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9章 問罪李肅,籌集糧食
字數:4556 加入書籤
第 149 章 問罪李肅,籌集糧食
“你知罪就好。”袁尚語氣沉靜,聽不出喜怒,目光卻如寒潭般深邃,直視著跪伏在地的李肅, “我且問你,樂陵郡常平倉,為何空空如也,一粒米糧都不見蹤影?”
李肅身軀猛地一震,他伏在地上,瑟瑟發抖,哪裏還敢抬頭直視袁尚,隻得顫聲道:“回…回稟使君,常平倉…常平倉年久失修,又兼…兼鼠患…蟲災,故而…”
“夠了!”袁尚斷喝一聲,聲色俱厲,打斷了李肅的狡辯, “常平倉乃國之重器,關乎民生社稷,豈容你如此敷衍塞責!”
他站起身,走到李肅麵前,目光如炬,厲聲道:“常平倉之設,本為平抑糧價,賑濟災荒。朝廷設常平倉,用意深遠,豐年平價收糧,防止穀賤傷農;荒年則糶糧救民,以濟百姓倒懸。乃是國之根本大計!你身為樂陵縣令,掌管一縣民生,卻任由常平倉空虛至此,可知是何罪責!”
袁尚字字如刀,句句誅心,震得李肅魂飛魄散,他哪裏還不明白,袁尚早已知曉常平倉的虛實,方才不過是當堂質問,給他最後的機會。可笑自己還想以謊言蒙混過關,簡直是自尋死路!
李肅涕泗橫流,再也顧不得什麽縣令的體麵,連連叩首,哀嚎道:“使君饒命!使君饒命!下官有罪,下官該死!隻是…隻是常平倉空虛,實非下官一人之責啊!還望使君明鑒!”
“哼,是否一人之責,自有公論!”袁尚冷哼一聲,眼中寒光更甚, “典韋!”
立於堂外的典韋聞聲而入,虎步生風,抱拳道:“主公!”
“將李肅革去縣令之職,打入大牢,聽候發落!”袁尚語氣冰冷,不帶一絲感情。
“喏!”典韋應聲,上前一把揪起癱軟如泥的李肅,如同拎小雞一般,拖出了縣衙前堂。
李肅驚恐萬狀,口中兀自哀嚎求饒,卻哪裏有人理會,很快便被拖出了前堂,聲音也漸漸遠去,隻餘下空氣中隱隱的絕望氣息。
袁尚負手而立,望著空蕩蕩的前堂,心中怒火依舊難平。樂陵縣常平倉,果真如探子所報,空無一物!本欲先行開倉放糧,以解樂陵百姓燃眉之急,安撫民心。如今看來,卻是癡人說夢!
“常平倉空虛…李肅屍位素餐…豪強盤剝…官府腐敗…”袁尚心中默念,一股深深的無力感湧上心頭。樂陵郡的困境,遠比想象中更加棘手,也更加令人絕望。
鏟除樂陵毒瘤,固然勢在必行,但民生凋敝,百姓困苦,亦是迫在眉睫。若隻顧著懲治貪官汙吏,卻不能及時安撫百姓,隻怕民怨沸騰,適得其反。
“安民為上…”袁尚喃喃自語,目光堅定了幾分。當務之急,是先解決百姓的口糧問題,穩住局勢,再徐徐圖之。
“典韋。”袁尚再次開口,聲音沉穩有力。
典韋聞聲複又回到堂前,抱拳道:“主公有何吩咐?”
“傳令下去,召集樂陵縣城內,所有尚未與三家豪強勾結的富戶鄉紳,即刻來縣衙議事!”袁尚目光如炬,語氣堅定, “我要他們,為樂陵百姓,略盡綿薄之力!”
“喏!”典韋領命,虎步匆匆而去。
不多時,一隊隊親兵騎兵,便如離弦之箭般,奔赴樂陵縣城各處,傳達袁尚的命令。
樂陵縣,注定將迎來一場不同尋常的風雨。
夕陽西下,給破敗的樂陵城,平添了幾分肅殺之氣。
縣衙前堂,燈火通明,氣氛卻異常凝重。
樂陵縣城內,凡是有些家底的富戶鄉紳,幾乎都被典韋親自帶人“請”到了縣衙。
這些人,平日裏在樂陵縣也算是有頭有臉的人物,但此刻,麵對端坐堂上的袁尚,卻一個個噤若寒蟬,大氣都不敢喘一口。
袁尚目光掃過堂下眾人,麵色沉靜如水,緩緩開口道:“諸位,今日召集大家前來,所為何事,想必諸位心中也已有所猜測。”
堂下眾人麵麵相覷,無人敢應聲。
袁尚也不在意,繼續說道:“樂陵郡民生凋敝,百姓困苦,諸位皆是樂陵人士,想必也看在眼裏,痛在心中。”
頓了頓,袁尚語氣陡然轉厲, “然則,樂陵郡常平倉,空空如也,官府賑濟,形同虛設!百姓饑寒交迫,朝不保夕!此等慘狀,諸位難道就無動於衷,視若無睹嗎!”
