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3章 漢王設局清君側,太子披麻祭亡靈
字數:7881 加入書籤
三日後秦浩與長樂再次進宮,見長孫病情穩定了下來,算是鬆了口氣,
李世民也落下了心頭大石,仍讓魏王與三省處理朝事,專心照顧長孫的身體,等著李淵的下葬之事。
十月十五,李元昌與趙節來到東宮,李承乾見漢王也義無反顧的支持自己,頓時大喜,急忙詢問計策。
李元昌皺眉沉思良久,還是搖了搖頭。
李承乾眼神不善:“王叔口口聲聲說忠心於孤,如今事態緊急,王叔何故不發一言?“
趙節也冷冷開口:”漢王回京之後,一直閑散無事,陛下對你已經心灰意冷,難不成漢王覺得自己還能東山再起嗎?“
李元昌回過神來,淒然一笑:”殿下誤會了,臣隻是覺得有些倉促,冒然起兵幾無可能成功,
況且還不知曉有多少人願意與我等舉事,需得想個妥善之法,可行之計。“
李承乾大喜,緊緊握住李元昌的大手:”有王叔與孤同舉大事,出謀劃策,孤心中便有了主心骨,王叔說說,那要如何才能成事?“
李元昌歎了口氣:”我方才想到父皇下葬之日,可思來想去還是不行,即便成功,也失了大義。
我覺得需得外部有些事情引開陛下的注意力,我們再慢慢聯絡誌同道合之人,殿下如今出不了宮門,臣可以代為殿下聯絡拉攏,
東宮左右衛率的人數雖不少,可敢擔著抄家滅族的風險與殿下一心的很難估計,
需得有位軍功卓著之人方能統領,候君集與李安儼必得其一。
另外我們還需得師出有名,否則沒有道義的支持,頃刻間便會被剿滅。“
李承乾頻頻點頭,感覺李元昌所言頗有道理,正期待著下麵的謀略,卻聽李元昌長歎一聲。
“唉,還是不行,這些如何能成的了事,陛下天威之下,誰敢爭鋒?”
趙節眉頭緊皺,低頭沉思,李承乾有些傻眼:“王叔,說了半天,這也不行,那也不行,難道孤隻能束手待斃不成?”
李元昌在殿中來回踱步,忽然外麵傳來李象開心的大喊聲,心中一動,
快步來到案前喜道:“殿下,臣忽有一計,或許可行,我們共同參謀一二。”
李承乾像抓住了救命稻草一般,忙不迭的點頭:“王叔快快道來。”趙節也滿心期待。
“如今我們隻有左右衛率這點人馬,想學陛下玄武門之變是絕無可能成功的,臣剛剛想到了秦駙馬的事。”
趙節疑惑道:“秦浩豈能與我等共謀?這根本就不可能。”
李元昌看著李承乾同樣疑惑的表情,連忙解釋:“不不不,臣是想到了秦駙馬東突厥之戰與吐穀渾之戰中一個共同的特點,那便是擒敵先擒王,
我們人馬雖少,然殿下乃是太子,具有合法的繼承權,若是陛下出了意外,殿下登基自是水到渠成,群臣亦沒有任何理由反對。”
見二人微微頷首,頗為讚同的模樣,李元昌繼續開口:“臣先前所說的吸引陛下注意,想到了齊王,需得想個法子利用一下。
臣聽聞齊王與權萬紀矛盾頗深,若能挑起二人之間的爭鬥,難保齊王不會狗急跳牆,這樣便能為我們爭取時間,從容布置。”
“好,王叔果然胸有丘壑,快說,還有何計策?”
“侯君集與李安儼必得拉攏一個,他們在軍中頗有威望,能鎮得住左右衛率。這樣能保證東宮這一畝三分地內,殿下可絕對掌控。”
趙節插話道:“方才不是說這點兵馬......”
“別急,起兵乃是下下之策,臣有一擒王之計,可以用李象生病為借口,讓太子妃透出消息,若能誘使陛下親來東宮,我們便可在東宮之內行事,
陛下每回來東宮之時身邊不過幾十號護衛,雖然都是武藝高強之輩,然則我等有大將領兵,即便隻有數百人願意跟從殿下,他們也插翅難飛,
事成後可以李君羨刺殺謀反之名,當場斬殺了眾人,這樣便死無對證,而國不可一日無君,殿下自然順利繼承皇位,
至於陛下被刺之事,殿下完全可以自說自話,一切合情合理,殿下意下如何?”
李承乾有些不解:“李君羨如何會公然謀反?”
趙節忽然恍然大悟:“漢王是說貞觀之初的太白晝現之事?”
