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張綱獻計破堅城 劉裕誓擒慕容超

字數:11006   加入書籤

A+A-


    話說那譙縱,原是益州一名參軍,心懷叵測,竟擅自殺了刺史毛璩,自封成都王,蜀地一時風雲變幻,亂作一團。
    晉朝朝廷聞訊,急忙任命司馬榮期為益州刺史,領兵西征,誓要平定這場叛亂。
    司馬榮期率軍行至白帝城,恰遇譙縱之弟譙明子率軍阻截。
    兩軍對峙,戰鼓雷動,司馬榮期一馬當先,揮劍如虹,譙明子抵擋不住,敗退而去。
    司馬榮期本欲乘勝追擊,怎奈兵少糧缺,隻得暫且收兵,上表朝廷請求援軍。
    朝廷接報,即派毛修之率軍西進,與司馬榮期會合。
    二人商議,由榮期打頭陣,修之在後接應,一同逼近成都。
    怎料行至巴州,司馬榮期竟被軍中參軍楊承祖暗算,一命嗚呼。
    楊承祖自立為巴州刺史,蜀地局勢愈發混亂。
    毛修之聞訊,大驚失色,此時已至宕渠,無奈隻得退守白帝城,整軍待發。
    恰在此時,益州原督護馮遷已升任漢嘉太守,聞訊率兵來援,與毛修之合兵一處,共討楊承祖。
    兩軍交戰,馮遷、毛修之英勇無比,如猛虎下山,楊承祖不敵,敗逃而去。
    二人正欲乘勝追擊,不料朝廷又遣鮑陋為益州刺史,急赴軍前。
    鮑陋與毛修之商議軍情,怎奈二人意見不合,爭執不下。
    毛修之無奈,隻得將實情上報劉裕。
    劉裕聞訊,上表推薦劉敬宣為襄城太守,領兵五千,西征蜀地。
    同時,命荊州刺史劉道規為征蜀都督,總攬軍事調度。
    譙縱聞聽晉軍大舉來攻,心中慌亂,急忙向後秦稱臣,請求援軍。
    後秦國主姚興聞訊,即派部將姚賞等人率軍支援,與譙縱黨羽譙道福合兵一處,尋一險要之地駐守,以待晉軍。
    劉敬宣率軍西進,一路披荊斬棘,至黃虎嶺,離成都已不足五百裏。
    那黃虎嶺地勢險峻,易守難攻,秦軍、蜀軍聯合駐守,堅守壁壘。
    劉敬宣多次攻打,均未能破敵。
    兩軍相持六十餘日,晉軍糧草漸盡,士兵們又餓又累,士氣低落。
    劉敬宣無奈,隻得下令撤軍。撤退途中,士兵死傷大半,慘不忍睹。
    劉敬宣敗歸,朝廷震怒,將其撤職查辦。
    劉道規亦因調度不當,被降為建威將軍。
    劉裕因推薦劉敬宣不當,上奏自責,請求削去官職。
    皇帝念及劉裕功勞,隻是下詔將其降為中軍將軍,但仍令其照舊管事。
    劉裕心中明白,這隻是朝廷做做樣子,心中並無怨言。
    他本欲親自領兵西征蜀地,怎奈突聞南燕來犯,大肆搶掠淮北地區。
    劉裕心中大怒,暗想:“南燕如此猖獗,若不先除,後患無窮。”
    於是,劉裕召集眾將,商議伐燕之事。
    眾將皆道:“南燕勢強,不可輕敵。
    但蜀地叛亂未平,亦不可久拖。”
    劉裕沉思片刻,毅然決定:“先討伐南燕,再去平定西蜀。
    如此,方能確保天下安寧。”
    說罷,劉裕令眾將整軍備戰,誓要一舉殲滅南燕,再圖西蜀。
    眾將領命而去,劉裕心中暗自祈禱:“願天佑我大晉,早日平定天下。”
    話說那南燕國主慕容德,乃是前燕國主慕容皝的小兒子,亦是後燕國主慕容垂的小弟。
    慕容皝龍城建都,三世而亡;
    慕容垂中山立國,四代亦終。
    唯慕容德,以範陽王身份,收兩燕殘部,南遷滑台,東占青州,奪廣固城為都。
    初稱燕王,後稱燕帝,改名備德,史稱南燕。
    慕容德在位七載,無子嗣,乃立兄子慕容超為繼。
    慕容超特別寵信公孫五樓,對親族卻猜疑忌恨,屢次殺害他們。
    他派部將慕容興宗、斛穀提、公孫歸等人,率領騎兵侵犯宿豫,擄走了男女幾千人,讓他們當伶人樂師。
    後慕容超又大肆搶掠淮北,擒陽平太守劉千載、濟南太守趙元,驅掠千家。
    劉裕聞訊,令劉道憐駐守淮陰,嚴防死守。
    同時上表朝廷,請求北伐,整裝待發。
    朝中大臣以西南未平為由,打算慢慢來,不急著進攻。
    然而隻有左仆射孟昶、車騎司馬謝裕、參軍臧熹等,力挺北伐。
    於是皇帝下詔讓謝裕調兵遣將,準備出征。
    謝裕領命,令孟昶監中軍留京,自調水軍,沿淮河入泗水,直抵下邳。
    在那裏,他們留下了船隻和輜重,隻帶著士兵上岸,步行前往琅琊。
    每至一地,築城派兵守衛,穩紮穩打。
    行至半途,有些將領心中有疑慮,拉著馬韁繩勸道:“燕國人聽說我們大軍遠道而來,想必不敢交戰。
    但如果他們占據大峴山,收割糧食,清空田野,讓我們找不到吃的,那我們就進退兩難了,這可怎麽辦!”
