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4章 朝議施政

字數:4045   加入書籤

A+A-


    當李純從興慶宮中走出之時,也是他正式開啟真正統治之時。
    他的種種所為,在他看來完全是為了大唐的中興,畢竟若是太宗沒有玄武門兵變,沒有逼迫高祖,那大唐何來的貞觀之治~而他就是要效仿太宗,再來一次“貞觀之治~”。
    當解決了諸多絆腳石,如今的李純依然是大權在握。
    朝中勳貴,宦官如今也因為利益相關的驅使,基本暫停了內鬥,給李純帶來了近些時間以來最好的朝堂局麵。
    擺在李純麵前的無外乎如何治理天下,怎樣處理君臣關係,如何發揮臣子的作用,做到人盡其才!
    不過此等問題皆在李純繼位之前亦有自身的考量,再加上與黃木川盛唐時夜談的補充,已然有了一整套的方法。
    畢竟李純不想當一個碌碌無為的昏庸皇帝,他的終極理想是要“嗣貞觀之功,弘開元之治!”
    宣政殿~百官齊聚
    “陛下駕到~”
    “吾皇萬歲萬萬歲~”
    “眾愛卿平身~”
    “今日朕頗感欣喜朗州來報,水患治理,朕特命以工代賑,興修水利,引渠入庫!西川劉辟也接受朝廷任命,秦州劉澭亦肅清餘孽~朕繼位不足百日,便初見成效,朕心甚慰!”
    “陛下聖明!”
    “然國富民強亦不可從一二小事,便能沾沾自喜,今日早朝朕願與諸位愛卿朝議,當今政教,所施何者為急?諸位愛卿可有高見?”
    “臣有一言”李吉甫站出身來開口道“為政所急,諒非一端,然國以人為本,親人之任,莫先牧宰!”
    “哦,李愛卿之意牧宰鎮守一方,若是委用得人,便可政化通達,造福一方,然任人不疏,便是為禍一方!故而一州之地之觀察使,刺史亦或縣令的任人以賢,方為國之要事之所急也!”
    “陛下聖明!”
    “然此為一也,朕觀整個大唐如今局麵,方鎮割據,愈演愈烈,如何對待天下方鎮,各位愛卿可有高見?”
    李純問出此話之後,朝堂之下開始了各種議論紛紛
    “方鎮割據之患始於玄宗,如今愈演愈烈,早已失控!如今若想收歸權力怕是難上加難。”
    “莫說要收回權力了,前些日子那西川韋皋病故,本以為是個千載難逢的時機,最終不還是被那劉辟脅迫,如今方鎮尾大不掉,非吾輩可扭轉也!”
    “莫要說這些胡話,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那些方鎮節度使,本意恩寵有加,拱衛邊防,便宜行事,如今倒好,仗著陛下恩寵,卻做出有違君臣本分之事,修繕甲胄,擴兵攻訐!若沒有強有力的管束,則大唐危矣!”
    大臣們各自交頭接耳,各抒己見,但沒一人敢站出來建言獻策。
    此時杜黃裳從人群中站了出來,原本熙熙攘攘的大殿瞬間安靜了下去,偶有聲音響起,亦被同伴拉扯衣角提醒禁言。
    “啟奏陛下,自先皇德宗繼位之初亦大舉削藩大政,然經涇師之變以後,朝廷對藩鎮務為姑息,各方鎮節帥的任命,開始由中使前往方鎮,根據鎮將的意願加以確定,朝廷實則在此決策上頗為被動。”杜黃裳堅定的進行著前因後果的分析,繼續說道
    “如今陛下初立,既然追慕貞觀、開元之風,要重振綱紀,須先解決安史之亂以來,藩鎮的跋扈,與日俱增之問題,然先皇德宗之措施,亦為前車之鑒,太宗所謂以史為鑒可以明得失,故而解決藩鎮問題,需以"以法度裁製藩鎮",”杜黃裳斬釘截鐵的說道。
    “哦?杜愛卿所言讓朕想到了另外一個人,也是如杜愛卿一般,與朕以法度製藩鎮策略,朕當時就深以為然,今日杜愛卿亦有此謀略,當真是不謀而合!”李純心情頗為爽利的笑著說道
    “陛下聖明,原來陛下早有謀斷,造成如今方鎮割據局麵皆因各方鎮節帥皆有鎮將決定,若是將藩鎮節度使的任免之權,牢固地掌握在朝廷,掌握在陛下的手中,如此,方能重樹朝廷的權威,陛下的權威,定能震懾藩鎮,實現天下的大治。”
    “杜愛卿之言甚得朕心,甚得朕心啊!來來來,今日諸位大臣暢所欲言,朕欲效仿太宗,從言納諫!”
    “陛下~老臣有一言不知~”
    “但說無妨~”
    “日前,陛下貶謫王叔文王伾一黨,皆如今朝廷上下均有議論,從員外郎貶為刺史,貶黜太輕,如此差點引得朝堂震動,甚至差點引發外邦乘虛而入,望陛下明鑒,以儆效尤!”
    “愛卿所奏,朕已明了,此事待朕思慮一番,再行定奪!”李純聽聞此奏卻是皺起了眉頭,剛剛群臣議事,從言納諫的心情瞬間蕩然無存~
    “有本啟奏,無本退朝~”那吐突承璀倒是識的臉色。見李純頗有些不高興,便高聲呼道。
    見無人在站出來,李純也是深吐一口氣大手一揮“退朝~”
    “吾皇萬歲萬萬歲~”
    眾臣皆跪拜目送李純離開宣政殿。
    “衛翰林,今日為何再提王伾王叔文等人!這不是給陛下找不痛快嘛!”杜黃裳悄悄走到衛次公的跟前說道。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杜相公,今日陛下所言施政,再言藩鎮,卻不曾提及太上皇的新政,可知為何?”衛次公反問道
    “難道衛翰林知其內幕?”杜黃裳不確定的看著衛次公問道。
    “其實陛下對太上皇的新政內心中頗為認可,因此從未言說廢止,隻不過那王伾王叔文得太上皇恩寵,攪亂朝堂,從而動搖國本,老夫也是提醒陛下,莫要重蹈覆轍,作為唐臣自然要直言善諫,提醒陛下,所施何者為急?”
    “你啊你,如此在陛下心中落個壞名聲,怎得是好事了?”
    “杜相公吾等邊走邊說,邊走邊說!”衛次公打了個哈哈,往宣政殿外走去。
    杜黃裳看著衛次公的背影也是撫須微笑,有如此能臣,何況不興,隻是~杜黃裳越來越頭,歎息一聲跟了上去。
    似是被衛次公點醒了一般,李純於十一月十四日,再次下令,
    貶韓泰為虔州司馬;
    韓曄為饒州司馬;
    柳宗元為永州司馬;
    劉禹錫為朗州司馬;
    貶中書侍郎、同平章事韋執誼為崖州司馬,河中少尹陳諫為台州司馬;
    和州刺史淩準為連州司馬;
    嶽州刺史程異為郴州司馬。
    在貶黜韋執誼及韓泰等人的製文中,李純重點指斥的是"朋黨比周,挾邪敗度"的問題。
    被貶以後的"二王八司馬",按李純的詔令,將終身不複起用。
    至此李誦時期的革新派幾乎全部被貶謫,從此退出權力的中心。
    而李純也開始了他的追二祖道德之風烈,樹良好之君臣,開始了他的中興之舉……
    喜歡大唐策士布衣的登天路請大家收藏:()大唐策士布衣的登天路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