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應時勢造化生宋主 見祥龍夢裏呈吉兆
字數:8403 加入書籤
詞曰:
千古江山,英雄無覓,孫仲謀處。
舞榭歌台,風流總被,雨打風吹去。
斜陽草樹,尋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
想當年,金戈鐵馬,氣吞萬裏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贏得倉皇北顧。
四十三年,望中猶記,烽火揚州路。
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鴉社鼓。
憑誰問:廉頗老矣,尚能飯否?
這南宋詞人辛棄疾的一首《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道盡了南北朝的英雄往事。
然而眾人或許不知,辛棄疾所讚頌的寄奴,與他所處的宋代並非一朝。
辛棄疾所生活的宋代,乃是由趙匡胤黃袍加身所建,國號“宋”,史稱“北宋”,後又經曆靖康之變,康王趙構南渡,建立“南宋”。
而寄奴,即劉裕所建的“宋”,則習慣上被稱為“劉宋”,兩者相隔數百載,曆史背景與風雲變幻皆不相同,實不可混為一談。
劉宋高祖武皇帝劉裕,字德輿,小名寄奴,彭城縣綏輿裏人。
這彭城縣綏輿裏,便是如今徐州市銅山區漢王鎮馬場村之地,與辛棄疾詞中所提的京口,即今鎮江市的京口區,相隔甚遠。
卻說晉哀帝興寧元年,歲次癸亥,三月壬寅之夜,公曆363年3月17日,這天夜裏,天象異變,風雲湧動,似有不凡之事即將發生。
在京口鄉下的一間簡陋茅草屋內,燭光搖曳,氣氛緊張。
突然,一道耀眼的神光猛然綻放,直衝雲霄,猶如烈火熊熊,照亮了整個夜空。
這神光之中,夾雜著祥瑞之氣,仿佛預示著某個偉大生命的降臨。
伴隨著這道神光,一陣清脆響亮的嬰兒啼哭聲劃破了寂靜的夜晚,宛如天籟之音,回蕩在夜空之中。
這便是劉裕的誕生,一個注定不平凡的生命,就此降臨於世。
這嬰兒虎頭虎腦,一雙眼睛明亮如星辰,仿佛能洞察世間萬物的奧秘。
他躺在繈褓之中,小手緊握,小腳亂蹬,顯得極為活潑可愛。
劉裕的父親劉翹站在屋內,望著這突如其來的神光,心中驚疑不定。
他瞪大了眼睛,張大了嘴巴,半天說不出一句話來。
這神光究竟是何物?為何會出現在自家屋內?
難道說,這嬰兒並非凡胎俗骨,而是上天賜予的神童?
而屋外的鄉親們,卻誤以為劉家失火了。
他們看到劉家屋內火光衝天,以為發生了火災,紛紛拿起水桶、扁擔等工具,急匆匆地趕來救火。
夜色中,火光映照下的鄉親們神色緊張,腳步匆匆。
有的邊跑邊喊:“劉家失火了,快來救火啊!”
聲音中帶著幾分焦急與惶恐;有的則急匆匆地尋找水源,準備滅火工具,生怕火勢蔓延開來。
一時間,呼喊聲、腳步聲交織在一起,打破了夜晚的寧靜與祥和。
等鄉親們氣喘籲籲地趕到劉家門口時,卻發現屋內並無半點火光。
隻見劉翹站在門口,一臉驚愕地看著眾人,不知所以。
他疑惑地問道:“你們是來救火的?誰家失火啦?”聲音中帶著幾分不解與困惑。
“我們看到你家火光衝天,以為著火了。”一位鄉親急切地回答道。
他喘著粗氣,臉上滿是汗水與焦急之色。
劉翹連忙招呼大夥朝屋裏看,果然沒有任何著火的跡象。
隻見屋內燈火通明,嬰兒安然無恙地躺在搖籃之中,那雙明亮的眼睛正好奇地打量著這個世界。
這時,鄉親們才恍然大悟,原來那道神光隻是劉裕出生時的異象。
他們紛紛議論起來:“這劉家真是奇了,孩子出生竟然能放出這麽亮的光。”
