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6章 名士風采,琴音繞梁驚才女
字數:5104 加入書籤
洛陽城內,車水馬龍,繁華喧囂。袁尚備好拜帖與禮物,帶著典韋和趙雲,前往名士蔡邕府邸。蔡邕乃當世大儒,學富五車,名滿天下,能得其賞識,對袁尚在洛陽立足大有裨益。
蔡府位於城東一處幽靜之地,朱門高牆,綠竹掩映,頗具隱逸之風。門房見是車騎將軍安平侯袁尚親至,不敢怠慢,連忙入內通報。
不多時,一位須發斑白,麵容清臒的老者,在仆人的陪同下,快步迎了出來。正是蔡邕。
“顯甫賢侄大駕光臨,蔡邕不勝榮幸,快快請進!”蔡邕拱手相迎,語氣熱情,眼神中帶著一絲好奇與審視。
袁尚連忙上前,執晚輩禮道:“晚輩袁尚,拜見蔡公。”
蔡邕捋須笑道:“賢侄不必多禮,早聞顯甫文武雙全,今日一見,果然氣度不凡。”他目光掃過袁尚身後的典韋和趙雲,眼中閃過一絲讚賞,卻未多言,引著袁尚一行人進入府中。
蔡府內院清雅別致,曲徑通幽,花木扶疏。蔡邕將袁尚引入書房,分賓主落座,奉上清茶。
“老朽久居洛陽,卻少有與顯貴往來,今日顯甫賢侄能來,實乃貴客。”蔡邕開門見山,語氣坦誠。
袁尚謙遜道:“蔡公乃當世大賢,晚輩仰慕已久,今日特來拜會,聆聽教誨。”
蔡邕聞言,撫須一笑,眼中讚賞之色更濃:“賢侄過謙了。聽聞賢侄在幽州大破鮮卑,斬殺軻比能,真乃少年英雄,為國建功。”
袁尚擺手笑道:“不過是盡匹夫之責罷了,不敢居功。倒是蔡公的學問,才真正令晚輩敬佩。”
蔡邕來了興致,撚須問道:“哦?賢侄也讀過老朽的書?”
袁尚微微一笑,信手拈來:“蔡公所著《勸學篇》,文辭斐然,立意高遠,晚輩曾反複誦讀,受益匪淺。其中‘少而好學,如日出之陽;壯而好學,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學,如炳燭之明’,更是令晚輩銘記於心。”
蔡邕聽得連連點頭,眼神愈發柔和。他一生著書立說,最喜人稱讚其學問。袁尚年紀輕輕,竟能熟讀其作,並引經據典,足見其並非尋常紈絝子弟。
兩人談論起經史子集,從孔孟之道,到老莊之學,再到詩詞歌賦,袁尚皆能侃侃而談,見解獨到,引經據典,旁征博引,令蔡邕大為驚歎。他原本以為袁尚不過是武將之才,沒想到竟有如此淵博的學識,實乃難得的文武全才。
談興正濃時,一陣清脆的腳步聲傳來,一位身著素雅衣裙,姿容秀麗的女子,端著茶點走了進來。正是蔡邕之女,蔡琰,字文姬。
“父親,茶點備好了。”蔡琰輕聲說道,目光不經意間掃過袁尚,帶著一絲好奇。
蔡邕笑著介紹道:“文姬,這位便是車騎將軍安平侯,袁顯甫公子。”
蔡琰盈盈施禮:“小女子蔡琰,見過袁公子。”
袁尚起身還禮,目光落在蔡琰身上,不禁微微一怔。眼前的女子,容貌清麗脫俗,氣質嫻靜淡雅,舉手投足間,自有一股書香氣,與記憶中蔡文姬的形象頗為吻合。
“蔡小姐不必多禮。”袁尚溫和笑道。
蔡琰起身,將茶點放在桌上,又為蔡邕和袁尚添了茶,舉止得體,嫻熟優雅。
蔡邕含笑看著女兒,對袁尚說道:“小女文姬,自幼喜好音律,略通琴藝,平日裏也喜歡舞文弄墨,隻是才疏學淺,難登大雅之堂。”
袁尚目光微動,看向蔡琰,笑著說道:“蔡小姐謙虛了。能得蔡公真傳,必定才華橫溢。”
蔡琰微微一笑,並未接話,隻是默默退到一旁,靜靜聆聽父親與袁尚交談。她雖未言語,但眼神中卻帶著一絲審視。在蔡琰心中,武將多是粗魯之人,隻知舞刀弄槍,不通文墨。袁尚雖有盛名,但她心中卻存有一絲偏見。
蔡邕與袁尚又談論了一會兒學問,忽而想起什麽,笑著說道:“顯甫賢侄,你可知老朽除了著書立說,還有一愛好?”
袁尚略一思索,笑道:“莫非是音律?”
蔡邕撫掌大笑:“賢侄果然聰慧!老朽平生最愛音律,尤其喜愛古琴,家中藏琴無數,時常撫琴自娛。”他指著書房角落裏的一張古琴,說道,“那便是我最心愛的一張‘焦尾’琴,乃是難得的佳品。”
袁尚順著蔡邕的目光看去,隻見那張古琴,通體黝黑發亮,木質古樸,隱隱散發著一種歲月的沉澱感。
“蔡公雅興,晚輩佩服。”袁尚由衷讚歎道。
蔡邕興致更濃,笑著提議道:“顯甫賢侄,不知你是否也通音律?若是不嫌棄,可否為老朽彈奏一曲,讓老朽也開開眼界?”
