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4章 破浪擒龍爭意氣,扶君定鼎辯綱常
字數:9955 加入書籤
高侃強行從地上爬起,看著秦浩的眼神有些閃躲,渾身上下好像除了一根軟骨之外,沒有不疼的地方。
“還來嗎?你這性子啊,和仁貴當年差不多,撞牆必須得撞的頭破血流才罷休,一點意義沒有,
和我說說你家裏的情況?包括通房的丫頭也不能漏了,你們幾個記錄,事無巨細都得說。”
高侃眼皮跳了跳:“這等私事都要說?憑什麽?”
“哦,那我不勉強了,你便回東土大唐去吧!最近都護府的糧食有點緊缺,不適合養閑人。”
“駙馬,我這武藝你一點都不欣賞?”
秦浩搖了搖頭:“武藝在我眼中作用不大,戰場之上就是讓人站那不動讓你殺,你又能殺得了多少,
我要的首先是能服從我軍令的將領,武藝隻是錦上添花,懂了?”
高侃有些灰心:“我沒通房丫頭,家中沒有那個條件,我與父親提過一回,挨了頓臭罵,這個記了有什麽用嗎?”
“你隻管說,有沒有用與你無關,說說家中之事。”
“我出自渤海高氏?,與開國功臣高士廉是為同族?,隻是我們是旁支,有些沒落了,
家中就我一個獨苗,父親想讓我科舉以重振門楣?,可是一讀書我就犯困,隻背了個三字經。
父親整日嘮叨,我便跑到涼州去投軍,是李都督推薦我來的雲中。”
秦浩點了點頭:“你母親為何不提?”
高侃頓時雙眼犯紅:“阿娘過世了,病重時說已無藥可醫,堅持不肯用銀錢買藥,省出錢來給我打造了這把兵器。”
擦了擦眼淚,聲音有些哽咽:“所以我要投軍,在戰場上闖出一片天,讓阿娘能含笑九泉。”
“恩,誌氣不小,行了,擦擦眼淚,去吃羊湯大餅吧!”
高侃眼前一亮,有些不可置信:“真的嗎?不是隻有饅頭鹹菜的嗎?”
“嗬嗬,你能在我手下過兩招,我收你做親兵,你年紀尚小,先多聽多看多學,有機會了再上戰場,要有耐心,懂嗎?”
高侃連忙點頭:“恩,留下我就成,是日日有羊湯大餅嗎?”
秦浩搖了搖頭,歎道:“今日他們知道我來了,所以隻有羊湯大餅,否則還會有一大盆菜的。”
高侃頓時一愣,有些沒聽明白:“駙馬是說,你一來菜就沒了,你不來就有菜?”
“恩,一般情況下是這樣。”
高侃眼珠子碎了一地,嘴巴微張,甚是不解,猶豫著問道:“駙馬很能吃嗎?”
“吃個屁,我壓根就不動那菜,咱有小灶,懂不?就是專為我一個人做的,當然吃不了的給親兵。”
高侃瞳孔放大,聲音有些激動:“今日沒有小灶嗎?我最喜歡舔鍋底了。”
秦浩眼角抽了抽:“少說的那麽惡心,今日我是吃完來的,滾吧!”
羊湯大餅也是極品美味了,高侃二話不說便往大灶跑,拿起個大碗看著羊湯落滿,順手抓起兩張大餅,開心的跑到一旁。
一屁股坐在地上,吸吸溜溜的品嚐起美味,咬了一口大餅,我靠,居然還有餡,老天爺,趕緊又啊嗚啊嗚咬了兩口。
有點噎到了,端起湯喝了一口,突然狐疑的看向一邊,瞬間眼神呆滯,我這是看到了個什麽玩意。
那人麵前擺著十多張大餅,啊嗚掉兩三張才喝一口湯,活像個餓死鬼投胎一般。
“你瞅啥?是不是想找揍?”
高侃有些理虧,趕緊啊嗚完大餅,舔淨大碗,開口問了一句:“還能加嗎?”
薛禮沒好氣道:“去灶上問去,沒看老子在用餐嗎?”
高侃仔細打量了一下對方的身材,娘的,比自己高,比自己壯,算了,先吃飽再說。
看著高侃渾圓的大屁股扭來扭去的,薛禮開口問道:“漢哥,這誰呀?傻不拉嘰的。”
馬漢哈哈大笑:“這以後就是你的小弟了,武藝很不錯哦,能在駙馬手下過兩招呢!”