李元昌點了點頭:“不錯,此事群臣皆知,隻是陛下壓製住了輿論,暫且沒有處置罷了,
李君羨頭上懸著把利劍,心中必然有刺,而且臣聽聞他在秦駙馬取巧之下改了爵位的地名,又多次言說自己新改的小名,
這便是此地無銀三百兩,若因什麽事情惹了陛下生氣,發生口角,一怒之下欲要問罪,那其自保之下刺殺陛下便可說通。
而我們便以清君側之名,誅殺眾人,刀劍無眼,未能解救陛下,一切順理成章。“
李承乾大手用力拍在桌案,心中狂喜:”今日方知王叔之才不亞於張良,若事能成,孤允王叔左仆射之職。“
趙節頓時一愣,狐疑的望向李承乾,咳嗽了幾聲。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忽然意識到之前許諾過趙節之事,李承乾有些尷尬:”你二人皆是孤的左膀右臂,不分彼此,共掌朝政。“
李元昌似未在意,開口說道:”臣還有個請求,便是殿下登基之日,將那琵琶女玉環賞賜給臣。“
“哈哈哈,一個女子罷了,後宮之中隻要不是父皇曾經的妃嬪,王叔盡可取之。”
話到此處,忽然想起長孫,心中有些黯然:“若父皇在東宮駕崩,母後會多麽傷心,孤怕......”
趙節連忙開口:“殿下切不可有婦人之仁,若事成,即刻封鎖後宮,不讓太後得知消息,之後再尋個借口讓太後回九成宮養病便是,
等殿下登基之後,大局已定,太後也隻能接受現實,況且太後不是一直力保殿下的嗎?”
見李承乾情緒低落,李元昌也開口勸道:“殿下,如今談及那些都為時尚早,此時殿下再不能有任何閃失,
若陛下一紙廢立詔書,那所有的一切都無從談起,殿下需得讓陛下放下戒心,多做些改過自新之舉。”
李承乾點了點頭:“一切便都拜托二位了,齊王那裏孤倒是有個主意,
紇幹承基最初便是通過齊王投奔於孤的,他們之間能說上話,
之前張思政告知孤他們之間仍有聯係,可由他行使王叔的計劃。
孤聽說陛下突來東宮是受了我的好四弟的挑唆,害了孤的稱心,這個仇不能不報。
王叔也須得防止點四弟壞了我等的大事,總有人在一旁虎視眈眈,不如斬草除根,也來個玄武門之變。
張思政如今恰好不在東宮,王叔可拿著孤的令牌安排其行事。
與侯君集、李安儼接觸時不可一下子透露我們的想法,可循循誘之,以免走漏風聲。
他二人之前都宣誓效忠於孤,這回便是考驗他們的時候。待其顯露誠意,再帶來見孤,孤必以富貴待之。”
十月廿七??,李淵下葬獻陵,李世民遵遺詔薄葬,親扶靈柩步行三十裏,此舉可謂是感動了無數李淵時期的老臣。
朝中留房玄齡和溫彥博處理政事,長孫無忌隨行,一路上都有些忐忑,不知道李世民此舉具體是何意。
長樂被安排在立政殿照顧長孫,秦浩作為主治醫生也幸運的留了下來,隻是好像成了哄孩子的奶爸。
直到李象被帶進宮來,秦浩才解放了出來,李象也特別喜歡兩個玩伴,
三個小不點站在一邊互相吹噓起自己的父親,聽著童言無忌眾人都笑出了聲。
“我阿耶是太子,手下可多了!”
“我阿耶是駙馬,娘子可多了!”
“對,孩子也多,還有沒來的呢,你才一個人,我們不怕你。”
長孫的身體有了些起色,隻是還是十分虛弱,聽著幾個小家夥的話,心情倒是好了一些,
待到午膳端上來時,仍舊隻肯吃些素食,說是要為李淵守孝。
秦浩隻得又去尚食局指揮禦廚重新做了幾道小菜,順便調整了一下膳食搭配,以保證長孫的營養均衡。
四日後,祔廟禮結束李世民返回了宮中,與長孫提起李承乾在虞祭和卒哭祭上的表現,臉上也是露出了笑容。
雖然父皇沒有解除自己的禁足,但回宮前李世民的態度還是讓李承乾的心暫時安定了下來。
回到東宮不久,趙節引來了兩名道士為李承乾引薦。李承乾頗為欣慰,讓二人用心為稱心設了個祭壇。
韋靈符踩著七星步繞壇,桃木劍挑著的招魂幡在穿堂風裏簌簌直響,
李承乾身著麻衣跪在蒲團之上,懷裏抱著稱心去歲穿過的鴉青夾襖,滿臉悲戚。
法鈴驟響,韋靈符赤腳踩過鋪著柏子香的青磚,將七盞孔明燈輕托上梁。
燈麵寫著往生咒和稱心的生辰八字,供案上擺著的赫然便是稱心替太子抄的道德經殘頁。
法事結束,韋靈符緩緩退出堂外,衝著趙節點頭示意。
李承乾將夾襖放在供案之上,從旁又端過一碗粟米粥,向裏麵一點點的倒著槐花蜜。
口中喃喃自語:“稱心,你別怪我,我心中也十分難受,是我沒有保護好你,
我知道打你的時候你一定很疼,我心裏更疼,你還說要和我一起去看終南山的日出,可惜我再也無法兌現承諾了,嗚嗚嗚。
你放心,我一定會給你報仇的,告密之人一定不會有好下場,我向天發誓。
你若泉下有知,定要保佑我成就大事,等我登基之後,一定將你風風光光的大葬,讓你的家人都一生富貴。
若是你在下麵需要什麽就托夢給我,我會命人全都燒給你,暫時還隻能讓你在這間陋室之中委屈一段時間,
但是我會讓那些欺負過你的宮人朝暮祭拜,這是我親手做的你最喜歡吃的蜜糖粟米粥,我親自喂給你吃......”
