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章 請命離京,避貨求生
字數:6474 加入書籤
晨曦微露,金色的陽光透過雕花窗欞,灑落在袁尚俊朗的麵龐上。
他緩緩起身,身旁的萬年公主劉婉仍在熟睡,烏蘭琪也還未醒來,昨夜的宮宴,讓他身心俱疲,卻也更加堅定了心中的決意。
袁尚輕輕下床,沒有驚動任何人,獨自來到庭院之中。
清晨的空氣格外清新,帶著一絲絲涼意,讓他原本有些煩躁的心情,逐漸平靜下來。
他望著東方冉冉升起的旭日,眼神深邃,心中暗自思忖:“洛陽雖繁華,卻非久留之地。十常侍專權,朝綱混亂,各方勢力盤根錯節,稍有不慎,便會萬劫不複。如今鋒芒已露,不如暫避鋒芒,回冀州發展,積蓄力量,靜待時機。”
主意已定,袁尚轉身回屋,喚來貼身侍衛典韋。
典韋身材高大魁梧,雙目炯炯有神,宛如一尊鐵塔般立在袁尚麵前,他總是這麽一副粗獷的模樣。
“主公,有何吩咐?”典韋甕聲甕氣地問道,聲音洪亮,震得屋頂都似乎微微顫動。
“典韋,你去準備一下,不日,我便向陛下請辭,返回冀州。”袁尚沉聲吩咐,語氣堅定,不容置疑。
典韋一愣,瞪大了眼睛,有些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他跟隨袁尚多日,深知袁尚在洛陽的地位如日中天,卻不明白為何突然要離開。
“主公,為何要離開洛陽?這裏……”典韋撓了撓頭,粗聲粗氣地問道,臉上寫滿了疑惑。
“洛陽雖好,卻非我久留之地。冀州黃巾餘孽未平,我身為冀州刺史,理應回去平叛。更何況……”袁尚欲言又止,眼中閃過一絲不易察覺的憂慮。
“更何況什麽?”典韋追問道,他性格直爽,藏不住話。
袁尚看了典韋一眼,知道他忠心耿耿,便也不再隱瞞:“洛陽城中,暗流湧動,各方勢力爭鬥不休,我不想卷入其中,白白浪費精力,吾還不如回冀州為百姓做點實事。”
典韋雖然不太明白袁尚話中的深意,但他對袁尚卻是絕對的信任,既然主公決定了,他便不會再質疑。
“俺明白了,主公,俺這就去準備!”典韋抱拳領命,轉身大步離去。
這日早朝時分,太極殿內,文武百官分列兩側,氣氛莊嚴肅穆。
漢靈帝高坐龍椅之上,麵色紅潤,精神矍鑠,看不出絲毫病態。
袁尚身著朝服,站在武將隊列的前列,顯得格外引人注目。
他年輕英俊,氣宇軒昂,眉宇間透著一股勃勃英氣,與周圍那些老臣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待到朝議開始,漢靈帝照例詢問了一番各地的情況,並對一些政務做出了指示。
隨後,他將目光轉向袁尚,語氣溫和地問道:“安平侯,朕知你履職勤勉。洛陽諸事,可還順遂?”
袁尚上前一步,躬身行禮,朗聲答道:“承蒙陛下聖恩,臣一切安好。洛陽城昌盛繁華,臣有幸居此,深感皇恩浩蕩。隻是……”
漢靈帝眉頭微挑,眼中閃過一絲疑惑:“隻是什麽?”