薛禮不屑道:“才兩招而已,隻是體現了你們的無能,我輕輕鬆鬆就能過五招半,你們誰能破記錄?誰真破了,我光著屁股繞校場跑五十圈。”
馬漢臉色頓時冷了下來:“仁貴,我覺得最近物資有些匱乏,給你的份額本身就不合規矩,君買這回出發又讓我的府庫見空,
長此下去若是管理不善駙馬可是會怪罪我的,我也真的是有心無力了!”
“別介啊,漢哥,我剛才就是說禿嚕嘴了,您大人不記小人過啊!”
“知道就好,平常嘴上掛把鎖,而且不是我說你,你若光著屁股跑,得笑掉多少人的大牙,你這身高與你二弟根本就不匹配,你不嫌丟人嗎?”
薛禮頓時老臉通紅,支支吾吾:“那得看和誰比,而且以前還行,都是被表兄嚇小的,哼。”
“不和你扯沒用的了,有個事要和你說一聲,上官長史和馬司馬都喜迎貴女,你準備一下禮金吧!”
薛禮頓時站起身子,滿臉震驚:“合著老子跑東跑西,他們就在家生男造女,老子得的這點玩意不全成了給他們掙的禮金了?”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上官儀與馬周有說有笑的拿著請帖向二人走來,聽到薛禮的一番大白話,頓時愣在了原地,臉上明顯是青一陣後白一陣,尷尬至極。
“實話跟你說,漢哥,這可不行,我必須得和表兄說說了,
就我得的這點東西若是給兩個不相識的官員,那我意思意思就行,我的品級如今可是比他們高,
可賓王和遊韶可是兄弟啊,這點東西怎麽好意思拿得出手呢,絕對不行,必須得讓表兄讓我再立新功。”
說完轉身裝作剛瞧見二人一般,拱手抱拳,滿臉喜色:“哎呀,二位兄長,別來無恙啊,大嫂在家都還好吧?”
馬周滿臉通紅,竟然爆了粗口:“好你奶了個腿!”
上官儀也氣得胡子顫抖:“等著吧,銀環很快便有事情做了!”
“別介啊!”
高侃端著湯碗手拿大餅,有些狐疑的看著眼前的一幕,“那個,這是我吃飯的地兒!”
“吃個屁,滾滾滾,滾一邊去!”
高侃站在原地一臉憤怒,狼吞虎咽的啃完兩張大餅,端起大碗咕咚咕咚灌進肚子,打了個飽嗝,手指著薛禮,
“薛仁貴是吧!我剛打聽了一下,聽說你牛氣得緊,還什麽外號五招半,有什麽可吹的呀!
怎麽樣?敢不敢和我到水中鬥上一回,不穿衣服!小爺能淹死你!”
盛夏的蟬鳴還黏在耳畔,落葉紛紛在階前飄落,轉眼席君買站在十一月的寒風中。
乙毗射匱眼熱的看著席君買身後的隊伍,“將軍此次不與我等一起嗎?”
席君買搖了搖頭:“天冷了,我的士兵有寒假,這是都護府的福利啊,不能輕易改動。”
乙毗射匱眼角抽了抽:“那將軍這弩?”
“哦,這個東西是有使用次數的,你們一旦用了再還給我們也就沒什麽大用了,
這樣吧!你們換五百把如何?不能用時,我們再低價回收,你們也能少些損失。”
乙毗射匱咬著下唇點了點頭:“便如將軍所言,我們要換一千把。”
席君買有些為難:“那這所換的馬匹就有些多了,我們不好往回趕!
這樣吧,你們再拿些漢民來換,男女都行,成家的不論,童男童女的也不挑,駙馬還特別喜歡稚童呢,嘿嘿嘿。”
乙毗射匱眼前一亮:“那便一言為定。”
長安城,長孫下葬之日,
朱雀大街兩側,素縞垂懸三丈,綿延如天河倒瀉。晨霧未散,槐葉凝著霜色飄墜時與紙錢共舞,恍若天地同撒碎玉一般。
百官素服捧綬,自順天門魚貫而出,麻履踏過青磚的聲響壓得坊市俱寂。
賣炭翁擱下牛車,對著靈柩南去的塵煙伏地三叩,孩童攥著胡麻餅,懵懂的望著娘親淚浸的襦裙。
李世民將愛妻先行安葬於九嵕山新鑿的石窟之中,慟哭不止,不斷的重複著從此內廷無主的話,群臣也都深受感動。
儀式尾聲,魏征勸道:“陛下,皇後臨終要求因山而葬,不須起墳,
如今陛下大興土木,擴建昭陵,臣觀規格似不下百餘個陵園,此非娘娘生前所願呐!”