袁尚略作思忖,點頭應允道:“既是蔡公盛情相邀,晚輩便獻醜了。”
他走到古琴前,指尖輕撫琴弦,感受著琴身的溫潤質感。這張“焦尾”琴,果然名不虛傳,音質醇厚,餘音繞梁。
袁尚深吸一口氣,調整心緒,腦海中浮現出一首樂曲——《十麵埋伏》。這首曲子氣勢恢宏,金戈鐵馬,最能展現英雄氣概。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他凝神靜氣,指尖撥動琴弦。琴聲初起,低沉渾厚,如戰鼓擂動,瞬間將書房內的氣氛變得肅穆起來。
隨著指法的變化,琴聲逐漸激昂起來,時而如萬馬奔騰,氣吞山河;時而如刀光劍影,寒光凜冽;時而又如金戈撞擊,鏗鏘有力。琴聲時而高亢激昂,如千軍萬馬衝鋒陷陣;時而低回婉轉,如英雄末路悲歌長歎。
蔡邕原本隻是隨意一提,想看看袁尚的琴藝如何,卻沒想到,袁尚一出手,便讓他大為震驚。這琴聲,哪裏是尋常的撫琴弄樂,分明是戰場廝殺,英雄豪邁!他仿佛置身於金戈鐵馬的戰場,親眼目睹了一場驚心動魄的戰役。
一旁的蔡琰,原本對袁尚撫琴並未抱太大期望,隻是出於禮貌靜靜聆聽。然而,隨著琴聲的流淌,她的神情也逐漸發生了變化。她原本平靜的眼神,漸漸變得驚訝,好奇,乃至震撼。她從未聽過如此激昂慷慨的琴聲,仿佛蘊藏著無窮的力量,令人熱血沸騰。
一曲《十麵埋伏》終了,餘音繞梁,久久不散。書房內一片寂靜,蔡邕和蔡琰都沉浸在琴聲的餘韻之中,久久無法回神。漢末時期的琴是七弦琴,可以去某音搜索聽一下)
蔡邕率先回過神來,長長地歎了一口氣,眼神中充滿了震驚與讚歎:“妙哉!妙哉!顯甫賢侄的琴藝,真是出神入化,老朽生平所聞,從未有如此令人震撼的琴聲!”
蔡琰也從震撼中回過神來,看向袁尚的目光,已然發生了巨大的變化。之前的偏見和審視,早已煙消雲散,取而代之的是深深的敬佩與好奇。
“袁公子,這……這是什麽曲子?為何如此……如此激昂?”蔡琰忍不住開口問道,聲音中帶著一絲顫動。
袁尚微微一笑,拱手道:“此曲名為《十麵埋伏》,乃是晚輩偶然所得,獻醜了。”
“《十麵埋伏》……果真名副其實!”蔡邕連連點頭,讚不絕口,“此曲氣勢恢宏,意境深遠,非胸懷壯誌之人,不可奏出如此氣魄!”他看向袁尚的眼神,愈發欣賞。
蔡琰美眸流轉,再次看向袁尚,眼神中充滿了探究:“袁公子,這曲子……似乎與尋常琴曲大為不同,不知……公子可否再奏一曲?”
袁尚微微一笑,明白蔡琰是被他的琴藝所折服,之前的偏見已然消除。他心中一動,想到了另一首曲子——《女兒情》。這首曲子柔情似水,婉轉動人,與《十麵埋伏》的陽剛之氣截然不同,或許能展現他更為全麵的才華。
“既是蔡小姐有興致,晚輩再獻醜一曲。”袁尚再次坐到琴前,指尖輕撫琴弦,這一次,琴聲變得柔和起來,如涓涓細流,緩緩流淌,又如春風拂柳,溫柔細膩。
這首《女兒情》,少了金戈鐵馬的激昂,多了兒女情長的柔情。琴聲婉轉悠揚,如泣如訴,將女兒家的細膩心思,表達得淋漓盡致。琴聲時而低吟淺唱,如少女的低聲傾訴;時而纏綿悱惻,如情人間的依依不舍。
蔡琰再次被袁尚的琴聲所吸引,她閉上雙眼,靜靜聆聽,仿佛沉浸在一個充滿柔情蜜意的夢境之中。她的心湖,也隨著琴聲的波動,泛起陣陣漣漪。
一曲《女兒情》終了,書房內再次陷入寂靜。這一次,氣氛卻與之前截然不同,少了激昂,多了柔情。
蔡邕睜開雙眼,眼神中充滿了驚歎,他看向袁尚,仿佛在看一件稀世珍寶:“顯甫賢侄,你……你真是讓老朽大開眼界!想不到你不僅武藝超群,學識淵博,琴藝也如此精湛,真乃天縱奇才!”
蔡琰也睜開了眼睛,看向袁尚的目光,充滿了欽佩與讚賞。她之前的偏見早已蕩然無存,取而代之的是對袁尚才華的深深折服。
“袁公子,你……你這兩首曲子,真是太……太動聽了!”蔡琰由衷讚歎道,語氣中帶著一絲激動。
袁尚謙遜一笑:“蔡小姐過獎了,不過是雕蟲小技,不足掛齒。”
蔡邕擺擺手,正色道:“顯甫賢侄不必過謙,你的琴藝,已臻化境,絕非雕蟲小技。老朽活了半輩子,還從未見過如此才華橫溢的年輕人。”他頓了頓,眼神中閃過一絲異樣的光芒,緩緩說道,“顯甫賢侄,老朽有個不情之請,不知賢侄可否應允?”
袁尚心中一動,隱隱預感到蔡邕的請求,或許與自己有關,他拱手道:“蔡公請講,晚輩定當竭盡所能。”
蔡邕捋了捋胡須,目光深邃地看著袁尚,緩緩吐出幾個字:“老朽想……將文姬,托付給賢侄……”
喜歡漢末袁尚:攬盡江山與美人請大家收藏:()漢末袁尚:攬盡江山與美人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