袁尚聲色俱厲,語氣中帶著一絲責問,震得堂下眾人心驚膽戰,紛紛伏地請罪。
“使君息怒!使君息怒!”
“某等有罪!某等有罪!”
袁尚冷眼旁觀,待眾人請罪聲稍歇,方才再次開口,語氣卻緩和了幾分, “諸位不必驚慌,本侯今日召集諸位前來,並非問罪,而是…求助。”
“求…求助?”堂下眾人聞言,皆是一愣,有些摸不著頭腦。
袁尚起身,步至堂前,目光沉沉地掃過堂下眾人,語重心長道:“樂陵郡之困,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非一時可解。然百姓饑腸轆轆,片刻不可耽擱!官府倉廩空虛,遠水救不了近火,唯有仰仗諸位,慷慨解囊,共濟時艱!”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袁尚話音剛落,堂下頓時一片嘩然。
“使君…這…”
“這…這如何使得?”
“下官等家境…也並不寬裕啊…”
各種推諉之聲,不絕於耳。
袁尚麵色不變,似乎早已料到眾人的反應,他抬手示意眾人安靜,待堂下稍稍平靜下來,方才再次開口,語氣卻變得強硬起來, “諸位之意,本侯明白了。諸位家境是否寬裕,本侯暫且不論。本侯隻問諸位一句,爾等皆是樂陵人士,難道就忍心看著樂陵百姓,餓殍遍野,流離失所嗎!”
袁尚語氣鏗鏘有力,擲地有聲,震得堂下眾人心頭一凜,原本的推諉之詞,頓時咽回了肚子裏。
見眾人沉默不語,袁尚嘴角微微一翹,露出一抹意味深長的笑容, “當然,本侯也並非強人所難。凡是今日肯伸出援手,捐糧助賑者,本侯必有重謝!”
他頓了頓,語氣中帶著一絲誘惑, “凡捐糧百石以上者,可免除樂陵郡一年賦稅!捐糧五百石以上者,本侯可上奏朝廷,為其請功,授予‘義民’之號,以彰其德行!捐糧千石以上者…本侯可親自為其題字,懸於門楣,以示表彰!諸位意下如何?”
袁尚此言一出,堂下頓時又是一陣騷動。免除賦稅,授予榮譽稱號,甚至安平侯親自題字!這對於重利輕義的商人鄉紳來說,無疑是極具誘惑力的條件。
尤其是安平侯親筆題字,更是意義非凡。要知道,安平侯袁顯甫,如今可是名震天下的青年俊傑,其墨寶千金難求。若能得其親筆題字,懸於門楣,那可是光宗耀祖,榮耀門楣的大好事啊!
原本還在猶豫不決的富戶鄉紳們,頓時動心了。
“下官願捐糧百石,為樂陵百姓略盡綿薄之力!”
“下官願捐糧三百石!”
“下官願捐糧五百石!”
有了第一個帶頭的,其餘人也紛紛表態,爭先恐後地表示願意捐糧。
袁尚看著堂下眾人,對於這些逐利而行的商人鄉紳來說,空口白牙的大道理,遠不如實實在在的利益來得有效。
而他所許諾的,不僅僅是眼前的利益,更是長遠的聲望和地位。
“好!好!好!”袁尚連道三聲好,語氣中帶著一絲讚許, “諸位果然深明大義,胸懷仁心,本侯甚慰!本侯在此,替樂陵百姓,謝過諸位了!”
袁尚起身,朝著堂下眾人深深一揖,姿態謙和,卻又帶著一股不容置疑的威嚴。
堂下眾人見狀,更是誠惶誠恐,紛紛起身還禮,口中高呼不敢。
一場原本劍拔弩張的議事,最終以皆大歡喜的局麵收場。富戶鄉紳們紛紛表示願意捐糧助賑,袁尚也承諾給予相應的回報。
喜歡漢末袁尚:攬盡江山與美人請大家收藏:()漢末袁尚:攬盡江山與美人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