李世民心中惱怒,大聲喝斥:“朕決定此生絕不再立皇後,待朕百年之後亦打算與皇後合葬一處,這裏還為諸多的功臣準備了位置,
我想與諸位生死都在一起這有什麽錯?魏玄成,是不是朕做什麽事情你都要反對?”
魏征長歎口氣:“陛下心中哀傷,臣感同身受,還望陛下能振作精神,莫要意氣用事啊!”
長孫無忌?突然對著昭陵方向撩袍下跪,聲音哽咽,
“魏相慎言!...皇後曾說,‘若有一日埋骨青山,但求鬆柏為蓋,溪聲作祭’。
皇後一生賢德,自與陛下結發,便同甘共苦,助陛下成就貞觀之治。
居後宮之首,卻始終簡樸自持,心係天下蒼生,所念皆為家國,從未有過一己之私。
如今陛下因思念皇後,欲厚葬以寄深情,此乃人之常情。
諸位功臣,隨陛下南征北戰,為大唐江山拋灑熱血,立下不世之功。
陛下此舉,意在讓功臣們即便百年之後,也能如在世時一般,君臣相伴,共護大唐基業。
這是陛下的情義,亦是對功臣們功績的敬重與銘記。陛下向來聖明,行事豈會無度?
今日皇後下葬,魏相卻以這般諫言相向,既否定皇後生前的仁德之心,更讓陛下至痛之時徒增煩惱。
難道非要此刻忤逆聖意,擾了皇後安寧,才肯罷休嗎?還望魏相莫要再言,讓皇後能夠安心歸葬!”
魏征萬分詫異長孫無忌的態度,這個平常總是笑麵迎人的大舅子今日終於展現出了青麵獠牙,長歎一聲,搖頭不語。
李世民擺了擺手:“輔機不必再言,朕乃一國之君,如何會意氣用事,明日殿中便商議太子人選。”
回到長安,長孫無忌便馬不停蹄去尋高士廉,剛進大堂便見舅父唉聲歎氣。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輔機,看你神色匆匆,可是出了什麽大事?”
長孫無忌快步上前,雙手一拱,開門見山:“舅父,陛下今日所言立太子一事,關係大唐社稷,還望舅父助我!”
高士廉微微皺眉,伸手示意長孫無忌坐下,語氣平和卻透著幾分謹慎,
“輔機,立儲乃國之大事,關乎江山社稷的千秋萬代,不可操之過急。如今皇子各有所長,貿然決定,恐怕會引起朝堂動蕩。”
“舅父,晉王仁德孝順,朝臣必能歸心。前幾日陛下在兩儀殿,當著我和房玄齡、李積的麵問起此事。
當時我便表態支持,如今若不趁熱打鐵,恐會生變,立儲之事刻不容緩,我已下定決心全力支持晉王!”
高士廉端起茶盞,輕抿一口,緩緩說道:“輔機,此事需從長計議。
魏王才華橫溢,年歲長於晉王,況又深得陛下喜愛,朝堂之上支持他的大臣亦不在少數。
我以為,魏王晉王都是皇後親子,我們不必非要選邊站隊。”
長孫無忌一聽,臉色漲紅,提高了音量:“舅父,看陛下的態度,已拋卻長幼而是尋求立賢,
如今陛下春秋已高,太子之位一日不定,各方勢力便蠢蠢欲動。
魏王表麵才華出眾,內裏卻心機深沉,私下結交朝中權貴,意圖培植自己的勢力。
晉王生性仁厚,宅心仁善,對待兄弟、臣下皆以禮相待,從無僭越之舉。
若由他繼承大統,必能營造一個君臣和睦、上下一心的朝堂氛圍,這對大唐的長治久安至關重要。”
高士廉沉默片刻,緩緩說道:“輔機,你的擔憂並非沒有道理,但如今朝堂局勢錯綜複雜,各方勢力相互製衡。
一旦我們貿然表態支持晉王,必然會引起支持魏王一方的強烈反彈,到時候朝堂之上恐怕會陷入紛爭,甚至引發內亂。”
“舅父,正是因為朝堂局勢複雜,我們才更要當機立斷。”
高士廉站起身來,走到窗邊,望著窗外飄零的樹葉,長歎一聲:“輔機,我明白你對晉王的信任,
但立儲之事最終還是要由陛下聖裁。我們身為臣子,應當謹言慎行,不宜過早卷入這場紛爭,以免引火燒身。”
長孫無忌快步走到高士廉身邊,言辭懇切:“舅父,如今陛下猶豫不決,正是需要我們臣子表明態度的時候。
若我們都畏首畏尾,不敢直言,又怎能為陛下分憂?大唐的江山社稷又將何去何從?”