“隻是臣身為冀州刺史,心係冀州百姓。近來聽聞冀州黃巾餘孽尚未完全剿滅,百姓仍受其擾,臣寢食難安。故而,臣鬥膽懇請陛下,準許臣返回冀州,平定叛亂,還百姓一個安寧。”袁尚的聲音鏗鏘有力,擲地有聲,在空曠的大殿內回蕩。
此言一出,滿朝嘩然。
文武百官麵麵相覷,眼中皆是驚訝之色。
誰也沒有想到,袁尚會在這個時候,突然提出要離開洛陽。
要知道,袁尚如今在洛陽的地位,可謂是如日中天。
他不僅是漢靈帝親封的安平侯,更是娶了萬年公主,深受皇帝寵信。
而且,袁尚在洛陽的這段時間,文武雙全的名聲早已傳遍朝野,成為了無數人羨慕和巴結的對象。
在這種情況下,袁尚竟然主動提出要離開洛陽,返回冀州那個偏遠之地,實在是令人匪夷所思。
漢靈帝的臉色也微微一變,他盯著袁尚,眼神深邃,似乎要看穿他的內心。
“安平侯,你此話當真?”漢靈帝緩緩說道,語氣中帶著一絲試探。
漢靈帝的眼神如同深潭般幽深,表麵上看似平靜,實則暗藏波瀾。他饒有興致地打量著眼前的年輕人,這個袁尚,著實讓他有些看不透了。從最初的平淡無奇,到後來在宮宴上的驚豔表現,再到如今主動請辭,每一步都出乎他的意料。
按理來說,袁尚應該牢牢抓住這千載難逢的機會,在洛陽這權力的中心,盡情施展自己的抱負,爭取更大的權勢和地位。然而,他卻選擇了主動離開,這不禁讓漢靈帝心生疑慮。
難道,袁尚真的隻是為了冀州的百姓?為了平定黃巾餘孽?漢靈帝微微眯起眼睛,他不相信袁尚會如此單純。在爾虞我詐的朝堂之上,純粹的忠臣固然可貴,但有時候,過於純粹,反而顯得不真實。
或者說,袁尚是察覺到了什麽?感受到了洛陽城中暗流湧動的危機?又或者,他是在以退為進,故意示弱,以此來試探朝廷的態度?漢靈帝心中思緒翻湧,各種猜測紛至遝來。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袁尚自然明白漢靈帝的意思,他再次躬身行禮,朗聲答道:“陛下所言極是。但臣身為漢臣,理應為國分憂,為民解難。臣豈能坐視不管?臣雖不才,願竭盡所能,平定叛亂,還冀州一個太平盛世。”
“安平侯,洛陽乃我大漢帝都,昌盛繁榮、物阜民豐,晉升之階、成事之機數不勝數。多少人削尖了腦袋想紮根於此,你卻主動請辭,執意返回冀州那苦寒之地。朕著實費解。”漢靈帝的聲音帶著一絲淡淡的威壓,目光如炬,緊緊鎖定著袁尚。
他想看看,袁尚在這樣的壓力之下,是否會露出馬腳。
袁尚感受到漢靈帝目光中的審視,心中卻更加平靜。他早就預料到,自己的請辭,必然會引起漢靈帝的猜疑。畢竟,在帝王眼中,臣子的任何舉動,都可能蘊含著深意,都需要仔細揣摩。
他微微一笑,不卑不亢地說道:“陛下聖明,洛陽的繁華,臣自然是深有體會。然而,臣身為冀州刺史,肩負著守護一方百姓的重任。冀州一日不安,臣便一日寢食難安。與其在洛陽享受榮華,臣更願意回到冀州,為陛下分憂,為百姓解難。”
“陛下,冀州的情況,確實不容樂觀。”袁尚微微歎了口氣,神情略顯憂慮,“雖然黃巾之亂已經被平定,但各地仍然殘留著不少黃巾餘孽,他們燒殺搶掠,為禍鄉裏,百姓苦不堪言。臣身為冀州刺史,責無旁貸,臣懇請即可返回冀州,平定叛亂,還百姓一個安寧。”
為了增加說服力,袁尚還特意誇大了冀州的情況,將黃巾餘孽描繪得更加猖獗,百姓更加困苦。當然,這並非完全是謊言,冀州的情況確實不太好,隻是沒有袁尚說的那麽嚴重而已。
他這番話說得慷慨激昂,大義凜然,讓人聽了不禁熱血沸騰。
漢靈帝沉默片刻,似乎在權衡利弊。
這時,十常侍之首的張讓,眼中閃過一絲不易察覺的喜色。
他上前一步,躬身對漢靈帝說道:“陛下,安平侯忠心可嘉,臣等深感敬佩。隻是,安平侯年輕,恐難當此重任。不如,讓老臣舉薦幾位經驗豐富的將軍,協助安平侯一同前往冀州,也好有個照應。”
張讓表麵上是在為袁尚著想,實際上卻是想借機安插自己的人手,到冀州去監視袁尚,甚至架空他的權力。
袁尚心中冷笑,他豈能看不出張讓的伎倆?
