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7章 震動青陽的大事,燕王三年正旦大朝會
字數:4030 加入書籤
青陽城發生了大事!
太上王之嫡次子,大王一母同胞的親弟弟,秦國公李康安被抓了!
消息不到半天傳遍了整個青陽城,不用說世家官吏,很多普通商賈及百姓也知曉了此事的原委。
秦國公幾年未歸雲州,回來一趟閑逛東市偶遇東市令懲治商賈,打聽之下方知有冤情,便站出來阻止...
不料東市令不分青紅皂白,以阻攔官員執法為由將未亮明身份的秦國公給羈押了!
據說秦國公表明身份後,東市令鄭倫非但未放人,反誣陷其偽冒王族罪加一等,竟指使署卒對秦國公施以鞭笞之刑,幸得大王親衛手持令牌,方將秦國公救出。
這其中蹊蹺的是秦國公被羈押,大王親衛如此及時出現,很讓人費解,但滿青陽城文武官吏及世家已無暇關心此疑點了,因為事情本身太大了!
當今大王的親弟弟,人屠秦王的嫡次子被無故羈押,還被鞭笞行刑了!
要翻天了!
如此作死之事,居然發生在王城!
聽聞太上王與王太後得知此事後將大王怒罵一頓,言稱燕國是你燕王的還是鄭氏的,連自己的弟弟都護不住!
此話已是定罪誅心之言了,直接將鄭氏釘在了欲圖不軌的罪行上。
而後,太上王與太後已提刀準備殺向鄭府,幸得王後勸阻方罷,但太上王放言此事絕不善罷甘休。
大王聽聞此事後怒摔了滿案的奏表,被太上王與太後怒罵後,雷霆大怒派人將整個東市署衙所有官吏全部捉拿,並讓人將秦國公接入宮內。
據說,鄭氏得到此消息,家主、工部令鄭經則是直接嚇得癱坐在地,大罵逆子狂悖連累整個鄭氏。
而後半個時辰不到寫完請罪表,連滾帶爬的帶著鄭氏族人想進宮請罪卻被宮衛攔住,告知大王及太上王不見。
這無疑告知此事不會善罷甘休!
據說鄭經直呼大劫將至,尤其在聽說宮內傳出太上王的那句“這燕國是你燕王的還是鄭氏的”之言時,鄭經直接昏死在皇城門外...
而後鄭經帶著鄭氏族人寒冬跪在王城城門下,直到深夜也未見大王及太上王召見。
青陽城大小官員及世家皆知,鄭氏完了!
很多老狐狸也嗅到了一絲不同尋常的味道,有種風雨欲來的感覺,但又猜不透大王究竟意欲何為。
整個青陽城都被安陽的隱而未發的怒火籠罩,格外壓抑,滿城文武官員及世家皆小心謹慎的靜待局勢發展...
而安陽與李康安卻是在宮內吃著肉喝著酒,十分暢快。
現在的局勢才是安陽所要的。
懲治世家,要麽不做,要做便連根拔起,斬盡殺絕一批!
但想要憑借一個世家子官吏欺壓商賈之事,耀武揚威之罪,尚不足以讓他舉起屠刀大殺特殺,世家也會找理由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最不濟世家也會斷尾求生,放棄幾個族人而保全家族,如此殺幾個人撼動不了鄭氏以及其同樣的世家之根本。
想要連根拔起鄭氏,並牽扯到其他世家,就必須有一個足夠分量的名頭,一場足以讓所有人都害怕的“大火”!
什麽名頭?
有異誌,涉嫌謀逆!
這些世家都是成精的老狐狸,寧願扔下皇帝也要舉家搬至燕國,可見其謹慎,想讓他們主動刺殺或者起兵謀反,他們不敢,就算敢也要謀劃再謀劃,安陽也沒有這個耐心等。
唯有一條路,借一小罪,推波助瀾,給其安置一個謀逆之大罪。
鄭倫欺壓商賈罪小,但抓了胞弟李康安,罪可大可小了,再鞭笞王族,這罪就不是大了,而是多大的問題。
你鄭氏平日囂張跋扈,欺壓商賈百姓,橫行青陽慣了,如今連孤的親弟弟都敢隨意抓隨意打,這是何等的囂張,再過一兩年,是不是孤這燕王也不在你們眼中。
如此有底氣,你們不是有異誌,不是涉嫌謀逆是什麽?
若想不承認?
沒關係,事情已發生,今日敢抓敢打孤的弟弟,明日就敢拿刀架在孤的脖子上,孤說你們想謀逆就是想謀逆,誰讚成,誰反對?
“兄長,打算何時動手?”李滄海問了一句。
安陽端起酒杯一口倒下,看向深夜的殿外,黑夜如墨,淡笑了一聲
“隨時可動手,明日正旦大朝會他們會跳出來的,正好今夜至明日暗衛與親衛也要有所準備防止有世家子女外逃,這次定要殺絕一批世家!”
李康安舉起的酒杯停在空中,驚訝的看向安陽,“王兄想屠盡這批世家滿門?!”
安陽負手而立,目光從殿外看向李康安,問道“有何不可?”
李康安臉色微微有些蒼白,他一直以為兄長隻是想借這個名義殺一批世家官吏,讓其老實,沒想到兄長居然要滿門抄斬!
“兄長不可啊,屠滿門與兄長名聲無益!兄長三思啊!”
“為兄不怕!父親乃人屠,為兄乃殺神,他們哪怕嗷嗷待哺世家女其體內的血也是肮髒的!屠戮世家滿門,為兄不會有負擔!”
說著,安陽回過頭又看向殿外,冷笑道“正旦動刀,殺了正好過年,清理一批世家,讓青陽城清淨清淨,開春正好讓你風光成婚!”
...
翌日。
武德十二年,不,大穆已亡,如今也隻能稱燕王三年。
燕王三年,正旦大朝會開啟。
太極殿及其殿外廣場滿是文武官員,重臣在殿內,品級不夠則在廣場上,而廣場上除了官員也擠滿了刀槍林立的甲士。
如今燕國之勢猶如初陽煌煌而起,去歲更是一舉平滅穆朝,奪下中州,成為坐擁七州之地,擁兵七十餘萬的中原第一諸侯,很多文武皆相信,統一之勢已在燕國。
今年的正旦大朝會本該是慶賀的朝會,也該是賞賜的朝會,但很多文武卻心事重重,以至於大殿內外顯得有些壓抑。
大殿內外文武在等待安陽臨朝之際,很多人都小聲的說著話,但大部分目光皆放在鄭氏之人身上。
鄭經如垂垂老朽之人,麵若死灰的垂著頭愣著神,也不知在想什麽。
“大王到!太子到!眾臣叩拜!”
魏大勳的喝聲傳至,殿外的宦侍連忙傳喝。
眾文武微微愣神,大王居然帶著五歲的太子首次臨朝了!
須臾眾文武回轉神,齊聲叩拜
“拜見大王,大王萬年!”
“恭迎太子殿下,太子千歲!”
喜歡從小卒做起,我在大穆爭天下請大家收藏:()從小卒做起,我在大穆爭天下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