高士廉轉過身,看著長孫無忌堅定的眼神,語氣溫和卻又不容置疑,
“輔機,我並非不願支持晉王,隻是在這種關鍵時刻,我們更要保持冷靜。
中立並非不作為,而是為了給陛下留出更多的思考時間,避免因我們的介入,讓局勢變得更加難以收拾。”
長孫無忌無奈地歎了口氣,拱手道:“舅父既然主意已定,外甥也不再勉強。
但我心意已決,無論如何,我都會全力支持晉王,為大唐的未來拚上一切。”
看著長孫無忌略顯孤獨的背影,高士廉搖了搖頭,這個外甥的意思太過明顯,你越是想掌控一個人,最後反彈得也越重啊!
兩儀殿,
“陛下,皇後娘娘一生賢德,操勞一生,如今終是魂歸泉壤,得以安息。
娘娘在時,最牽掛的便是陛下的龍體安康與大唐的江山社稷。若見陛下如此消沉,娘娘在天之靈,又怎能安心?”
李世民沉默不語,眼神中閃過一絲痛苦,目光有些發空,似是在追尋長孫的身影。
“陛下肩負著天下蒼生的期望,大唐的萬千臣民都仰仗著您。唯有陛下保重龍體,才能繼續帶領大唐走向昌盛,這也是皇後娘娘的心願啊。”
李世民長歎一聲:“玄齡說得朕都明白。隻是觀音婢與朕攜手多年,如今離去,朕總覺得這宮中空落落的……”
“皇後娘娘雖已仙逝,但她的音容笑貌、賢德之名,將永遠銘刻在臣民心中,也深植於陛下心間。
陛下往後的日子,不妨多想想與娘娘相處的美好過往,將這份思念化作治理大唐的動力,如此,娘娘定會倍感欣慰。”
李世民微微點頭,拍了拍房玄齡的肩膀,“玄齡,有你這番話,朕心裏好受多了。”
接過房玄齡手中的奏折,仔細翻看,神情逐漸露出一絲凝重,
“陛下,先前閻立德被撤一事是否要再斟酌一番,如今工程眾多,僅靠其弟隻會拖延日久啊!”
“唉,朕當時也是頭腦一熱,有些生氣,青雀的孝心沒錯,朕卻不該如此考慮問題,玄齡回頭與立德婉言安撫一番吧!
這許多的工程還希望他兄弟二人能多多用心,尤其是要以昭陵為主。
朕還想在皇宮後院建個層觀,玄齡也一並幫朕安排,此事暫不讓玄成知曉,否則又會生出麻煩。”
房玄齡苦笑著點頭。放下奏折,李世民手指輕點著禦案,“玄齡,正則所言朕深以為然,隻是這個時機是否......?”
“陛下,夷男既然定了二子突利失為合法繼承人,長子拔灼必然心有怨恨,如今薛延陀被正則壓得死死的,時機正合,
分封之後,其內部必然動蕩,臣尋不到反對的理由。”
李世民合上奏折,頻頻點頭:“正則一人可抵十萬雄兵啊!不過這個高句麗的鹿肉是不是有些貴了?朕都不曾日日吃到呢!”
房玄齡咧嘴笑道:“臣和陛下一樣,也是有些嘴饞,如今天氣已冷,正可下旨讓他運送一些回京,賞賜群臣啊!”
李世民臉有點紅:“玄齡,你說正則在奏折中提他又添了幾個兒子是何用意啊?”
房玄齡長歎一聲:“臣不知,遺愛這孩子也是真不爭氣,臣心裏有些添堵,回頭得去封書信問問到底是怎麽回事。”
“朕也不知道賞些什麽,正則對錢不親,對官不親,要不再賜幾個名額?朕聽麗質說過,還有通房日日期盼的。”
房玄齡起身拱手:“陛下,臣忽然想起,老妻燉了雞湯,宵禁前得趕回府中去了。”
“唉,若是正則在長安,有什麽好吃的一般都會想著朕和觀音婢的,如今再沒念著朕的人了!”
房玄齡心中差點罵娘,宮裏有禦廚,自己燉唄,你還缺雞是咋地。
“陛下,臣告退了,府中人多,湯不夠分......”
喜歡貞觀逆旅:歸鄉之途請大家收藏:()貞觀逆旅:歸鄉之途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