他正要開口反駁,卻見漢靈帝擺了擺手,說道:“不必了。安平侯文武雙全,朕相信他有能力平定冀州。既如此,朕準安平侯之請,著你速歸冀州,務要平亂安民,莫負朕望!”
漢靈帝此言一出,張讓等人的臉色頓時變得難看起來。
他們沒有想到,漢靈帝竟然會如此信任袁尚,完全不給他們插手的機會。
袁尚心中一喜,連忙跪拜謝恩:“臣,謝陛下隆恩!臣定當不負陛下所托,早日平定冀州,凱旋而歸!”
朝堂之上,大臣們對袁尚的請辭,態度各異。
有的惋惜其離去,認為袁尚是朝廷不可多得的人才,離開洛陽實在是可惜。
有的暗自慶幸,認為袁尚鋒芒太盛,離開洛陽,對他們來說,未嚐不是一件好事。
還有的則在觀望,他們不清楚袁尚此舉的真正用意,也不敢輕易表態。
總之,袁尚的請辭,在洛陽城中,掀起了一陣不小的波瀾。
退朝之後,袁尚回到侯府,將自己要離開洛陽的消息,告訴了萬年公主劉婉和烏蘭琪。
劉婉聽到這個消息,頓時愣住了。
她美麗的臉龐上,露出了難以置信的神色。
“夫君,你……你真的要離開洛陽?”劉婉的聲音有些顫抖,眼中充滿了不舍。
袁尚輕輕握住劉婉的手,柔聲說道:“婉兒,我也不想離開你。隻是,冀州的情況,不容許我再繼續留在洛陽了。我必須回去,平定叛亂,保護百姓。”
劉婉咬著嘴唇,眼淚在眼眶中打轉。
她知道袁尚說的是事實,也理解袁尚的決定。
但是,一想到要和袁尚分別,她的心中就充滿了痛苦和不舍。
袁尚輕輕撫摸著劉婉的頭發,柔聲說道:“婉兒,待到時機成熟吾會接你到冀州。”
劉婉再也按捺不住,撲入袁尚懷中,悲泣不止。
袁尚輕輕拍著劉婉的後背,安慰著她。
過了許久,劉婉的情緒才漸漸平複下來。
她抬起頭,看著袁尚,眼中充滿了堅定:“夫君,我會在這裏等你,等你來接我。”
袁尚點了點頭,心中充滿了感動。
他知道,劉婉是一個識大體的女子,她不會阻止自己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
“婉兒,卿之體貼,吾心甚感。”袁尚輕聲說道。
劉婉頷首微笑,以示理解。袁尚亦點頭,心中隱憂稍緩 。
就在此時,蔡琰也得知了袁尚即將離京的消息。
她心中複雜,既有不舍,又為袁尚的明智之舉感到欣慰。
她知道,袁尚是一個有抱負、有理想的男子,他不會甘心一輩子困在洛陽這個牢籠之中。
離開洛陽,對他來說,或許是一個更好的選擇。
蔡琰來到袁尚的府邸,與袁尚告別。
“安平侯,汝真的要離開洛陽了?”蔡琰輕聲問道,聲音中帶著一絲淡淡的憂傷。
袁尚點了點頭,說道:“文姬,洛陽雖好,卻非吾久留之地。”
蔡琰沉默片刻,說道:“安平侯,一路保重。希望汝早日平定冀州,凱旋而歸。”
袁尚看著蔡琰,眼中閃過一絲複雜的情緒。
“文姬,你也保重。”袁尚輕聲說道。
蔡琰點了點頭,轉身離去。
她的背影,顯得有些落寞和孤單。
袁尚看著蔡琰離去的背影,心中歎息一聲。
喜歡漢末袁尚:攬盡江山與美人請大家收藏:()漢末袁尚:攬盡江山與美人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