    謝裕笑著說:“大家別怕!我早就想好了,鮮卑人貪婪,隻看眼前利益,進攻時隻想搶掠,撤退時又心疼莊稼。
    他們以為我們孤軍深入,堅持不了多久,頂多就是進攻時占個臨朐,撤退時守個廣固。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但我們一過大峴山,他們就會知道必死無疑,還愁打不贏嗎!
    我跟大家說定了,隻要大家努力往前衝,這次一定能消滅敵人。”
    謝裕的一番話讓眾人豁然開朗,紛紛表示願遵將軍之命,奮勇向前。
    謝裕見眾將心定,又細細述說敵我形勢:“燕軍雖據大峴之險,然其內部不和,將士們離心離德。
    我軍雖遠道而來,然士氣高昂,兵強馬壯。
    隻要我們齊心協力,奮勇殺敵,必能破其大軍,擒其國主。”
    於是,謝裕督率大軍,啟程向大峴山進發。
    一路上,將士們精神抖擻,士氣高昂。
    謝裕更是身先士卒,親自督軍,日夜不停。
    再說南燕國的國主慕容超,那廝就是不聽公孫五樓他們的話,硬是沒占大峴山那個要地,就光顧著修城牆、挑士兵,等著和晉軍一戰。
    謝裕帶著大軍,一過大峴山,燕軍連個影兒都沒有。
    他抬手就指天,樂嗬嗬地說:“咱這軍隊,真是老天爺保佑,我們幸好得到上天保佑,過了這個險要的地方。
    現在,就靠這些糧食,跟燕軍決一死戰,成敗在此一舉!”
    那時候,慕容超已經任命公孫五樓為征虜將軍,讓他和輔國將軍賀賴盧、左將軍段暉等人,率領五萬步兵和騎兵,去臨朐駐守。
    後來一聽晉軍進了大峴山,慕容超急了,親自帶著四萬兵馬,出去支援。
    臨朐南邊有條巨蔑水,離城有四十裏地,慕容超就讓公孫五樓帶兵去占那地兒。
    公孫五樓剛到水邊,晉朝的龍驤將軍孟龍符,帶著步兵就衝上來了,那架勢,跟猛虎下山似的。
    公孫五樓頂不住,隻好往後退。
    晉軍這邊,四千輛戰車,分左右兩隊,沿著同一條道兒,慢悠悠地往前開,一直開到離臨朐還有十裏地。
    這時候,慕容超已經帶著全部人馬來了。
    兩軍一碰麵,那仗打得,簡直是山搖地動,天昏地暗。
    轉眼間太陽就要下山了,兩邊還是打得難解難分,勝負不分。
    參軍胡藩對謝裕說:“燕軍都出來打仗了,城裏肯定空虛,我們為什麽不從小路出兵,去偷襲他們的城呢?
    這不就是韓信打敗趙國的那招嗎?”
    謝裕連聲說好,馬上就派胡藩和諮議將軍檀韶、建威將軍向彌,率領幾千兵馬,繞到燕軍後麵,去偷襲臨朐城。
    城裏隻留下些老弱病殘守著,隻有城南有個營壘,是段暉住的,手下兵不過一千人。
    向彌披上鎧甲,如同一尊戰神降世,衝在最前麵,直愣愣地就奔到了城下。
    他昂首挺胸,聲如洪鍾,大聲喊道:“咱帶著十萬大軍,從海路而來,守城的兵吏們,不怕死就來打,怕死就快點投降,別讓咱的刀沾血!”