“是啊,這孩子將來肯定非同小可。”
且說那夜,天上的異象並未就此結束。
就在劉裕出生後半個時辰,天空中突然出現了一條五彩斑斕的巨龍。
這條龍身形龐大,鱗片閃閃發光,宛如天神下凡一般,震撼人心。
它盤旋在空中,時而翻滾跳躍,時而俯衝直下,仿佛在宣告著劉裕的不凡命運。
巨龍的出現,讓整個天空都變得異常壯觀。
星光璀璨,月色皎潔,與巨龍身上的光芒交相輝映,構成了一幅美輪美奐的畫卷。
鄉親們都紛紛抬頭仰望,驚歎不已。
“快看,天上有龍!”一位鄉親指著天空大喊道。
他的聲音中帶著幾分激動與敬畏之情。
“真的,真的有龍!這劉家孩子肯定是天降神童啊!” 另一位鄉親附和道。
他的臉上滿是敬畏與羨慕之色。
巨龍在空中盤旋了許久,才緩緩消失在天際。
而劉裕的出生異象,也成為了鄉親們茶餘飯後的熱議話題。
他們紛紛猜測著劉裕的未來命運,有的說他將來會當大官,有的說他將來會發財致富。
對此,劉翹雖然心中驚異,但更多的是對劉裕出生的不祥之感。
他覺得這孩子出生就帶著不詳之氣,再加上他娘分娩後疾病而死,更讓他對劉裕心生嫌惡。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然而,他並不知道,這一切都隻是劉裕非凡命運的開始。
劉裕的生母叫趙安宗,平原太守趙裔之女,也是劉翹的第一任妻子。
趙安宗溫柔賢惠、端莊大方,是劉翹的賢內助。
然而,由於家境貧寒、生活艱難,趙安宗在生下劉裕後不久便因病去世。
這讓劉翹心痛不已,也讓他對劉裕更加嫌棄。
劉翹雖然是個小官,但俸祿微薄,家裏常常揭不開鍋。
劉裕出生後,無力請乳母給他哺乳。
劉翹一度打算拋棄他,幸得劉懷敬之母伸出援手,養育劉裕,才得以活下來。
萬幸劉裕的姨媽還在哺乳期,於是給還未完全到斷奶期的孩子斷奶,開始哺育劉裕。
這姨媽住在娘家,於是劉裕從小被寄養在了姥姥家,得小名寄奴。
過了不久,劉翹便又娶了一房妻子,也就是劉裕的繼母。
繼母心地善良、勤勞能幹,對劉裕也很好。
她不僅照顧著劉裕的飲食起居,還時常給他講故事、講道理,讓他懂得了許多做人的道理。
後來,繼母還給劉家添了兩個兒子。
一家人生活雖不是大富大貴,但也還過得去。
然而,天有不測風雲,人有旦夕禍福。
劉翹沒幾年就去世了,年輕的繼母帶著三個兒子一下子失去了經濟來源。
為了養家糊口,劉裕不得不肩負起養家的重任。
他種地、打漁、砍柴、賣鞋,什麽活都幹,隻為了讓家人過上更好的生活。
時光荏苒,轉眼間劉裕已經長大成人。
雖然家境貧寒,但他卻從未放棄過對生活的希望。
他每天辛勤勞作,隻為了讓家人吃飽穿暖。
有一天,劉裕閑來無事,便來到京口的竹林寺遊玩。
這竹林寺香火鼎盛、遊客如織,是京口的一處名勝古跡。
劉裕走進寺內,隻見廟宇巍峨、佛像莊嚴,讓人心生敬畏之情。
他走得累了,便在講堂前找了個地方坐下休息。
不料剛閉上眼睛,就聽見一陣喧鬧聲。
劉裕睜開眼睛一看,隻見幾個和尚正圍著他指指點點,神色驚訝。
他心中疑惑,便站起身來問道:“各位大師,何事如此驚慌?”
聲音中帶著幾分不解與好奇。
“施主身上似有龍形圖案顯現,光芒閃閃,實在奇異。”一位和尚回答道。
他的臉上滿是敬畏與驚訝之色。
劉裕低頭看了看自己,什麽也沒發現,便笑道:“大師莫要說笑了,我不過是個普通百姓,哪有什麽龍形圖案。”
和尚們卻堅持說自己看到了,還紛紛議論起來。
有的說他身上必有貴氣,將來必成大器;有的說他身上帶有仙氣,是上天賜予的神童。
劉裕聽了這些話,心中不禁泛起波瀾。
難道自己身上真的有龍形圖案護著?是將來要大富大貴的預兆?
