦瓊是個病怏子不成。”
    程咬金悻悻道:“想當年二哥你在戰場上那是何等的威風,千軍萬馬中如入無人之境,讓敵軍聞風喪膽。
    如今卻被這病痛折磨,真是叫人心裏不是滋味。
    陛下也是心疼二哥你的身體的,你就該聽俺老程一句,和陛下請個病假,好好在家將養著。
    這朝堂上的事兒,有俺們這些老兄弟看著,出不了岔子。”
    秦瓊微微皺眉,沉聲道:“知節,你莫要再說了。我身為臣子,豈能因一點病痛就不上朝理政。
    陛下對我等恩重如山,隻要我還有一口氣在,就當為陛下、為大唐盡忠職守。
    如今國家初定,正是需要我們這些老臣的時候,我怎能退縮。”
    李靖走上前來勸道:“叔寶,你戎馬一生,曆經大小戰鬥二百餘陣,屢受重傷,
    前前後後流的血能都有幾斛多,怎麽會不生病呢?
    養好了病才能更好的為陛下盡忠啊!”尉遲恭、柴紹等人也在旁附和。
    秦瓊無奈道:“藥師兄,我知各位兄弟都為我好,可自己身子自己知道,我隻感一年不如一年,不知道還能堅持多久,
    隻要我還能走得動,就為陛下盡一份力罷了。至少我得做到有始有終啊!”
    眾人都唏噓不已,當年的“小孟嚐”,如今已兩鬢斑白,英雄遲暮。那曾經在戰場上叱吒風雲的身影,如今也略顯佝僂。
    秦瓊見氣氛沉重,問起柴紹平叛梁師都的經過,眾人又七嘴八舌吹起牛來。
    不遠處,房玄齡正與王珪、孔穎達、魏征、褚遂良等人說起自己收徒之事,眾人都覺驚奇,紛紛詢問是哪家子弟,房玄齡隻微笑不語。
    戴胄、溫大雅、段綸、韓仲良等各部尚書也好奇的湊過來,一時聲音大了起來,房玄齡趕快道:“待定下吉日,吾必邀眾位老友一同助吾見證收徒之事,望勿推辭,屆時亦可對劣徒考校一二。”
    此刻,隻聽得殿上太監一聲高亢呼喊:“上朝。”
    眾官員們即刻整肅衣冠,依照各自品級,沿著既定路線,井然有序地步入朝堂。
    不多時,又一聲嘹亮傳報響起:“皇帝駕到。”
    隻見李世民在眾多侍從的簇擁下,緩緩走進殿中。龍行虎步,氣宇非凡。
    待朝拜完畢,緊張而嚴肅的議事便拉開了帷幕。
    房玄齡當先出班奏道:“陛下,關內災情嚴峻,各地受災百姓數量與日俱增,長安城亦已受其影響。
    關內道按察使上奏,災區官員陽奉陰違,未能切實執行朝廷放糧賑災旨意,致使百姓流離失所。
    如今京畿地區又遭蝗災肆虐,蝗蟲所過之處,莊稼皆毀,片葉不留。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臣懇請陛下速速派黜陟使前往受災地區進行監察。
    臣之建議,已在奏疏中詳細陳述,還望陛下速作定奪,拯救萬民於水火之中。”
    李世民無奈道:“民間盛傳,蝗災乃天罰於朕,如何滅之?先派黜陟使處理那些不賑災的官員吧,房相推薦何人前往?”
    房玄齡想了想道:“臣推薦魏相前往。”李世民望了望魏征,
    魏征出班道:“臣願往。”李世民微微頷首準了,可麵上依舊憂心忡忡。
    他眉頭緊鎖,目光中滿是憂慮,緩緩問道:“眾位愛卿,如今這蝗災之勢愈發嚴峻,皇宮內苑都已受到蝗蟲侵襲
    百姓認為是蝗神降世,皆不肯滅殺之。
    要知道,毀壞莊稼就是傷害百姓,百姓若有過錯也應算在朕一人身上。
    朕心憂如焚,究竟該如何應對這蝗災呢?”
    長孫無忌出班奏道:“陛下,今之要務,當先查辦不法官員,立即施賑災之舉。
    切不可坐視,若待難民皆聚於長安,則悔之晚矣。
    至於蝗災之事,且不必急於一時,待退朝之後,再作細細研討。”
    李世民微微點頭,問道:“眾卿還有何事上奏?”
    秦瓊出班道:“啟奏陛下,駙馬柴紹近日剿滅梁師都,此舉使得我大唐內部得以完全統一。
    柴駙馬此次立下赫赫戰功,臣等懇請陛下對柴駙馬予以封賞,以彰其功。”
    李世民端坐龍椅,朝禮部尚書溫大雅點點頭,溫大雅會意,按事先演練程序行動起來。
    指揮著太監們布置朝堂,將一切安排得井井有條。
    不一會兒,一切準備就緒。示意眾人安靜,等待陛下旨意。
    李世民微微頷首,示意開始。一名太監手捧聖旨,穩步走到殿前。
    眾臣齊刷刷跪地,恭敬聆聽。太監展開聖旨,用洪亮的聲音宣讀道:
    門下:駙馬柴紹,秉德資忠,懷才蘊略。
    自從龍佐命,翊讚皇基,每於征伐之間,常立勳庸之績。
    今討梁師都,奮勇破敵,收複朔方,使邦國之內,晏然清謐。功莫大焉,宜加褒賞。
    加封鎮國大將軍,徙封譙國公,令出任華州刺史。並賜金帛有差,以充賞賚。田宅莊園,隨宜賜予。
    望其恪勤官守,益勵忠誠,茂對寵光,永綏福履。
    欽此。
    聖旨宣讀之聲在朝堂上回蕩,朝堂上一片寂靜,隨後響起陣陣讚歎之聲。眾人皆為柴紹賀。
    喜歡貞觀逆旅:歸鄉之途請大家收藏:()貞觀逆旅:歸鄉之途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