    這話一說出來,如同晴天霹靂,嚇得城裏城外的燕兵,個個膽寒心驚,都不敢露頭了。
    向彌見狀,馬上架起雲梯,舉著旗子,第一個就登上了城牆。
    他身手矯健,如猿猴攀枝,瞬間便站穩了腳跟。
    劉藩、檀韶他們緊跟著,也指揮著軍隊往上衝。
    晉軍將士們個個奮勇當先,如猛虎下山,很快就攻進了臨朐城。
    城內頓時一片混亂,燕軍四處逃竄。
    段暉一看,急得如同熱鍋上的螞蟻,趕緊派人飛報慕容超。
    慕容超一聽,大吃一驚,臉色瞬間變得慘白。
    他二話不說,一個人騎著馬,飛快地往回跑,那速度如同離弦之箭,生怕被晉軍追上。
    燕軍沒了主帥,一下子就亂了套。
    劉裕指揮的軍隊如秋風掃落葉般,追得燕軍滿城跑,一直追到城下。
    燕軍士兵們個個驚慌失措,被晉軍殺得潰不成軍。
    劉裕乘勝攻打段暉的營壘。
    段暉慌忙阻攔,可已經來不及了。
    隻見晉軍一員大將手起刀落,段暉的腦袋便如同滾瓜一般落了下來,被晉軍一刀就給剁了。
    慕容超騎著馬,拚命往回逃。
    他心慌意亂,馬失前蹄,摔了個跟頭。
    這一下摔得不輕,他差點被晉軍追上。
    幸好公孫五樓他們及時趕來,給他換了馬,拉著韁繩,他才慌慌張張地逃走了。
    他騎的馬、坐的甲車、玉璽、豹尾這些東西,全都扔在路上了,被晉軍一路撿著,樂嗬嗬地送到了京城。
    慕容超逃回廣固,剛想喘口氣,整頓整頓軍隊,結果晉軍已經追上來了。
    他們如潮水般湧來,衝進了外城。
    慕容超一看,慌了神,趕緊跟公孫五樓他們說:“快,快躲進內城死守!”
    一行人就這樣,匆匆忙忙地躲進了內城,心裏忐忑不安,不知道該怎麽辦好。
    劉裕猛攻不下,那座堅城如同巨獸般蜷縮在眼前。
    城牆巍峨聳立,似乎嘲笑著攻城者的無力。
    劉裕眉頭緊鎖,眼中閃爍著不屈的光芒。
    他下令築起長長的圍牆,將這座孤城緊緊圍困,準備打一場持久戰。
    圍牆高三丈,厚兩尺,如同一條巨龍蜿蜒環繞,將城池牢牢鎖在其中。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三道壕溝如同三條深邃的護城河,橫亙在攻城者與守城者之間,使得城池更加易守難攻。
    晉軍將士們在圍牆外紮下營寨,嚴陣以待。
    然而,城中的慕容超並未坐以待斃。
    他深知,若再無援軍,這座城池遲早會落入劉裕之手。
    於是,他派出了尚書郎張綱,命他用繩子吊出城牆,連夜奔赴後秦,請求援軍。
    後秦的國主姚興那時候正忙著對付夏國的威脅,夏國的國主赫連勃勃正在攻打後秦。
    姚興沒空分兵去救燕國,就假裝答應發兵,先讓張綱回去報告。
    張綱回去的時候路過泰山,被太守中宣抓住了,送到了劉裕的營裏。
    他立刻將張綱捆綁起來,派人快馬加鞭送到了劉裕的營中。
    劉裕得知抓住了張綱,心中大喜。
    他立刻命人將張綱帶到大帳之中,自己要親自審問。
    張綱被押進大帳時,心中已經做好了赴死的準備。
    他低著頭,不敢抬頭看劉裕。
    “張綱,你可知罪?”劉裕聲音洪亮,威嚴十足。
    張綱低下頭,不敢直視劉裕的眼睛,顫聲道:“末將知罪,願聽將軍發落。”
    劉裕微微一笑,走上前去,親自為張綱鬆綁。
    他說道:“張綱,你本是燕國使者,身負重任。
    然而,時局變幻,你我如今各為其主。我欣賞你的勇氣和才華,願意給你一個機會。”
    說著,劉裕端起一杯酒,遞到了張綱的手中:“這杯酒,權當我為你壓驚。喝下這杯酒,你就是我劉裕的人了。”
    張綱愣住了,他萬萬沒想到劉裕會如此寬宏大量。
    他接過酒杯,一飲而盡,眼中閃爍著感激的光芒:“將軍大恩大德,張綱沒齒難忘。願為將軍效犬馬之勞!”