李元昌來到後院悄悄扒門見到這一幕,連忙扯著趙節來到院子口處,左右看看生怕有人發現。
“這是怎麽了?之前不是還好好的嗎?這種時候怎麽能如此行事,若是陛下知曉,豈不是前功盡棄?”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趙節無奈歎道:“給太上皇送葬回來後就這樣了,我想著殿下定是心中有刺,
若是不讓他發泄出來,誰知道哪天發起瘋來更難收拾,此處角落隱蔽,也讓他有個寄托哀思之處吧!”
看著遠處韋靈符有些卓然的氣質,李元昌頗為好奇,有些玩味:“哪找來的道士?這樣貌倒是不俗,和如意長得有些相似。”
趙節臉色一紅:“漢王莫要打趣在下,旁邊那位道士也是頗有本事之人,乃是西華觀的道士秦英,
精於祝禁之術,可用符咒驅邪、止痛,或許對殿下有用。”
李元昌笑道:“如意可還滿意否?不過你答應本王的事可還沒有兌現呢?那兩個美人何時給本王帶來?”
趙節收斂神情開口:“恐怕要讓漢王失望了,如今我們欲行大事,那兩個美人我打算用來拉攏李安儼或侯君集。”
李元昌眨了眨眼,隨即點了點頭:“也是個辦法,那本王便忍痛割愛,一切都為了太子的大業。”
一陣風穿堂而過,吹滅了幾盞長明燈,
李承乾神情激動:“稱心,你聽到我說的話了嗎?一定是這樣的,你晚上一定要到夢中來見我......”
次日長安城中傳出了李世民送葬途中孝服破損、赤足滲血的消息,百姓們紛紛讚揚天子至孝。
長樂聞知消息,不無感慨:“夫君,我總覺得赤足滲血這種傳聞太過誇張,不是什麽好事,或許會讓父皇生出驕縱之心來。”
秦浩歎道:“我多想讓娘娘盡快康複起來,有娘娘在,陛下便永遠都能聽得進勸。”
“我聽懷道說太子哥哥好像與父皇關係有所緩和,回來時還上了父皇的龍輦?”
“隻要太子能謹慎本分,陛下應當還是信任太子的吧,誰知道呢,不過昨日我們出宮之時,有兩個道士你注意沒有?”
長樂回想了一下:“趙節不是說給東宮那些死去的人做法事的嗎?”
秦浩搖了搖頭:“若真是那樣還好,就怕是太子念念不忘那個樂童,不過陛下既然未加阻止,想必也是默許了太子的情感宣泄,避免心理崩潰吧。”
長樂恨恨道:“真不知太子哥哥是怎麽想的,我一想起他們兩個男子便覺得惡心。你可不許......”
“哈哈,說什麽呢?這麽多的美人繞側,我還有別的精力做那等事?”
“那可說不準,我看王縣令看你的眼神就有些火熱。”
“呃......打住,不許再說了,我們可是結義的兄弟。對了,那兩個道士裏有一個我識得,是終南山紫雲觀的,
好像叫韋靈符,頗有些旁門左道的本事,希望別給師叔帶來什麽麻煩。”
望月來到門口輕聲喚道:“公主,襄城公主來了。”
長樂投了個抱歉的眼神:“夫君,我去見襄城姐姐,你有空也去陪陪武柔,她也怪不容易的。”
望月噘著小嘴:“還是別去了,三娘子在給小夫人們寫信呢,還邊寫邊罵人,現在最好別過去......”
喜歡貞觀逆旅:歸鄉之途請大家收藏:()貞觀逆旅:歸鄉之途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