他左思右想,始終拿不定主意。
到了晚上,劉裕躺在床上輾轉反側,難以入眠。
就在這時,他似乎覺得身邊真的有兩條龍在盤旋。
他猛地睜開眼睛一看,果然看到一左一右兩條巨龍正盤繞在他的身邊。
他心中一驚,想要大喊卻喊不出聲來。
就在這時,他忽然覺得自己被一股強大的力量托起,一下子就躍上了龍背。
劉裕騎著龍騰空而起,隻覺霞光萬道、紫氣彌漫。
他低頭往下一看,隻見山川河流、城市鄉村都盡收眼底。
他心中激動不已,覺得自己仿佛成了天下之主。
就在這時,前方突然出現了一團濃重的黑霧。
他往下一看,卻露出一條河流來。
那黑霧暗指著北魏,河裏的黃色便是黃河。
劉宋初年占有河南的土地,在這兒就有預兆了。
那龍頭到了這個地方,也好像有點害怕,在空中打了個旋兒,就掉進河裏了。
劉裕嚇得要命,剛想大喊,就猛地驚醒了。
睜開眼睛一看,還是那張破舊的床鋪,隻是桌子上留著一盞快滅了的油燈。
原來是一場夢啊!
劉裕心中暗自慶幸。
回想起夢裏的情景,他雖然弄不明白是怎麽回事,但想到騎著龍上天總歸是個好兆頭,心中還是充滿了期待。
話說次日清晨,天剛蒙蒙亮,劉裕便翻身起床,生火做起早飯來。
他熟練地添柴加薪,灶火映照著他堅毅的臉龐。
不多時,一鍋熱騰騰的飯菜便端上了桌。
他先給繼母盛好飯,自己則簡單對付了幾口,心中卻仍在回味著昨晚那場不同尋常的夢。
“娘,我想去父親的墳前看看,總覺得心裏有些不踏實。”劉裕對繼母說道。
繼母聞言,慈愛地點了點頭:“去吧,孩子,也該去祭拜祭拜你父親了。”
劉裕應了一聲,便出了門,朝著父親墳頭的方向走去。
一路上,山風輕拂,鳥語花香,但他的心思卻全然不在這些美景之上。
行至半途,忽見一人在山中徘徊,似乎是在尋找著什麽。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劉裕定睛一看,此人正是鄉村中頗有名的風水先生孔恭。
他心中一動,覺得或許能從孔恭口中探得些父親的墳地是否吉祥的端倪,便上前搭話:“孔先生,這麽早便在山中轉悠,可是尋得什麽風水寶地了?”
孔恭抬頭一看,見是劉裕,便笑道:“原來是劉裕啊,我這不正是在山裏找塊好地,好給那些有錢人家安墳立墓嘛。”
劉裕心中一動,便提議道:“孔先生,不如你跟我一同去看看我父親的墳吧,也讓我聽聽你的高見。”
孔恭欣然同意,兩人便一同來到了後山。
隻見一片黃土堆起,雜草叢生,這便是劉翹的安息之地。
由於家境貧寒,墳頭既無磚石砌成,也無樹木點綴,顯得分外簡陋。
劉裕指著那座墳,半開玩笑地問孔恭:“孔先生,你看這墳怎麽樣?”
孔恭走到墳前,仔細端詳了一番,說道:“這墳倒是看不出是誰家的,但此地龍脈匯聚,隱隱有發家之相啊。”
劉裕心中一動,假裝不解地問:“那不知何時能發財富貴起來呢?”
孔恭沉吟片刻,說道:“不出幾年,必有征兆,將來前途不可限量啊。”
劉裕聞言,忍不住笑道:“難不成還能當皇帝?”
孔恭也笑了起來:“誰知道呢,子孫後代說不定真有當皇帝的命呢。”
兩人相視而笑,聊了一會兒便各自分開。
劉裕滿心歡喜地回了家,心中暗自思量著孔恭的話。
自那以後,劉裕便覺得自己仿佛有了某種不同尋常的使命,心中飄飄然起來。
但他也知道,時機未到,生活仍需繼續。
於是,他依舊每日外出勞作,或賣草鞋,或砍柴,偶爾還會射些飛禽走獸回來改善夥食。
然而,日複一日的勞作並未讓劉裕看到出頭之日。
接下來這劉裕到底有何打算,且聽下回分解。
喜歡南北朝風雲:世事百態請大家收藏:()南北朝風雲:世事百態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