    劉裕滿意地點了點頭,他看得出張綱是個有才華的人,隻要用得好,定能為自己立下汗馬功勞。
    於是,他開始詢問張綱關於後秦和燕國的情況。
    “張綱,你此行前往後秦,可曾見到姚興?
    他是否有意發兵援救燕國?”劉裕問道。
    張綱搖了搖頭,歎了口氣:“將軍,後秦如今自身難保。
    夏國國主赫連勃勃正在猛攻後秦,姚興根本無暇他顧。
    他雖然假裝答應發兵,但隻是緩兵之計,想讓末將回來複命,好拖延時間。”
    劉裕聽了,沉思片刻,然後點了點頭:“原來如此。張綱,你既已投降於我,便是我劉裕的兄弟。
    我必不會虧待你,隻要你忠心為我效力,定有前程似錦。”
    張綱感激涕零,跪倒在地:“將軍放心,張綱願為將軍赴湯蹈火,在所不辭!”
    接下來的日子裏,劉裕繼續對城池展開猛攻。
    他親自指揮士兵們衝鋒陷陣,箭矢如雨點般飛向城牆,戰鼓聲震耳欲聾,喊殺聲震天動地。
    晉軍將士們個個奮勇當先,如狼似虎地撲向城牆。
    城中的守軍雖然頑強抵抗,但在劉裕的猛攻之下,漸漸顯得力不從心。
    他們憑借著堅固的城牆和充足的糧草,拚死堅守。
    然而,晉軍的攻勢如同潮水般洶湧澎湃,一波接著一波,讓他們喘不過氣來。
    張綱站在劉裕身旁,目睹了這一場驚心動魄的戰鬥。
    他看到劉裕身先士卒,英勇無畏地衝在最前麵。
    他的鎧甲在陽光下閃閃發光,如同戰神降世一般。
    張綱心中不禁湧起一股敬佩之情,他暗暗發誓,一定要為劉裕效勞,助他攻下這座城池。
    然而,攻城之戰並非一帆風順。
    劉裕雖然勇猛無比,但城中的守軍也毫不示弱。
    他們憑借著堅固的城牆和頑強的意誌,一次次地打退了晉軍的進攻。
    雙方陷入了僵局,戰鬥進入了膠著狀態。
    劉裕深知,這樣下去不是辦法。
    他必須想出一個破城之策,才能盡快結束這場戰鬥。
    於是,他召集了手下的將領們,開始商討破城之計。
    大帳之內,燈火通明。
    將領們圍坐在一起,個個眉頭緊鎖,沉思著破城之策。
    張綱也參加了這次會議,他坐在一旁,聽著將領們的討論。
    突然,張綱心中湧起了一個念頭。
    他站起身來,向劉裕拱手說道:“將軍,末將有一計,或許可以破城。”
    劉裕聞言,眼睛一亮:“哦?快說來聽聽。”
    張綱清了清嗓子,說道:“將軍,末將認為,我們可以從城內的水源入手。
    廣固城內隻有一口水井,若是我們能切斷他們的水源,城內守軍定會大亂。
    到時候,我們再趁機攻城,定能一舉破城。”
    劉裕聽了張綱的計策,沉思片刻後點了點頭:“此計甚妙!
    不過,如何才能切斷他們的水源呢?”
    張綱繼續說道:“將軍,末將曾仔細觀察過城內的地形。
    那口水井位於城內的一處高地上,周圍地勢險要。
    但我們可以從城外秘密挖掘一條地道,直通那口水井下方。
    我們可以采用古老而可靠的方法。”
    “什麽方法?”劉裕追問道。
    張綱答道:“將軍,我們可以在地道挖至水井下方時,用堅實的木樁和沙袋構築一個臨時支撐結構。
    隨後,迅速挖開水井底部的土壤,讓沙袋和木樁暫時支撐住上方水土。
    接著,我們有序地撤去支撐,使水井底部坍塌,泥土和砂石將自然填埋水井,從而切斷水源。
    此法雖需人力較多,且需謹慎行事,但勝在穩妥可行,不易被城內守軍察覺。”
    劉裕聽了張綱的話,眼中閃過一絲讚許之色。
    他拍了拍張綱的肩膀說道:“張綱,你此計大妙!
    若能成功切斷他們的水源,破城指日可待!速去準備,務必小心行事。”
    究竟張綱的計策能否成功實施,且聽下回分解。
    喜歡南北朝風雲:世事百態請大家收藏:()南北朝風雲:世事百態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